为什么航母不加长以适应“重型舰载机”的起飞?
我发了三遍都不过审查。我不知道原因,写个简单的,再不过就算了。
航母可以继续加长到450米。是不是更长我不知道了。
但450米的航母吨位超过12万吨以上(估计是15万吨左右)。这个吨位过不了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所以不会制造。
为什么航母不加长以适应“重型舰载机”的起飞?
图为双体航母想象图
航母甲板如果延展到1000米长,把吨位控制在20-30万吨也是可以做出来的,因为当航母甲板达到1000-1500米足以起降绝大多数陆基、海基各型重型战机,但这仅仅在理论层面可行,在现实中不可行。
航母三角整备区图为多角度航母照片
航母甲板上的指挥塔前部有个三角整备区,分别由航母前段平直甲板、弹射滑道和系泊区组成。如果航母甲板被加的过长就会大大增加三角整备区的面积,三角整备区被增大之后航母的起飞区和降落区就不能够达到相切的科学布局,对于短距起飞的舰载战机而言是一个很大的障碍,这样就不能保证舰载机的安全起降,因为舰载机之间会互相干扰。
航母动力系统图为航母反应堆
按目前美国最先进的核动力系统为基准,短期内也不可能直接匹配20-30万吨级甚至更大吨位的航空母舰,因为吨位增大,特种钢材使用量也会增多,一方面增加了航母的造假成本和自重,二方面对动力系统的要求变的极高,由此可以得出,大吨位航母至少不适用于当下全球现状。
航母空间及能源消耗图为F/A-18“超级大黄蜂”弹射起飞瞬间
按照美国的F/A-18“超级大黄蜂”为例,在航母上单纯的起飞和降落一次消耗燃油约10吨,约合5万美元(约合34.2万人民币),F/A-18最大内部载油量约为6.5吨,外挂最大载油量约7.4吨。
图为美国“尼米兹”级航母结构
美国现役的“尼米兹”级航母大约可携带9000-10000吨燃油,弹药约为3000吨,全部用完仅需舰载机出勤约100次即可,一个整编航母编队的全部后勤补给(含补给舰)最多会在15天内消耗完毕。
图为美国“尼米兹”级航母弹药吊装内部照
如果航母甲板和吨位放大数倍之后,即使可以增大燃油、弹药等携带量,但成本却难以控制,效费比极高,不科学!
为什么航母不加长以适应“重型舰载机”的起飞?
为什么要加长?现在的航母难道不能让重型舰载机起飞么?目前世界上的舰载机,我们的歼-15应该算得上是最大的舰载机了吧,最大起飞重量超过了32吨,还不是在辽宁舰上想飞就飞?要知道辽宁舰航母可是没有弹射系统的,采取的是滑跃式起飞方式,即使是这样,歼-15不仍然可以在辽宁舰上顺利起飞?
不知道题主是怎么定义重型舰载机的,如果按照常用的习惯去定义,最大起飞重量超过30吨的怎么也称得上是重型战斗机了吧,除了我们的歼-15以外,美军的“超级塑料虫”(F/A-18E/F)最大起飞重量也超过了29.9吨,接近30吨了,把超级塑料虫称为重型舰载机应该也不为过(自身空中小,但是载弹量大),或者再看看曾经的F-14“雄猫”,其最大起飞重量接近34吨,比歼-15还要大,而且人家在上世纪70年代就上舰了,在那个年代航母上就能正常起飞这种级别的重型舰载机,为什么会有航母不加长甲板就不能适应重型舰载机起飞这种想法?
所以,对于现在的航母来说,根本就没必要继续加长、加大甲板,因为不管是采取弹射起飞还是滑跃起飞的方式,都已经可以彻底保证今天各型舰载机的正常起降了,而且加长甲板也就意味着要把航母造大,整个排水量都得上去,这样一来,牵涉到的东西就多了,首先是动力,航母的体量一大,还想要保证一样的高速(30节以上),那么所需的动力可能就是指数级翻倍,这样一来,维护一艘航母的费用同样也是指数级翻倍;其次,现阶段材料的问题,航母是一种战争兵器,不能拿民用船舶来对比,两者在设计之初的性能要求就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航母必须要有更强大的抗损性能,以便在复杂海况以及战争条件下还能正常工作,所以,一些民用领域油轮能造几十万吨,但是航母绝对不可能造那么大的(除非目前的材料学有了极大的突破),为什么?
举个例子,一艘满载排水量超过80万吨的油轮,其本身的自重(即净排水量)可能只有20多万吨,比如82.5万吨的“诺克·耐维斯号”油轮,自重才26万吨,两者间相差了三倍都不止,但如果是一艘航母呢?航母的自重与满载排水量之间的差距通常是不超过20%的,也就是说,一艘满载排水量10万吨的航母,其本身的自重就大于8万吨了,所以,你要是想把航母造的更长,排水量更大,比如20万吨,那么航母的自重排水量就超过了16万吨,这样一来,对建造航母的材料的强度要求也就更加高了!
最后一点,就是甲板并不是越长越好,也不是越大越好,以目前的自动化水平,美军那10万吨级排水量航母的甲板面积应该就是最合适的了(甲板需不需要加成美军心里早就有数),可以保证一个最佳的作战效率以及甲板单位面积保障效率,如果甲板继续加长、加大,那么地勤人员以及各种辅助设别的数量也就需要更多,这样一来,设备间的调度和地勤人员之间的安排就会更加的复杂繁琐,最终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影响航母的作战效率,因此,为什么不加长甲板?因为没必要,有必要的话美军早就这么做了!
为什么航母不加长以适应“重型舰载机”的起飞?
加长?你要搞到一千多米长吗?
重型舰载机起降性能是很好的,300米距离绝对可以起飞,但是舰载机是要作战的,要作战就要多带油料和弹药,那么这些负载才是舰载机的性能的体现。
航母是以舰载机为武器的作战装备,那么晓伟分析自然舰载机能力越强越好,舰载机挂载的东西越多那么多任务能力越强、持续作战能力越强、作战半径越大,所以说在没有弹射器的情况下,延长跑道是一种思路。
但是这种思路有以下问题点,第一个问题就是成本问题,你延长了搭载的战斗机更多,是不是总的成本增加好几倍?
第二个问题,隐蔽性问题,本来航母就是目标很大的军舰,你搞到1000多米那不是更容易被发现?
第三个问题,技术性问题,这么大的航母请问怎样设计?动力怎么解决?
第四个问题,作战角度的问题,你航母这么大行动是不是不便?再者甲板面积大是不是更容易被击中?(打航母不需要打沉,破坏跑道即可)
以现在的技术实力,造出这种航母可行,但是动力系统不行,无法高速移动。并且由于甲板面积增加更容易被导弹击中,先进弹道导弹的精度都没这么差。总得来说如果加长的特别长,那么这种航母可以作为海上基地,用于防守和补寄如果用于进攻,那么缓慢的移速使得威胁大大增加,连常规潜艇都能造成巨大威胁。
为什么航母不加长以适应“重型舰载机”的起飞?
这个问题不是一个技术上是否可行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是否有这个必要的问题,正如前面有人说:思路的问题。现代航母的服役期可以达到50年,舰载机服役年限不超过30年左右,航母每隔多少年就需要更换一款舰载机,形成了航母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舰待机现实。
我们为了一款舰载机去专门设计一款航空母舰,在这种背景下,就是不可能接受的思路,舰载机必须服从平台要求,而不是平台需要满足舰载机的要求。
航母造多大看似都不是什么难题,其实越大越麻烦,目前的10万吨级航母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限,再造更大的航母不是造不出来,而是在于存在各种缺陷,
更大一点的航母也许可以适应更大的舰载机,但是航母过大也会造成其他相关的一些问题,比如:动力问题,当达到20万吨时,动力要求自然也上升,以目前的技术来说很难满足这个对动力的要求,而且呢,航母过大的话对维修保养等会很成问题,且港口停靠灯也是一个问题了,所以呢,现在不会轻易的造成过大的航母,这必须是多方面条件符合之后,航母不可能造得太大,舰载机只能符合航母的要求,而不是要求航母如何符合舰载机的要求
为什么航母不加长以适应“重型舰载机”的起飞?
中国已经在解决了,而且十年内必然解决这个问题,超大型模块化海上漂浮平台,要多大组多大,而且可以连接海上浮岛式核电系统,不过目标太大,再装几个红旗系列放空及反舰导弹部队,本世纪基本也就是解决到此了,所以数天下英雄,还看今朝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