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个性内向的孩子变得勇敢活泼大方?
性格内向的孩子并没有什么不好的,为什么要求每个孩子都是外向型性格呢?
况且很多父母都搞不清楚自己的孩子到底是内向还是外向,只要觉得孩子怕生,不打招呼,就在心里“咯噔”一下,“哎呀,我怎么生一个‘内向’的孩子’",然后开始焦虑,觉得一定要做点什么“扭转”孩子的性格,其实这些都是极其错误的。
养育孩子就要接纳孩子的一切,包括父母觉得是“缺点”的内向型性格。父母如果觉得孩子内向是缺点,给孩子“贴标签”,孩子首先会认为自己的性格不被父母接受,然后继而会觉得自己整个人都不被父母接受,父母的爱是有条件,“我只有装得外向一点,父母才会高兴”。
除了着急“贴标签”,有的父母见孩子内向会采取吼骂,迫使孩子变的“外向”一点,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孩子可能会因此产生“自卑”。
父母养育孩子的第一条就是“无条件地爱”,即使孩子真的是内向,父母也要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无需对孩子内向还是外向焦虑,其实内向型的孩子更容易在学习上取得成绩。
内向的孩子未必不优秀有一项研究表明,世界上公认的成功人士中,有70%都是内向型性格,这里面就包括了爱因斯坦、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斯皮尔伯格、村上春树。
他们都是一些花了大量时间独自思考的人,在一群人中往往最安静的人是最具有实力的人,而一个具有内向性格人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研究,跟自己内心对话,更容易做出成就。
如果你家孩子性格内向,那么恭喜你,你的孩子就属于上面这一类人中的一员。
内向孩子具有的优势父母不要刻板的觉得内向的孩子就不好,其实内向孩子优势很多:
1.内向的孩子往往学习成绩较好,也爱学习。
2.内向的孩子,看起来孤独,其实他的内心世界非常丰富和细腻。
3.内向的孩子,善于观察,更容易从生活中总结经验。
4.内向孩子一般都很自律,执行力强,有着很强的边界意识。
5.内向孩子往往都是同理心,同情心强,倾听能力强,是作为良友的最佳人选。
6.内向的孩子不太喜欢说话,但是往往有独特的见解,因为他们善于思考。
7.内向的孩子更擅长艺术和文学创作。
内向还是外向本身无所谓好坏,父母需因材施教试图强迫改变孩子内向的性格,注定是徒劳和无效,不但破坏亲子关系,还容易让孩子自卑,不如顺势而为,发挥孩子内向型性格的优势。
内向孩子做事情比较专注,很少受到外界的打扰,父母可以培养孩子看书、乐器、科学实验等等这些需要花大量时间的活动。
内向的孩子也需要经常去户外运动,多与人接触,前提就是父母要接纳孩子的内向,不管孩子当时的表现是外向还是内向,都不应爱成为父母批判的理由。
这里提一点,性格内向的孩子更容易受到电子产品的诱惑,父母一定要管理好内向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怎样让个性内向的孩子变得勇敢活泼大方?
昨天在电梯里遇到一个邻居,邻居带着4岁的儿子回家。电梯里,邻居对孩子说道:“豆豆,喊叔叔。”
我也满怀希望的等着孩子喊叔叔,可是小家伙不给面子,把身子一缩藏到母亲的后面,只是拉着妈妈的衣角闪烁着大眼睛看我。
一阵尴尬后,我打圆场道:“豆豆是在心里喊叔叔了是吧,下回见了就知道大声喊叔叔了。”
邻居:“这孩子也不知道喊人,长大了可怎么办!”
其实我想说:家长,请不要替孩子解释,这样会影响孩子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能力,形成不良性格特征!
1
不良性格特征是什么
在心理学研究中,我们把性格分解成四个成分,一是态度特征。它主要指一个人如何处理社会各方面关系的性格特征。良好的表现如关心他人、主动交际、正直善良、勤劳节约、谦虚谨慎等;不好的表现是自私自利、懒惰不负责等。
二是意志特征。良好的表现是有远大理想、行动有计划、独立自主、果断勇敢等;不良的意志特征是优柔寡断、固执己见、怯懦等。
三是情绪特征。良好的情绪表现是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稳定、积极乐观;不良情绪表现是情绪不稳定、控制力差、悲观情绪严重。
四是理智特征。这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活动中的性格特征。
良好的表现是思维敏捷、判断准确、善于独立思考等,不良表现是缺乏主见、人云亦云、钻牛角尖等。
原来如此,性格是由良好性格特征和不良性格特征组成的,不良性格特征让性格有了缺陷。
2
性格内向不是贬义词
瑞士精神分析学家荣格在《心理类型论》中认为: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指向内部的叫内向,内向占优势的人格称为内向型人格;指向外部的叫外向,外向占优势的人格称为外向性人格。
外向性格比外向性格有优势吗?
有这样一个实验: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脑部执行交流活动功能的活跃区域,与受到柠檬汁刺激后活跃的脑区相同,于是他们做了一个实验。
研究者找来两组被试者,一组为性格内向者,另一组为性格外向者。
心理学家在每个被试者的舌头上滴上了几滴柠檬汁,受柠檬汁刺激试验者会产生唾液。心理学家发现,性格内向者产生的唾液量要远多于外向者。由此心理学家认为内向者对刺激的反应更加强烈。
结论:性格内向者更敏感,更容易完成人和人之间的交流。
事实上,性格内向、外向只是一种性格倾向,并不存在优劣问题。
很多人想改变内向性格,认为内向性格是贬义词,这是相当然的概念错觉害了你。
3
我们要改变的不是内向性格,而是不良性格特征。
不良性格特征有哪些呢?我们可以边测试边了解。
1. 你是否对他人漠不关心?
2.你是否做事自私自利,以利己主义为中心?
3.你对人和事的态度是否蛮横粗暴?
4.你是否懒惰、拖延?
5.你是否敷衍、不负责任?
6.你做事是否随波逐流毫无目的性?
7.你是否易受暗示?
8.你是否优柔寡断?
9.你是否懦弱无勇气?
10.你是否能有效情绪控制?
11.你是否容易产生悲观消极心态?
12.你是否缺乏分析能力?
13.你是否缺乏决策能力?
14.你是否喜欢钻牛角尖?
15.你是否木讷、反应迟缓、不活泼?
每一个问题我们按1分计算,回答“是”就得1分。4分之内为轻度不良性格;超过8分,你就需要注意了,为中度不良性格;超过12分为重度不良性格。
要是孩子的不良性格特征已经到了中度,请家长一定要重视。
附1: 情感剥夺实验
实验者把一起生下的小猴子分成两组,一组放在铁笼子里,用奶喂养,什么也没有;另一组给它们用长毛绒做了个假妈妈,吃完奶它们可以在假妈妈身上玩。实验结果表明:小猴子慢慢长大后,没有假妈妈的这一组胆子比较小,反应暴躁,不合群,与人不好接近;有假妈妈的这一组正好相反,不胆小,合群,与人容易接近。
结论:在婴幼时期特别是儿童时期剥夺了母爱,就造成他们的不良性格特征,造成不好的行为和个性表现。
怎样让个性内向的孩子变得勇敢活泼大方?
孩子的性格内向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有很多父母担心孩子现在性格内向,长大后怎么与人交往呢?所以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引导孩子。
一、家庭氛围
父母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心情愉快,自然后性格开朗,如果父母经常吵架,则孩子性格自卑胆小。
二、鼓励孩子交往
改变孩子内向的性格,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与其他小朋友去交往,只有多交往,孩子的自信心才能增强,孩子也会开朗起来。
三、尊重孩子
父母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打骂孩子,平时多与孩子沟通,对孩子做的事情要多鼓励和表扬,培养他的自信心。
四、让孩子多锻炼
孩子性格内向,不喜欢与外界接触交流,父母要让孩子独立去做事情,比如自己去买东西,培养他的独立性。
我是侯妈,多平台签约作者,欢迎你能关注我,每天给大家分享教育内容,培养优秀孩子。
怎样让个性内向的孩子变得勇敢活泼大方?
针对这个问题,我来简单分享一下我自己性格的成长变化和后期的挣扎吧,我想可能会有很多同龄的家长会有类似的记忆和经历,我们可以在留言区讨论。最后我会给出我自己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
我的性格变化
在我小的时候,我就是大家口中所说的内向的孩子,但是如今,很少有人能想象到我大学之前一直都是很内向、很安静的女孩子。更多的评价是:外向、活泼、开朗、阳光;干练、强势、冷静、理性。
不知道,我的这种性格是不是很多家长对孩子性格塑造的最终版本,我想和各位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分享一下一个内向孩子的性格塑造之旅的挣扎:
小时候,我爸妈也头疼过我这个问题,因此小学就给我报名了市里的小小主持人夏令营,为了培养我的自我表现力和口才,让我不要那么害羞和沉默;同时,由于我显得特别柔弱,为了让我变得更勇敢、刚毅、有毅力,我爸又给我报了一个武术班,每天早上四点半起来练功、压腿;更加令我记忆深刻的是,想我那么害羞的一个小姑娘,我爸为了练我的脸皮,竟然在带我去海边玩的路上让我当街表演近期刚学的武术,不表演就不带我回家(我不认识路,竟然天真的相信了),当时的那种尴尬我至今还依稀记得。
上了初中、高中的时候,由于中考、高考压力,我爸放我一马,高考刚结束,我不幸的“抑郁”了,不仅更加沉默寡言,而且低血压十分严重,假期只能喝汤不能吃饭,并且多数情况下只能躺着,活动量特别小,我爸很愁,说:“你这样的性格,将来怎么在社会上立足?”然后就从高考那个暑假开始,每个假期都把我赶出家门出去打工,可想而知那时候我的社交能力有多差,每天都是硬着头皮去打工的,因为我不会和人交流,尤其那些营业员不是学生,很多是初中就下了了,她们的话题是哪个饭店好吃、哪个品牌的服装好看等等各种八卦,而我呢,从小乖乖女,没接触过社会,两点一线,只会谈一些什么书籍、书法啊、兴趣爱好啊、历史啊、政治啊(我高中喜欢看《特别关注》),完全不相容,可想而知有多尴尬了。
就这样,4年下来,我成熟了不少,但还是心智不成熟,后来经过好多的打磨,最终进入外企给了我很大的磨练和改变,可能接触的人和培训层面不同吧,终于成了我爸比较放心的这种性格。
我的挣扎
虽然,在外人看,我的性格似乎挺招人喜欢的,朋友也多、喜欢组织活动、兴趣爱好广泛,但是,只有我自己知道每次一个人独处时的那种落差和落寞,感觉我里面始终有一个没有长大的小女孩在那里等着我。不是因为我虚伪、在人前伪装自己,而是这么多年的各种经历和磨练,让我形成了这种行为模式——阳光、积极、开朗、活泼,虽然并没有什么不好,可以说这样的性格让我在与人相处和职业发展方面得力不少,但是我却时长感到不快乐,我想做个安静的小女子,然而,似乎那样的状态却无法适应这个社会竞争,所以,现在的我在尽量的平衡,为了不让自己太累,我闭关了两年的时间,来进行自我整理,去过那种我喜欢的安静小女子,可能仅仅是为了弥补一下遗憾吧!
自我认知揭开真相
由于我在不断有意无意地平衡内心和外在的两种不同状态,所以我时常会阶段性地产生“不快乐感”、感到迷茫而焦虑,原因其实是因为想不明白自己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会这么分裂。
直到有一天,我开始接触性格职业测评,并进行了相关解读,才发现,原来我之所以纠结,是因为这么多年的刻意加上先天,我的里面出现了两种截然想法的特质,也就是霍兰德职业测评里所说的AES的性格,强A注定我喜欢自由、喜欢独处、不喜欢与人相处、喜欢新鲜感、喜欢安逸、喜欢无拘无束的艺术家性格;强E却是与之比较相反的“企业家”特质——强势、干练、冷静等;强S更是与A有点不太一样的强社交能力。这,就是我最终的性格,充满了纠结和冲突。但是能怎样?当我开始了解一些性格模型的时候,我开始知道每个人都是复杂的,每个性格都有它的优缺点,同时也有适合它的职业方向选择。然而,由于我的成长受到了太多人为因素的干扰,因此变得和我本性充满冲突,虽然外人看来很好,但是我自己却真的真的不快乐,需要不断自我平衡,平衡不好就会焦虑,总也感不到满足——当我过着令很多人羡慕的高薪管理职位的时候,外人看着光鲜,我自己却向往小女人的生活;当我过着安静的小女人生活时,却又极其强烈地希望可以在职场叱咤风云一番,终究很难确定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我对父母的一些建议
上面说了很多,之所以说这么多,其实是想用我的例子来让父母思考一下:孩子的性格,究竟是顺应着他们的本性,稍加引导,帮助他们长成属于他们自己的样式比较好还是像我这样比较好?
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比题目更加值得我们来讨论和思考。那么对于题目所列的问题,我想我的故事里有很多我爸爸在我身上使用过的办法,大家可以参考,结果证明虽然狠了些,但是还挺成功的,而我个人的建议是: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发挥TA本身性格的优点,对于一些弱点,家长需要做正向引导和弱化,不必要说非要看上去外向活泼,那些可能都是假象,最关键的是培养孩子内心的强大、对问题独立的思考和正确的三观以及端正的品格。
怎样让个性内向的孩子变得勇敢活泼大方?
让他/她体验到勇敢活泼大方的好处😋
怎样让个性内向的孩子变得勇敢活泼大方?
内向不过是与外向相对的一种性格特质,而不是一个需要改变或者能够改变的心理问题或性格缺陷。科学家通过一个人精力的恢复方式来判定这个人是内向者还是外向者,内向者更喜欢通过内在能量恢复精力,外向者更善于利用外界能量恢复精力。而精力的恢复方式取决于神经系统的改造,众所周知,每个人神经系统的构造是在出生时就决定的,所以,内向也好,外向也好,都是天生的。
性格是一个人的内核,随着受教育的程度、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经历而有所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可以被时间打磨成另一个模样,但不会像一颗长在脸上的痣一样,一夜之间就变成另一个模样。
内向不是非改不可的缺陷,只是性格的一种呈现方式,性格没有对错,没有优劣。无论是外向者还是内向者,都存在性格缺陷,外界大可不必,也没有理由因为一个人“不爱说话”“不爱社交”“不够活泼”就强行让其改变。同样,性格内向的人不必为了迎合周围的人强迫自己改变,不必因为不善于社交而焦虑过度,也不必因为在人多的地方局促不安而感到羞耻。
内向并没有错,错的是这个社会对内向者的误解。每个人只有接纳自己、充分尊重自己的内在,方能凸显自己的优势。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一种人,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内心充分发展,才能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摇曳生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