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时,五开五控的开关应放多少根电线,需要注意些什么?
装修时,五开五控的开关应放多少根电线,需要注意些什么?下面家居杂坛就分别来给大家分析五开五控的开关应放多少根电线以及需要注意些什么的问题。
第一家居杂坛给大家分析一下五开五控的开关应放多少根电线:- 我们首先得明白五开五控开关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开始开关也就是电源进线的开关,另一种是中间的控制开关,这两种类型的开关的布线数量和接线方法略有不同;
- 开始端的开关,首先电源的进线必须有一根,另外五开分别有五根线来控制各自下面的灯具,另外还要有五根中间联络线接到中间的开关上面,所以这个开关内一共要有11根电线;
- 中间的过路开关的情况我们再来看看,中间的过路五开五控开关,首先有五根电线是来自上面的那个五开五控开关的,另外开关内还要有五根电线去下一个五开五控开关,另外每一控的没有线接到灯头上,所以此时这个开关内一共有10跟电线,这种开关在五开五控时要有三个;
- 末端开关也就是五开五控开关的最后一个开关,这个开关内有五根来自中间过路开关的五根线,另外还要有五根线分别接到需要控制的灯上,所以末端的开关内要有10根线;
- 最后总结一下,五开五控开关(不是说的五开单控)的开关内布线根数是这样的:开始端的开关内有11根线,中间三个过路开关内有10根线,末端的开关内有10根线。
- 由于五开五控开关的布置所需要的电线比较多,所以我们在原则底盒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布线的问题,否则最后可能导致电线放不下而且接线也没有办法完成;
- 另外由于五开五控开关的布置所需要的电线比较多,所以我们要考虑好线管的布置问题,在家装中我们一般都是16管或者是20管,电线一般都是选择使用2.5平方的铜线,虽然1.5平方的铜线也可以完全满足使用,但是还是习惯性的使用2.5平方的铜线,而16管或者是20管内一般最多穿4根2.5平方的铜线,所以此时第一个开关需要三根线管,过路开关需要三根线管,最后一个线管需要三根线管;
- 大家千万要注意不能为了少用线管,而在线管内穿很多线,这会导致电线的绝缘层可能被破坏,电线的散热不好,以后想更换电线时无法进行更换等等问题。
关于装修时,五开五控的开关应应放多少根电线,需要注意些什么的问题,家居杂坛都给大家分析完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以上都是个人观点仅供大家交流探讨使用,如有不足之处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指正!最后还是恳请大家关注一下家居杂坛,多给家居杂坛点赞评论转发,万分感谢!
装修时,五开五控的开关应放多少根电线,需要注意些什么?
装修时,五开五控的开关应放多少根电线呢,我来详细回答你的问题五控开关分为双控或者单控,这种开关一般是控制五个灯泡,开关没有插座所以我们不需要接零线到开关。现在我来讲下五单控的接线方法,我们只需要接一条火线到开关的L公共接口,如果开关是分开的没有公共接口需要用电线把五个开关的L端口连接在一起,然后五个开关分别接出五条控制线,五条控制线分别接到五个灯的L接头,灯的另一条线接零线,这时我们可以总结出需要六根线,也就是一条火线和五条控制线。为了更简单易懂,我找了个五开的浴霸开关给大家示范一下,如下图我们可以参考一下浴霸的开关的接线方法,我在图中画出每条线的标签,红线接火线,其他五条线分别接相对应的接头,大家数一下刚好是放六根线。如果还有不明白的欢迎继续提问给我留言一起交流电工知识。
装修时,五开五控的开关应放多少根电线,需要注意些什么?
家用开关正常是没有五开五控的,家用开关浴霸开关为5孔,但都是专用的
首先回答您的问题:五开五控开关应该用几根线?答案是6根 1来火线,5根控制火线,为了更让您了解开关的种类和原理下面我写出常用开工名称和用处
1、单开开控:用于一个开关控制一盏灯
2、单开双控:用于不同位置控制一盏灯
3、双开单控:用于同一位置控制两盏灯
4、双开双控:用于不同位置控制两盏灯
5、三开三控:用于同一位置控制三盏灯
6、三开双控:用于不同位置控制三盏灯
7、四开四控:用于同一位置控制四盏灯
8、双开双控:用于不同位置控制四盏灯
装修时,五开五控的开关应放多少根电线,需要注意些什么?
五开五孔需要穿8根线,一根电源火线,五根控制火线,一根地线。控制火线用黄色或绿色线接开关L1-L5端,电源火线用红色线,接开关L端,零线用蓝色线,接插座N端,地线用黄绿双色线接插座PE端。开关输出的五根控制火线另一头各接一个用电设备的一个头,用电设备的另一头直接接零线。零火线、地线、控制线如果不用颜色分开很容易搞乱。
装修时,五开五控的开关应放多少根电线,需要注意些什么?
您好,五开五控的开关,需要根据现场来看,两头的开关为双控开关,然后其他的为中途开关,也叫多控开关。建议先看一下原理图。3控开关的接线图就可以的。中间接法相同。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装修时,五开五控的开关应放多少根电线,需要注意些什么?
进出线在一端,三条线到底,进出线在两端一进一出,中途两条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