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线和零线,分别是哪根?
火线和零线,我们常规可以按照电线的颜色直接来区分,如果布线时不是按照标准布线要求布线,那么我们就要借用工具来区分,下面家居杂坛分别来给大家介绍如何区分火线和零线。
第一种情况是按照线色来区分火线和零线:- 按照线色区分火线和零线,前提是电线都是按照标准要求布线,严格按照线色要求布线;
- 居民用电电线总共有五根线,三根火线一根零线一根地线,五根电线五种颜色:火线是黄色、绿色、红色中的任意一种,零线是淡蓝色,地线是黄绿双色;
- 而题主所发的照片是三芯护套线,三根线芯的颜色分别是绿色,黄色,蓝色,显然不可能有两根是火线,正常情况下是一根火线,一根零线,一根地线,这时我们就无法靠电线的颜色来区分火线和零线了。
- 用电笔和万用表来区分火线和零线:首先我们要把电线处理好,然后通电,一定要注意安全,用验电笔分别接触三根电线的线芯,指示灯亮的就是火线,指示灯不亮的是零线或者地线;然后用万用表,我们使用要用表的电压档,调至 750V档,然后一个表笔接触已测出的火线,用另一只表笔接触其余两根线,如果显示电压是220V左右,就是零线,另外一根就是地线;
- 如果没有电笔和万用表,我们还可以用灯泡来区分火线和零线:准备一根试验用的灯泡,用三根线的其中两根分别接灯泡,灯泡正常亮的是火线和零线;灯泡微亮的是火线和地线;灯泡完全不亮的是零线和地线;通过这种方法我们也可以清楚的分出火线、零线、地线。
关于火线和零线如何区分的问题,家居杂坛都给大家分析完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但是电很危险,非专业电工不要尝试,以上都是个人观点,如有不足之处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最后还是恳请大家关注一下家居杂坛,多给家居杂坛点赞评论转发,万分感谢!
(注: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即删)
火线和零线,分别是哪根?
你好,你的问题是 怎么分辨哪根是火线?哪根是零线?
其实就是220伏电源,哪根是零线,哪个是火线?
你好,根据你描述的情况,这个问题在有测量工具的情况下,不难分辨零线(N),火线L。
测量(试)工具,我们常用的测量电用的,测(试)电笔,万用表(钳形表)等。
普通低压测电笔
普通又称低压验电器,或试电笔,是一种用氖灯制成的基本安全用具,当电流流过氖灯时即发出光亮,如果你指示设备是否带有电压,一般用于低压380伏到220伏的是否有电测试,测式时测电笔笔尖与被检查的,带点部分接触,如氖灯发亮,说明设备带电,
提示,低厌验电笔在测电前要在有电设备的线路上测试一下,以检验其是性能否良好。
电子式测电笔
电子式测电笔,也叫多功能测电笔,适用于检测,12伏到220伏交,直流电压和间接测试交电的零线,相线和短线的检测,还可以检测不带电导体(电线)的通断。
非接触式感应测电笔,除具备上述两款功能外,最主的特点是不要直接接触被测试电线,是否有电,提升了测试人员的安全性。
万用表和钳形表等
万用表,钳形表,是电工经常使用的多用途仪表,可以用来测量交流,直流电压,交流电流和电阻,
测量交流的电说,电感,电容音频输出等
一般情况下,用普通试电笔即测试出零线与火线,非接触式电笔与钳形表和万用表,需要稍微懂电工知识的人才能操作,以上操作需注意测试人员的人身安全,谨防触电。
谢谢你的提问,感谢大家的阅读,
祝大家|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2018.12.26.星期三,晚上.18:07
火线和零线,分别是哪根?
不管什么情况下,区分零火线最靠谱的办法是用测电笔测。不过台区变压器零线接地桩接地电阻过大时,用测电笔测零线也会出现氖泡发光的现像。
火线和零线,分别是哪根?
用电笔测
用电笔放在插座上测试,电压高的是火线,电压低的是零线,几乎没有电压的就是地线
火线和零线,分别是哪根?
不导通情况下,用电笔测试灯亮的是火线。火线通常是红棕色的。一些电器插座有标识L代表火线,N代表零线,E代表地线(地线还有个标志是外面一个圆圈中间有三横长短不一,最长一横下面有一竖)
火线和零线,分别是哪根?
现在的供电系统,一般都是三相四线制。还有一根地线,是保护人身安全用的,用字母E表示。三根相线用字母ABC表示,零线用N表示。用万用表电压500∨档任意二,二测量,有380∨则可确认三根相线,或称火线。剩下二根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若电阻值为O或接近O,则说明该系统为零线地线相连接,零线地线为0电位或地电位。
在家庭用电系统,一般是三根电线,一火一零一地。用电压表二二测量可确定出火线来。剩下的二根用电阻档测,若阻值为O或接近零,说明零地相连,没必要确定零线和地线了。若阻值无穷大,说明零地分离。用电阻档测其中一根电线和供水供暖系统的金属部分,阻值为O或接近0的那根就是保护接地线,另外一根则是0线。
必须要声明,以上操作要专业人员操作,学过电气工作安全操作规程才行,用电安全,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