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家口生活是怎样一种体验?

你的感受是什么?

不是张家口人,但在张家口待过四年,现在再回忆口上生活,感觉就是:还好,还好!

昼夜温差大,短袖和外套是标配

初到张家口,是在十多年前的一个8月份下旬。

那时候,河北大部分地区都还有点热,也都还在穿着短袖儿,但在深夜从张家口南站下火车以后,我直接就被冻到浑身打哆嗦,太冷。

跑厕所穿上秋裤和外套,才算顺利挨过了初到张家口的第一个夜晚,但等到白天的时候,再穿外套就热到有点受不了了。

在河北,秋季昼夜有温差很正常,但张家口的昼夜温差明显是要大一些,中午穿短袖,上午和下午都要加外套,不加肯定受不了。

冬天来得特别早,也特别冷,但暖气烧得特别好

国庆节结束,十月份刚开始没几天的时候,宿舍里就有同学提醒我说:“你怕冷,抓紧去街上买条绒裤或者棉裤吧,要大降温了!”

我没当回事儿,心想:这才十月份,大降温怎么着也得到十二月份吧,哪儿用得着棉裤!

但到第二天早上,我肠子都差点悔青,天气突然就变了,冷风就跟针一样往腿上直戳,一条秋裤压根就张家口十月份的寒冷。

后来才知道,十月份的张家口已经有地方开始下雪了。那些地方在坝上,跟东北和内蒙一样冷。

也就是说,张家口的冬天在十月份就已经到来了,跟河北其他地方相比,至少是提前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虽然冬天特别冷,但张家口的供暖普遍都比较到位。住宿舍的话,也根本用不着填被褥,一条单被就能温暖过冬。

天特别蓝,但春天的风沙也特别的大

在张家口待四年,感觉那里的天一直就都是蓝的,几乎就没有见过半丝半缕的雾霾。

即使在夏天,遇上不太热的时候,也总能有一种“秋高气爽”的感觉。

天蓝是真的,空气好也是真的,但张家口也有挺大的一个糟点:春天的风沙比较大!

到张家口的第一个春天,我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不少人骑自行车的时候,都会在脑袋上罩一个食品袋,多少有点搞笑,也让外地人很难理解。

直到我开始在晚上出去跑家教,才突然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儿:张家口春天的风沙太大了,骑车走在路上根本就蹬不动,关键还有沙子直冲着你的脸部飞来,不往脸上遮点儿东西,根本挡不住那漫天飞舞的扬沙。

出去一个晚上,我就学乖了,没等谁教,自己就在兜里备上了一个大号的食品袋子。

PS:这是十多年前的事儿,现在的风沙应该没以前那么夸张了,毕竟一直在搞风沙治理。

物价不高,生活成本也相对比较低

十多年前,我们在学校一天五块钱就能吃饱、吃好,因为食堂的饭菜价格普遍都比较低:素菜五毛、八毛,荤菜一块、两块,一条鱼也才五块钱。

这价位,就跟在家里读高中的时候差不多。

到外面吃的话,两块钱能吃到一大碗拉面,两块钱能吃到一大份的炒莜面,四块钱就能吃到加肠加蛋的一碗板面。

吃便宜,在外面租房子也比较便宜。

暑假的时候,和同学一起留在张家口带家教,130块就租到了挺大的两间民房,还不收水电。

那时候,普通点儿的宾馆,房费50;小旅馆的话,也就10块。

当然,十多年前的物价普遍都比较低,张家口在整个河北也不能算最低,只是相对较低。

张家口人普遍比较热情,基本没有“排外”的情况

用“热情”俩字来形容,可能也不太准确,因为张家口人在性格方面普遍都比较内敛一些,咋咋呼呼的很少,朴实好客的的情况特别多。

记得有次周末到家住宣化洋河南的一个同学家去玩,进门没多久,他家就把院里的一只老母鸡给宰完炖上了,特别实在。

当然,张家口也不全是好人,碰上街面上四处溜达的“讨吃货”,我一直都是绕着走的。

在张家口生活是怎样一种体验?

消费高,房价高,工资低;刮大风,空气质量很好,夏天凉快,冬天寒冷;美食小吃多,旅游景点多,历史文化厚重!

在张家口生活是怎样一种体验?

民以食为天,

咱们就从吃的说起吧。

在市区肉夹馍一般是5一7元,

煎饼果子6元起步,

熏肉煎饼果子10元起步,

烧饼3元1个,

茶叶蛋1.5元,

有一次去张北县,

早上起得早没吃早点,

出了高速在一个路口,

有卖肉夹馍的,

虽然品相一般,但确实饿了,

买了两个,20元!

天啊,好难吃!

这价格怎么样?直追一线城市!

张家口是几线城市?

阿沧东方电烤羊肉串,

相信是很多人记忆中的美味,

从开始的2元/串,

到现在4元/串,

还增加了很多连锁店,

很多人评价,没有了原来的味道。

这几年老马电烤串异军突起,

一时风头无俩,遗憾的是

自己没有去过,

不作评价。

啤酒和烧烤过季了,

冬天是涮羊肉和羊蝎子的季节,

那就是msl饭店的天下了。

前些年有特色红焖羊肉,

现在很少了。

听人介绍,纬二路有一家

比较出名。

在呷哺呷哺、旧县羊蝎子、

老唐羊蝎子等品牌的冲击下,

很多经营多年的老店不多见了。

伴随楼群数目的增长,

商业区域也分散到四面八方,

再想看到原先的老帝达、帝达购物中心那种人头攒动的景象?

难、难、难!

还有没有人记得先锋肉食店?

年轻人只知道,

南口、银座、尚峰小吃街。

好的,现在切题,说感受:

从国庆节开始,

居家抗疫!

哪也去不了啊。

聊聊这些,

画饼充饥也好,

望梅止渴也罢,

在封控的日子里,

畅想大快朵颐的美好生活!

————

解封之日,

一解相"食"之苦。

在张家口生活是怎样一种体验?

一条大清河纵贯全市,蓝天碧水,青山环抱,大境门雄居在它的正北方,注视着全城。这就是张家口。这里人不太多。车不限号。作为北京的后花园,生活在这里是很舒服的。

它的夏天不太热。冬天不太冷。四季分明。尤其是在七月底八月初,你从北京过来仿佛进了天堂。到了冬天,高铁直达崇礼冬奥滑雪场。避暑和滑雪成了这里的重点旅游项目。

这里的美食独具一格。它是蒙汉交流结合的产物。莜面窝窝,手把肉。清蒸海鲜,小笼包都非常有特色。我一直搞不明白这里的超市都有各种各样的海鲜。卖得还很好。它距离海边那么远,怎么这么喜欢吃海鲜呢。可能是当年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留下来的工人后代喜欢吃吧。他们极有可能就是从山东。河北的海边过来的。

这里的特产独树一帜。坝上的莜面。马铃薯。万全的糯玉米,蔚县的小杂粮等等。最有名的是张家口的钻石香烟和煤矿机械。宣化的钢铁和啤酒当年也是全国知名。可惜为了北京的环保,不存在了。

一个小小的张家口当年曾是察哈尔和内蒙古两个省的省会所在地。一城两省会。这在中国恐怕也只有这里了。

这里的历史太厚重,这里的特产说不完。这里的美食说不明。这里的生活很惬意。东下不到50分钟直达北京。西去半个小时就到了内蒙。太行山高速半天直达省会石家庄。一路的好风光,一路的历史题材。

这就是张家口。我爱你。

在张家口生活是怎样一种体验?

工资低,消费高

在张家口生活是怎样一种体验?

张家口是一个慢节奏的城市,生活节奏慢,工作节奏慢,这里上班的年轻人没有急匆匆上班的脚步,没有追赶时间步履匆匆的中年人,看到的是老年人闲情逸致的扎堆下象棋。据听说要把张家口打造成北京的后花园,这里就是休闲养生的地方。张家口的学生们大学毕业后大多数都就在外地了,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离北京近,通了高铁后,时间更短了更便捷了。张家口确实时宜养老,空气质量好,最近几年沙尘的天气少了,雾霾的天气也少了,天更蓝了,山绿了城市也美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