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联想当年选择倪光南,今天会怎样?
我认为如果联想当初选择了倪光南,联想应该已经成为一家名副其实大名鼎鼎的科技型大型企业了。
理由是一九八四年联想成立之初,中国刚刚步入改革开放的快车道,联想选择电脑作为主攻和经营方向应该瞄准了中国未来的巨大需求,很有战略眼光。另外电脑作为各行各业数据处理和运载工具,安全性始终应该放在举足轻重的高度,因为设想核心数据随时为竞争对手所掌握,那么就好比一个盲人与一个正常人进行比赛,始终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
刚一开始使用美国的配件进行组装,这个现状沒有选择,使用美国现成配件加上倪光南发明的汉卡,终使销售急遽上升。而侔联想达到一定规模,有了一定知名度时发展道路出现分歧,其实就是技工贸和贸工技之争。如果当初选择倪光南的路子,每年将销售的百分之十到十五投入研发,那么核心部件Cpu早就实现全国产,另外自己培养和海外招兵买马以攻克操作系统,也许首先告捷的是联想而不是现在的华为。
再者更进一步以攻克芯片这一基础元器件,那么持续的投入一定早有建树或早收成效了。因为发展的早,如果循序渐进地取得突破,那么中国后期的需求也会促进联想一飞冲天,因为这是基层架构利润丰厚,可不是看人脸色挣那少得可怜区区百分之十不到组装费所能相提并论的。别忘了联想背后靠的可是中国科学院,只要巧妙借力,这个目标并不难实现。另外据说中国在七十年代后期光刻机研制已经领先世界,当时研制芯片不仅有现实可能性,而且还会促进光刻机相关产业突飞猛进。可惜历史只停留在如果的瞬间光芒之中…。
联想之所以排斥倪光南走上了一条轻飘飘的无足轻重贸工技的路子,是因为资本在竞争中占了上风,甚至不排除核心团队别有用心。另外一个企业放弃了振兴民族产业的神圣责任,已经失去了灵魂,注定消减了发展的动力,注定只能为一个大而不强或外强中干的躯壳而已。有人说联想还拥有许多专利,其实至今起核心作用具有价值的仍是汉卡,其它大部分是外观设计方面。
一个民族,一个企业的领导人的选择十分关键,可谓是前途命运的重大抉择。华为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几次任正非都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但方向正确意志坚定总会呈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而反观联想把危险留在最后,其实是选择了逃避,实际上使企业无时无刻都处于更危险的地步。现在老百姓诟病联想用低配高价的国内销售补贴滋养高配低价的美国销售,这种行径已经受到痛斥。还有风传联想无偿资助美国军方电脑设备,这种厚此薄彼的立场已经暴露出用心不良,是没有自主知识产权造成的一贯谄媚作风所必然承担的后果。
那么现在该怎么办呢?人常说知错即改善莫大焉!重新改弦更张以补上从前缺失的课程。我想谁也不否认联想曾经作出过的贡献,只要改变作风改善态度,中国人还是愿意接纳联想的。
联想的广告词设计的非常好:如果没有联想,世界将会怎样?我想为今之计先提一个理念性的问题:现实的联想究竟下一步该怎走?这又是一个分水岭。拭目以待吧!
如果联想当年选择倪光南,今天会怎样?
不能跟同方、方正比,因为联想把整个计算所托管了,几近千人的国内一流专家,中关村任何其他公司都没有办法比。所以,如果是这样的选择,联想会成为真正的高科技企业。
如果联想当年选择倪光南,今天会怎样?
历史没有如果。并且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科学院选择柳传志是不错的抉择。柳传志的问题在于联想改制之后其个人私欲无限膨胀,将国家和人民抛在脑后,导致联想出现现在的状况,这与一个共产党员的党性相违背,当然前提是柳传志是一个共产党员。
如果联想当年选择倪光南,今天会怎样?
现在肯定是芯片王国啦!
如果联想当年选择倪光南,今天会怎样?
如果当时的情况,在当时的国情下,如果联想选择了倪光南,早就垮台了,当时的国情是改革开放,引进外资,三来一补,用国外的经验及技术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柳传志适应了当时的情况,把联想带到了中国的极致,创出了中国的民族品牌,倪光南有这个脑子吗?如果在当时的情况下,他带领联想去搞什么芯片?联想早就完了,输的很惨,就说他现在搞成什么样了?庸庸碌碌几十年,不就这样吗?还用说吗?只不过现在跳出来指责联想,可见,人品如何?居心何在?
如果联想当年选择倪光南,今天会怎样?
也许是第二个华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