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公交集团面临的运营困境,该如何来破解呢?

疫情一过,一切恢复正常!人家还是高工资,多福利,至于亏损是国家的。根本就谈不上什么亏损。

兰州公交集团面临的运营困境,该如何来破解呢?

资金问题,简单来说无非两个方案,开源和节流。首先,开源,公交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主要有车票收入,广告收入,政府补贴这三个方面。第一,车票方面,我自己呆过的城市里,兰州公交车的车票是最低的,除极个别路线外,所有公交车起步价均为1元,从城关到安宁10公里的路线也只需要1.5元,像20路这样的全程20公里的公交车,封顶价也只有两元,这个价格其实非常偏低了,像南京,合肥,武汉,这些城市的公交,同类型的车起步价普遍在2元,记得16年的时候,在南京做了一次公交车,全程大概是2小时左右,车费好像是4块还是5块钱了。如果能把车票提高到和全国其它城市同一水平,仅在车票这一块就能提高一倍的收入。第二,广告和政府补贴方面按照目前兰州财政的紧张情况基本没有开源的可能了。

其次,节流方面,作为国企,不能随便裁员,但是可以降低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将那这好吃懒做的闲人通过降低工资的方式逼迫他们努力工作,提高效率,甚至让他们主动辞职,但是绝对不能降低一线司机的工资,否则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伤了真正干活的人的心,加剧企业矛盾,纵观历史上许多倒闭的大企业,几乎都有行政管理人员占比过高的通病。相信兰州公交也有这样的问题。

最后,兰州公交公司应该引入外地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战略投资者作为公司股东(自己管不好就请能管好的人来帮你管),兰州市的自身条件还是非常不错的,城关区的人口密度之大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酒泉路街道的人口密度更是超过了每平方公里五万人,远远超过北京海淀区,杭州余杭区等。这么高的人口密度,这么多的人乘坐公交车,结果公交公司甚至工资都发不出来,真乃天下奇闻[酷拽]

兰州公交集团面临的运营困境,该如何来破解呢?

1、公交价格上涨1元到2元,兰州有430万人,一天坐公交的大概有120万人次。公交涨价1元,一天多收入120万,涨价2元,一天多收入240万。

2、精简人员,据悉兰州公交集团有员工8800多人。这8800人都有合理的岗位吗?都在岗位上发挥作用了吗?有没有七大姑八大姨等吃空饷的现象存在?

3、优化管理层,8800人中管理人员有多少?网传“一个站长,7个副站长”的情况是否属实?

4、清理老年卡、学生卡、优抚卡等特殊卡种,因为特殊卡种有的是免费有的是八折,还有的是半价!这些特殊卡种有没有被滥发、滥用现象,有没有人借特殊卡种牟利呢?

5、引入监督机制,公交集团内部纪委监督是一方面!广大员工和群众的监督才是重点!也可以集思广益,所有提升企业效益的良策都可以共勉。

6、严格把控车辆报废,新车购置等环节。现在的新能源公交车一辆上百万,更应该注重“旧车报销”、“新车购置”两个环节!

7、市场化运行,可以尝试交于第三方运行机构来运行,引入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员工内部实行按劳薪酬制度,竞争上岗。

8、优化线路,精简重复路段车辆。

以上就是个人认为,破解兰州公交集团面临的运营困境的8点不成熟的意见!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欢迎表达您的观点

﹉﹉﹉﹉﹉﹉﹉﹉﹉﹉﹉﹉﹉﹉﹉﹉﹉﹉

你可以无力行善

但不能流于邪恶

你只管努力和善良

其他的一切交给上天

@我是甘肃曹利军,陪您一起加油

兰州公交集团面临的运营困境,该如何来破解呢?

一、调价。兰州公交票价太低。

二、错峰使用优惠卡(学生除外),高峰时段不优惠。

三、提高政府补贴,优惠、公益部分由政府买单。

兰州公交集团面临的运营困境,该如何来破解呢?

私人承包单车远营,以前109路私人承包8年,交车押金,2个司机一个老板3人,每月除去承包费,2个司机公资,老板还有丰厚的收入。到期后,不让私人承包了。私营资本撤出公交,公交便开始运营亏损了。√√√

兰州公交集团面临的运营困境,该如何来破解呢?

1淘汰冗员,管理人员占比太高。这部分人的收入不会低,却不开公交。从高管开始降工资,不是象征性的降,要大幅降。减少管理环节。把管理成夲降下来。2把亏损严重的线路调整,外包。以前有私人承包的线路后来收回了,线路也没有了,而公交公司有的线路发车间隔还长,市民很不方便。开辟新线路,把线路包给多余的管理人员,方便市民,增加收入,比坐吃山空强。3高峰时段限用老年卡,老年人这个时段少出行,争空间运力。4区段调整票价,短程还是一元起步,几站一调,比现在的一元坐到底更合理。5取消brt,占用资源,成夲还高。6审查公交公司这些为什么会亏损,运营成夲包括高管的收入到底占多少?应把它降下来,企业负债这么高,职工发不出工资,高管们也应停发,降薪吧!7审查购买新车和同期市场上别的品牌的车比到底是高是低,为什么会高,高多少?8严查资金流向。9几干辆公交广告收入有无增加的可能,广告来源形式能否更多以增加收入,这部分收入是否能加强管理、透明。10政府是否能增加补贴和扶持力度,加强管控,公共交通是公益事业,政府不能把它完全当企业,听之任之,亏损这么大了才出手,有点晚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