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麻城为什么把叔叔(或伯伯)叫“爷”,爷爷却又叫“爹爹”?

这就是不好好学习造成的恶果。古时候麻城人学习不好。不认真写作业。将错就错。就这样了呗。

湖北麻城为什么把叔叔(或伯伯)叫“爷”,爷爷却又叫“爹爹”?

我们天门人也如此叫,这本来是正确的,从中国汉字结构分析,错得应该是北方人,因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北方的语言成了国语,北方的不少风俗习惯,包括一些家族族人的称呼顺应了北方的叫法。

我们这里先说"爷”字:上面一父亲的父,父之下,一卩,意思是称爷者比父辈要小,形象的放在父之下。

而"爹“字,造字者根据字的排列美,父字依然排在上面,下面用上多,这里是多一辈的意思,比父多一辈称爹。

这样的叫法可称作中原文化,而北方的文化跟中原文化有相佐的地方。例如,我们中原称小阔叶的柳树,北方人要称楊树,我们移小尖叶的杨树,他们要叫柳树。

我们中原人始终不愿苟同北方人的叫法,依然婆婆,爹爹;爸爸妈妈;爷爷大伯;叔子恩妈幺姨的叫,辈份清清楚楚,和中国的汉字一脉相承。

北方地区父为爹的混乱叫法,姚雪垠在他的长篇小说《李自成》一书,作为说明,怕使一区域内人不舒服,这是省之不说,有心者可查看巜李自成》一书,可能在第三卷找到相关内容。

湖北麻城为什么把叔叔(或伯伯)叫“爷”,爷爷却又叫“爹爹”?

湖北麻城是这样的叫法,与我所在的武汉市新洲区阳逻街一样,我父亲三兄弟,父亲老大,父亲的俩弟弟 ,我们分别叫他们“二爷”、“三爷”;在湾下比我父亲年长的与其一样辈份的叫伯伯。我叫祖父为“爹爹”,我祖父弟兄俩,叫祖父的弟弟为“二爹”,在湾里叫比祖父年长的与其一样辈份的人叫“大爹”。但把父亲的叔伯弟弟即“二爹”的儿子分别叫“大父”和“细父”。

对女性的称呼,我叫父亲的妹妹叫yeye(后一个是四声)。

各地的风俗,是历史形成的,上传下教,约定俗成。

现在 ,我的侄儿叫我为“叔叔”。目前我的家乡这样称呼的风俗正在向标准化改变。不过能保持家乡的这种风俗,也算是保护了家乡的文化遗产。

湖北麻城为什么把叔叔(或伯伯)叫“爷”,爷爷却又叫“爹爹”?

不光指麻城有这习俗,原黄冈地区乃至武汉都有这习俗。

大概是方言的习惯吧。叔叔叫爷爷,爷爷叫爹,大有和普通话唱对台戏之嫌。婶婶叫娘娘,四代以上称呼不出统一叫太。

很多方言有独到之处。如明天称门昼,后天称后日,嘴的下巴叫ha巴,偷东西叫lao东西,小偷叫强偷等等。

不过,这个爹字倒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父亲,另一个是祖父,所以祖父叫爹应没错。

湖北麻城为什么把叔叔(或伯伯)叫“爷”,爷爷却又叫“爹爹”?

这不光是湖北的麻城,安徽的中南部区域也是如此。就拿我们安庆地区来说,自古以来,都把叔叔(或伯伯)称作“爷”,而把祖父喊作“爹”的!

我认为我们的这样称呼虽然与北方不一样,但却是合理的。这其一,从字形的结构上看,“爹”字是由“父”字与“多”字组成,试想,比父亲还大的人不是父亲的父亲一一祖父吗?

这其二,从日常“爷”字的搭配使用上来看,我们常说的你们“爷儿俩”,不是指的你们“父子俩”吗?如果按照将“爷”定义为“祖父”,那“爷儿俩”不就变成了“祖孙俩”了?这显然不是!

中国幅员辽阔,习俗文化也是多元化,说不清道不明怕也就很难免了!

湖北麻城为什么把叔叔(或伯伯)叫“爷”,爷爷却又叫“爹爹”?

同是湖北,但不是麻城人,家乡一样称"父亲"为"伯"(念白)或"爷",伯父叔叔统称"爷",比如大爷,二爷,细爷,甚至喊姑姑也喊"爷"。

称祖父"爹",其实按字理来说,祖父是父亲的长辈,自然是比"父多"了,叫爹不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