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觉得中国最有家国情怀的三个省是哪三个?

近代应该是:河北、山东、山西。是这三个省的军民把世界上最强大之一的日军打回老家去了。

大家觉得中国最有家国情怀的三个省是哪三个?

东三省,入关的那些四十万东北军打到抗战结束只剩不到一万人,有23位少将以上的将军牺牲,抗战时期一共牺牲248位将军,可以说平均十位将军中有一位是东北人。抗战时期一共发了192枚青天白日勋章东北军就得了34枚。就在东北的东北人也一样抗战,从918到抗战结束一个击杀日军17多万万,整个抗战具统计击杀日军120多万。空军四大天王三位是东北老爷们,全世界第一位轰炸日本的人也是东北爷们,从淞沪会战到南京保卫战一共牺牲80多位飞行员有一半是东北人。这么说吧东北人从东北打到东南亚,从上海打到长沙,一半的会战东北人都参加了?

建国后支援朝鲜战场大部分军火,军粮。从建国后东北支援全国粮木材,煤炭,石油,钢铁等。东北从建国到现在有一千多个第一,。富拉尔基热电厂建成后,先后为全国20多个高温高压电厂培训了运行和管理人才,为国家输送了大批高温高压电厂的技术干部和管理干部。

大庆油田从1963年开始,向全国各油田陆续输送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8.6万多人,为支援全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作为中国最早的化学工业基地,培养并向全国各地输送了大批人才,仅20世纪50~80年代,就为同类企业、大专院校以及一些国家培养和输送了5.63万余名管理干部、工程技术人员。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抽出4000多人支援二汽的建设,其中大学本、专科毕业的干部919人(包括工程技术人员596人),老技术工人2888人;并为二汽培训了大量特殊工种的工人。到1985年,一汽向全国各地输送了1.8万多名干部和生产技术骨干。

由于掌握资料有限,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多少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现在还无法具体统计出来,但可以肯定这个数字是相当大的,这也是东北三省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的重大贡献。

东北是全中国唯一能说自产自足的地区,如果不是关内的拖累,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了

这就是东北的爱国各位总在侮辱东北的分裂分子,自己看看你的省能做到么?

大家觉得中国最有家国情怀的三个省是哪三个?

四川是缩小版的中国,是大中国唯一的战略备份区。如果四川被敌人践踏、占领则说明中国已灭国。为了不被灭囯,当有外敌入侵时四川人都是挺身而出出川抗敌,不管有多大牺牲也在所不辞,绝不退缩。从历史和近代四川人的表现一直是这样,抗战川军出川350万人,伤亡65万人,川军将领刘湘病死在抗战前线。大邑建川博物馆里的一面“死”字旗把四川人的家国情怀展现的淋漓尽致。

大家觉得中国最有家国情怀的三个省是哪三个?

我认为前三位是广西,四川,湖南,相对来说。这三个地方的人在国家最危险的时候会亳不犹豫的牺牲小家顾大家也就是国家,没国那有家,加上这三个地方的人也比较血性吧,特别点赞的是广西狼兵,关键时刻还没有出现一个汉奸,出现汉奸狗腿子会被挖祖坟的,关键是教育了。

大家觉得中国最有家国情怀的三个省是哪三个?

山东、江苏、湖南。

山东人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山东人辛弃疾说: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临终时,辛弃疾仍大呼:杀贼、杀贼!

山东人李清照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母亲教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

江苏人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江苏人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则。

江苏东林书院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湖南人杨度说:若道中国国果亡,若非湖南人尽死。

湖南人陈天华说:国家不安,吾不娶;其《绝命诗》说:去绝非行,共讲爱国,更卧薪尝胆,刻苦求学,徐以养成实力,丕兴国家,则中国或可以不亡。此鄙人今日之希望也。

湖南人譚嗣同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湖南人黄兴说:英雄无命哭刘郎,惨澹中原侠骨香。我未吞胡恢汉业,君先悬首看吴荒;卅九年知四十非,大风歌好不如归。惊人事业随流水,爱我园林想落晖。

抗日战争,每15个湖南人中就有一人投军抗战,死亡高达90余万。

长沙铁血团团歌:我有铁,我有血,我有铁血,可救中国。还我河山,誓把倭奴灭;醒我国魂,誓把奇耻雪……忍不住,心头痛,抵不住,心头热,起兮起兮,大家团结,努力杀贼。

大家觉得中国最有家国情怀的三个省是哪三个?

非广西,云南莫属,看看这次疫情的表现就知道了。广西,云南平时很少受到大家关注,经济在全国来说也相对是穷得叮当响。但一旦在国家有难时,广西,云南都会不惜一切代价,想方设法为国家和人民排忧解难[机智][机智][机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