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用你们家乡话怎么说的?

河北冀东昌黎县叫蚂楞。

“蜻蜓”用你们家乡话怎么说的?

蜻蜓我老家叫“麻楞”。

麻楞是儿时的最好伙伴。

记忆里,童年的天空家雀儿多,蝴蝶多,麻楞更是数也数不清。一提到麻楞,就仿佛回到了童年;而一想起童年,麻楞就会在眼前“飞舞”,——麻楞和童年,对农村长大的我而言,已浑然一体……

家乡麻楞是个大家族

小时候记得黑麻楞、绿麻楞、红麻楞、黄麻楞等不同颜色的,有种被我们叫做“青头愣”的,印象中身上有麻点,个头较大,不易捕捉,我记得用雌红麻楞作诱饵钓住一个,很牛了一次,在小伙伴中耀武扬威了很久一段时间。

蜻蜓点水:临风舒四翼,映水作双身

蜻蜓点水被我们用来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其实那是麻楞最引人入胜的舞姿,它们像一架架小直升飞机似,用尾部轻触水面实施“播种”;长大后才知道那一雄一雌相傍而飞的高难动作原来是对生命的礼赞。

我们的玩法

手抓麻楞

小时,很多人家没有墙院,各家夹树条杖子分隔开来。那麻楞也胆肥,落在杖子尖上臭美,我们一伸手就能捉住。被逮的麻楞可就惨了:有的被揪掉半截尾巴,失去平衡就只有在地上张跟头的份了;有的尾巴直接被薅掉,尾部被插上一根草放飞,摇摇欲坠的估计很快会死掉;有的用线栓住它的尾巴,牵着让它飞;有时去掉小麻楞翅膀,放到大麻楞嘴边,眼瞅着大麻楞把小麻楞吃掉;最幸运的也被装入罐头瓶子,玩不了多久也不会活命,它需要在自然环境中吸食露水才能生存……

蜘蛛网粘麻楞

我们把棒子秸秆、高粱杆劈开,或者用丫形树枝,或在木棍上绑扎一个铁丝环,绕着房前屋后或树空之间缠蜘蛛网,再用这蜘蛛网将落在哪个高点地方或树梢上的麻楞粘住,一粘一个准。

扫帚扑麻楞

这个最没技术含量。快下雨的时候,扑棱棱的麻楞在超低空飞行,我们用大扫帚一下一下地将麻楞扑在地,在扫帚苗间隙找出麻楞。

钓麻楞

这个像钓鱼一样需要技术和耐心,也最好玩。捉那大个的“青头愣”必须用这办法,它们“智商高”,飞得既快又高。我们先用一根细线一头拦腰栓柱一只母麻楞,一头系在一根木棍尖部,然后“∞”字型舞动我们的胳膊,那母麻楞无奈随波逐流,那公麻楞看到后,就会上钩玩“比翼双飞”,我们再慢慢地把两只麻楞放到地上抓住……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长大以后,我与它们渐行渐远……

“蜻蜓”用你们家乡话怎么说的?

我的家乡四川叫丁丁猫。我牙齿共黄,我也冒充内行一下。我们家乡都叫丁丁猫咬尾巴,自家吃自家。丁丁猫想吃樱桃,眼睛都望绿了。丁丁猫撞蜘蛛网插翅难飞。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是多么唯美的诗句。我的家乡说小女孩子她头上扎几个小辫子。夸她好乖,好看,就说她扎个丁丁猫。蜻蜓点水。就是说蜻蜓它的轻功很好,瞬间漂移,还有一种意义是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我知道丁丁猫产卵都在水中,幼虫都在水中生长,我们叫爬爬虫,它长翅膀时才上岸。丁丁猫能高飞,能吃蚊子,飞蛾,丁丁猫是近视眼,看不到好远。最远能看两米,它有两只大复眼,里面有好多小眼睛组成。以前小时候经常拿小罩网去网,很不容易网到,因为它飞得好快,有一次我还差点摔在田里淹死了,我也做饭去了,我也是丁丁猫咬尾巴,自家吃自家。哦豁!亲一下,蜻蜓点水。

“蜻蜓”用你们家乡话怎么说的?

蜻蜓,在我们老家叫:蚂郎。

记得小时候每到仲夏傍晚时分,便会有很多蜻蜓在院里、胡同里飞来飞去。那时自是我们这些小孩子们的乐园,各自回家取了扫帚一路追赶着捉蜻蜓。嘴里还会高唱:蚂郎、蚂郎过河喽,扫帚底下敲锣喽!于是一阵穷追猛打自会捉到几只。

捕来的蜻蜓定是十分凄惨,多被我们玩弄致死。想来不过那几种玩法。用绳儿系了蜻蜓,一端在自己手里,仰着脸跟着它飞。这样撞墙的机会更大一些。再者将两只蜻蜓拴在一起看它们在空中缠绕最后跌落地面,然后野猫式的傻笑。

那时已晓得蜻蜓是捕蚊虫高手,便将蜻蜓捉来放在蚊帐里。晚上睡觉时故意将蚊帐掀起一角,心中自是坦然的不行,那些蚊虫自管放马过来,定会让你们有来无还!第二天早晨看着浑身叮的通红的大包,只有那蜻蜓依然在蚊帐顶上一动不动,此时身上的包愈发的痒了。

一愰已经四十年了!这都是美好的回忆。我梦里的童年,我梦里的蚂郎!

“蜻蜓”用你们家乡话怎么说的?

我们家乡把蜻蜓称作"飞秧怪",这种叫法应该全国少有。

为何会叫成"飞秧怪“呢?这可能与它的生活习性有关。一、它善飞。飞行贯穿了他一生,捕食一一繁殖一一生长都在飞行中完成。二、他喜平静且具有大量水生植物及浮游生物的水域,也就是说它特别喜欢在有稻秧、水草的水田,渠沟,池塘等地方。可以说它一生与稻秧、水草为家。三、外形怪异。头大于身,眼睛几乎占了整个头部。于是有人形容它"碧玉眼睛云母翅,轻于粉蝶瘦于蜂",实在是形象极了。

说到飞秧怪,我便想起了一些与它有关的事。一是小时候常常用"挚挚网(蜘蛛网)粘飞秧怪。二是八十年代高中语文课本里头有篇专门讲仿生学的说明文,其中就讲到了飞秧怪的眼睛一一复眼。当时给学生讲课,我也觉得很新奇,因为我也是第一次接触这类知识。可惜课文的具体内容已经不记得了。

还有一点印象很深。那就是小时候,一到暴雨来临之前,村口池塘上,总会聚集着成千上万的飞秧怪,它们在水面上飞呀飞,来来去去,川流不息,好像在赶场。

几十年没抓过飞秧怪了,何时邀两三好友,去田边、池畔抓只来玩。但它们是吃蚊蝇的益虫,还是不抓了吧,不要去做老顽童了。

“蜻蜓”用你们家乡话怎么说的?

“蜻蜓”用我们老家的话,叫“丁丁”!夏秋之季,暑气逼人。每当许多“丁丁”群飞低舞的时候,肯定有一场大雨来临。人们忙着收晒的所有东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