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瓷都是哪三个地方?

中国三大瓷都是哪三个地方

你说的是中国三大瓷,还是三大瓷都?答案不一样。三大瓷都是有历史渊源的景德镇、醴陵、德化。而中国三大瓷是唐山瓷、淄博瓷、景德镇瓷。因为这三个城市的陶瓷产量非常大。所以可以称为新的三大瓷都。

中国三大瓷都是哪三个地方?

一说起瓷都,我们想到的便是江西景德镇。其实中国历史上的瓷都并非仅景德镇一处,同样有瓷都之称的还有福建德化和湖南醴陵,它们与江西景德镇一起并称为中国三大瓷都。

一、江西景德镇

景德镇青花仕女图笔筒

景德镇地处江西东北部,东晋时期名叫新平镇,唐朝改为昌南镇,宋景德年间始称景德镇,据说China的读音即出自景德镇古称“昌南”。据史书记载,景德镇已有近2000年的陶瓷生产历史,“新平治陶,始于汉世”, 烧制瓷器则始于东晋年间。据说有位名叫赵慨的能工巧匠,先后在闽、浙等地游历,后定居于赣,将其在浙闽了解的越窑制造技艺引荐于此,又对胎釉配制、器物成型及焙烧工艺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对当地瓷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后人尊崇为景德镇制瓷业之开山鼻祖。历经南朝、隋唐、五代、宋元等几朝几代的发展,明清时期景德镇已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瓷技术大大提高,青花瓷也大大发展起来,被称为“国瓷”,同时还烧有釉上彩、斗彩、五彩、素三彩和各种单色釉瓷。明朝初年,为满足皇室宫廷的用瓷需要,朱元璋钦命在景德镇设置御器厂,专门为皇室烧制各种宫廷、外交、礼品用瓷。御器厂凭借帝王威势,汇集大批精通瓷业生产、擅长制瓷技艺的工匠,投入大量资金,占用最好原料,对产品精益求精,因此制造出许多瓷器精品。这些瓷器不仅品种兼备风格齐全,而且质量上乘精美绝伦,不少成为传世珍品。这个建立于公元14世纪中叶的御器厂一直延续了明、清两代,历经20几个皇帝500余年,对景瓷生产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清代中叶以后,由于各种社会原因,景瓷生产从巅峰走向下坡路,产量、器质、品种、造型等都呈明显萎缩状态。民国年间,战事频繁,政局动荡,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特别是日寇侵华期间,景德镇多次遭受日寇飞机的轰炸,坯坊、窑房大面积遭受破坏,整个瓷业陷入奄奄一息的境地。

景德镇瓷器极大地推进了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据有关史料记载,古代东南亚、阿拉伯、非洲及欧洲一带都十分喜欢中国的景德镇瓷器。郑和七次下西洋,每次都携带了大量的景德镇瓷器,使中国陶瓷远销海外,扩大了中国陶瓷的声誉和国际知名度。日本著名陶瓷考古专家三上次男曾在东南亚、非洲考察了中国古代陶瓷输出亚非各国的大量碎片,出版了《陶瓷之路》一书,称“海上丝绸之路”实为“陶瓷之路”,也就是古代景德镇陶瓷的国际贸易之路,由此可见当时景瓷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影响之重。

二、 福建德化

清德化窑如意观音立像

德化瓷器始于宋代,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明代时逐渐形成自己的技法和风格,进而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以烧制白釉瓷器而闻名于世。德化白瓷釉色乳白,如脂如玉,色调素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被称为中国白瓷的代表,素有“中国白”和“国际瓷坛明珠”的美誉。入清以后,德化窑白瓷工艺失传,青花瓷器逐渐取代白瓷而占主要地位。青花瓷具有色调清新明快,纹饰丰富优美的特点,是我国陶瓷中最富民族特色的传统品种之一,青花瓷器的生产,使德化瓷业走向全面兴盛的发展阶段。德化是中国古代外销瓷器的重要生产基地,宋元时期,德化瓷器随着泉州港的商业繁荣和海外贸易的发展而畅销海外。著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就曾在他的游记中记述德化“瓷市甚多”、 “制作精美”、“购价甚贱”,并在回国时将德化瓷器带回了意大利,所以历史上欧洲一直将德化瓷器称为“马可·波罗瓷”。 

德化瓷在明末清初时期得到了迅猛发展,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列强入侵,中国社会经济遭受破坏,德化瓷业也逐渐走向衰落。

三、湖南醴陵

清末民初醴陵窑瓷塑

湖南醴陵生产陶瓷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远在东汉时期,醴陵就有较大规模的作坊,专门从事陶器制作;清朝雍正初年,醴陵开始烧制粗瓷;清末民初,在当地一些开明知识分子的推动下,醴陵瓷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1904年,湖南凤凰人熊希龄与曾参与“公车上书”的醴陵举人文俊铎,本着振兴醴陵瓷业实业救国的思想,通过多方考察并结合醴陵的技术优势与实际情况,提出了“立学堂、设公司”的主张,先后在醴陵设立了湖南官立瓷业学堂和湖南瓷业制造公司,由熊希龄和文俊铎具体负责。公司聘请日本技师和景德镇技术工人,引进了当时日本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采用自制釉下色料,运用国画双勾分水填色和“三烧制法”,生产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醴陵釉下五彩瓷器。釉下五彩瓷器瓷质细腻,画工精美,清新雅丽,别具一格,釉层下五彩缤纷,呈现出栩栩如生的画面,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得到业内人士和舆论的极大关注和好评,大有与景瓷并驾齐驱之势,据说熊希龄曾亲自携醴陵细瓷入京贡呈慈禧太后,慈禧以金牌赏之。1918年湖南瓷业公司毁于兵火,后虽稍有恢复,但已属惨淡经营,最终于1930年前后停产。新中国成立后,醴陵釉下彩瓷得以恢复生产,釉彩品种、绘画工艺均达到历史最高峰,醴陵釉下五彩瓷再一次行销全球,并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赠送国际政要和友人的国家礼品用瓷,被世人誉为中国现代红色官窑。

中国三大瓷都是哪三个地方?

看到这个问题,想必大多数人想到的就会是江西景德镇了,也可能就想到了这一个,那么既然是“三大瓷都”,那么那两个是哪里呢?

除了江西景德镇外,其余的两个分别是福建德化和湖南醴陵,这三地的陶瓷也是各有千秋,接下来我们分别看一下。

一、江西景德镇:

景德镇制瓷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从汉代开始,就有了制瓷的记载。

景德镇瓷器,以工艺瓷闻名天下,并且品种繁多,有青花、釉里红、粉彩、斗彩等等,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二、福建德化:

德化是我国著名的陶瓷产区,古来就是外销瓷器的重要基地,有一千多年的制瓷历史。

德化瓷器质地洁白坚硬,工艺精良,色泽莹润,在海内外都是很有名的,并且还有“中国白”的美誉,是我国古代瓷雕工艺水平一个重要代表。

三、湖南醴陵:

通过俗语“天下名瓷出醴陵”就可见一斑了。醴陵的制瓷历史从雍正时期开始,到光绪末年逐渐开始闻名。

醴陵瓷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

一家之言,出错之处,敬请指正;不足之处,欢迎大家补充,不胜感激!

我是逗号先生,感谢大家阅读!

中国三大瓷都是哪三个地方?

Hello,大家好,我是钧瓷TV《禹州钧瓷》栏目主编,擅长钧瓷,汝瓷,龙泉青瓷,景德镇瓷器,紫砂壶等方面专业知识和经验,请关注我,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咨询我!

根据我的知识和经验,我认为三大瓷都为: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福建德化。

  (1) 江西景德镇。景德镇历称瓷之都。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而景德镇又是这个瓷器之国的代表。外国人的瓷器称中国之名,又是瓷器之称。  莹莹白玉瓷,漫漫瓷都路。作为被人武称为“瓷都”的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景德镇地区的制瓷历史已有两千年。 从北宋真宗年代在景德镇设立御土窑开始,到1911年清朝覆灭。景德镇为皇室制作瓷器长达900多年。  

 

(2) 湖南醴陵。“天下名瓷出醴陵”。醴陵釉下五彩风靡全球,醴陵瓷器不仅走进了首都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而且飘洋过海,出口世界五大洲,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21世纪初兴起的炻瓷,更是风靡全球,成为全市出口创汇的一个拳头。

(3) 福建德化。福建德化县是我国著名的陶瓷产区,也是外销瓷器的重要基地。 德化瓷业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瓷器质地洁白坚硬,工艺精良、造型雅致,色泽莹润。 远在宋、元时代就进入国际瓷坛,蜚声海内外。宋元时代,德化瓷器随着泉州港商业的繁荣和海外贸易的发展而畅销海外。现已发现了30 多处宋元时代瓷窑遗址,在东南亚、东非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发现不少当时德化瓷的遗物,就是历史的见证。明清时期。德化是中国5大产瓷区之一。

  此说法最早流传于民间。我查阅资料得知此说法源于1956年以后,2000年以后开始流传到全国。并非一些媒体所说是自古就有。 欢迎补充和讨论!  

中国三大瓷都是哪三个地方?

郭沫若有诗云: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说的就是景德镇。英语中的陶瓷(CHINa)也就是中国。其发音正是昌南(景德镇原名昌南镇,位于昌江之南,故名。)所以说在人民心中瓷都只有一个就是景德镇。至于这个机构那个机构出于利益评的所谓瓷都只能呵呵了!

中国三大瓷都是哪三个地方?

三大瓷都: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

据考证,此说法源于1956年以后,2000年以后开始流传到全国,并非一些媒体所说是自古就有。作为江西人,对景德镇了解比较多,所以我们重点来说说景德镇。

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而景德镇又是这个瓷器之国的代表。作为被人们称为“瓷都”的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

史书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景德镇古代叫新平镇)。早在汉代,当时的这个地区就已可能在商周原始瓷器的基础上,烧制出器表施有釉的“青瓷器”。这样,景德镇地区的制瓷历史已有两千年。 从北宋真宗年代在景德镇设立御土窑开始,到1911年清朝覆灭。景德镇为皇室制作瓷器长达900多年。

曾经,我专门为景德镇写过一篇文章,摘录如下:

景德镇是一个神奇的存在。

她原本只是一个小镇,却得到了皇帝年号赐封的荣光。据说,古代以皇帝年号加封一个地方,天下只有两处,另一处是“绍兴”。

她依靠着单一产业,千百年来延续不断,且举世闻名,吸引着国内外游客不远千里万里纷至沓来,在世界各地都拥有庞大的粉丝团。

她既是一种物质的代表,更是一种精神的升华,拓展了中华民族的瓷文化,浓缩了古今文明的兴衰史。

从来没有这样一座城,可以因一项手工艺而活色生香两千年之久。也许当年发现高岭土的时候,也许宋真宗决定将自己的年号赐予这座制瓷小镇的时候,景德镇便与陶瓷签下了千年契约,开始了一世缠绵。

最初,景德镇瓷器并不是以“御用品”的面目出现,甚至不为人所知。而如今,谁不知道景德镇,谁不知道青花瓷?从不为人知到闻名遐迩,度过了怎样的世纪演变、朝代更迭、文化兴衰,又经历怎样的不折不饶、吸纳创新、日夜打磨?景德镇,是一篇励志散文,亦是一部艰辛史诗。

萦绕在心间的,是关于颜色釉的故事。

相传明宣德年间,宣宗皇帝突然想要用一套鲜红色的瓷器祭奠日神,于是诏令设在景德镇的督窑官加紧烧制。

然而,窑工们多次试验,都烧不出令朝廷满意的祭器来。督窑官每日督促、鞭打窑工,并把一部分人关进监狱,声称再烧不出皇帝催要的红釉瓷器,就要杀人了。一位老窑工的女儿听到消息非常担心,跑到御窑厂,发现她的父亲也被督窑官投入了大牢……

悲愤的窑工女儿纵身跳入了熊熊窑火中,用生命抗议督窑官的暴行。两天后,当窑工们打开窑炉时,惊奇地发现,烧成的陶坯呈现出鲜血一样的红色——红色的祭器烧成了。

这是悲壮的色彩,也让景德镇的瓷历经血与火的考验,有了一种生命的力量。后来,人们把这种瓷器取名:祭红。

让人放不下的,则是青花瓷。

青花瓷,在天然白泥上勾勒出青花,罩以一层薄透明亮的釉,如冰雪覆青花。再入1300度的窑火中涅槃重生,出窑后,其瓷莹润细腻,其花青翠欲滴,是一枝盛开在时光里永不凋零的青花。

如果你见过青花瓷,一定会被它的美所震撼:明明只是青白两色,却偏有一种不动声色的绚丽;明明落笔简洁,却偏有一种自内而外的华美;明明恣意风流,却偏有一种散落空灵的潇洒飘逸。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沉浸在百转千回的音乐里,青花瓷就像推开了一道岁月之门,引领着灵魂深处的那抹蓝色慢慢洇开,那般亲切、自然、朴素、温润,还有刻骨铭心!

青花入瓷,开在川流不息的岁月里,成为永不凋零的文化符号。

在景德镇,你能听到很多的代名词——China,昌南,瓷都……一个词,就是一段遥远的过往,就是一个充满张力的故事。穿梭在故事中,我们行色匆匆,我们怦然心动。而景德镇却从容包容,不急不慢地收纳着所有有关时光的故事。

无论春夏秋冬,烟雾总是遮掩着晨星;任凭阴晴雨雪,窑火总是烧熔了暮色。这里是景德镇,只要窑火不熄,她就一直是瓷的天空里最闪耀的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