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产地两毛、超市1.5元,怎么能让菜农和市民共同享实惠?
中国古代汉朝皇帝就有效的遏制了商人的利润和经商人数的限制。违者格杀勿论。所以汉朝是中华民族的鼎盛时期。奸商几乎没有。老百姓都以农耕为荣。说起来农业是中国古代的支柱产业。
白菜产地两毛、超市1.5元,怎么能让菜农和市民共同享实惠?
你的这个想法特别好。既让农民增加收入又让消费者得到实惠这应该是很多普通老百姓的愿景。这是个双赢的局面。
我曾经也思考过这个问题。因为我家是种柑橘的,我的家乡全都是种柑橘的。我们种的柑橘包括人工采摘费才卖五毛到一块钱一斤不等。到市场销售至少也要四五块钱一斤。结果消费者没得到实惠,我们果农也没赚到钱。
几乎所有的农副产品都存在这个问题。我们经常在新闻上会看到某个地方的水果滞销甚至果农用来扔掉,而其他地方的消费者却吃不起。值得高兴的是这个问题正在慢慢的得到解决。解决的办法就是利用自媒体电商、社交电商等新的销售方式把农产品直接从农民—快递—消费者。去掉了其他中间环节。只有这样农民和市民才能共享实惠。现在有些农民在抖音、头条上直播卖蜂蜜、苹果等等,做的还不错。
不过由于多数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电商、网络等知识欠缺,再加上部分农副产品不利于长途运输或者物流成本高,电商在农村普及还需要不少时间。
如果您认可我的回答,可以关注我。谢谢!
白菜产地两毛、超市1.5元,怎么能让菜农和市民共同享实惠?
白菜是大家冬日的一个长源菜,也因为白菜价位偏低,大家也将价位低廉的商品称之为“白菜价”,不过白菜虽说在产地价位低廉,在城市却真的不见得廉价。尤其是以今年疫情冲击的大环境之下。本村冷库入冬之际所存储的大白菜价位仅仅每斤1.5,两毛都不到,可是最近出库的价位竟然高达每斤8毛,而如今城市中的白菜价位已经普遍超过2元。当然农村产地白菜价位还是要低不少的,大约在6毛的样子。
在这里不少网友可能会疑惑,为何产地如此低廉的价位,进入城市之后摇身一变,就价位翻翻了呢?其实这没什么可奇怪的,因为城市中白菜的价位再高,同农民也没有什么关系,而产地的农民也难以从中享受到什么更高的利益。
真正能赚钱的其实是中间商,当然了中间商也并非什么事都没做的空手套白狼,中间商要负责将这些白菜从产地运输到城市,而且还要负责销售出去。其中他们也承担了诸多的风险,比如说运输到城市之后,甚至还不足运输成本,由于运输造成的诸多损失,中间的折损,比如说在农村收购的时候都是带绿叶子,而城市中的人在购买大白菜的时候恨不得将外层没有发白的绿色白菜叶子剥掉一层再剥掉一层。这个折算其实都是中间商的成本。
科学兴农认为,大家也不要奇怪当前中间商赚钱的现实,人家赚钱自然也是付出了的,而且中间商也并不是每年都能够赚钱,比如老家这边大蒜的收购商,有时候大赚,有时候大亏。这中间的风险恐怕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科学兴农认为在当前这种收储制度没有打破之前,产地农民与城市消费者是无法从中无法享受到任何实惠的。只有敢于打破当前的这种产销模式,才能够有望惠及双方,那就是去掉中间商,有句广告说的好,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直销!
科学兴农认为可以采取城市定点超市与产地农民订购产销协议,并签订协议价,这样农民得到实惠的同时,消费者也能够从中得到实惠,另外农民方面也可以参考当前电商下乡的模式,将蔬菜直接销售到消费者手中,一举两得。
白菜产地两毛、超市1.5元,怎么能让菜农和市民共同享实惠?
对于题主所说的白菜产地的价格是两毛钱,在这里可以说应该是白菜质量不是太好,现在普遍的价格有所上涨,毕竟现在的白菜的存量不是太多了。因为天气已经变冷,而且整个冬天也已经过去了,并且现在白菜由于外层去掉的比较多,现在产地的白菜价格上升到了6~7毛钱一斤,在年前小雪前后白菜的价格在两毛钱一斤。
对于现在超市的价格达到了1.5元一斤,这应该是农村附近的超市价格,如果说大城市的超市价格,现在已经上涨到了2.5元到3.5元每斤之间,甚至前一段时间出现了63元一颗白菜的天价。今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主要是因为疫情导致了农产品的价格非常的低廉,因为现在农村全部采取了封村封路的措施,使得农产品运不出来。毕竟限制了外地的车辆和客商到农村去收购农产品,这也是因为避免冠状性病毒肺炎传入农村,对于绝大多数的农民而言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菜农而言却是损失非常严重,这就是以大局为重了。
因为现在的冠状病毒疫情正是关键的时候,目前农村封路等村还没有解除,现在贵州省内已经初步的解除了。但对于白菜是北方地区种的一种蔬菜,而且种植的面积也非常的多,白菜的产量也非常的高,导致了目前农民手中的白菜价格比较低,而城市蔬菜价格非常的高。这也是因为疫情导致的产地与销售市场的脱节。当然,还有我国的市场的准入制度,形成了农产品卖不出去,而消费者却吃不起农产品的现象。
总之,如何才能让消费者与菜农之间形成互惠共赢、共享实惠的状况呢?这就需要打通蔬菜的生产地与消费市场的流通。比如可以让菜农直接免费到城市的农贸市场销售白菜,或者说直接让商贩到菜农的地头上进行收购,并且把蔬菜的运输纳入绿色通道减少高速的收费标准。当然对于菜农而言,一定要提高种菜的质量,尽量多种一些有机的蔬菜,提高蔬菜的价格。
白菜产地两毛、超市1.5元,怎么能让菜农和市民共同享实惠?
农产品从农民收购时价格很低,到超市时价格并不低。
这中间的差价去了哪里呢?
经销商的利润、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成本费用、超市的成本及利润。
为何有时白菜的收购价比较合理,有时候就不合理呢?这是一个市场的供求关系问题。
当市场上某个产品供过于求,收购价格就会偏低,并且这个“需求”,必需是有效需求。比如目前面临疫情,大家虽然需要某种产品,但由于大家没法外出采购,于是需求量就会少很多。
当供应紧张,农产品的价格就高。即时农户的生产成本是一样的,但是供求关系影响着价格。
即使菜农和市民对接,这个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还是存在的,这是市场规律在起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如何让农户有稳定的收益呢?
在目前我们农产品还处在盲目生产的现状下,除了部分能够订单生产的能够有稳定的价格外,大部分的农产品的基地还是由市场决定的。
参考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组建行业协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少,土地不断流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也会发挥协会的作用,那时农产品的供求趋于平衡,农产品生产者可以获得合理的利润。
白菜产地两毛、超市1.5元,怎么能让菜农和市民共同享实惠?
为什么你的白菜那么便宜?我们这白菜都3块钱1斤了,那还得早晨起早去买,去晚没有。从腊月开始这蔬菜价格就没有降过,因为要快过年,腊月的菜直线上升,平时几毛钱的土豆直线飙到了2元钱,黄瓜就更不用说了,原先在我们这有的都白送,现在都6块钱1斤,过完了年疫情来了,这价格更是坐飞机似的上升,但为了抗击疫情,我们能挺。
家里以前干蔬菜批发的,至于你说的这个产地2毛,超市1.5元,其实这也是正常价,原产地买菜基本都是估堆或者包地拉,不管好的坏的一口价,你说的2毛可能也就这个情况,但里面肯定有一些残次品,这种残次品基本是卖不上价的,所以这就是一种损耗。
之后就是物流费用、装卸费用,从产地拉到销售地的路费和装卸费以及中间公路上的所谓的“过道费”都快赶上利润的30%了,最后就是超市、商场的各种摊位费、好处费,以及管理费,如果卖不出去还要有仓储费,这些费用加上一起也快占上利润的30%了,都考虑这中间的差价有多大,但都没细算这中间各种的费用,其实你这还算良心的价格了。
至于怎么能让菜农和市民共享实惠,那就是绿色通道政府的菜篮子是最实惠的,政府又补贴,利润减掉很多,菜农还能赚到钱,两全其美,但很多人都不愿意这么干,因为回款太慢,压现金,也给菜农带来很多麻烦,所以生意这事,谁又能说的准呢,你们说是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