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分不一般,农谚“秋分不分,来年人吃黑”,是什么意思?

“秋分不分,来年人吃黑”这句话主要适用于北方,是人们通过不断的农业劳作积累出来的生活经验,久而久之就成了这样的一句谚语。

“秋分不分”主要和天气有关

“秋分”的“分”意思是“平分”,也就是说在这一年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而且在这一天,天气相比之前要凉爽了很多。但也会出现一些特殊的情况,那就是“秋分不分”,意思是本来这一天该开始凉爽了,但出现了闷热、燥热的天气,这也就是俗语中所说的“秋分不分”。

因为秋分这天的闷热,较大程度上会造成接下来的天气继续闷热,甚至会影响来年的天气,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及储存。

“来年人吃黑”主要和粮食有关

本来秋分之后,就快到北方秋收的季节。因为天气的反常,诗词里面的“秋高气爽”天气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可能会出现连绵阴雨,这个时候就影响了农作物的收获,甚至影响了农作物的储存。

等到来年的时候,原本应该储存很好的粮食就会出现发霉、变质的现象,而这个时候大家又没有其他粮食可吃,也就只能吃发霉、变质、变黑的粮食了。

“秋分不分,来年人吃黑”的这句俗语就是这样来的。而今天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现象绝不会再出现了,一般情况下,农民在粮食收获之后都会直接卖掉,有需要的时候自己再去买。

粮食被收购过去之后,现在都是现代化的储存设备,也不会让粮食发霉、变质了。

今年秋分不一般,农谚“秋分不分,来年人吃黑”,是什么意思?

今年秋分不一般,有3个特点,分别都是什么呢?

再过几天将正式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节气了,在古书《春秋繁露》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到了秋分这天,太阳几乎直射赤道,不仅把整个秋季的90天平分了,还把昼夜平分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平分秋色”。秋分交节过后,太阳逐渐南移,北方地区的白天越来越短,夜晚越来越长,温度会越来越低。

在古代民间有“秋分不生田,秋分万物止”的说法。当然,这句农谚指的是北方地区,意思是说,到了秋分节气庄稼都成熟了,不再生长了,不只是庄稼,万事万物都进入停止状态了。

有人说古人留下的二十四节气和农谚已经失去指导意义了,环境和气候已经大变样了。说得没错,古人的农谚是不准了,但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农谚了解古人是怎么和自然相处的。例如,古人在战国时期写的《甘石星经》里面就记录了天上有多少颗行星,它的位置在哪,书上都记得清清楚楚。并且,月球的上面还有五个环形山是用古人来命名的,分别是石申、张衡、祖冲之、万户和郭守敬。你看!咱们古人是充满智慧的,天文方面的研究在几千年前就开始了。所以,咱们古人发明二十四节气和总结的农谚可不是瞎编,都是有经验总结在里面的。

一、今年秋分不一般

1、社在秋分前

在《白虎通义·社稷》中记载:“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一一敬也,故封土立社。”古人认为土能生万物,是“万物之库”,所以,古人对土地是非常崇拜的。

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爷。“社”是祭祀土地爷的地方,“社日”是祭祀土地爷的时间。一年中有两个“社日”分别是“春社日”和“秋社日”,“春社日”是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秋社日是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

今年“秋社日”是在公历9月22日,秋分节气的交节时间是在公历9月23日,很明显是“社在秋分前”了。

农谚有“分后社,白米遍天;社后分,白米像锦墩”的说法。今年是“社后分”,意思是说,庄稼收成不是很好,价格相对常年要高一些。

2、月夕秋分前

古人非常崇拜太阳和月亮,有“春祭日,秋祭月”的习俗,就是在春分日的早上祭拜太阳,在秋分日的晚上祭拜月亮,所谓的“月夕”就是祭拜月亮。但是,不是每个秋分日都能看到圆圆的月亮的,所以就把“祭月”的活动挪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

老话说“月夕秋分前,必定是灾年”,古人总结的经验,“月夕”在秋分前的年份,当年的年景都不太好,庄稼可能会出现欠收的情况。

今年的中秋节相对往年提前了将近半个月,也就是“节气”还没到,气候先到了,冷空气来得早。这样一来,积温不够,会造成作物不能完全成熟,千粒重降低,产量受到影响。

当然,这句农谚只适合北方地区,拿到南方就没什么道理了,有一定的地域性,笼统地来看就行了。

3、秋分不分,来年人吃黑

“秋分不分”指的是到了秋分还没有秋分该有的特征,天气比较反常。

按古人的经验总结,秋分时天气还很闷热,接下来的天气也会以干旱为主,缺少充足的水分不利于秋茬种植的作物生长,来年的庄稼收成就会受到影响,人们就要吃一些发霉的、腐烂的食物。所谓的“人吃黑”就是吃发霉、腐烂变黑的食物。

当然,现在农业技术要比过去高明得多,有了很好的灌溉和排水设施,还是能够应对的,不会造成大量减产的情况。不过,严重的旱灾和涝灾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没有太好的防范措施,损失较大。

二、秋分节气有“三怕”,怕什么呢?

1、秋分怕东风

在民间有“秋分东风来年旱”的说法,意思是说,秋分这天要是刮东风,预示着来年干旱少雨。

古人认为刮东风一般会下雨,例如,老话有“东风下雨,西风晴”,“一日东风三日雨;三日东风一场空”,“雨后生东风,未来雨更凶”等说法。

而本应该秋高气爽的的时候出现刮东风的天气,显然是有违秋季的气候特点的,古人通过长时间的观察,秋分刮东风的年份,来年会出现干旱的情况。所以,古人是害怕秋分这天刮东风的。

2、秋分怕连阴雨

在民间有农谚说“秋分不易晴,微雨好年景”,意思是说,在秋分的时候适当下点小雨,不仅不会影响作物品质和产量,还有利于土壤保墒,对下茬播种有好处。出苗更快更整齐。

但是,秋分节气要是出现连续阴雨天气,会造成即将收获的作物出现倒伏,发芽和霉变。并且,连续阴雨不仅影响秋收,还延误下茬作物播种。所以,农民怕秋分时出现连续阴雨的天气。像农谚“秋分雨势强,冬天地光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3、秋分怕早霜

对于种植白菜、萝卜和大葱农户来说,温度由高到低的变化反而有利于作物生长的。但是,温度过低就会影响作物生长了。

在民间有“霜降见霜,立冬见冰”的说法,意思是说,到了霜降节气的时候才能下霜,到了立冬节气的时候,才能看到冰。如果,秋分节气看到霜了,说明冷空气来得早,会导致棉花和蔬菜发生冻害或积温不足造成减产甚至枯死。

写到最后:

农谚是古人与自然长期相处的经验总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农谚不是预言,它不能够预言未来的天气是啥样,所以,我们不能把农谚当成判断年景的依据,只是古人通过以往的现象进行了总结而已。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麻烦您帮忙转发一下,帮助更多的农民朋友,谢谢您了!感谢阅读。

今年秋分不一般,农谚“秋分不分,来年人吃黑”,是什么意思?

洲谢邀请:说简单点就是气候不会正常,会出现反常现象:比如:

一是该冷却热。

二是不该下雨却阴雨连绵。

三是南北气候变化无常。

总而言之:无论气候怎么变化,科学干预,祖先遗言是有一定道理,古人总结出来的谚语百分之九十准确,但是不管吃"黑",吃"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目前物价指数有所以反弹:

一是食品类:肉,蛋涨价快到顶点,食用油同样涨价,现在商家采用打游戏方式,如玉米油,通常五升的,去年在79,9元元左右,今年超市打出4.5升的特价79.9元。如果你不认真看,价格一样,认真一看差了,如果没有特价4.5升85,9元,涨了。…

二是水果类,去年这个时候,陕西红富士在我们这里超市通常在3.5元左右,今年居高不下,都在6.5元左右

三是海鲜少了,价涨了。

四是蔬菜。因为蔬菜是季节性的波动大,没话说。

五是干货类。蛏干,虾肉,墨鱼干,干贝,香菇等。我举个例子:虾肉:比较大个的去年我们这市场价,超市价通常在65元左右,今年95元左右。因为我每年这个时候都会买几斤虾肉,蛏干,墨鱼干,香菇等,今年准备买,一问价格,手停在半空下不来,不敢下手买。

六是…

这样是吃"黑"还是吃"白"啊?友友们,大家畅所欲言,留下宝贵的文字,李宝源在此道声:谢谢您!留下宝贵文字。

今年秋分不一般,农谚“秋分不分,来年人吃黑”,是什么意思?

秋分下好雨,

来年馒头吃,

麦喜八十三,

产量也平安,

泥里拖苗出,

雪天也及时,

农谚老祖传,

丰收大从前,

管理最重要,

仓储备粮票。

今年秋分不一般,农谚“秋分不分,来年人吃黑”,是什么意思?

秋分不分,来年人吃黑。谚语大致意思是:

1、“秋分不分”指的是秋风到了,还没有秋分像往年相似的气候特征,该凉不凉,该热不热,天气比较反常。

2、“来年人吃黑”指的是秋分时天气还是少风闷热,预计接下来的天气将会以干旱为主,植物缺少充足的水分,来年的庄稼收成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谓“人吃黑”就是吃发霉、腐烂变黑的食物。

今年秋分不一般,农谚“秋分不分,来年人吃黑”,是什么意思?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适时种麦年年收,过早过迟有闪失,

先种淤地后种沙,七天出苗正合适。

晚秋作物继续管,随熟随收不能迟。

棉花进入中喷花,四至六天一次拾,

中喷棉花质量好,单存留种正适时。

菠菜小葱要种上,白菜浇水把肥施,

冬暖大棚膜罩好,种植黄瓜西红柿。

青贮秸秆继续搞,牲畜配种机莫失。

养鱼饵料不能减,莲藕采收推上市。

秋分秋分,昼夜平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