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上有一“错别字”,连小学生都知道,为何不修改?
这个问题相比很多人咋一看到会比较懵,人民币上还有错别字?
其实严格来说这个提问是有错误的,因为这个错别字只出现在了一元以上的纸币上,硬币上是没有这个错误的,特别是从1995年以后的硬币,不管是正常流通货币,还是纪念币,硬币上没有这个错误。
因为这个错别字就是“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呢?答案要从清朝末年说起。
传说当时随着国际贸易的繁荣,大量的外币流入中国,而那些外币几乎都是圆形的,且多数是以白银制成,故称之为“银圆”,一枚就称为一圆。这“圆”字既是货币名称,又是单位名称。后来就沿用下来了。
那么为什么时至今日,印刷还是用“圆”呢?
1995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十七条规定:“人民币的单位为‘元’。根据法律的规定,以后不再是以前的‘圆’为单位。而且这条法律的修订,财务记账上也慢慢都变成了“元”。
虽然法律规定了以“元”为单位,但今天的纸币上依旧使用“圆”,其原因应该是原有传统流传下来的吧,毕竟人们都已经习惯了纸币上“圆”字,所以,一直就“将错就错”。
人民币上有一“错别字”,连小学生都知道,为何不修改?
最后错的不是人民币,是字典改了,你说是“贰”吗?
人民币上有一“错别字”,连小学生都知道,为何不修改?
就算有错字也分毫不影响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
人民币上有一“错别字”,连小学生都知道,为何不修改?
人民币是中国官方流通货币,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发行人民币,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人民币已经非常的完善了。但是很多人都在人民币上发现一个错别字,自第一版开始到目前的新版人民币,这个“错别字”一直没有纠正,那又是为什么呢?
1995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十七条规定,人民币的单位为“元”。所以从这条规定来看,人民币的单位是“元”,但是人民币上印的却是“圆”,这就是历史遗留的习惯了,“圆”的称呼要比元长久的多,从清朝晚期的货币改革中,货币的单位为“圆”,而“元”是繁体字简化后才逐渐出现的。虽然在1995年的银行法中明确规定人民币的单位是“元”,但并没有明确的文件规定停用“圆”。其实说到底这两个字意思是一样的,就是繁体与简体的区别。
早在商业发达的宋朝,纸币交子虽然已经出现但是并没有遍及全国,明清时期老百姓还是喜欢用金银进行交易,但是由于碎银子有大有小,并且纯度差别大,让交易十分的繁琐。后来,中国和周边的国家贸易的增多,欧洲的圆形货币随着丝绸之路进入中原,这些货币规整统一,银的纯度也一致,由于是圆形的银币所以被人们称为“银圆”。这些银币极大的方便了当时的国际贸易,深受商家的推崇。
鸦片战争后,西方帝国主义打开了清朝的大门,大量的外国商人涌入清朝,带来的就是货币的交融,再加上当是清朝脆弱的小农业,根本无法和资本主义相抗衡,所以清政府不得不进行货币改革。于是决定废除了在中国流行千年的银两制度,模仿西方银币重新铸造货币,就命名为“银圆”,所以从那时起,“圆”就成为了货币的单位。以至于到了后面的民国,也一直延续了这种叫法。规定货币的单位为“圆”,民国时期发行的银币也被称为银圆。
新中国成立后,也是沿用了“圆”,因为“圆”在中国已经流行多年,就是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了这种叫法,所以就一直没有更改。所以人民币上的圆并不能说是错别字,是古今异形罢了,只是在日常的汉字简化中,人们更习惯使用“元”,也是为了方便大家的书写以及普及。
人民币上有一“错别字”,连小学生都知道,为何不修改?
那叫保留传统!
它是文字符号的历史文化传承!
那就是“圆”字!
人民币上有一“错别字”,连小学生都知道,为何不修改?
鲁迅说,不是错字,是通假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