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副科级领导干部,究竟意味着什么?
首先纠正一下,副科级还算不上领导干部。领导干部,指的是各级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中央企业、国有企业中县处级副职以上的干部,包括非领导职务(享受职级待遇)的干部。
成为副科级干部:
——在县里,意味着成为了县直部门、乡镇和事业单位等部门和单位的班子成员。在县里人眼里,特别在农民眼里,他们就是“大干部”。
全国有750多万公务员,其中绝大部分(三分之二以上)在县及县以下的基层,职级并行以前,科级就是他们这些人中绝大部分人仕途的天花板。
——在市里(地级市),意味着部门的中层副职干部(副科长)。很多市叫处,不叫科,实际是科级,叫处只是为了好听,有面子。
由于市里部门的编制和人员普遍比较多,竞争激烈,副科级这个级别的干部,无论是职务还是职级晋升,很多时候还赶不上在县区容易。
——在省以上,包括一些副省级城市,副科级可以用“一抓一大把”来形容了。
成为副科级领导干部,究竟意味着什么?
公务员提拔成为副科级,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正式走上了领导岗位,二是工资收入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在公务员体系里,晋升的主要途径就是职务提升,一直以来工资收入都和职务直接相关。
但是职务位置始终有限,不是人人都能得到提拔,特别是在县、乡基层,部分人到退休还是科员,所以实行了职级晋升制度,但晋升职级不算领导干部。
公务员入职以后,一般第一年为试用期是办事员,转正以后就定级为科员,这两级是普通干部。就算在县局里担任办公室主任或者是股长,虽然有个职务的“帽子”,但其实不算领导,本质身份还是科员。
科员往上就到了副科级,从这一级别开始算是正式走上了领导岗位,在机构改革以前,普通公务员归人社局管,副科级以上算领导,所以归组织部管。
机构改革以后,公务员才全部归组织部管理。
所以说,晋升副科级叫提拔,正式走上了领导职务,只不过手中有多少权力就看所在位置了。
在县里面的大局里当个副局长,手中的权力就很大,比如说农业、林业、教育、卫生等系统,局机关人就很多,下属还有很多事业单位,每个副局长分管一块,说话还是有点分量。
其他小单位的副职就不怎么样了,单位里七、八个人,主要领导还不够管,副职基本上插不上手,主要就是开开会什么的刷刷存在感。
到了市级单位,副科级虽然是领导职务了,但其实就是个办事人员,因为市级单位内设机构是正科级,但一个科室就两三个人,科长、副科长都是干业务的,也就无所谓领导了。
到了更高一级的省级部门,那肯定更不算什么了。
所以,提拔副科级算是走上领导岗位,但是不是手中有权的领导,还要看所在单位和位置。
成为副科级领导干部,究竟意味着什么?
能称为副科级领导干部的,只能在乡镇或者县直部门。其他市级以上单位的副科级,不叫领导干部,只能叫副科级职务。本人在乡镇干过10来年,任过党委委员兼党政办主任,虽然不是副镇长,但同样是乡镇副科级领导职务。说说担任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究竟意味着什么?
一、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有哪些?①众所周知,我国的绝大多数乡镇都是正科级建制,配有三套班子,即党委班子、政府班子、人大班子,班子正职为正科,副职为副科。因此,乡镇三套班子副职都为副科级领导职务,职务分别有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党委委员、副镇长、人大副主席。其排名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党委委员兼副镇长>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武装部长)>副镇长>人大副主席。需要指出的是,乡镇党委委员也是乡镇副科级领导职务,排名比非党委委员的副镇长靠前,有的乡镇党委委员不兼任任何职务的,但参与乡镇党委分工。以上为乡镇的副科级领导职务,大概有13个。
②干部乡镇的副科级干部还有一部分,但他们不属于乡镇领导职务。体制改革后的乡镇,编有一些副科级岗位,比如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农业发展办公室主任、综合执法办公室主任、党群办公室主任、社会事务办公室主任等等,都是实打实副科级干部,但是他们不是乡镇副科级领导。
二、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有一定的权利一个乡镇的副科级领导干部大概有13个,在人口10几万的乡镇,算是个大人物了。 ①在政治权利方面。若是党委委员,可以参加乡镇党委班子的各种会议,参加乡镇大事要事的决策,有相当的知晓全、建议权和决策权。若不是党委班子,有时也可以列席党委班子会议,还有部分决策权和建议权。
②在工作权利方面。一个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都有具体的分工,比如分管农业的,在农业工作方面,拥有自己的工作安排权,部分事项决定权(不是全部,只能是少部分,大事还是得提交党委会)。
③在人情关系方面。既然是个乡镇领导,在乡镇各个层面的人大都认识,帮亲戚朋友办个不违规违纪的事,还是比较方便的。比如,安排亲戚到镇医院看个病,是个比较简单的事;帮亲戚安排小孩子上镇里的中心小学,也是一个电话的事,等等。副镇长协调办事,只要不是难事,下面的部门还是得听的,毕竟还得卖领导个面子。
三、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有较大的责任乡镇副镇长,属于乡镇领导,首先是分片联系几个村,其次就是分工分管,可能既分管农业经济,也分管扶贫工作,还会分管卫生健康,这是固定的分工。
临时任务那就更多了,只要书记镇长安排,随时都会安排你牵头负责某项重大任务,比如拆除某个村的违建,负责某个村的一群人闹事,某个村的山林防火、春根秋收等等。
别看是个副镇长,其实下属部门可用的人不多,很多工作需要自己亲自写方案、写报告,简直就是个大干事。副镇长责任大,只要工作除了差错需要处理领导,副镇长首当其冲,肯定跑不了,因为你是牵头组织人。我在乡镇工作期间,就有2位副镇长因为所负责泥石流和
四、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已经触摸到提拔晋升的天花板一个乡镇就3个正科级。然而,县直单位空降乡镇正科的情况比空降副科更平常、更普遍。有的虽然不是直接空降,但也是先空降1个专职副书记,干个1年半载,等镇长岗位空缺出来,该空降专职副书记就立马补位。空降和间接空降的模式似乎早已固定下来,并一直延续下去,导致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几乎提拔不了。我在乡镇工作时,50多岁的副科级领导有3个,任职差不多20年,兜兜转转20多年,先后在几个几个乡镇工作过,轮换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宣传委员、副镇长等岗位,但一直没有提拔,在副科级职务上原地踏步、终此一生。因此,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已经触摸到提拔晋升的天花板,想提拔正科级,比登天还难。
成为副科级领导干部,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县级层面成为副科,那是相当优秀了。
首先,档案进入了组织部管理的范围,算是纳入升迁后备军了。干的好的话不可限量,如果不经这步,就意味着与官场无缘。
第二,在县城,副科级就是领导了,有单独的办公室,独立分管一部分业务。虽说是分管,但有生杀大权,一把手基本不会去过问。事业心得到极大的满足。还有阅读文件,参加会议,制定政策等权限,从一个干活的人转变为管理者。
第三,身份和地位提升了。亲朋聚会都会客气的给你让主位。如果是没结婚的,那更好,基本实现挑选对象自由。老家会流传着那谁谁都是副局长,副乡长了的育娃语录。老爹老妈年纪大了会被人称为老爷子老奶奶,而不是被称为糟老头,老婆子。
第四,县城是个熟人社会,免不了有人找你办事,副科身份也能处理一部分问题。再也不怵事了。以此积累的关系,也方便自己办事。
县城副科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从背后走向前台,一切机会才刚刚向你展现。
成为副科级领导干部,究竟意味着什么?
很简单。在中央和省里,啥都不是;在市里,单位中层;在县区里,单位领导;在乡镇,大领导。
成为副科级领导干部,究竟意味着什么?
我在政府机关工作近四十年,并且是长期主抓政工人事工作,因此对该问答有着很深的见解。
题主所问成为副科级领导干部究竟意为着什么?巿直的副科级还不明显有多么优势,因为市直的副科级还是属于中层领导干部,并且上面还有科长,根本就轮不着作为副科长管多大的事务。
假如说你能成为县直的副科级,那你就明显得高人一等。因为县直的副科级是县政府下辖各个局的副局长,他们都是局领导班成员,又是局党组成员,按照分管的工作,可以说有职有权。
比如说你是分管本局财务工作的副局长,那你就有权决定本局的财务开支,在局长给其规定的权限内,自己有权决定本局的财务支出项目,并且对每张支出帐单签字后才能入帐。
如果说你是县直各单位分管政工人事的副局长,那就有权对本单位进出员工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且对本局员工的工资晋升和个人技术职称评定,有权做出决定等。
综合上述县直副科级是有职有权,他们有分管的工作,在他们分管工作的权限下,说话是算数的。副科级的工资也比一般公务员多200多元。因此在县直熬成副科级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