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回原单位办事,做什么事情最掉价?

曾经遇到一个人,还是曾经的领导。退休五六年了,有事没事总是回单位。见到老同事就拉着手,坐在那里,回忆过去,展望未来,没完没了地闲扯;见到不认识的新同事就自我介绍,传授经验,也是絮絮叨叨,没完没了。到饭点了,就主动邀请出去喝点,老同事碍于情面,跟着去了,最后结账的总是同事,不是他。后来,只要看见他,单位所有人都躲着,厌烦、讨厌得不行。

退休后,没有极特殊的、必须本人亲自回去才能办理的事情,就不要回原单位。包括原单位主动邀请回去参加的各类活动。有事情,可以通过电话、微信沟通。

最掉价的事儿,不是退休后回原单位办事儿,而是有事没事总是回原单位。不仅回去,还挨个办公室串,刷存在感。

退休后回原单位办事,做什么事情最掉价?

被人故意整最掉价,尤其涉及经济方面的,掉价又失财。

我们小区一对夫妻,男的原来在教育系统做一小领导,妻子在城里做小学老师,退休近10年了。

17年妻子生重疾,在医院做治疗,医保报销后自己还出了近5万元。他回来后,就把所有的发票全都交到职工互助医疗窗口报销(我也不知道,就把所有的单子交给了我们单位的工会主席,他拿到职工互助医疗窗口报销时,工作人员告诉他,先到医保局报大病保险。他就给我送过去了。)

人家给他报了2000多元钱。剩下4万多都没报到。

实际正确的操作是先到医保局报大病保险,报完剩下的部分再去职工医疗那边报。

他不知道,我告诉他后,他匆匆跑到职工医疗互助窗口去问,让人家把他媳妇的报销单退回给他,他重新去医保局报销。被告知已经把他媳妇的单子交到省上了,无法退回。

实际上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因为我自己报完后没有复印发票,后来到医保局咨询,她们告诉我交到另外一个单位(计划生育局),让我去借出来复印,再去职工互助医疗那边报。然后她们怕人家不借我,还提前给我打了电话联系好。

后来我和另一位同行聊起这个话题,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因为他自己以前就在那幢楼里上班(是一个系统的),他媳妇也在城里的小学。而我一直在乡下工作(教育局里面没人认识我),更不知道这些程序。

同行告诉我,因为男的做领导时,拽得很,一般的人入不了他的法眼。现在职工互助医疗窗口的工作人员大部分以前和他是同事。

我这才明白他被整的原因。所以,我觉得那句“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很有道理的。因为谁也不知道你现在遇到的人是贵人还是债主?

退休后回原单位办事,做什么事情最掉价?

退休后回原单位办事,一般要低调。与平时关系较好打个招呼,办完事就离开。不要对现任多评论。最尴尬的是你过度关心,在职说也不是,不说又感到对不住你,两方不自在。

退休后回原单位办事,做什么事情最掉价?

退休后回原单位,做什么事情最“掉价”呢?我认为,让人为自己办事最掉价。

很多人在职时,有的分管关键岗位, 办起事儿来得心应手;有的担任领导岗位,办起事儿来信手拈来;有的负责具体工作,办起事儿来不费吹灰之力。凡此种种,自然而然,不足为奇。

退休后,很多人忘记了一句至理名言,就是“人走茶凉”;很多人忘记了一句约定俗成的规矩,退休后“你什么都不是”了。结果,你还回到原单位请人为你办事,一些曾经的领导还打电话让人为你办事。殊不知,你的角色已经变了,从一个手握办事权力的工作人员成为一个毫无权力的退休人员,从一个曾经颐指气使的领导成为一个与所有退休人员一样的老人了。

所以,要摆正退休后自己的位置和心态,放下曾经“辉煌”的过往,心平气和地做一名普普通通的退休老人。千万不要再去找原单位的工作人员帮你“托关系走后门”办事了。否则人家一推脱、二婉拒、三拒绝,你是不是很尴尬、很失落、很沮丧、很掉价呢?

退休后回原单位办事,做什么事情最掉价?

退休了,原单位的一切已全部结束,一切恩怨就此了结,全部归零。如果一定要回原单位办事,办完即走,不要拖泥带水,更不要做任何掉价的事。

退休后回原单位办事,做什么事情最掉价?

我的回答是,退休后回单位办事,主动请人家在职的人,特别是请并不熟悉的年轻人出去吃饭最掉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