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制内上班,领导能力特别差,安排工作混乱,该不该跟他提醒?

水深流缓,语迟人贵。我们用两年学会说话,却要用一辈子学习闭嘴。说是一种能力,不说是一种智慧……。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是如此:你不说话、少说话没有人会把你卖了,在体制内上班尤其如此,因为体制内有体制内的规则。虽然这些规则饱受诟病,让人深恶痛绝,但是,既然你无法改变,那就只能接受,那怕是随波逐流。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直接领导对我非常好,好到让很多老同志都嫉妒。这位领导有点知识分子的做派,安排工作、处理问题不够圆滑,单位同事背后议论很多。

那时候的我,跟这位领导掏心掏肺,包括单位里同事对他的负面评价,以及自己对他的看法,总之就是想什么就说什么,嘴上没有把门的。我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对这位领导忠诚,才能更好、不断获得这位领导器重和赏识。

结果就是:这位领导很快就疏远了我,而且越来越恨我,后来不当分管领导了、退休了,见面连话都不跟我说了。

在体制内上班,领导能力特别差,安排工作混乱,该不该给他提醒?

个人感觉:不应该提醒,尤其是不能直接提醒。否则,最大的可能是适得其反,引火烧身。

第一,领导能力差还是不差,安排工作是否混乱,这些都是你的看法。事实是,他是领导,这是在体制内你个人能力无法改变的事实。

第二,你千万不要高估体制内领导干部的胸怀。如果你给他提醒,特别是经常提醒,时间久了他会认为你是瞧不起他,他不如你。你就等着穿小鞋吧。

总之,面对你说的这种情况,比较好的处理办法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可能修正领导的错误。具体就是:少说多做,甚至是只做不说。

在体制内上班,领导能力特别差,安排工作混乱,该不该跟他提醒?

市级局新调来一把手,他在未来之前己种下祸根。这次省局采取竞争上岗,市局的副职全部报名参加,演讲之后打分投票。半路杀出一个外地副局,也参与我市竞争,最后果然夺得等一,等于把其余人全部得罪。他处理问题撒汤漏水,让人实在不敢恭维:为差旅报销和副职斤斤计较,自己抓住两台车谁也不能用;调整干部坐收渔利,不惜伤害其它副职的利益;基建项目亲自去抓,也不分给副职避避嫌疑;上级拨付专项资金,他要求各县市把一半交回市局,一心要办大案要案,自任组长成了烫手的山药;有人把他的糗事写成小字报,副职发现不立即撕掉,反而通知人人都来辨认字迹,自已装鬼自己捉鬼,只嫌知道的人太少;省局在县级市召开会议,几个副职不请自到,心里准备集体告状,他还说即然都来了,和领导共进晚餐。饭桌上骂得不堪入耳,省局领导拂袖而去,他们几个人就掀翻桌子。自己的处境凶险万分,领导地位已汲汲可危,本人却信信满满浑然不觉。我已年近退体心底无私,为保护领导逃脱困境,劝他找一个充分理由赶快调离。谁知道他给我打起官腔,说个人问题有组织考虑,我们都不用自己操心。我一面失悔交浅言深,一方面替他暗暗着急。果不其然,半年之后被纪委留置调查,最后下场就不必再提。没有能力就别当领导,让大家一起为他惋惜。

在体制内上班,领导能力特别差,安排工作混乱,该不该跟他提醒?

问这个问题好搞笑,体制内工作,摸鱼才是王道。提醒领导?显摆你很厉害?好,既然你厉害,工作都给你干![微笑]

体制内“教了也不学,学也学不会,会了做得慢”才是最终的奥义。

在体制内上班,领导能力特别差,安排工作混乱,该不该跟他提醒?

领导之所以为领导,是有他的过人之处的,个人是这么认为的。

安排工作混乱,也许我们能看得出来,他自己也能看出来。这可能只是一种表现形式,说不定领导有其他的意图。

如果去告诉领导,你这安排不妥,那也安排不当,势必会让领导难堪,即使他心里认为你这种说法是对的,他也不会接受的。相反他会认为抢了他的风头,可能还会对自己不利,还是不说为佳。

我曾经在厂里面上班的时候,遇到一个领导,也许是常人所说的那种水平低的原因吧,他没有系统的管理办法。但他有一个原则,那就是服从,下属必须服从管理,即使领导是错的也要服从。因此很多人有怨言,但都不愿意提出。换句话说,提出了也没用啊,提出了就说明你有反对意见啊,没有服从领导管理。

如果这个领导跟你私交不错,你又愿意帮他,而且心里有一套成熟的管理办法,那也不妨在适当的场合跟他作一个交流,晓以利害,看看他的看法。如果说他的看法并不是自己想像的那样,有他另外的打算,就到此为止。如果他根本就没有看到事情的严重性,只是看到事物的表面,那可以提醒一下他,接不接受是他的事。

在体制内上班,领导能力特别差,安排工作混乱,该不该跟他提醒?

一个好汉三个帮,领导和员工的关系永远不是一方主动、一方被动,而是不断互动、不断影响、相互磨合、相互成就的动态过程。提醒的方式方法也多种多样,可以试试以下几种:

制作考核项目清单,供领导掌握年度任务目标

体制内工作考核一般截止当年度11月底或12月中旬,可在年初制定好考核目标清单,逐月逐季消项,有了目标就有了章法,不至于最后关头手忙脚乱。

定期汇报下阶段工作计划及排名情况

可以每月、每季度,也可以每半年一次。既要汇报目标推进百分比,也要汇报阶段性工作节点及总体死线,不可泛泛而谈。同时也要汇报每项工作在面上的排名情况,及时改变工作方法或工作节奏。

制作条线清单,责任落实到人

对部门内每个人的负责条线要进行明确,可选择性制作“权利清单”“责任清单”,供领导布置任务时明确责任范围,也厘清条线与条线的权责边界,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

领导布置的任务及时反馈,遇到困难及时请示,程序性工作不要汇报

领导亲自布置的,往往说明比较重要,完成后及时反馈有利于在对方心目中加分。完不成的也不要害怕,因为超出了自己手中权限,要尽快请领导帮助协调,这样也会留下“靠谱”的印象。但不痛不痒的程序性工作换谁都能做,因此能不汇报就别汇报,不然反倒对你留下主次不分的观感。

请示工作时附带至少2个下一步工作建议

“汇报”与“请示”是不一样的,“请示”倾向于需领导帮助协调、决策、定调。但限于精力,领导往往不能对每一项政策细则全面掌握。这时可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从利于下一步推进、或对考核目标有利的方向,准备好1~2个工作建议,分别设立不同的责任与收益,供领导选择。

请领导帮助协调工作时,积极搜集一切基础信息供其决策

和带兵打仗一样,工作也需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领导掌握的信息越全面,下的命令也就越准确。这也是为什么体制内越是大领导,问问题越是详细的主要原因。

与其他部门单位协调工作始终让自己冲在前面,让领导站在背后

在工作协调中,领导的发言往往有决定性、结论性等属性加持,因此轻易不能表态。此时就需要身为员工的你挑起大梁,在与他人或其他部门协调时身先士卒,从正反两方面试探对方的态度、摸清对方的底线,甚至说一些领导不能说的猜测性、模糊性的话。只要摸清了对方的思路和底线,领导才能该出手时就出手,定下有利于你的最终结论。

相互管理”的方式方法也多种多样,上面只是一小部分。但只要你想把工作做好,那必然会逐渐掌握一套自己的经验和技巧,到那时工作想必会越来越顺利,对领导的印象也会逐渐转变。

在体制内上班,领导能力特别差,安排工作混乱,该不该跟他提醒?

如果我是你的话,我就装作不知道,做好领导吩咐的事情就好,不多嘴,不多事。

说实话,体制内这种领导真心不少,你不忿也没用。

这样的领导大多自以为是,你的好意提醒在他看来就是质疑他的能力,对你没有半点好处。

影视剧里那种“仗义执言”的下属终被领导赏识的桥段在生活中几乎不可能发生。

你就别幻想了,踏踏实实干好自己的活吧。

反正工资不少拿,福利不少领,旱涝保收,管那么多做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