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年大家都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只有主业没有副业真的难以应对突发情况,难以维持家庭开销。
2.存钱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有必要的,即使隔离在家,失业也不会被生活压力打倒。
3.各行各业都受疫情影响,如果还有份稳定的工作就不要辞职。
4.干个体的没有打工过得舒坦,很多人因为创业赔了多年的积蓄,甚至负债累累。
5.投资需谨慎,不要买基金、股票、更不要投资房子。
6.家里有台大冰箱太有用了,把冰箱塞满,我们心里更踏实了。
7.风险无处不在,不要到处乱跑,与你擦肩而过的人你不知道他都去过哪?
8.家里的生活用品不要断,能放时间长的食物就多买点。
9.有个健康的身体太重要了,我们要坚持锻炼身体,增加抵抗力。
10.超前消费就是自己给自己挖坑,最后越陷越深。
11.夫妻两人最好不要在同一个单位上班,不要干同一个行业。
12.一定要让孩子好好学习,以后能在体制内上班。
13.人离不开一日三餐,大人,孩子都要学会做饭,即使自己在家也不用为吃饭犯愁。
14.花钱容易挣钱难,平时花钱要谨慎,不该花的钱不要花。
15.一定要对自己好,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16.意外和明天不知道哪个先到,要珍惜当下,活在当下。
17.时间过得很快,我们要珍惜时间,利用空闲时间好好学习。
18.你欠的贷款不会因为你没收入而给你减免,无论何时都要努力挣钱。
19.我们是生命共同体,只要大家团结一致,配合工作,才能早日战胜疫情。
20.有幸生在中国真的太幸福了,有强大的国家保护我们,我们不害怕,感谢您亲爱的祖国。
疫情三年大家都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国内形势一片大好,欧美国家水深火热。尤其是美国死亡人数高达107万之多,美帝的崩溃指日可待。
2,体制内工作真香,小商小贩好难。夫妻两人至少要有一个人在体制内工作。
3,被疯控的滋味真难受,出不了门,逛不了路,只能在阳台上练跑步。
4,不遵守防控政策的人真可恶,一人被感染,全小区遭殃。
5,排队做核酸的时候,最长用过两个小时,腿都站酸了,但白衣天使们更加辛苦。
6,多存钱,少消费,要为将来做准备。
7,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平时多准备点应急物资,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8,居安思危,临危不乱。不传谣,不信谣,勤洗手, 多通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9,一心尊重志愿者,坚决不发国难财。
10,疫情面前才明白:余生,最重要的就是活着!只要命还在,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事情。
11、疫情后,最值钱的东西,不是房子和车子,而是健康;把健康放第一位,其他都是浮云。
12,防控疫情要注意,陪伴家人最重要!抗击疫情,出门一定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
疫情三年大家都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公务员、事业编是真香,旱涝保收
企业就难了,说不定哪天老板就失业了,员工也跟着沾光
2、一定要存钱,别投资大的生意,保本很重要
3、千万别生病,小病自我诊断,大病自我了断
4、适当的存点物资,尤其是药品、食物等等
疫情三年大家都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三年,我看到无数人在痛苦挣扎,老板破产的破产,员工失业的失业,业主断供的断供,本来想结婚的结不成婚了,想生二胎的不敢生二胎了。
最惨的是大学生,为了一份稳定的工作,疯狂考编制,几百个人争一个公务员名额,中小学教师岗位清一色要求985名校。像烟厂这样的央企,技术工人也要求211以上学历。
这三年,老板挣钱真难,难过上青天。这三年,楼价下降,在供的业主苦不堪言。但农民影响不大。
以我村为例,村民有自建房,自己种菜,因近郊区,每年每户分到好几万。我弟去年分到近20万,今年应分到7万。他两口子工资加起来7千,养3个娃,可人家一点也不担忧。
村民平时去开发区打工,有活干就干,没活干就不干,既没供楼压力,也不为小孩交补习费,个个家里都有好几万积蓄,伙食又好,很多人患上三高,一到晚上,他们沿着路灯跑步。
所以生活在小县城并沒有感受到危机的到来,我母亲这个老媒婆欢快得很,她近期不找我索钱了,因为年年有分红,她全给两个儿子,我每月准时给她生活费,她再额外索取,就不好意思了。
堂嫂的女儿嫁得穷,现在带老公小孩回娘家,蹭吃蹭喝,不交一分伙食费。而我源源不断接济母亲,对比之下,母亲的虚荣心得到无限满足。
这三年,对农民影响不太,他们该吃该喝,欢乐得很,哪知道什么叫“经济下行”?最愁太胖,减肥太难。
这三年,对我影响也不大,并不是我故意炫耀。我家收入不高,但我两口子平时很抠,不舍得穿,不舍得吃,不买名牌,不下馆子,不旅行,开电动车上班,将生活成本降到最低,一年存起14~15万,安全感满满的。
如果我们随心所欲消费,我家基本没积蓄。这些钱,都是抠出来的。我家胖子有多抠?他不舍得买矿泉水,每天早上装一瓶开水在路上饮。小孩不穿的鞋子他捡来穿,衣服不折价他不买,从不超过200元。
胖子听闻我要购一台2500元的手机,他马上到营业厅换了138元套餐,用399元为我换一台华为手机。我感动极了,对这台新手机爱不释手,我就是这么容易满足。
胖子陪客户吃饭,他的上司老总知他抠,次次提醒他打包,他也不客气。总之,他在这方面做到极致,应该没几人能超越他,称他为抠神最合适。
家里沙发掉漆了,本想换一套,但要5千元,实在心痛,也就作罢。窗帘布又旧又老土,但胖子认为没烂,也就作罢。
双十一快到了,胖子的老脸泛起动人的笑容,他又可以捡便宜货了,他等了很久了。他将一堆东西放入购物车,也没超过1千元,他说这车东西至少省200元,太值了。
因为积蓄意识强,我们这个普通的家庭并没有太大的危机感。寒冬到了,真正帮人们应付的一定是自己身上的现金,而不是所谓的“人脉资源”。
所以,“积谷防饥、养儿防老”是最恒久的真理。我饮得起38元一杯的星巴克,最后我选择1元1杯的即冲咖啡,我吃得起3元1只的大馅饺子,最后我选择自己包,成本才5毛一只,比外面的还好吃。
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钱,慢慢积起来,时间久了,就会有惊喜。为什么我的积蓄意识强?因为积蓄越多,精神越自由,不用仰人鼻息,不用讨好他人,这就是底气。
特别底层老百姓,一定要强行积蓄,穷人的第一桶金绝对是抠出来的,靠实力抠出来的钱一点也不丢脸。别人这个时候在酒店饮茶,我在家吃自己包的粽子,我并不觉得生活质量下降。不是吹,我包的粽子比大酒店的好吃。
这三年,最明显的感受是:
过得舒坦的是有积蓄的普通人。过得寝食不安的是高负债的人,他们可能是老板,也可能是炒楼客,总之不是普通人。普通人不敢欠这么多债!
月光照:《这3年的感受》
疫情三年大家都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大疫覆巢安有完卵,潮水退去鲜有底裤[晕][不看][紫薇别走][灵光一闪]
疫情三年大家都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最大的体会就是巴菲特说的一句话:当潮水褪去,就知道谁在裸泳。
虽然大部分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仍然有小部分人反而得到了增长。抛开那些因为疫情必须品,踩到点的以外,还有一些人也能够比较好地应对。
越是难的时候,越是考验人的应变能力。哪些人看到的是障碍,而哪些人看到的是机会。
这个时候,也正是各个企业反省的最佳时机,过去的成功是不是都是因为能力突出。也许过去的成就,都是大势而已。而经历过疫情,我们终于知道,只有在逆境中前行的,才是真正的能力。
希望疫情早点过去,让大家从迷茫中走出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