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在农村走亲戚,住几天都还舍不得走,为何现在连饭都不愿吃?
我们小时候每年放暑假都会去姥姥家住几天,带着作业和舅舅家的老表们一起写作业,晚上一起在堂屋里铺上凉席,十几个小孩躺成一排。舅舅每家都会用麦子换两袋子西瓜,人多切一个西瓜都不够分的。小时候感觉西瓜是最好吃的水果,我们每人吃的肚子圆圆的。
赶上哪天舅舅心情好还会给我们钱去买冰糕吃,在一块吃特别有意思,吃什么都香。晚上在堂屋里看着《还珠格格》,电视是我们当时最迷的电器。
每次去了都要住十天半个月,几家亲戚轮着住,吃饭看谁家做的饭和口就在谁家吃。其实每次饭点姥姥都会去舅舅家喊我们,怕经常在一家吃妗子生气。我感觉是姥姥多虑了,每个妗子都很好,她们从没给姥姥红过脸,对孩子都很好。
马上快开学了,妈妈就会去姥姥家叫我们回家,要是在开学前把作业写完我们还会来住一两天。
现在我们都长大了,各自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姥姥姥爷去世后我这几年很少再去过舅舅家,和老表们的关系还是很好。他们经常上班不在家,就是去也是站站说几句话,舅舅他们也老了,忙着看孙子,每次都留我们吃饭,我们都会拒绝。现在我们长大了不能像小时候那样跟着他们做什么吃什么了,我们现在是客人了他会給我们准备几样菜,感觉留下吃饭是在给他们添麻烦。
我们都长大了再也找不到小时候的那种感觉了。
过去在农村走亲戚,住几天都还舍不得走,为何现在连饭都不愿吃?
听老人家说,我太公那一代,生活艰难,一天一顿粥都食不上,更说不上食白米饭, 并不象现代的社会,只要舍得找工作,温饱并不是问题。
家里有二个表叔,表叔兄弟每次来都喜欢住上十天八天,因为可以食上大米饭,听老人家说,表叔家里很穷,几天才可以食餐一粥水,平时都是食野草,木薯等,那时候我太公家有很多农田,所以比很多人的生活都要好,有大房子住,每天可以食上二顿米饭,那时候已经是有钱人家了,表叔俩他们都是勤劳的人,虽然是客人,但是他们早起帮忙耕田,上山打柴,打水什么都做,只要有口饭食就行了,还有是交通不方便,以前要来一次我家,早上早早起床就走路来,要走到晚上才到,这个是过去农村喜欢走亲戚,还喜欢住几天的原因之一吧。
现在交通方便了,有小车代步,但是现在就很少来了,过年过节才来坐一下,饭也不食就走了,并不是因为人情薄,而是现代生活的节奏紧迫,迫的人不能停下来坐坐,歇一会。
过去在农村走亲戚,住几天都还舍不得走,为何现在连饭都不愿吃?
我以一个80后的亲身经历来回答这个问题。我记得从我能记事起,一直到我小学毕业,只要一放暑假,我父母就会把我送到我大姨家去,我大姨家离我家那时候坐车都要2个多小时,还要坐渡船过河,很不方便,那时候我也喜欢到她家里去玩,基本上一个暑假都在那里玩。
因为那个时候我家比较穷,我大姨家条件比较好,我姨父他跑运输的,她(他)们主要吃得好,隔两天就要买肉吃,我家里一个月才吃三次肉。
后来随着条件越来越好,我们一家在外打工,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回家,时间越来越少,亲戚一般过年的时侯才走一下,在农村亲戚比较多吗,全部走下来也要不少时间,现在农村交通方便了,一般在亲戚家坐一下就又要走下一家,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时间反而越来越少。
过去在农村走亲戚,住几天都还舍不得走,为何现在连饭都不愿吃?
在早些年,亲戚之间非常喜欢相互来往走动,不论家景贫与富,好与坏,亲戚上门是件好事,常是客人进屋之后,主人或家里的孩子马上会递上坐位来请客人坐下,一阵寒喧之后,主人家就去烧柴火洗锅,一会用茶盆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如泡米花,鸡蛋,阴米或者汤圆等,然后把家里好吃的东西像腊肉,或者有条件的杀一只鸡来招待客人;第二天一晨早,客人还没起床,主人家就犯罪荷包蛋端在床前,然后才去吃早饭。
家事忙的亲戚一般在头天上午来,第二天早饭后就离开了,一般在家耍凣天的都是比较远的老辈子,当客人要说走时,主人家总是再三挽留。
一般走亲戚礼物不是好多好贵重,虽礼轻但体现出人义重。礼物主要是面、蛋、红糖之类,也有买糕点水果糖的等等,但主人也不计较什么。小时,我从来没听到过父母在背后对客人讲什么不敬的话。
现在时代不同了,人情也显得淡莫了,除了非常亲近的亲戚相互来往走动以外,约带点远亲的就不大走动,因此越不走也就显得越不亲了,更谈不上住上几天。
过去的亲戚不分远亲还是近亲,总在相互走动,甚至是耍上几天,还帮助干活,现在就是兄弟姐妹也难得走上几回,也不会在你家住上一晚,确实像题主说的,方便吃个中饭,不方便送点什么就拜拜了。
亲戚不走动显得不亲、即使来了不吃饭就走的原因很多;一是交通方便,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用不着宿夜,也有不让主人家劳神的因素。二是现亲戚不好走,没有大情小事是不愿走动的,如果去走,总不能空着手去吧,作为一般人礼物轻了觉得丟人,重了一花几百不觉得范不着;送钱別人又不做什么事,也不是去看老人、病人,总觉有点欲气,所以一般做什么事,就选择不走。三是现在走亲谈家事的少,玩手机打麻将成了主要的,在亲戚家无聊的耍不如回去有麻将打,有空间玩手机。四是比较年轻的人都在外打工挣钱,老的照料孩子上学,哪有时间走亲窜友?五是住宿,过去可以四、五人挤在一个床上,现在可能吗?六是现在的人们总觉得在自家既随便又舒服,在别人家夜宿总是不方便不习惯。
还有其他一些,就不啰嗦了,总之,现在经常走亲戚的人少了,更不像以前,一走亲戚就要住上几天。
过去在农村走亲戚,住几天都还舍不得走,为何现在连饭都不愿吃?
农村过去走亲戚,住几天不是舍不得走,而是,过去交通不方便,家家户户有自行车的都不多。记得我们小时候,7岁的我和10岁的姐去姥姥家都是步行,12里路,不知道路上要停几停,歇几歇。妈妈让给姥姥送的白面馒头,半路上不止一次被我们姐弟俩偷吃一个。无论是姥姥,姑姨娘舅,串亲大部分是步行,要不就是借个车把老人送过来,孩子们在回去,都会住10天8天的。相互间帮忙拆拆洗洗,互送一些土特产,亲戚之间显得格外热乎。
再看现在,就是自己的外孙到家里来,也没有超过三天的时间。年轻的儿女都在压力山大的生活中四处奔波,打工挣钱。除非亲戚之间有个大事小情的话,出于礼貌,象征性地走动一下,看看,放下100——200元,连饭都不吃,就走了。他们的理由是还得上班,不放假等等敷塞的理由。小孩子不住下,是怕被隔辈人的我们给惯毁了,有个假期礼拜的,给这些毛臭未脱的小崽子们上这班,学那班。再有的孩子们离不开手机,也不乐意在亲戚家呆着。亲戚之间显得越来越不亲热,好像所有的事情都是拿个钱就办了。金钱胜过了亲情!
过去在农村走亲戚,住几天都还舍不得走,为何现在连饭都不愿吃?
小时候我就经常在我姨家,舅家,姑家这儿住几天,那住几天。那时候没有车呀,亲戚之间差不多都有十来里路程,来一次不容易,一住就是好几天,主要是能和舅家姨家的孩子疯玩。
为什么很想去亲戚家住呢,因为是亲戚家,一般到哪不像在家里那样,整天挨父母的训,再说因为自己是亲戚,说不定还能捞点好吃的。
而现在就不同了,现在交通如此方便,啥会儿想去了,十里八里路,半个小时就打个来回,自己有家,何必要住亲戚家?
再说了,以前去亲戚家一回,觉着是很大的一件事,早几天蒸馍准备礼物,而亲戚家知道要来客人,也早准备好吃的,记得当时跟妈妈去亲戚家,就是很隆重的一件事。在童年的记忆里,好像只有去串亲戚,才能吃到好吃的。
现在谁还稀罕啥,谁家啥没有?
不过的确现在的亲情味没有以前的浓了,有点各顾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