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张飞赵云率一支军队入蜀支援,这一支部队的一把手是谁?

从荆州出发时候一把手是诸葛亮,后面分两路,张飞哪路统帅是张飞,赵云那路统帅是诸葛亮

诸葛亮张飞赵云率一支军队入蜀支援,这一支部队的一把手是谁?

这路援兵的统帅应该是诸葛亮。

首先要说一下,和演义中庞统死后刘备才命令荆州出兵增援不同。正史上刘备和刘璋翻脸,从葭萌关起兵攻打刘璋时,就下令诸葛亮、张飞、赵云从荆州出发入川,协助自己平定益州。

在诸葛亮、张飞、赵云三人中,此时诸葛亮是军师中郎将,张飞是宜都太守、征虏将军,新亭侯,赵云则是牙门将军。夺取益州以后诸葛亮升为军师将军,赵云升任为翊军将军,张飞没有升迁。

这几个官职中,军师中郎将、军师将军、牙门将军都是刘备自己设立,而征虏将军、翊军将军同属杂号将军。考虑到中郎将也低于杂号将军,因此单纯从官衔上来说,这三人以张飞职务最高。

但是“军师”一词有参谋军事的意思,诸葛亮官衔虽然比张飞低,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却不低。像刘备夺取荆州以后,就让诸葛亮以军师中郎将的身份督管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考虑到刘备此时地盘总共只有五个郡,诸葛亮的地位之高可见一斑。

而根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在刘备入川时,是诸葛亮和关羽镇守荆州,“亮与关羽镇荆州”。这里并没有提到张飞。从这里来说,诸葛亮的地位和关羽并列,也要高于张飞。

此外在《三国志·赵云传》记载提到刘备出兵时召诸葛亮入川,诸葛亮率赵云、张飞溯江西进,夺取江州以后才分兵行动。按照这个表述,也是诸葛亮统帅援军。

先主自葭萌还攻刘璋,召诸葛亮。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

所以综合看,荆州出发的援军统帅应该是诸葛亮,而不是张飞。

诸葛亮张飞赵云率一支军队入蜀支援,这一支部队的一把手是谁?

在刘备向孙权借得了南郡之后,就准备以南郡作为跳板,夺取益州。他为了实现“跨有荆益”的目标,就一方面以各种理由打消孙权夺取益州的念头,而自己则以张松为内应,发动了夺取益州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刘备在初期只带领了一部分兵力,将主力放在荆州防守自己的根据地。

可是,出乎刘备意料之外的是,被他和诸葛亮评价为“闇弱”的刘璋,却对他进行了殊死的抵抗。在与刘璋军队在战斗中,刘备的军师庞统也在战场上阵亡了。在这种情况下,刘备只得将荆州的主力调入益州增援。这支军队的领头的将领是诸葛亮、张飞和赵云。那么,这支军队的主将究竟是谁呢?

一、主将为诸葛亮说。

在我们的印象里,这支军队的主将应该是诸葛亮。因为《三国演义》的影响,我们都认为,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带兵打仗当然是诸葛亮的责任。但是,如果我们知道,诸葛亮担任的军师中郎将这个职位,只管理军队的日常管理工作,并不插手行军作战的话,就知道我们受到的误导了。

诸葛亮在军队中,最主要的工作是军队的日常管理和建设,他在训练军队方面很有专长。在历史上对诸葛亮评价说他“治戎为长”是一点都不夸张的。诸葛亮训练的军队,号令严明,军容整齐,确实是第一流的军队。但是,在指挥作战方面,诸葛亮就稍逊一筹了。这是因为刘备在世的时候,在军事行动上主要由自己和手下大将负责,很少让诸葛亮上阵。

在张飞被害之前,诸葛亮是没有军权的。当时蜀汉的司隶校尉是由张飞担任的,在张飞死后,诸葛亮才担任了司隶校尉一职,开始管理军队。在夷陵之战后,刘备让诸葛亮在成都南北郊开设军营,训练军队。这支军队成为了蜀汉后期军队的基础,诸葛亮也因此开始掌握了军权。不过,即便如此,刘备在托孤的时候,依然将军事交给李严负责。

因此,在荆州军队入川的时候,诸葛亮依然还是文官的角色。而且我们也没有看到诸葛亮具体指挥作战的记载。我们从这些迹象可以看出,当时的诸葛亮并不是这支军队的主将。

那么,诸葛亮不是这支军队的主将,他随军入川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呢?诸葛亮入川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率领部下配合张飞作战,二是率领荆州的文官团体接收占领的城池,迅速建立刘备的统治。以诸葛亮的身份、职责来看,第二个目标才是他的重点目标。

二、主将为赵云说。

主将是赵云这个答案估计没有人会认同。这是因为赵云的身份和资历,都不可能担任这支数万大军的主将。赵云在加入刘备的阵营后,就一直被刘备用作自己的内卫首领。他对刘备忠心耿耿,多次救刘备于危难之中。尤其是在长坂坡一战中,赵云从曹军的重围中救出了刘备的家小,为刘备保住了幼主刘禅。

在刘备占据荆州后,赵云担任过桂阳太守,变成了文官。在刘备和孙权的妹妹结婚后,孙夫人和她的那批随从,平日里飞扬跋扈。刘备对此十分不满。他认为赵云为人威严稳重,一定能够镇压住那些东吴的人员。所以,赵云又被刘备调回,掌管刘备的府内之事。

在孙夫人回东吴的时候,想要把幼主刘禅带回东吴。幸亏赵云闻讯及时赶到,才将刘禅夺回,粉碎了东吴的图谋。当然,自从孙夫人回东吴后,也没有再回到荆州。赵云也暂时没有了任务,这一次他也随同大军一起入川,听从刘备的指挥。

我们可以看到,赵云论文官的职位,他从属于诸葛亮之下。论武将的职位,他又比不上张飞。因此,他在这支军队中,不会是主将。那么,赵云在这支军队中的角色是什么呢?他的角色是作为诸葛亮的助手,听从诸葛亮的指挥,保护诸葛亮等军政人员。

我们看《赵云传》中就明确的说,“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赵云在荆州时担任桂阳太守,他的上司就是诸葛亮。在掌管内务的时候,他的直属上司又是诸葛亮。因此,在这次入川的行动中,赵云是作为诸葛亮的直属部下参战的。

在夺取江州后,赵云单独率军从外水上江阳,取犍为,与诸葛亮会师成都。这也是赵云难得的独自率军,取得成功的战例。

三、主将为张飞说。

其实,我们看了上面的分析,就已经明了这支军队的真正的主将就是张飞。其实,这个原因很简单,张飞在刘备阵营中,是仅次于关羽的名将。在后世的武庙七十二名将中,张飞赫然在内。刘备对于军事行动十分谨慎,自然只会把大军交给作战经验丰富的张飞指挥,而不是当时相对经验较差的诸葛亮。

在《三国志》中的很多地方对张飞在这次行动中的身份都有所表露。比如说在《法正传》中,法正给刘璋的劝降书中,就说到“今张益德数万之众,已定巴东,入犍为界,分平资中、德阳,三邈道侵,将何以御之?”在这里,法正就明确的说明,入川的数万荆州援军的主将是张飞。

再比如说在江州破严颜的时候,就只见到张飞的表现,而没有诸葛亮的记述。在入川的人员中,《宗预传》中就记载“建安中,随张飞入蜀”。可见当时入川的荆州主将是张飞。而在《张裔传》中,也可以看到,“张飞自荆州由垫江入,璋授裔兵,拒张飞於德阳陌下,军败,还成都。”当时刘璋派兵阻挡的主要敌人还是张飞。

那么,让我们认为诸葛亮是这次入川军队主将的话,还是上面我们引用的《赵云传》的那句话,“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这句话其实是古人断句的问题。我们对这句话可以断句为亮率(云与张飞),也可以断句为(亮率云)与张飞。我们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后一种断句更为合理一些。

正是因为张飞在入川之战中战功卓著,所以在刘备占领益州后进行封赏时,张飞所得的封赏和诸葛亮、关羽、法正四人一样,都是最高的奖赏。史书记载为:“益州既平,赐诸葛亮、法正、飞及关羽金各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如果张飞的功劳是在诸葛亮的指挥下取得的,这样的封赏就难以说过去了。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张飞不可能是诸葛亮的部下。

结语:

我们从上面的分析,就能够搞清楚这支入川军队的组成了。其实造成大家认知混乱的原因,是这支军队的作用和个人的分工杂乱。其实,这支入川的军队,肩负着两个职责,一个是增援刘备,攻打刘璋。一个则是接收占领区,迅速建立刘备的统治。

前一个职责主要是军事任务,当然是由张飞负责。而后一个职责则是行政任务,是由诸葛亮负责。为了保证诸葛亮这些文官的安全,还给诸葛亮增加了一位副手,那就是赵云。所以,在《赵云传》中才会说到,诸葛亮是率领赵云和张飞一起入川的。

因此,在这支入川的援军中,指挥作战的主将当然是张飞。所以在《张飞传》中才会说道,“先主入益州,还攻刘璋,飞与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县。”在这里,张飞率领的军队作为主力,攻坚克难。而诸葛亮与赵云的军队则在后面接收管理。在到达江州后,由于对方已经是强弩之末,这支军队又进行了分兵,赵云也得到了单独领兵的机会,拿下了江阳和犍为。不过,在法正的劝降书中,把这些战果都归给了张飞。所以,这支入川军队的主将只能是张飞。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诸葛亮张飞赵云率一支军队入蜀支援,这一支部队的一把手是谁?

诸葛亮张飞赵云率一支军队入蜀支援,这支队伍的一把手只能是诸葛亮!

刘备一个主帅跑去攻打益州是不是很奇怪?比如曹操丢下一帮将领跑去打荆州,孙权跑去偷袭曹操老窝邺城,怎么看都古怪……

刘备攻打益州也是无奈之举,主要有个猪队友——张松

01、张松建议刘备入蜀打张鲁

汉中张鲁很嚣张,刘璋一时半会也没办法,这时张松就劝刘璋,你和刘备是皇亲,刘备声望好,手下猛将多,让他去攻打张鲁,可保益州安全。

刘璋就叫刘备入蜀帮手,打着小算盘的刘备到了葭萌后就不动了,不进也不退。刘璋心里跟吞了个苍蝇一般难受,因为亲戚关系也不好发作,各自安好吧。

曹操却很凶猛,重兵打孙权的淮南,还叫乐进去偷袭关羽镇守的荆州,孙权赶紧给刘备写信求援:大舅哥,救我!

刘备就向刘璋分析形势,要兵要粮,说曹操才是个大混蛋,唇亡齿寒,不帮孙权到时刘璋也不好过,加上荆州失守,蜀国门户就对曹操展开了怀抱,相比曹操,那张鲁就是个不入流的小混混,先放一边吧!

《三国志·先主传》载:“今不往救羽,进必大克,转侵州界,其忧有甚于鲁。”

但是刘备狮子大开口,张口就要“万兵及资实”,惹得刘璋大为不满,给了四千兵,物资减半,爱要不要,不要拉倒。

02、张松之死刘备围成都

刘备其实也没打算走,就是拿刘璋的兵马扩大自己的实力。

张松就急了,以为刘备真要退出益州,去救孙权,这下不是白忙活了吗,赶紧给刘备写信:我的哥哥呢,你说走就走了呢?益州垂手可得,这一去,岂不是前功尽弃?“

《三国志·先主传》载:“今大事垂可立,如何释此去乎。”

哪知道这信给张松的哥哥张肃截获了,张肃胆子小,受不得吓,赶紧把亲兄弟卖了。刘璋得信后大怒,也看清了刘备的不良居心,直接把张松杀了,并传令各个关卡不得放行刘备。

刘备有了借口,斩了白水军督杨怀,正式与刘璋撕破脸皮,真枪实剑的干上了,进发成都。

要想靠刘备的带的3万余人攻下成都显然是痴人说梦,所以刘备召集诸葛亮、张飞、赵云率军入蜀支援,那么问题来了,谁是援军的一把手?

援军总指挥——诸葛亮

刘备以孤军之态从邹孟关杀到了成都。

得到求援信的诸葛亮、张飞、赵云、刘封开始从荆州出发,声援刘备,关羽则镇守荆州。

《三国志·先主传》载: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将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阳,惟关羽留镇荆州。

在这时,三人的官职显得重要。

张飞是宜都太守、征虏将军、新亭侯。

诸葛亮是军师中郎将。

赵云是牙门将军。

那么谁该听谁的?

01、张飞不具有分兵的眼光

在《赵云传》里面给出的信息最清楚,那就是一切以诸葛亮为主,统筹军事安排,“先主自葭萌还攻刘璋,召诸葛亮”,然后才有了“亮率云与张飞等”人,溯江降下巴东。

刘备孤军攻打成都郡县虽然事态紧急,但依然是把军权给了诸葛亮,具体操作出兵事宜,“云与张飞等”说明赵云、张飞是并列关系,与诸葛亮是从属关系,赵云、张飞皆听从诸葛亮的指挥。

法正曾给刘璋分析战场形势说,张飞率领万兵已定巴东,进入犍为,然后分兵。法正透露的信息应该是张飞为开路前锋,而不是以张飞为统帅,否则不该出现分兵的现象。

以张飞的性格,直接杀奔成都救大哥去了,根本不会考虑清除刘璋在益州范围内的势力,陷刘璋成困兽之斗的局面,避免围攻成都之时刘璋里应外合形成反包围的后果。

这种眼光显然不是张飞能够具有的。

《三国志·法正传》:“今张益德数万之众,已定巴东,入犍为界……”

02、张飞一定会带上关羽

张飞如果为主帅,关羽是不可能镇守荆州的。张飞一定把关羽带上,哥俩一起上阵杀敌多痛快!三兄弟再一起拿下成都,这是何等拉风的事!至于荆州,要不要没关系。

问题是张飞带上关羽,又该以谁为主?以关羽的脾气和骄傲,对刘备、诸葛亮可以听从,但对张飞指挥绝对地看不上,所以仗还未打,争权内乱必然先起。

张飞看不出荆州的重要性,只有诸葛亮才会有如此深远的打算,即使成都拿不下,至少还有一方安息之地,所以荆州不能失,保卫大本营的重责便落在了关羽身上。

03、行军部署亦非张飞所能

诸葛亮等人攻占了北至巴西郡,南至江阳郡,西至犍为郡的各县,切断了刘璋向南的退路,完成了与刘备合围成都的策略。

诸葛亮等人在江州分兵,赵云从外水上江阳,拿下江阳、犍为两郡,然后继续北上,最终会师诸葛亮,合围成都。

《三国志赵云传》载: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

诸葛亮则与张飞北上到垫江,再在垫江分兵,诸葛亮向西北进取德阳,张飞则北上取巴西。

在行至德阳之时,张飞回援诸葛亮,打败了前来攻打的张裔,于是诸葛亮坐镇德阳调度,张飞继续北上攻打巴西内刘璋势力。

《三国志·张裔传》:张飞自荆州由垫江入,璋授裔兵,拒张飞於德阳陌下,军败,还成都。

当张飞、赵云与诸葛亮会师成都,刘璋的外援基本被清理干净了,这也是刘备等人围困成都,刘璋不忍百姓受苦而选择投降的根本原因。没有任何外援,坚持也就成了无用功,所以刘璋为了“安心”,开城门迎刘备入城,以免再添百姓死伤,刘璋显然也是个真正的仁义之君。

从刘备“召诸葛亮”入蜀开始,行兵部署,无一不是诸葛亮居中调度的痕迹。如果张飞为主帅,根本不可能跑去清理刘璋的势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直逼成都,会和刘备。种种战略的行为都证明张飞、赵云是按照诸葛亮的谋划和指挥进行的,诸葛亮就是当时的行军统帅,当之无愧的一把手。

诸葛亮张飞赵云率一支军队入蜀支援,这一支部队的一把手是谁?

益州之战的时候,诸葛亮、张飞、赵云率军从川东南地区逆流而上。

这支部队的一把手应该是谁?

很多人从军职上分析得出最大的官是张飞,理应是张飞为统帅;但更多人觉得应该是诸葛亮。反正就和赵云无关,所以我们着重看一下诸葛亮和张飞!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先主自葭萌还攻璋,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

《三国志.蜀书.张飞传》先主入益州,还攻刘璋,飞与诸葛亮等泝流而上,分定郡县。

《三国志.蜀书.赵云传》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泝江西上,平定郡县。

我们现在来分析。

《诸葛亮传》的记载说是诸葛亮和张飞、赵云等逆流而上。而在《张飞传》里面就没有提赵云的名字,只说了张飞和诸葛亮等逆流而上。

所以,末将以为应该有两支部队,分别由张飞和诸葛亮两人统帅,而赵云应该是属于诸葛亮那支部队的。

《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

我们注意看“分遣”二字,说明赵云一路是从原部队里分出来的一支小部队。

《三国志.蜀书.赵云传》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泝江西上,平定郡县。

最后我们再看一下这里:“亮率云与张飞”!

相信不少人会理解成“诸葛亮率领赵云和张飞逆流而上!”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还可以理解为“诸葛亮率领赵云,然后和张飞逆流而上!”然后抵达江州时,诸葛亮部分遣出赵云从外水至江阳。

所以,总结就是:诸葛亮、张飞、赵云入川的部队有两支,分别由诸葛亮和张飞统帅,然后从诸葛亮部分出赵云。最后兵分三路与刘备合军共围成都!

最后我们还有注意的就是:在演义小说中是庞统战死在先,诸葛亮等人入川在后!其实是诸葛亮等人先入川,而后刘备与雒城久攻不下,期间庞统战死!

也就是说,诸葛亮等部队入川不是临时调遣,而是早就拟定好的作战方案。这样的话,诸葛亮、张飞只需按计划进行,最后在成都与刘备会和。只不过期间刘备部遭到意料之外的情况,那就是刘循的死战拖了刘备将近一年!

诸葛亮张飞赵云率一支军队入蜀支援,这一支部队的一把手是谁?

我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刘备让诸葛亮等人率军入蜀,是为了彻底征服蜀地好拥有一块可以歇脚和发展的基地,作为未来中原争霸的政治与军事资本。那么问题来了,这一支入蜀支援的军队的核心架构是怎么样的呢?笔者认为情况如下:

首先,诸葛亮在隆中出山后一直跟随刘备,鉴于两个人的政治见解等基本相同,所以双方的关系迅速成长起来,意思就是作为老板的刘备很信任诸葛亮。但是有一点需要说明,中国社会历来都是讲求门第或者出生的,当时的诸葛亮按照出山的时候才二十七的情况来看,那时候也就三十多岁而已,虽然正值壮年,但是之前从来没有过单独领军出征的经历,所以在军中的威望等方面是有所欠缺的,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一个领导身边的红人突然下降到地方成为方面大员而没有实战经验(参考当了丞相后的诸葛亮也没被魏延放在眼里)。所以从刘备角度来说肯定是要用好这个人,但入蜀毕竟是关系成败的大事,马虎不得,所以不能单独使用诸葛亮这个未来的帝国人才。(不像《三国演义》说得那样诸葛亮一出山就搞定了所有人,现实里的诸葛亮还是老老实实打了几年工的,他真正发挥才能的时候是在后刘备时代里)

这样就有第二个人选出来,那个人就是张飞。他的经历不用多介绍,刘备拿菜刀创业开始就跟着一起鞍前马后的,通俗点说他是革命的元老,无论是军中的威望还是在蜀汉这个政权的地位,张飞绝对称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入蜀这样一支关键的军队里,一定要有一位能镇得住场面的人物在,那么这个人张飞是最合适的。诸葛亮年轻但资历浅,容易引起下面将领的议论(这种空降领导难免会有这种声音),但是张飞就不一样了,这是个跟刘备一样的老革命,他在军中就代表了刘备本人。所以张飞在场一方面可以压制住下面的各种声音,另一方面有军事实战经验,第三就是配合诸葛亮“练级”。

至于赵云那又是个关键人物,或者说是关键布局。赵云这个人在正史上一直以刘备身边的卫戍司令这种身份出现,这可以看出几点:首先这个人身手了得,其次他对刘备绝对忠心,所以不管是刘备还是之后的刘阿斗都一直让赵云在身边负责宫廷及核心的防御重任。那么问题来了,这次的入蜀战争非常的关键,可以说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考虑到刘备在蜀中已经有被围歼的风险,所以这支从荆州过去的军队的行动至关重要,张飞有经验,诸葛亮有能力,但刘备还是不放心,所以安排赵云进去,这是第一层意思,表示志在必得。第二个方面稍微腹黑点,鉴于正史中刘备此人的种种经历来看,这个人是个权力野心较大的人物,在某些方面的黑暗程度丝毫不亚于曹操(能成大业的都需要这种资质,真正的好人没几个能上去的)。他自己率军入蜀后,将荆州防务交给了关羽张飞诸葛亮等几个人共同负责,说白了不是怕他们能力不够,而是一种分权措施。在不得已要调大军入蜀的情况下,荆州暂时顾不上了,但是入蜀大军也还是参照了当年荆州的那种派系林立的格局。张飞是中原的元老一派,诸葛亮是荆州的地方实力派,让他们两个在一起好的方面可以说是为了事业需要,不好的一面也可以说是为了“平衡”,至于赵云,一直忠心耿耿且内部势力没那么强大的他做自己的“耳目”是最合适的了。

其实刘备在很多方面确实是算计比较精,就拿托孤来说,正史上是个人都知道一切委托给了诸葛亮,可刘备还重用了个李严,这里面的成色,诸葛亮是荆州派系,李严是益州地方派系……

不过不管中间的过程怎么样,刘备这次还是顺利地拿下来自己的“亲戚”,坐上了梦寐以求的皇位。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