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哪个开国皇帝建国最轻松?
黄袍加身赵匡胤
中国历史上,哪个开国皇帝建国最轻松?
导语:
改朝换代,历来是必须经过战争,群雄逐鹿的,长者统一战争长达几十年,如秦始皇一统六国。短的也要十几年奋战拼搏。如明太祖朱元璋击败天下诸侯,驱逐蒙元。要论开国皇帝谁夺权最轻松,当然是隋文帝杨坚和宋太祖赵匡胤两个人了。隋文帝杨坚凭国丈身份掌握军权,轻松鸠占鹊巢夺取北周天下。而宋太祖赵匡胤也是趁后周孤儿寡母,自己掌握了军权,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取了后周天下。
一,勾结内臣,篡改遗诏,辅政托孤,夺取政权
公元580年五月,北周周宣帝宇文赟驾崩。杨坚同党御正下大夫刘昉,内史上大夫郑译伪造篡改遗诏,让隋国公杨坚为辅政大臣,任大丞相职,彻底掌握了北周军政大权。杨坚不废一兵一卒,通过宫斗上位,完全架空外孙小皇帝。何况他女儿还是皇后。六月北周宗室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起兵反叛,被杨坚派兵镇压诛灭。公元581年,杨坚逼外孙周静帝禅让皇帝位置,改国号隋。就这样杨坚轻松夺取了北周的江山。
二,点检作天子,轻松得兵权,诈称外敌,陈桥兵变夺权。
后周周世宗柴荣在位时,赵匡胤并没有彻底掌握后周军权。当时掌握后周禁军的殿前都点检职位是张永德。一日周世宗柴荣批文件,忽然发现一块木牌写着点检做天子。以是周世宗柴荣起了疑心,回京城后立马把张永德撤换了,让赵匡胤当了这个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彻底掌握了军权。
公元958年,周世宗柴荣驾崩,七岁的太子柴宗训登基。掌握大权的赵匡胤立即策划谋朝篡位。公元960年正月初一,赵匡胤命人假传敌情,诈称契丹人入侵。以是获得虎符调兵权。赵匡胤领大军行军到陈桥驿,立即兵变黄袍加身。拥兵反身占领汴京城。周恭帝柴宗训年幼无奈禅让退位。赵匡胤轻松夺取后周天下。
最后总结:
历史上的教训,掌握枪杆子的权臣必然是会夺权上位的。但是历史上夺权上位轻轻松松的,没有进行长期战争流血牺牲,快迅夺权的开国皇帝,确实是只有隋文帝杨坚和宋太祖赵匡胤两人当之无愧了。
中国历史上,哪个开国皇帝建国最轻松?
开国皇帝从秦始皇起,但他是积六朝之势扫六合而成。
其后汉承秦制,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从小亭长到皇帝只用了八年时间,无论经历和遭遇,都应该是最轻松的。
也许东汉光武帝刘秀有人说从平民到皇帝,比刘邦还要快。但从刘邦是从三无证的历史条件下能成为皇帝,要比有皇族血统、打着匡扶汉室旗号、天下人心思汉的三有利条件的后人刘秀更难的对比下,是史上认定的两大农民起义领袖来看,当数刘邦了(刘秀也在光复汉室之列)。
还有一个农民起义领袖朱元璋从24岁从军,可是一步步从死人堆里打出来的,要比刘邦艰辛得多。
宋朝赵匡胤"陈桥兵变"做开国皇帝似乎只用一天时间,但真正统一天下还一直到赵光义皇帝还在征战,却一直没收复"燕云十六州"。造成辽夏金元长期战争,最后还先后被金、元灭掉。
刘邦只用八年统一天下,换来了四百年的大汉皇朝,虽有过外戚王莽新朝十五年,但最后还是回复到汉朝天下。奠定了大汉民族、大汉文化的根本基础。
中国历史上,哪个开国皇帝建国最轻松?
在中国历史上,哪个开国皇帝建国最轻松?最轻松的建国谁也比不过三国末期的司马懿。他当时手上几乎没有一兵一卒,他乘曹魏少帝曹芳同大将军曹爽出城去祭祖的时机,发动家兵家将封锁都城的城门。利用部下将领打开兵器库门,向城中百姓发放武器,轻而易举的就夺取了曹魏政权。并通过部下发文通知大将军曹爽投降,列举大将军曹爽的罪状,逼迫曹爽交出了兵权。
司马懿可以说是文武全才,而且还是一个深藏不漏的权谋之人。曹操父子、爷孙几代人对他的无私的支持使用,付給他的无限的军权,都没有发现他的阴谋。仅幼帝曹芳对他有所戒备,收回大将军的军权,让他做有名无实的太尉。他在众人面前装着病重不能动弹,用欺骗的手段一再满过了大将军曹爽的耳目,使他的夺权政变的野心没有暴露,最后才阴谋得逞了。
司马懿利用阴谋诡计夺取了曹魏政权,但是上天确给他配了一个搅乱司马政权的一个“好孙媳妇儿”贾南风。贾南风参与傻子皇帝司马衷的国家政权,滥杀无辜,杀死楊太后和他的哥哥楊大将军,引起西晋的八王之乱。最后将司马家的子孙灭杀殆尽。将中华民族拖入“五胡乱华”的危险境地,祸害中国近300年。最后由隋文帝才统一全国,由大乱达到大治。
结语:
中国历史上开国最轻松的,只能算司马懿父子建立的三国归晋的政权。为什么说他最轻松呢?因为他们夺取政权没有费一兵一卒,轻而易举的就接管了曹魏政权。
中国历史上,哪个开国皇帝建国最轻松?
宋朝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中国历史上,哪个开国皇帝建国最轻松?
应该算是西晋武帝司马炎,靠祖、父两代人的努力,其父司马昭终于篡曹魏成功,司马炎得了一个现成的“开国皇帝”!
另一个是宋太祖赵匡胤,方思“陈桥兵变”,就来了个“黄袍加身”,为了集权,再来一个“杯酒释兵权”,皆大欢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