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名将,你觉得谁死的最惨?

中国历史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这个历史时期,是中国最困难的时期,也是人的思想变化,进步最快的时期,由于诸侯割据,内忧外患,所以出现了很多有才华的人,人人争做将军,相邦,在这些将军和相邦中,你觉得谁死的最惨。

白起,李牧,吴起,庞涓

战国名将,你觉得谁死的最惨?

战国时期,算屈原死得最惨。

战国名将,你觉得谁死的最惨?

一,白起,是秦昭王时期的将领,后被秦昭王赐剑自裁。

二,李牧,是赵孝成王时期的将领,但后来赵王中了秦军的离间计,诬陷李牧要谋反,被逼自尽。

三,庞涓,战国时期魏国将领,结果落得万箭穿心的悲惨下场。

四,吴起,也是战国初期的名将,因为变法而得罪的楚国贵族,开始清算吴起,被逼无奈,趴在楚悼王的尸体上被乱箭射死。

战国名将,你觉得谁死的最惨?

战国时代,由于时间长,国家多,战争频繁,从而涌现出来众多名将!如赵国的李牧、赵奢,秦国的白起、王翦,魏国的庞涓,楚国的吴起,吴国的伍子胥、孙武等,个个名声赫赫,震史烁经,名垂青史!

这些名将,都为各自的国家做出来卓越贡献,或开疆扩土,或抵御四方,卫国安邦,然而,大多数结局不好,死于非命,善终者鲜!

要从这些名将中找出一个死得最惨的人,我觉得非白起莫属!

白起是秦昭襄王时期秦国的大将,那时蒙骜只是他的一个副手,白起几乎参加了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对外的大小战役,而且都取得了胜利!既受穰候魏冉的提携,又受秦昭襄王的赏识,一路从大良造升至武安君。

伊阙之战,大破魏韩24万联军,彻底清除了崤函之外围障碍,打开了秦军东进之路。

伐楚之战,水淹鄢城,攻陷楚都郢城。致使楚王迁都陈地,楚国从此一蹶不振,再无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雄风!

长平之战,全歼纸上谈兵将军赵括45万大军,致使赵国元气大伤,再无与秦国抗衡之实力。

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为秦国攻城掠池70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由于得罪应侯范睢,后期频频拂秦昭襄王王意,不但连遭贬官至普通士兵,甚至流放阴密。

秦昭襄王五十年,秦昭襄王赐死白起自刎在去阴密的半道上!同样有许多被王上处死的人,为什么白起死的最惨呢?

其一,白起的功劳最大,南征北战,战无不胜,获得“战神”的美称,最后却遭到主子猜疑赐死,正所谓站的越高,死的越惨。

其二,白起对秦国是忠心耿耿的,但范睢谗言白起要谋反,而且秦昭襄王还相信了范睢的话,冤枉的情结,不但要了白起的命,还伤了白起的心!这比直接了当的死要悲惨多了!

其三,无论伐楚、征赵,战神白起杀人无数,尤其长平之战坑杀降军二十万,对战神形成巨大的心理阴影,这种伤害,造成的痛苦,比之死亡更甚!

其四,战神白起无后,秦国有两个家族是祖孙三代均成名将,那就是王翦、王贲、王离,还有就是蒙骜、蒙恬、蒙武,而白起没有,仅白起而已,再无其他!这确实是惨之又惨的了!

战国名将,你觉得谁死的最惨?

李牧

战国名将,你觉得谁死的最惨?

大周共主天下八百年,孔子著春秋,战国分七雄。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纷呈、波澜壮阔的一段历史。

诸侯割据,群雄逐鹿。

百家争鸣,变法迭起。

这一段时期中华大地上涌现出无数贤臣良将、英明君主,有人问鼎天下,有人功败垂成,谱写了一篇篇旷古未有的壮丽诗篇。下面盘点一下在这段时期内惨死的人物。

一、君主篇

1.赵武灵王

赵国最英明的一位君主,在位期间推行胡服骑射,吞灭中山国,大败林胡、楼烦二族,开辟云中、雁门、代郡三郡,还修筑了"赵长城",将赵国一举推向了鼎盛,其势不弱于强秦。但他因宠爱美人改立太子,埋下祸根,致使他游览沙丘时,赵国发生叛乱,武灵王被围困在沙丘宫中三个月,最终活活饿死。

2.吴王夫差

攻破越国都城会稽,迫使越国臣服;大败齐国,全歼十万齐军;于黄池之会与中原诸侯歃血为盟,逐鹿中原;筑邗城,凿邗沟。但吴王夫差在是否处置越王勾践这件事情上听信了伯嚭的话,而忽视了伍子胥的劝告,最终被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兴兵突袭,吴国被灭,吴王自尽。

3.秦武王

一位重武好战、能文能武的贤明君主,在位期间,平蜀乱,设丞相,拔宜阳,置三川,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筑堤修桥。历史上记载秦武王力大无穷,为了奠定秦国统一天下的舆论基础,将象征统治权力的周天子九鼎中的雍州之鼎举了起来,最终绝髌而亡。

4.齐桓公

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接受鲍叔牙的建议,启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尊王攘夷,九合诸侯,平定宋国内乱,北击山戎,南伐楚国,灭谭、遂、鄣,将齐国一举推向了鼎盛,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但是晚年的齐桓公逐渐昏庸,任用佞臣,最终被佞臣架空权力,被囚禁到活活饿死,直到尸体发臭才被发现。

二、武将篇

1.伍子胥

原为楚国人,因楚平王听信小人谗言杀害其父武奢与其兄武尚,逃到吴国,成为了吴王阖闾的心腹重臣,后来协助孙武攻破楚国都城,掘出楚平王的墓,鞭尸三百,以告慰父兄的在天之灵。吴王夫差攻灭越过后,伍子胥谏言将勾践杀之而后快,以免祸患无穷,但没能被采纳,最终被赐剑自尽,在自尽前吩咐门客将他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城门楼上,他要亲眼验证越军的到来。

2.白起

是战国时期功勋最为显赫的武将,号称“百万人屠”,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在伊阕之战中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在长平之战中重创赵国主力,坑杀赵国40万降兵。白起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攻城70馀座,歼灭近百万敌军,被封为“武安君”最终因不愿带兵攻打赵国而被秦昭襄王赐死。

3.李牧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战国时期最出色的将领之一,败匈奴、灭襜褴、破东胡,在肥之战和宜安之战中重创秦军,被封“武安君”。后秦国使用离间计,赵王迁听信郭开的谗言,不仅罢了李牧的兵权,此后不久还将李牧杀害。

4.庞涓

魏国名将,传闻庞涓与孙膑都是鬼谷子的弟子。因嫉妒孙膑的才能,设计将孙膑的髌骨挖去。后庞涓率魏军攻打韩国,齐国接受了孙膑包围魏都大梁的建议,迫使庞涓退兵,在马陵中了伏击,自刎而死,一说中箭而死。

5.吴起

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之一。在魏国期间,多次率军攻打秦国,夺取河西之地,启用“武卒制”,创建魏武卒;后出任楚国令尹,实行改革,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使楚国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但因变法触犯贵族利益,被残忍杀害。

三、文臣篇

1.商鞅

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在秦国实行变法改革,改了秦国户籍制度;军功爵制度;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制度;统一度量衡;改革民风民俗;制定律法商君之法乃是富国强民之法;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收复河西之地。获封商於之地十五邑,号为“商君”,后因变法得罪秦国贵族,被车裂处死。

2.屈原

中国历史上首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早年任左徒,主张变法,提倡美政,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联齐抗秦,后因失去楚平王信任,调任三闾大夫。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直至今日依旧受人们怀念,有一说法端午节时包粽子、赛龙舟就是为了纪念屈原。

3.苏秦

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著有《苏子》。游说列国,挂六国相印,主张“合纵抗秦”之策,与“连横”策略相抗衡,力劝六国组建合纵联盟,苏秦被任命为从约长,后因六国各怀鬼胎,联盟破碎。最终因齐国党派之争被众大夫所派的刺客伤至重伤,虽在死前献策杀了刺客,但也是重伤不治。

四、刺客篇

1.荆轲

喜好读书练剑,结交英雄豪杰,曾与盖聂讨论剑术,但二人话不投机,盖聂怒目而视,荆轲匆匆离去。后荆轲受燕国太子丹所托,协秦舞阳,带着樊於期的人头与燕国地图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在大殿之上将地图献给秦王之时,掏出藏在地图中的匕首刺向秦王,但因想活捉秦王,被秦王拔剑砍伤,在追逐之中被多次砍伤,无奈投掷匕首扔向秦王,没有打中。自知刺杀失败的荆轲不再抵抗,任由四周的人将他杀死。

2.专诸

屠户出身,英武有力,对母亲非常孝顺。伍子胥知道公子姬光想杀吴王僚,便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姬光。公子姬光相当厚待专诸,并敬其母。专诸感其恩,以死相许。但念老母在堂,行刺之事犹豫不决。其母知道事情后为成全专诸成大事自缢而死。专诸葬母后,便一心一意与公子姬光谋划刺僚之事。后公子姬光宴请吴王僚,专诸假装敬献酒食,拔出藏在鱼腹中的匕首杀死了吴王僚,但也被周围的甲士乱刀砍死,剁成肉泥。

3.聂政

韩国大夫严仲子受丞相侠累的迫害流亡他国。游历各地,欲寻侠士为自己报离乡之恨,刺杀侠累。后聂政虽拒绝严仲子的恩惠,但心存感激,二人结为知己。聂政便接受严仲子所托,但还是拒绝了严仲子提供的敢死队相助,只身前往刺杀侠累。聂政一人一剑,直闯入韩府,杀死侠累,之后接连砍杀十几人后,自尽而亡。此后聂政的尸体被曝光于市,他姐姐聂嫈自杀在他的尸体旁,市人感其姐弟侠义,收其尸厚殓之。

4.豫让

晋国人,为晋卿知瑶家臣。晋出公二十二年,即公元前453年赵、韩、魏共灭知氏。豫让用漆涂身,吞炭使哑,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未遂,后为赵襄子所捕。临死时,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击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然后伏剑自杀。

以上只是小小总结一下,不全,可在评论区补充。

注: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