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纳土归降的割据政权?

比如五代十国时期:钱氏割据的吴越政权,最后像宋朝纳土归降

历史上有哪些纳土归降的割据政权?

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统一过程中,大多是通过血腥的战争完成的,很少有割据政权主动向中原王朝纳土归降的,然而在宋朝在统一的过程中,就有好几例主动纳土归降的地方势力。

一、南平政权

南平是五代十国时期最小的割据政权,为荆南节度使高季兴所建,只占有荆、归、峡三州。为了在夹缝中生存,南平不但向中原政权称臣,而且对周边的南汉、闽、楚等政权也照样称臣。高季兴去世后,其子高从诲继位,后经高保融、高保勖,至第五帝高继冲时,武平政权发生内乱,向南平和北宋同时求援。963年,赵匡胤派慕容延钊、李处耘领军援武平。慕容延钊向南平借道,约定大军从城外经过。大将李景威说:“兵者,诡道也,我们不能轻信城外之约,一定要做好防备。”判官孙光宪反驳说:“中原自周世宗时,已经统一天下之象,现在中原已经有了真龙天子,我们国小力微,哪能抵挡?不如解除武装,封闭府库以待宋军。”慕容延钊大军到达时,高继冲出城迎接,而宋军前锋径直进入江陵城内,高继冲见宋军旌旗甲马,布列街巷,于是就向慕容延钊纳土归降。

二、武平政权

951年,南楚马氏内斗,静江指挥使王逵、周行逢等将领举兵造反,割据朗州,并拥立马光惠(马楚武穆王马殷嫡长子马希振之子)为武平节度使。但马光惠性格懦弱不能服众,不久就被王逵、周行逢所废,然后推举刘言为权武平留后。在刘言的带领下,武平政权南岭以北、除郴州、连州外所有南楚故地。953年,武安节度使王逵击败刘言,成为武平节度使。956年,王逵又被岳州团练使潘叔嗣所杀,周行逢成为武平节度使。962年,周行逢病逝,其子周保权接任武平节度使。随后,衡州刺史张文表发动叛乱,周保权向北宋求援。但北宋援军未到,张文表之乱就被杨师璠平定。963年,北宋大军赶到,周保权自知武平不是北宋对手,于是主动纳土归降。

三、泉漳割据政权

泉漳二州本是南闽地方,后南闽政权发生内乱,南唐趁机灭了南闽,驻守泉州的王继勋投降。不久王继勋内部又发生支动荡,留从效废王继勋自立泉州之主,并向南唐表示效忠。于是南唐任命留从效掌泉州,董思安掌漳州。几年后董思安被留从效哥哥毒死,泉漳二州都归于留从效名下。留从效去世后,陈洪进把继位的留绍锑绑送南唐,把泉漳二州掌握在自己手里。第二年,北宋任命陈洪进为平海节度使、漳泉二州观察使兼领检校太傅职衔,真正成为了泉漳二州的土皇帝。赵光义继位后,将陈洪进召进开封,对其礼遇有加,但却一直不放其南归。978年4月,陈洪进向赵光义上书,请求将泉漳二州纳入大宋版图,得到赵光义的批准,并由其二子分管泉漳二州。

四、吴越政权

吴越政权是钱镠建立的割据政权,朱温篡唐后,册封其为吴越王,923年,钱镠正式建立立吴越国。钱镠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奉行与邻和睦、与民休息之策,并大规模修堤筑坝,鼓励百姓扩大垦田,吴越国内经济繁荣,富庶盛于东南。钱镠死后,吴越历钱元瓘、钱弘佐、钱弘倧,传到其孙钱弘俶手中。赵匡胤攻灭南唐时,钱弘俶拒绝南唐的求援,反而出兵助北宋攻灭了南唐。赵光义继位后,978年钱弘俶奉旨入京后被扣留在开封,钱弘俶深知吴越国无力与北宋抗衡,又眼见归国无望去,为避免境内人民遭受战火之苦,于是将所部十三州、一军、八十六县、五十五万六百八十户、十一万五千一十六士卒,悉数献给宋朝。

还有一些非割据势力请求纳土归入中国,但被中国拒绝,乾隆时期,中亚的哈萨克汗国阿布赉派遣使者到中国觐见乾隆皇帝,表示“臣阿布赉愿率哈萨克全部归化鸿化,永为中国臣仆,伏唯大皇帝睿鉴”。但乾隆表示“哈萨克越在万里之外,荒远辽阔……俾通天朝声教而已,非欲郡县其地,张官置吏”。

同样是乾隆时期,今菲律宾一带的苏禄国苏丹向乾隆上书, 表示“臣愿以疆土人丁户口编入中国图籍,听任指挥”,“倘蒙钧旨喜纳,恭候纶音天降,臣来年编籍晋上,即为中国黎元”。乾隆回复“苏禄国倾心向化,其国之土地人民即在统御照临之内,毋庸复行赍送图册”,婉言拒绝了他们加入中国的请求。

清末,英国将缅甸纳入其殖民体系,但缅甸北部依然控制在土司们手中,以稔祚为首的八个缅北土司向云贵总督岑毓英上书,表示 “唯有拼命一战,胜则或有转机,不胜则我等男女情愿投奔中华,永为子民”。关外的木邦土司钟文源亲自到昆明求见云贵总督岑毓英,表示“该土司曾属中华,沦陷于缅,缅国无主,决计来投。如蒙中华收恤,自当效力边陲。”但慈禧下诏“断不能仅据该土司禀词轻开边衅。至该土司等若再来请示,即谕以现在中国与英人尚未定议,毋庸渎诉也”。

947年印度独立后,目光盯在了锡金王国身上,1949年,打着“防止动乱和流血”的旗帜,派遣军队入驻锡金,然后推翻旧政府,建立了新政府,并且任命印度人为首相。1975年在尼泊尔移民的选票支持下,锡金国王被罢黜并且锡金成为印度的附属国。锡金在印度入侵的三小时之前向世界宣布加入中国,但因国内外的各种形势不利于我国,中国没有对锡金的声明做出回应,锡金自此为印度吞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