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在护送两位嫂嫂时,时时事事禀报二嫂,有什么必要呢?

有必要的

关羽熟读春秋,晓知大义!刘备和关羽是结义兄弟,同时刘备也是关羽的主公,刘备两位夫人即是关羽嫂嫂,也是关羽的主母夫人!像嫂嫂禀报也就是像刘备报告!

关羽在护送两位嫂嫂时,时时事事禀报二嫂,有什么必要呢?

关羽护送二位嫂嫂千里寻兄,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我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在这其中,有一个细节:关羽事事都要随时禀报给二位嫂嫂,征求他们的意见。有必要吗?为什么呢?我说,很有必要。原因如下:

一,出于对刘备的尊重,凸显关羽的重情重义。不管是暂时栖身曹营,还是在寻兄路上,刘备都不在,关羽身边只有嫂嫂,长嫂如兄,尊重嫂嫂就是尊重兄长,请示嫂嫂就当是请示刘备,自然事事汇报。另一方面,他和刘备是结义兄弟,一个头磕到地下,那就要至死相随,永远尊重兄长,长兄如父吗!这样的情节安排,作者也是为塑造关羽重情重义的形象着墨。

二,用以自证清白。关羽在曹营时间很长,而且还为曹操征战杀伐,立过战功,被御封为“汉寿亭侯”。曹操呢,为了挽留住他,更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赠金,下马赠银,还送美女,战袍等。对于这些,虽然两位嫂子没有出来抛头露面,好像什么都不知道,其实不然:他们也有亲信,他们也有报告消息的线人。对于此,关羽自然也明白。所以,他就采取了事事禀报的办法,实事求是,以退为进,索性什么事都告诉二位嫂子,用以证明自己:我做的这些,都是迫不得已的权宜之计我的心思都在寻找哥哥身上。不至于因这次和刘备失联,而使兄弟之情受到影响。

综上,关羽是个重情重义的明白人!

关羽在护送两位嫂嫂时,时时事事禀报二嫂,有什么必要呢?

我个人认为关羽对两位嫂嫂事事禀报毕恭毕敬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两位嫂嫂毕竟是刘备的枕边人,此时的刘备虽然落魄但毕竟是有帝王心术之人。朝堂之上刘关张同为一体,朝堂之下夫妻才是一家人。在没有见到刘备之前,身在曹操势力范围的关羽无法表明自己的忠心,最能直接自己的忠义和清白的有力证人只有两位嫂嫂,其他的证人都不够分量。

关羽

第二关羽与刘备同气连枝,作为兄弟情来讲长兄如父长嫂如母。如果单纯讲主仆关系,刘备是主关羽虽然说不得是仆从但也是下属,刘备的夫人就是主母,所以愚公于私关羽都得保护好两位嫂嫂,兄长不在,长嫂做主更能体现关羽的忠义与礼仪。

糜夫人

第三关羽对待糜夫人毕恭毕敬还有政治上的考量。糜夫人的哥哥就是蜀汉政权的最早合伙人和出资人糜竺、糜芳。在刘备阵营当中每一个人包括刘备本人和张飞还有关羽都对糜氏兄弟特别尊重。因为他们的资金,对于刚刚创业初期的刘备来讲现在尤为珍贵和重要。甘夫人虽然出身没有糜夫人的族人家大业大,但是甘夫人本身个人素质相当高,不仅人肤白貌美,而且劝刘备专心正事,对刘备个人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甘夫人

说到底关羽想要成全自己忠义的名节,于公是下对上,于私是弟对兄嫂都必须对两位嫂嫂恭敬。关羽想要在刘备面前消除兄弟间的嫌隙也必须有刘备最亲近的人作证自己没有对刘备不忠,这也使得关羽必须对两位嫂嫂以礼仪相待。

文/淦珩 图/网络

关羽在护送两位嫂嫂时,时时事事禀报二嫂,有什么必要呢?

关羽在三国武将中是忠义的化身,既使在刘备集团中,赵云曾几进几出救嫂夫人,也只背了刘阿斗一人而回,张飞更是贪酒直接丢下嫂夫人而去。只有关羽护嫂,毫发无损,完璧归赵。

关羽为保双嫂,与曹操谈判最主要的是保证双嫂安全丶有刘皇叔消息就要护双嫂归刘。为此他坚持:降汉不降曹。也答应了为曹操誓取袁绍两大虎将颜良和文丑之首级。

曹操为使关羽死心塌地地追随自己,对外隐瞒刘备一丝消息,在内别出心裁地使用阴招,晚上请关羽豪华大餐,众将领车轮战与关羽豪饮,在关羽微醉之际送他回双嫂卧室,安了特大三人床。

关羽每次都让双嫂睡下,自己持大刀守护在门外。徐晃丶张辽等人都对之赞不绝口。蒋干不信,那有不吃腥的大花猫?同他们豪赌,曹操大笑之余心里嘀咕要不是看在大关情面,老曹可要惜花怜玉了。

第四个夜晚,双嫂也被感动流泪,外面寒风凛冽,长此以往铁打金刚也要承受不住啊。双嫂硬拉着关羽进屋。(野书中关羽也曾有过犹豫)

蒋干欣喜不已,大把银两将落腰包。一干人敲门一看:关羽烛下熟读春秋。蒋干白白将银两拱手相让,叫苦不迭。

曹操更加敬重关羽,在杀了颜良丶文丑后直封其汉寿亭侯,这样想一大诸侯还会拜流浪儿为主公?连双嫂都过意不去:关侯,不要再为尔等操劳,误了前程?

双嫂,莫忧,我关羽誓死忠义汉室,一定会护送你们与大哥会合。

关羽一口一声嫂子,事事与双嫂交流。直到过五关丶斩六将护送到刘备处。

关羽忠义,气冲霄汉,后人才会尊他为关圣爷。

关羽在护送两位嫂嫂时,时时事事禀报二嫂,有什么必要呢?

关羽成了菩萨,所以叫关公!在我们这里观音,关公,杜康,淮南都安座在家仙俾位上与祖先同吋供奉。

关公落于曹操家,上马一定金,下马一定银,每天十女陪伴,打不动关公的心,一心归原主。

关公过五关斩六将沿途时时刻刻提防和准备迎战,与随同日夜不离二位嫂子左右!一是怕外敌偷袭二位嫂子,二是怕两位嫂子胆小受到严重惊吓,所以处处安慰时时报告。

关公不但是三国的义气模范,更是给我们现在立下了学习的标本,不要贪图伤害他人。

关羽在护送两位嫂嫂时,时时事事禀报二嫂,有什么必要呢?

一、故事:关公千里护嫂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衣带诏事件爆发,曹操亲提大军前往徐州讨伐刘备。刘备很快战败,丢下老婆孩子作了曹操的俘虏,自己投奔河北袁绍,当时同为俘虏的还有关羽。

后来在河北战场上,关羽在诛颜良、斩文丑后,得知刘备在河北的消息,便挂印封金,护送着甘、麋二位嫂嫂回归了刘备的阵营。

二、问题:历史的真实情况

根据时间推算,甘、麋二夫人应该在曹操的被俘人员之中。但是,一是并没有史料明确反映甘、麋二夫人被曹操俘虏过。尤其作为曾经蜀汉的臣子陈寿,在《三国志》中也没有只言片语甘、麋二夫人的被俘经历,要知道陈寿是为甘夫人作了传的,应该非常清楚甘夫人有没有作曹操俘虏的情况。二是并没有史料反映关羽有护送刘备家眷的事情。如果关羽确实护送过刘备的家眷,无论是否甘、麋二夫人,史料都应该有所记载。

所以,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应该是这样的。关羽在河北前线得知刘备的消息后,直接找机会从前线上回到了刘备的阵营。不可能回到许都,然后接上刘备的家眷,再次穿过前线投奔刘备的。

因为曹操本来就不放心关羽,担心再次回到刘备身边。尤其是在关羽诛颜良后,曹操加大对关羽赏赐,意图拉拢关羽。结果关羽还是不为曹操的高官厚赏所诱惑,挂印封金,回到了刘备身边。就在当初关羽离开后,就马上被曹操部下发现了,许多人主张追杀关羽,被曹操以“各为其主”拒绝了。假如,关羽真的从许都带着刘备的家眷,估计早被曹操的部下主动拦截下来了。

三、探究:故事的背后

既然如此,关羽千里护嫂只是后世演绎出的一个故事罢了。在护送途中,关羽对二位嫂嫂尊重有加,时时、事事禀报,也就非常好解释了。

一是维护关羽忠义的正面形象。此时的关羽已经被世人推上了神坛,之所以千里护嫂,就是为了证明关羽的忠诚、义气。古人成大事者,往往能常人之不能。这与赵匡胤千里护京娘,坐怀不乱,是同样的道理。

二是故事形成的时代背景所造成。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礼仪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到明清时期,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更是苛刻,关羽千里护嫂应该也形成这个时代。关羽只有坐怀不乱,恪守礼教,这才能赢得世人的尊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