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郑成功、戚继光三位名将依战功名望如何排名?
岳飞毕竟被冤死,得到后来很多后人的同情,他的后世名声很高,当然有很多同情分,被抬高了很多...历朝历代要论军功比岳飞好高的比比皆是,但是他们身后传名可能没有岳飞高,岳飞是抗金英雄...
戚继光抗击倭寇,把外来敌人赶走,是民族英雄...后来又镇守边关,抵御蒙古。后来张居正死后,遭到朝廷弹劾,被罢了官,晚年的下场也不是很好,虽没有被杀,最后很凄惨度过他的余生。
郑成功早年抗清,后来收复台湾,把荷兰人赶走。所以他也是民族英雄。
从今天历史意义来说:郑成功>戚继光>岳飞
岳飞、郑成功、戚继光三位名将依战功名望如何排名?
谢小龙女特邀,因岳飞,郑成功。戚继光,三人各属不同朝代,都是历史上对祖国有巨大贡献的人物,具体如何排名,还是由人民群众说了算,因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我个人认为,各个朝代的社会环境,政治生态,各有不同,怎样排名,也沒统一标准,不排也罢,非要排出名次,这些人都排第一范畴,尽管各有功过,第一当之无愧,却属本人观点,如有异议,可在评论区里探讨,也可私信我进行交流。谢您多次邀请,回答不到之处,还望凉解。
岳飞、郑成功、戚继光三位名将依战功名望如何排名?
这三个人在当时都是功勋卓著,保家卫国且威名远播的民族英雄。
郑成功,原名郑森,后来被赐国姓名成功,是明朝隆武帝时期重要武将,也是隆武帝寄望于其复兴明朝。
其父郑芝龙拥立隆武帝有功,但只想着保守福建,与隆武帝致力北伐截然不同,在满清南下,郑芝龙投降,郑成功带领旧部在东南沿海地区坚持抵抗。
1661年,亲自率军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作为反清复明最后的根据地。隆武帝殉国后,又追奉永历帝,被封为延平王,至今台湾仍存有延平王祠。
郑成功虽然有些私心,但对明朝始终忠贞不二,即便明朝隆武帝、永历帝先后殉国,仍旧坚持明朝旗号。
戚继光,字元敬,出身军人家庭,明嘉靖时期倭患严重威胁沿海地区,戚继光奉命扫除倭寇。
在与倭寇作战中发现原本的卫所兵不堪大用,不能有效对敌,经过朝廷同意,重新募兵训练创造了鸳鸯阵,有效打击倭寇嚣张气焰。
经过戚继光的努力,东南一带倭患被平定,随后,又被调去辽东协助李成梁,万历十三年,遭到弹劾罢官免职。
岳飞,字鹏举,南宋时期抗金名将,位列中兴四将之首,麾下的岳家军,所向披靡屡屡击败金兵。
郾城、朱仙镇大捷,可惜宋高宗一味求和,北伐最终功亏一篑,班师回朝后,又成为议和的牺牲品,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冤杀。
岳飞在战场上的胜利,是宋朝和谈的本钱,金兵无法在战场上打败岳飞,就逼迫宋朝自毁长城。
郑成功、戚继光、岳飞也许没有那么完美,但收复台湾、消灭倭寇、力保国家,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迎难而上,是至今受人敬仰的民族英雄。
岳飞、郑成功、戚继光三位名将依战功名望如何排名?
论战功,三人中,岳飞第一,郑成功第二,戚继光第三。
岳飞平定南宋各地叛军、农民起义,击溃伪齐对南宋的进攻,收复建康、收复襄汉六郡,撑起南宋半壁江山。岳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古今罕有其匹!
对于岳飞,戚继光推崇备至。在他的兵书《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中,只要提到岳飞,必称岳爷爷!可见其敬仰之情。
第二是郑成功。郑成功收复台湾,功劳实在太大。而且是从荷兰人手中收回。郑成功一战,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让西方殖民者肝胆沮丧,也让西方殖民者,对中国的侵略之前推迟了两百年。功在千秋。
戚继光抗倭,肃清倭寇。功劳当然很大。但是都属于扫荡性质。没有收复失地。比起岳飞和郑成功来讲,战功是弱了一些。
如果论军事才华,岳飞第一,戚继光第二,郑成功第三。岳飞是军事天才,作战指挥已经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排第一毫无争议。
戚继光比岳飞稍逊一筹,他打胜仗靠的是勤奋和严谨。靠的是严酷的军令、繁琐到无以复加的军事条例。就像严密的军事机器,虽然缺少一点灵气,但也能战无不胜。
郑成功,海战是把好手。陆战差点意思。
岳飞、郑成功、戚继光三位名将依战功名望如何排名?
时势造英雄,时势需英雄,英雄是民族的脊粱,是国家的希望。英雄是国家主权的保卫者,也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岳飞出身的年代,正是北宋国破家亡的时候,据当时的宋人庄绰在《鸡肋编》里记载:“自靖康丙午岁(公元1126年),金狄乱华,六七年间,山东、京西、淮南等路,荆榛千里,斗米至数十千,且不可得……人肉之价,贱于犬豕,肥壮者一枚不过十五千,全躯暴以为腊(肉)。有持至行在犹食者。老瘦男子谓之饶把火,妇人少艾者名之下羹羊,小儿呼为和骨烂,又通目为两脚羊。
岳飞就是亲眼目睹了北宋灭亡的惨痛史实,亲自看到沦陷区人民的凄惨生活,毅然决然选择了反抗压迫精忠报国。选择了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岳飞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英雄人物,南宋在岳飞、韩世忠丶刘锜丶吴玠等将领的舍身报国下最终得以安稳地在杭州立国。在南宋安定之后也是岳飞带领着岳家军与继续南侵的金国进行殊死搏斗,并力保大宋百姓不被金人所骚扰。岳飞从军十数载,先后与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场战斗,并先后帮助南宋夺回了建康、襄阳六郡,及伊、洛、商、郑和洛阳等地,可以说南宋失去的故土是在岳飞的帮助下已经收复了近一半。但是可惜的是正当岳飞要直捣金国腹地,并收复中原之时,岳飞被赵构和秦桧用十二道金牌召回,自此收复中原彻底功亏一篑。可以说没有岳飞等爱国英雄的保家卫国,南宋就会国将不国,更谈不上后来的所谓《绍兴和议》,议和也要仰仗实力,没有实力的保障,没有岳飞对金兵的迎头痛击,金国也不可能坐在谈判桌上来议和。和平并不是需要议和才能支撑,也根本不需要条约才会维持。
明朝未期,清军入关南下,明朝各镇总兵均临难变节,唯有郑成功固守厦门、金门两岛,又挥师北伐,震动东南;随着清军推进,南明诸王相继覆亡,唯有郑成功仍然坚持反清复明,并东征台湾,驱逐荷兰丶英国等外国列强,击败侵略者,成功收复台湾,为国效忠。郑成功从收复台湾这一壮举来看,郑成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他的驱逐荷兰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等外国列强所分别殖民割据的台湾,收复台湾和建立政权的立场和功绩,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仅是中国人民崇拜的英雄,也是世界人民爱好和平的名人。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为虐沿海的倭患;在塞北边疆打击了蒙古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 戚继光是军事专家、兵器专家、工程专家。
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英雄是国家的栋梁,是民族的力量,是人民的榜样。英雄能在黑暗岁月点燃希望,能在危难时刻救世解放,能在和平年代模范担当。英雄们厥功至伟,是英雄的贡献造就了时代,引领了风尚。英雄的出现煊耀了历史的天空,英雄的壮举造福了天下,应该向英雄们学习,排序没必要了吧。
岳飞、郑成功、戚继光三位名将依战功名望如何排名?
从战功来说,岳飞第一、郑成功第二、戚继光第三。
岳飞、戚继光、郑成功打的仗,性质不一样。
岳飞面对的是南下的金军和其扶植的傀儡伪齐政权,他的志向,是发动北伐,直捣黄龙,换言之,岳飞所经历的,是灭国级别的战争,无论是金国的南下还是岳飞理想中的北伐,都是以摧毁对方政权为目标,这样的战争,是最高级别的战争。
郑成功的战争,在性质上同岳飞类似,他面对的是满洲席卷全国的统一战争,同样是志在消灭其他政权。郑成功本人的目的,也是不愿被异族统治,想要依托永历政权,得以实现割据甚至是出兵北伐,推翻满清。在北伐这个问题上,郑成功战绩甚至大过岳飞,他在两年内先后三次出兵北伐,差点攻克南京,改变天下大势。
戚继光被称为军神,他和郑成功都是明朝将领。从他经历的战争本身来看,比之岳飞、郑成功,规格要略逊一筹。
戚继光最为人熟知的是戚家军无敌的鸳鸯阵,平定了嘉靖以来为祸数十年的倭寇,战功赫赫,随后被调任蓟州,北御蒙古,对阵蒙古几无败绩,同时训练士卒,研发车营,同样居功至伟。
但具体到战争对象来说,倭寇入侵固然是大患,不过那毕竟是日本流浪武士和中国海盗为了抢劫而发动的军事行动,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实力灭掉明朝,这是一场局部战争而非全面战争,蒙古同样如此,他们的犯边也是以劫掠为目的,抢完了,就撤了,同岳飞面对的金军、郑成功面对的清军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
从名望来说,也是岳飞第一、郑成功第二、戚继光第三。从宋孝宗为岳飞平反起,岳飞就始终被视为民族英雄,从金国到元朝到清朝,这些非汉族建立的王朝都承认岳飞的威名,更不用说汉人大一统王朝,民族魂岳飞流传至今已近九百多年。从官方到明见,历代统治者对他一再加封,民间遍及全国的岳王庙都是证明,岳飞的地位,无需赘述。
郑成功最大的功绩,是收复了台湾,他也凭此成为两岸人民心目中共同的民族英雄,就这件事来说,确实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影响不可磨灭,在台湾民间也有很多庙宇对其祭祀。
戚继光也是民族英雄,抗倭的不朽胜利,是他最为后人称道之处。尴尬的是,戚继光纵然军功盖世,却只是被加封为太子少保、少保这样的荣誉头衔,并没有得到任何实质上的爵位,所以他也只能略显自嘲的说: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至少这个心愿,他得以实现。不过,相比岳飞与郑成功,他确实在官方认可上要稍逊一筹。
不过,小院窃以为,从整体上来看,应该是岳飞第一、戚继光第二、郑成功第三。从战斗力上来看,戚继光训练出来的南兵堪称明朝历史上最能打的部队,并且根据对手的不同,戚继光都能有办法找到最合适的战术,比如对阵倭寇的鸳鸯阵、对蒙古骑兵的车营。即使戚继光去世后,凭借他的一套练兵办法,南军将领吴惟忠统帅的部队,在远征朝鲜的万历抗倭援朝战争中都表现非常出色,而且军纪严明,被朝鲜官方和百姓推崇备至。
南兵的战斗力,直到天启元年,仅剩不多戚家军血脉的南军参加的最后一战——浑河血战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死战不退,忠勇报国,就是南军的注解。
相比之下,郑成功部下的战斗力就略显不足,长于水战而陆战弱于清军。
并且,郑成功本人在战略上眼光不够,几次大好局面都因为他的决策失误而白白丧失。
比如,李定国发动反攻后,南明形势一度大好,重新占据了半壁江山。李定国为了抗清,与郑成功联系,约期共同出兵,合围广东,广东一下,则南明声势将再大震,复兴大业有望。可是郑成功为了自己个人利益,只是口头应付,到期却不出兵,导致李定国孤军作战,最后在广州城下失败,南明局势从此再度恶化。
再比如,郑成功自己发动的第三次北伐,一度势如破竹,包围南京,却在南京城下中了清军缓兵之计,推迟进攻达一个月之久,最终清军增援来到,郑军本应早就攻克南京,反而却变成大败,损失惨重,从此再也没有实力主动进攻。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三人所处的时代不一样,早就了他们不同的结局和地位。如果论综合实力,我觉得戚继光可能是三人最强,至少也与岳飞不相上下,岳飞和郑成功犯过的错误,难以想象会在擅长谋略,政治与军事同样拿手的戚继光身上出现。
所以,小院认为,如果看整体,应该是第一岳飞、第二戚继光、第三郑成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