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独孤伽罗对隋朝来说真的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有教养、有谋略、有气魄,在杨家在风口浪尖上的时候,伽罗一直在丈夫的背后,低调行事,尽量的为丈夫消除祸端。之后伽罗因为丈夫成为了皇上,她理所应当的成为了皇后,而且伽罗也一直辅佐她的丈夫,稳定了政局,恢复了汉制,做了许多得民心的事情。晚年却做了一件错误的决定,她从巩固政治出发,换太子,但是隋朝灭了,是她也不曾料到的,因为那时候她早已去年多年

怎么看独孤伽罗对隋朝来说真的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独孤伽罗对杨坚建立隋朝当然有很大功劳,但这件事儿最终得靠杨坚去做。废太子杨勇而杨广,的确有独孤伽罗吹枕边风的原因,但隋朝灭亡的原因绝非只是因为杨广当了皇帝。

一、杨坚是个什么样的人,独孤伽罗对他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

这点得深入历史记载去分析,而且很多记载不会明说,你只能抽丝剥茧。

譬如,杨坚传记中说,他年轻时和北周大权臣宇文护结仇,宇文护是杀过三个皇帝的屠龙手,杨坚居然能够安然活下来,地位还逐步高升,这是为什么?

又譬如,杨坚是北周明帝的小宫伯,这个官职一定是明帝的亲信,其中当然有他是明帝连襟的原因(娶了独孤姐妹),但问题在于,宇文护毒杀了北周明帝,其中却没有关于杨坚态度、想法、作为,以及宇文护趁机想灭他的任何描述,这又是怎么回事?

再譬如,一代英主北周武帝(是他灭了北齐),偏偏要选杨坚的女儿当太子妃,于是杨丽华得以成为之后北周宣帝的皇后,后来是皇太后,对杨坚的篡位起到了重要作用。当时的八柱国十二将军家那么多女人,为什么周武帝单单要选他杨家?

大家只要仔细想想这些,就知道杨坚其实是个极为油滑老练的人,可谓老谋深算,这样的人,面对独孤伽罗对他的影响,更多是他赞成这样做的才会听,不赞成的未必会听。

二、独孤伽罗对杨坚的主要影响在那些事件上?

1、最初的政治态度。杨坚和独孤伽罗大概在北周刚刚建立时成婚,正赶上独孤伽罗之父独孤信被宇文护赐死,独孤家衰败。因为这层关系,再加上和北周明帝的连襟关系,杨坚成为了表面上最不该服从宇文护的那个人,隋书大概也是这样说,宇文护想将杨坚弄进他的幕府去,杨坚拒绝了,于是宇文护屡屡想要整死他。但是,宇文护之后又当权十多年,居然杨坚依旧没事儿人一样。但因为他这种政治态度,于是乎在北周武帝诛杀宇文护后被重用。

2、为杨坚缓和与宇文皇家的关系。据说杨坚的女婿北周宣帝也屡屡想干掉杨坚,还想废了杨丽华,独孤伽罗跑进皇宫对着宣帝磕头不止,这才挽救了杨丽华的性命和地位。

3、杨坚走上篡位之路,独孤伽罗给予最大支持。如今骑虎难下,勉之。这大概是独孤伽罗对杨坚走上篡位之路这条极为凶险道路的唯一态度。独孤伽罗拼上了一切,决定和杨坚走到底。

4、成为皇后后,屡屡影响朝局,与杨坚并称二圣。

5、晚年,因为厌恶太子杨勇听小妾的话,于是扶杨广上位。

大概就是这些了。看看这些独孤对杨坚的影响,其实大部分都是好的影响,只有立杨广成为了她的败笔似的。然而,没有杨坚的赞同,大家以为独孤当真做得到么?

三、杨广继位后的一些蹊跷记载,以及隋朝灭亡原因探讨

传说杨广弑父一继位,就去睡了宣华夫人,这件事居然宣华夫人的宫人人尽皆知?这可能吗?杨广这是坐实自己因为调戏宣华夫人败露而弑父的事儿吗,还是杨广深怕宫人不知道他睡了先帝的妃子?

若说杨广弑父,其实从人的心态上就可以看出来。杨广后来,屡屡回忆和先帝一起出巡的日子,和人多有交谈,他一点不心虚咧。再看看李世民,比较一下就知道了,李世民杀兄屠弟,他可是噩梦连连,把门神尉迟敬德和秦叔宝都弄来了。为何史书中没有杨广噩梦的记载,甚至他回忆他爹时还那么自然?难道杨广心理素质比李世民好?

好了,如果杨广弑父有问题,那独孤因为劝立杨广而导致隋朝灭亡的推论肯定也是有问题的。

杨广的许多作为确实加速了隋朝的灭亡,然而,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完全丧失了人心,这里的人心,是复杂的。

1、杨坚即位后,为了消除长期分裂的根本原因,大力革新,触犯了许多实权派的利益。一是复汉,触犯了北方鲜卑大贵族的利益。二是三省六部制后,大力采纳北齐等国的制度。触犯了所谓关陇贵族的利益。三是取消地方中正的选官权、大力精简州县。触犯了地方豪强的利益。

于是,杨坚时代,已经把中高层的利益触犯完了,因此杨坚在这些人口中,得到个刻薄的名声。

2、杨广显然继承了其父的政策,更大用江南人,更是彻底让关陇贵族恼怒了。然后,杨广又大修运河、宫殿,兴修洛阳和江都,大肆征讨高句丽,没一个都是劳民伤财之举,最底层的老百姓也受够了。

于是,隋朝上中下三层人心尽失,自然非灭不可。

这难道真能全怪独孤伽罗?还不如去怪杨坚,让他最初就别革新,但杨坚不这么做,会有以后统一强盛的唐朝吗?

(本文为星火辰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更多内容请关注星火辰头条号)

怎么看独孤伽罗对隋朝来说真的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隋朝的败亡是独孤皇后所不能预料的,这个主要责任是隋炀帝,独孤皇后最多是连带责任。杨坚在北周主少国疑的情况下,独孤皇后的支持下,当机立断的从外孙周静帝手中夺过政权,建立隋朝,对隋朝的建立和开皇之治盛世的开创居功甚伟,因此也对隋文帝杨坚保持着巨大的政治影响力,隋朝建立后,独孤皇后不仅将后宫打理的井井有条,并且对隋朝北定突厥,南平江南等重大政治决策,建言献策,对隋朝的兴盛作出了突出贡献。

独孤皇后一生坚持一夫一妻制,对私生活要求非常严格,因此她也就看不惯太子杨勇的喜新厌旧,生活奢侈无度的作风非常不满,再加上太子杨勇没有什么太大的作为,一直对杨勇耿耿于怀。

与此同时,次子晋王杨广在南平陈国,坐镇江南,平息叛乱过程中政绩卓著,表现突出,并且和晋王妃萧氏感情如一等诸多表现让独孤皇后产生了错觉,觉得晋王杨广是最好的继承人,因此做出易储的选择,可能临死前她也会觉得这是一个无比正确的选择,只不过晋王杨广随着登上皇位,被独孤皇后寄予厚望的隋炀帝杨广在原来没有表现的性格缺陷一下子暴露出来,隋炀帝杨广的雄心勃勃使得隋朝短时间达到极盛,成为中国历史上又一伟大的王朝,但终因为他的好大喜功,刚愎自用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严重激化了社会矛盾,隋朝很快就走向土崩瓦解。这些独孤皇后是看不到的,当然也想不到她最器重的儿子竟然会把隋朝带入灭亡的深渊,如果独孤皇后能够泉下有知,还不恨不得从棺材板里跳出来!

怎么看独孤伽罗对隋朝来说真的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与开国皇后独孤伽罗可谓才貌双全的人中龙凤,在美丽智慧的妻子独孤伽罗的辅助下,雄才大略的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又消灭南方的陈朝一统天下,结束了东晋十六国南北朝二百多年的长期分裂局面,杨坚独孤伽罗又重用高颎等名臣,开创了繁荣昌盛的开皇盛世。

但杨坚与独孤伽罗却在选择接班人问题上犯了致命的错误,他们都不太喜欢忠厚仁义却不拘小节的大儿子杨勇皇太子,都偏爱聪明乖巧却内心凶险的二儿子晋王杨广。

尤其是皇太子杨勇喜新厌旧,对妻子元妃比较冷淡,而宠爱小妾云美人,导致元妃郁郁而终,这让信奉一夫一妻爱情专一的独孤伽罗非常不满。与此同时,晋王杨广却与美丽贤惠的妻子萧妃伉俪情深,而且乖巧懂事,让杨坚与独孤伽罗越来越偏爱杨广。

另外,皇太子杨勇不拘小节,在代理皇帝主持政务公开接受群臣的朝拜,让皇帝杨坚猜忌皇太子杨勇要抢班夺权。与此同时,晋王杨广在北伐突厥及南平陈朝等战争中显示了不错的政治军事才能,更坚定了杨坚独孤伽罗废杨勇立杨广的想法。

晋王杨广与亲信杨素等又火上浇油,故意挑逗失宠的皇太子杨勇对父母有不满的言语,杨坚独孤伽罗一怒之下废掉杨勇改立杨广为皇太子。

杨勇被废为庶人以后伤心欲绝导致精神失常,这样惨痛的后果让他的亲生母亲独孤伽罗也深受打击,59岁独孤伽罗郁郁而终。

隋文帝杨坚也自食其果,在他病重期间,皇太子杨广居然肆无忌惮调戏父皇杨坚的爱妃宣华夫人,让杨坚如梦初醒,知道自己选错了接班人,杨坚准备重新立杨勇为皇太子。皇太子杨广得知以后先下手为强,派人将病重的父亲杨坚害死,即位成为隋炀帝。

隋炀帝杨广即位以后杀害大哥杨勇及他的很多儿子,又自毁长城杀害高颎等开国功臣,雄心勃勃的隋炀帝杨广以秦始皇汉武帝为榜样,好大喜功,开大运河,修长城,攻克台湾,发动对西域突厥及高丽的战争,沉重的负担导致民不聊生,烽烟四起。

可叹隋炀帝杨广虽然开创了丰功伟绩,却没有秦始皇汉武帝那样的雄才大略,对不可收拾的局面越来越失去控制,面对农民起义与将领叛乱的天下大乱束手无策,连杨广的表哥李渊都造反隋朝,最终隋炀帝杨广在扬州被部将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杀害,隋朝很快彻底灭亡,隋炀帝杨广最宠爱的老婆萧皇后也先后被宇文化及窦建德突厥两位可汗及李世民等枭雄霸占。

如果隋朝是开国皇太子杨勇即位,按照杨勇忠厚仁义的性格,不会横征暴敛滥用民力,加上有高颎等足智多谋的开国功臣辅助, 隋朝绝对不会那么快由太平盛世变成天下大乱而导致三十多年就灭亡,因此在立杨广废杨勇导致隋朝很快灭亡的致命失误方面,杨坚与独孤伽罗都是有责任的。

怎么看独孤伽罗对隋朝来说真的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正是因为有了独孤伽罗,杨坚才能够称帝。杨坚是一个比较懦弱的人,不够果断,没有一定的胆识。而独孤伽罗却不一样了,虽为一个女子,但是她有男人身上都没有的气概。如若不是独孤伽罗,杨坚是绝对不会建立隋朝的,就连性命能否保住,都是一个问题。

可是,隋朝的灭亡也是因为独孤伽罗。独孤伽罗有五个儿子,却选择了一个最差劲的儿子。杨广是一个有心计的人,知道独孤伽罗喜欢专情的男子,就在她面前,不立妾。等到称帝之后,就一改往日的样子,开始乱政,淫乱后宫。如若独孤伽罗不选择杨广,那么,隋朝就不会这么快败落。

怎么看独孤伽罗对隋朝来说真的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为人只识眼前事,焉知日后变天地?

生前制定一夫妻,独孤恰是其名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