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蒙元能够讨回漠北,满清为何就不行?
朱元璋把元朝感到北方去,蒙古后代建立了北元,也就是大蒙古国,后来明成祖五次北征,也没有把蒙古消掉...只是为了缓解北京的压力,所以蒙古还有北方更广大的生存空间,后来也先不是把明英宗俘虏了...
清朝和蒙古部落进行联姻,清朝皇帝兼任蒙古大汗,清朝划分内蒙古和外蒙古,蒙古在自己的区域里可以高度自治的
同样是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蒙元能够讨回漠北,满清为何就不行?
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兴起于漠北蒙古高原,满洲人建立的清朝兴起于辽东及松花江流域,这两个民族都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而他们建立的王朝也都是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并消灭了汉族政权,继而实现了大一统,但是元朝在作为中央王朝灭亡后,其残余势力仍能够退回漠北,建立的北元朝廷又存在了二十多年,而清朝皇帝在和平退位后却没能够退回东北守住祖业,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首先,满洲人建立的清王朝统治中国的时间远远长于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满洲人在入关后,对中国历经了两百多年的统治,其政治中心和民族主体早已经转移到中原以及内地地区了。曾经作为满洲人龙兴之地的东北地区,其主体民族早已经不再是满洲人了,满洲人在当时的东北地区所占的比例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当时的东北,主体民族早已是汉族。根据历史记载,满洲人在入关之初曾经有过“一旦天下有变则退回关外白山黑水老家的打算。”也正是基于这种原因,清朝入关后的历代统治者都对东北进行了严密的封锁,他们在东北地区边缘修浚边壕,沿壕植柳,修建了所谓的柳条边,用以防止汉族人越境进入他们的龙兴之地。但是这种人为的将东北地区与内地隔绝的做法实际上并没有完全阻挡广大汉族人越边。清代中期,特别是从乾隆中后期开始,出现了汉人大规模移民中国东北的情况。由于内地人口激增,耕地减少,而东北地区却地广人稀,适合于农耕,汉族百姓来到东北以后很快就在东北立足。到清朝灭亡的时候,已经有数千万汉族百姓移民到东北地区,东北地区的主体民族早就不是满族而是汉族了。这个时候,满洲贵族即便向退回东北老家,也会发现,这里早已经不是他们两百多年前离开时的模样了。
相反,元朝情况与清朝却很不同,蒙古大军虽然征战于亚欧大陆很多地区,并且在中原各地进驻了很多蒙古士兵,但是作为蒙古族老巢的蒙古草原地区仍然被蒙古人牢牢控制,并且,在整个蒙元时期,并没有大规模汉族迁入草原地区的情况发生,汉族的农耕文明并没有对这一地区的草原文明进行侵蚀。广大中原地区的汉族百姓,以农耕为特长,耕地是他们千百年来唯一的生存和生产方式。相比东北的沃野千里,宜耕宜农,蒙古人的草原显然对汉族人缺乏吸引力。虽然蒙元政府未有对汉族人移民草原进行限制,但是即便元朝统治者彻底开放草原,允许汉族移民,恐怕他们也无法生存下去。也正是因为如此,到了元朝灭亡时,草原依然是以蒙古族为主体,退守草原的残元势力依旧可以在草原上站稳脚跟与明朝对抗了数十年。
除此之外,满洲人与汉族的融合程度远远大于蒙古人蒙古人侵占其他国家建立政权后,就出现了包括蒙古贵族在内的多个民族贵族(女真贵族、党项贵族、南宋皇族、大理王族、西辽王族)并立的情况,这就产生了帝国该由谁统治的问题。元朝为维护蒙古贵族的专制统治权,采用“民分四等”的政策,把当时元朝境内的人民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这一政策维护蒙古贵族的特权。这一政策的实行,严重阻碍了蒙古族的民族融合,同时也严重激化了民族矛盾,最终为元朝灭亡埋下了伏笔。但是与此同时,蒙古族却保持了相当大的民族主体性,由于这项民族政策,蒙古族没有在元朝统治时期丧失本民族的特征和习俗。更没有融入到汉族文化之中,其本民族特征直至元朝灭亡时仍然鲜明的保有。
反观满洲人,他们在入关后很快就实现了与中原内地民众的融合。等到满清灭亡前夕,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人早就已经放弃了他们入关之前的生活方式。这也决定了满清灭亡之后,他们不可能再退回到东北地区。至于各地驻防的八旗兵丁,在其驻防地已经生活了两百多年,其生活更是早就融入到当地百姓之中,与当地汉人无异。后来所谓的“满洲国”则是日本人控制下的傀儡政权,根本不是所谓的清朝的延续。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同样是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蒙元能够讨回漠北,满清为何就不行?
漠北需要看指哪里,如果宽泛的如今分属俄罗斯,哈萨克,蒙古,中国境内,如果是狭义的,漠北仅仅指我国长城以北游牧民族生活地区,由于历史上与中原王朝的亲密程度按地域分布分为漠南漠北两部分:
1、若是广义的漠北,无论蒙元和满清都未曾真正全部统治,蒙元时期,元朝虽然名义上是宗主国,但各汗国实际上互相独立,新疆北部,哈萨克地区不归元朝管辖,以致到明朝版图也不含,满清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彻底击败准葛尔,才恢复中原政权自唐末以来在西部的管辖权,满清在与沙俄的争夺中也失去一部分漠北地区
2、若是狭义的漠北,仅近是中国北方沙漠、草原、隔壁游牧部落活动区域,自汉代崛起的匈奴分为南北两支,北匈奴在汉王朝和南匈奴的共同打击下西迁,到后来崛起的蒙古帝国,一直到满清,统称呼与中原王朝交往密切的部落为漠南蒙古,称呼北部喀尔喀蒙古为漠北蒙古,即如今的外蒙古
所以漠北只是地域上的一个称呼,无论是蒙元还是满清,都有一定的统治,但不能说讨回
同样是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蒙元能够讨回漠北,满清为何就不行?
我个人的观点觉得,冷兵器和热兵器的时代,古代和近代的原因吧,蒙元逃回漠北,一是没有外部入侵,势力少,基本只有朱明政权和蒙元残余势力,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外加世界列强势力的渗透,清政府已不再是一个政府,只是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同样是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蒙元能够讨回漠北,满清为何就不行?
谢谢邀请,现在才有空回答不好意思。
大家看史书的时候会发现元朝能退回漠北甚至还能南下骚扰明朝而清朝为何不能,其实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第一 制度不同 元朝虽是蒙古族建立,但元朝并不能代表蒙古,或者说,元朝只能说是蒙古帝国的一部分。蒙古帝国,是成吉思汗铁木真建立的,由成吉思汗直属的汗国——即后来的元朝和西征建立的四大汗国所组成的联合大帝国,蒙哥战死钓鱼城之后,忽必烈割据中元,在旧金国领土上建立元朝并一手促成了蒙古帝国的分裂。所以元朝被朱元璋所灭,并不代表蒙古帝国被灭,他们还有封地,元朝北逃,各大汗国,所以依然有不小的实力。
清朝则不同,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成为实际上的大汗,之后的皇太极多尔衮以及顺治康熙等后代牢牢掌握着部族的最高权力,可以说倾巢出动所以基本没有退路。
第二 思想观念价值观不同
无论是蒙古帝国或者元朝统治者基本是拒绝汉化的,虽然也利用汉族治理天下,但不过是个工具而已,汉族当时为三四等公民,地位最低,蒙古的重心依然是北方,所以统治中原99年的元朝被驱逐能很快适应。
清朝则不同,清朝利用汉族治理天下,强调满汉一体,根本没想过回东北(溥仪退位后还想回紫禁城)。八旗子弟到最后基本腐化,失去战斗力,最后平定叛乱基本靠汉族地方武装,想要东山再起,估计也是有心无力。
第三 后朝对他们的态度不同。
朱元璋对付蒙古人的招数,用两个字概括即是“同化”。
具体而言,分三个政策执行:第一,蒙古人必须改姓汉姓,使用汉族文字,学习说汉语;第二,蒙古人不可再穿蒙古服饰,必须穿汉服;第三,蒙古女人不可与蒙古男人通婚,必须为汉人生孩子,否则贬为奴隶,甚至处死。不过也不是所有的蒙古人都这么配合,有一些不甘被打败的逃窜到了大漠包括亡国之君元惠宗,他出逃大都,坐镇蒙古继续指挥各路元军镇压民乱。此后北元几度南征都未能重占大都,到1389年在蓝玉率领的明军进攻下灭亡。
再看清朝,民国政府对于清朝皇室是十分客气的,不但答应完好无存的继续留在故宫,而且每年还会提供400万大洋的津贴供他们使用。还答应留下一部分人看守皇宫,对满民也不迫害排斥甚至还有优待,他们没必要跑。
第四 时局不同
元对于蒙古帝国来说不过是一个割据诸侯,朱元璋灭元时,蒙古族仍对北方具有统治力,就连出逃的残余元皇族元惠宗都能建立北元,退路很多,没必要投降。清则不同,
但清朝末期,东北早已被俄国和日本所渗透,军阀割据土匪横行,武昌起义后,东北革命军推举蓝天蔚为关外都督,宣布东北脱离清朝而独立,清朝根据地丢失。
所以综上所述,元朝能退回漠北而清朝不能。
同样是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蒙元能够讨回漠北,满清为何就不行?
蒙元和满清的情况不一样,元朝虽占领中原,但那只是脱雷后代其中的一支,成吉思汗当时分封了许多的汗国在其蒙古本土,甚至更远的地方,而朱元璋起兵推翻元朝也只是把中原地区的蒙古人赶出了长城而已,但在长城之外,蒙元还是很有势力的,后来燕王和蓝玉等人于蒙古的战争,也只是把他们赶得更远而已,但并没有歼灭蒙古军队的有生力量,所以蒙古的瓦剌才会卷土从来。
清朝不一样,首先清军进关后,几乎八旗部队全部跟来了,而就在满洲的只是名义上的将军而已,再加上后来的几任清帝越发的害怕满洲的那些老旗人复古,搞什么“八旗议政”,就再次削夺了他们的兵权,后期满洲的留守将军们基本上都没了参政议政的权力,只不过是个富家翁罢了。
清朝的灭亡是时代的必然,是封建社会向民主社会过渡,是世界趋势的必然,别说清帝了,就算袁世凯,当时在全国的影响力那么大,搞复辟不也失败了吗,所以说清朝的亡国是历史推进的必然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