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不让员工在收入上永远满意,越满意越懈怠”你同意吗?

近日,在某档节目中,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表示,不可能让员工在收入上永远满意,越满意越懈怠。这看似有点道理,但其实是典型的资本家思维,员工做了这么多,还不能有满意的收入,员工就必须一直遭受压榨吗?大家觉得,员工得到的收入越满意,工作就会越懈怠吗?

满意是动态的,收入也是动态的,这就是董明珠所阐述的,是一种连续的鞭策和激励的管理行为,而你理解的是静态的,本来就不在一个频道上。

动态的满意和懈怠和静态的有什么区别

1、静态的满意和懈怠

一个月工作下来,当员工拿到了自己辛苦一个月的工资后,满心的欢喜,这个就是满意,只是,这个满意在员工的内心维持不了多久,很快,就成为了一个单纯的数字了,因此,员工内心产生懈怠的心理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2、动态的满意和懈怠

动态的满意则不同,当员工通过一个月的辛勤劳作,拿到了暂时满意的工资,这个时候,公司从制度上,从领导的工作安排上,从项目的激励政策上,有更高的目标,并且,已经为员工做好了一定的规划,员工只要再像原来一样努努力,可以拿到更好的工资待遇,这个时候,内心的懈怠会减少很多,尽管可能很辛苦,但是,内心是愉悦的。

这并不是资本家思维,而是员工不断满意的一个过程。

企业管理难就难在运动中去解决问题,是一种连续性的行为

为什么企业与企业之间有那么大的差距?为什么华为的制度也好,格力的制度也好,都很先进,而我们却无法用,除了企业的情况不同外,更大的差别在于,好的企业的政策是系统的,科学的,是可以在运动中去解决问题的。

而反观很多中小企业的制度,一个项目永远都用一个制度,感觉这个制度是万能的,但是实际真的能产生万能的效果吗?企业的情况在变,员工的需求也在变,一个政策用万年,能起到激励作用吗?

在运动中去解决问题,就是我们不改变既定的目标的前提下,工作中要不断地思考我们的方式方法是不是需要改变,善于拥抱变化和创新,用不同的思维在运动中去解决变化的需求,才是明智之举。

【总结】

说到底,员工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自然,管理就要在变化中求生存,在运动中去解决员工的需求,也就赢得了工作的好的结果。

董明珠:“不让员工在收入上永远满意,越满意越懈怠”你同意吗?

董明珠说话,有时候就是话糙理不糙。

我觉得“不让员工在收入上永远满意”应该从企业和员工两个维度来理解。

从员工的角度。

中国有两个传统的成语,叫作“安于现状”和“居安思危”。安于现状,其实就是董明珠说的永远满足的状态。我们大家都知道,安于现状的人,是不会有太大的积极性的,但是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安于现状的人往往都是最容易被淘汰的一批人。

居安思危,则是另一种状态,从不满到满意再到不满再到满意,这是一个不断进步的持续奋斗的状态。

如果你是老板,你会更愿意聘用哪一种员工呢?

从企业的角度

企业对员工有要求,员工对企业也会有要求。优秀的员工,也需要优秀的企业,才叫“般配”。

如果一个企业不思进取,无法给员工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当员工的“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这种双向选择就会破裂,企业就无法留住员工。企业也需要不断给予员工奋斗的目标,让员工的收入不断提高,成就不断提高。

因此,“不让员工在收入上永远满意”实际上是对企业和员工的双向要求。安于现状的员工会被淘汰,安于现状的企业同样会被淘汰。

董明珠:“不让员工在收入上永远满意,越满意越懈怠”你同意吗?

这是什么道理,反正如果我上班觉得工作没得到相应的回报,我会没精神,效率会低[酷拽][酷拽][酷拽]

董明珠:“不让员工在收入上永远满意,越满意越懈怠”你同意吗?

我觉得这只是以偏概全,可能有一部分员工会懈怠,但还有一大部分人会去追求更高的工资。如果没有令员工满意的工资,员工如何创造更大的财富呢?员工没有了推动力,那么损失最大的依旧是公司[呲牙]

董明珠:“不让员工在收入上永远满意,越满意越懈怠”你同意吗?

这件事情是属于两面性的吧。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人无完人每个人都心是不一样的 有的人可以把压力转化为动力 而有的人只能面对现实被压力击垮甚至做出错误的举动。

这里我打个比方吧。小明每个月拿一千块一个月 但是小明自己不满足只挣这一千块钱 而是更加努力的去挣更多的钱 对工作一丝不苟 付出和回报是成正比的 这样的人是属于不安于现状的一类人。

然而还有一类人是得过且过喜欢呆在自己的舒适区不愿意去舒适区以外的地方去 久而久之就会变的懒散堕落 认为拥有这些就住够了 可以满足自己的要求 慢慢的 对工作就会不像之前那样的严谨。

总之就一句话 我认为这个做法是正确的 [呲牙]鞭策中成长

董明珠:“不让员工在收入上永远满意,越满意越懈怠”你同意吗?

一定要注意,重点是永远满意,意思就是可以让员工满意,只是不能够让员工一直持续满意,目的不是为了压榨,而是为了让员工更加满意,让员工更有动力,追求更好目标,实现更大理想,

举个例子,2012年我的工资只有1500,是一家酒店服务员,每天工作累得晕头转向,感觉整个人都变成只懂欢迎光临 请慢走 然后送餐做卫生的机器人了。

那个时候我在想,要是我1800块工资就好了。因为我们领班的工资是1800,而且她的工作很轻松,我也想拿1800然后轻松点。

终于2014年,我也是领班了,工资也超出想象的达到2000块,这个时候我很满意,当时领了2000块工资的时候,我甚至兴奋到请几个朋友一起去K歌,吃烧烤,喝点小酒庆祝,宛如达到人生巅峰。

三个月后,我就又不开心了,因为我们家有了小宝宝。起初2000块包吃包住我可以过得开心,每个月领工资的时候也可以潇洒几天。

但现在不一样了,一个月奶粉尿布生活用品,老婆需要的一些营养品,加上老婆不想住村子里,租房在我工作附近方便我照顾。

2000块工资我开始嫌弃了,这2000块能做什么?一个月房租和奶粉都顶不住了,我又开始羡慕主管的工资。

我要是当主管就好了,工资2500,而且工作更加轻松,好像跟朋友聊天的时候,主管这个名头也很响亮,可以说是成功人士。

但成为酒店主管不容易,整个部门也就两个主管,也没有要辞职的迹象,感觉得等她们退休才有机会了。

那个时间段,我工作都不上心,一直在纠结要不要换份工作,但我高中学历也没什么技术,也没有从事过其他工作,不太好办。

这个时候公司传达了一个好消息,我们工资不再是固定工资,也有提成了。公司有一些茶、果盘、一些菜品以及海鲜都有提成,特别是一些酒类。

部门营业额奖励也高了好多,比如一个月营业额50万,公司会拿出5%给我们整个部门作为奖金,领班可以拿到300块奖励。

也就是我可以在客户点餐的时候推荐有提成的菜品,可以拿到提成的同时,尽量把营业额提高上去。当然,还有卖力推销酒。

我记得那个时候有一些酒的包装里边会10块钱港币,也有的酒瓶子可以拿去换钱,也有的酒那个盖子是可以换钱的,而且不少,有的甚至可以换到50块,一夜暴富完全有可能。

当时我所在的公司是三星级酒店,有早餐 午餐 晚餐,也承包一些婚宴、公司聚会、毕业酒之类的。之前公司一个月我们部门营业额也就60万左右。

有了这些提成奖励以后,下个月的营业额直接增加了30%,飙升到78万。我的2000块工资也变成2600。

要知道我认识的很多大学生工资也才2400左右,2014年的时候。而我高中毕业2600,走路带风有木有?

同时我也不得不承认公司新的总经理是真的厉害,一下子把我们潜力激发出来了,也可以一眼看出来我们是不是认真工作,以及工作能力。

比如有15个服务员,有的人销售额4万,有的6万,有的8万。那么升职加薪的会是哪个很明显了,当然考核的是几个月的业绩。

更重要的是,以前我们认为我们多辛苦都没用,公司营业额跟我们无关,但现在变成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想多卖点东西出去好拿提成和奖励,瞬间感觉工作都不那么辛苦了。

可惜的是,月薪2600还是不足以养家糊口,租房以后,各种电器,空调、兵线、电视、洗衣机、电饭煲、电磁炉,包括手机。

这时我才知道,一个人撑起一个家真的不容易,才知道柴米油盐贵,领到2600,我也就去点了份煎饼果子加个蛋,就怕花多了钱不够用。

玩游戏也没再花钱买皮肤买火麒麟,总而言之就是钱不够用,而一个家钱不够用的时候,矛盾就多了,道理就没办法讲了,相信过来人都懂。

我说了那么多,不是为了说一段心酸史,只是想告诉大家,不要理解错了意思。

不要认为公司是压榨我们,相反这是一种共赢。你想要过得好,想要家人过得好,那就需要足够的收入,而公司想办法给你增加收入的方式激励你,让你努力和辛苦不会白费。

必须要注意,公司是给了增加收入的方法,但公司没有逼迫你这样做,要不要这么做,完全取决于你,如果你非要觉得压榨,那也是你自己压榨自己。

而有的员工则会感谢公司有那样的方式,因为他们想要给老婆孩子父母更好的生活条件,他们愿意自己辛苦点那么做。

其次,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感谢自己的工作以及公司,不要自己选择了某家公司去工作,又讨厌自己选择的公司,没必要这样折磨自己,对自己和公司都不好。

既然选择了就用心努力去做,不要总觉得公司压榨了你,害了你。就我们生活而言,有很多厨师都是在酒店饭店学的,学成自己开店赚钱的。

可以说生活中大部分人包括老板,大部分都在公司上班,学习了公司的东西然后自己单干的。问题是为什么同一个公司出来,有的人单干,赚得盆满锅满,有的人负债累累呢?

原因就是有的人用心对待工作,有的人敷衍工作。就好比我们酒店之前的两个厨师,都是从学徒做起,后来都去开店了,一个生意兴隆,另一个惨不忍睹。

差距就是学艺不精,同样配方,人家做出来的饭菜就是比你好吃,原因差在哪里?

就在于人家比你多几次尝试火候 调料的顺序,以及各个调料的作用。人家会研究不同方式做一道菜,而你研究怎么样偷懒敷衍领导,三五年下来,差距得有多大?

最后,我个人非常敬佩董明珠女士,她是从导购员做到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的领导人。试想一下,如果她从导购员的阶段就觉得公司压榨了她或者对她有怎么样怎么样不好?

她还会取得这样的成就吗?答案是不会。同样的,很多伟大的领导人也不是天生的,都是从底层做起,逐渐成功的,他们也不会对自己选择的公司有讨厌或者压榨的感觉。

相反,他们会认为公司跟他们息息相关,他们会把工作当成事业去努力,因为他们知道,努力不会背叛自己,公司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学到就赚到了。

能够在公司发挥人生价值,成就一番事业是最好,不行的话也可以自己创立一家公司,甚至是改变世界的公司。

我是阿超,每天分享职场正能量新知识,关注我一起成长吧@励志的阿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