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了40,收到总部人事来信要求自己与人事部门谈离职,你怎么看待这种情况?
现在不是怎么看的问题,是怎么做的问题!既然问题已经来了,那就先面对怎么离职的问题,然后,在面对离职以后的问题。
你想多了,很大的可能性,公司并非因为你40岁就请你离职人啊,一到一定的年龄,就非常敏感,特别是现在互联网发达,到处都传播者中年危机,一旦遇上自己到了中年被公司要求离职,就以为公司一定是因为自己年龄大了,要自己离开。
如果你也是这样想,你就想多了,虽然说有这样的可能,但是,实际上,公司衡量一个人是否适合公司,年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主要还是看性价比,只要你性价比高,就算你现在60岁,年薪拿600万,又怎样。
也许公司是因为组织架构调整的原因,或者因为其他的问题呢!
直面离职沟通和处理公司裁员,是因为公司要减负或者调整业务方向,或者某个员工业绩不理想要被辞退。但是不管什么原因,现在公司找你谈了,你想躲是躲不开的,也没有必要躲开。
人到40岁,上有老,下有小,是压力最大的时候,不能因为自己的工作变动而委屈了家人,让家人跟着你受累。所以,现在的你,看情况和公司谈离职的具体事宜吧。
正常来讲,应该是公司先来找你,你无需先去找公司。
你对离职保留意见,同时对涉及到的离职赔偿问题也直接坦白交流,只要公司主动来找你,或者给到你书面的解除劳动关系协议的话。
无论什么原因离职,确保自己的权益,同时,与公司协商离职时间,并做好友好交接,这个事情,因为公司已经提出,我们做到好聚好散就好,自己该得的要得到。
提前准备未来的生活与工作即将面临失业,或许现在的你还感觉不到特别紧迫,当您一段时间没有物色到新的工作的时候,那个时候再着急就晚了,所以,早点考虑好失业后的打算。
家人如何面对,如果你是家里的经济支柱,那么接下里的一段时间家里的经济收入的问题要先考虑到,家里的日常花费要考虑到,如何在短期内解决经济问题,不让自己的日常生活受到影响。
【总结】公司怎样的行为,我们控制不了,唯一的就是做好自己,以备在情况有变动的时候,我们能够比较踏实地面对我们自己,我们的家人和我们的未来。
------END------
大家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点击关注【稚始栀终】,每天为您剖析职场问题和现象,帮你实现职业梦想!与大家一起成长,是我最开心的动力!刚过了40,收到总部人事来信要求自己与人事部门谈离职,你怎么看待这种情况?
讲讲我自己的故事:42岁中年男人从世界500强企业高管失业后的蹉跎经历
我本人,45岁,现在是江苏省一家创业型企业咨询机构合伙人,首席咨询师,深圳也有分公司,公司运营跌跌撞撞经营了一年多时间,业务前景日渐明朗。
2016年,因为产业转移的原因,我作为东莞一家世界500强日资企业的副总经理身份,为将近3000多名员工妥善办理裁员离职及补偿手续后,最后也为自己办理了离职手续,与公司98%的员工一样离开工作14年的企业。
失业时,两个孩子的父亲,大女儿上7年级,小儿子刚满8岁,房贷,老父母赡养.......
01
2016年的国庆节前夕,公司发出第一份裁员通告。
这是一家80年代中期进入中国的日资企业,在东莞市长安镇,专门做汽车周边产品,效益一直还不错,高峰期总员工人数超过8000人,在这个珠三角的工业重镇是一家数一数二的重量级企业。不过自从2013年起,就因为种种客观原因,一直在进行业务的转移与整体生产线的搬迁,日方员工在半年前就进行了频繁更换与调整,员工只出不进,这一天在2016年国庆节前夕终于到来。
作为公司的高管之一,我的任务就是带领人力资源部、各部门经理、主管将公司98%的员工约3100人妥善进行裁员,虽然我也明明知道这3100名员工离职后,最后就会轮到我们也同样会拿补偿走人,但我仍然一如既往、有条不紊进行各项工作布置,坦然面对很多员工的责骂、吵闹,甚至被围困、囚禁....
2003年我就进入了这家公司,一切都是按布就班地进行着,努力工作、升职、加薪、再升职、再加薪,从部门副职一直做到公司副总,想不到在最后的时光,我因为在处理这些事情的过程中还成了新闻人物,国内几乎所有的新闻媒体都报道了这个期间发生的事,包括我和我的团队。
这些新闻至今还能在网上百度搜索到。总之,我也在2016年底离开了。
02
老祖宗的话一定要时刻牢记于心,比如居安思危。
世上不止笔直的路是骗人的,太顺的路也很容易让人摔跤。你不知道未来的路上究竟是埋的彩蛋还是就单纯挖了一个坑。
人间事,经不了多少次回头相望。
离职后,我仍然希望在生活了这么多年的珠三角继续寻找到自己的事业,在这里成家、买房,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不打算轻易离开。
03
2016年12月最后一天的下午,我在办公室打包各种要带走的东西,仅留下的财务部同事将一份不菲的离职补偿金和剩余工资打到我账上。
剩余不多的同事来到我的办公室与我告别。很多时候,越是相熟的人,话就越是不能朝明白里说,否则就显得假,特矫情。当时我打着哈哈说再见了,心里清楚他们是怕我没工作了压力大,帮我顶一下。
04
我没有把失业的消息告诉我太太。
在失业前的几个月,一次跟相熟的同事聊天,说起相识的一位圈内朋友丁总。丁总是深圳某知名公司的职业经理人,同事说他刚刚丢了工作。不过他没有跟家人讲,每天早晨准时拿着公文包离家,到了晚上七点左右又准时回家。整个白天时间就呆在咖啡馆里。同事说不太理解。我也不理解。上学时候看《开往春天的地铁》也不太理解。为什么工作没了不跟女朋友讲,每天来来回回坐着地铁瞎转悠。
我现在理解了。我怕将失业的消息跟她讲了后让她寝食难安、心火伤身。本身自己又有一些大男子主义,觉得有些事情必须要男人扛着,不能让跟着的女人担惊受怕。就这样硬是瞒了几个月没被发现。
一个成年人的心里可以藏太多事了,表面又可以做到若无其事。
我每天早晨跟上班时候一样的拿着电脑出门,然后开车去一个距离家较远的地方。因为距离近了容易被发现穿帮。最初选择了一家离家十多公里的咖啡馆。因为自己晕咖啡,所以只点茶水,这倒无形中省了钱。上午一杯20元的红茶,午饭就在旁边的快餐店解决,下午又是一杯20元的红茶。
我在努力投递简历、与猎头联络找工作,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到了我这个年龄段,要不就很厉害,要不就很不厉害。而这两种人都不太受用人企业待见。太牛的角色企业怕用不长久,或者用不起;太差劲的又几乎等同于废物与闲人。
但对于一个失业的中年人而言,人生会凭空多出很多关卡。就像找工作,面试机会很多,聊得倒是热火朝天,一到实际要不要去或者要不要录用就面临各种纠结。我纠结的在于薪酬、平台位置、未来发展方向,对方纠结的在于年龄、付出与产出比、是否做得长久。聊到最后的结果基本都是先加个微信,然后看看有无可能从项目合作开始。如果项目有得赚,就按照比例分红。这就像“改天请你吃饭”一样,基本属于遥遥无期的事情。
在一个企业工作时间太久实际上也不一定是一件如事,那段时间在咖啡馆里自己也看了大量的书籍和职场综艺节目。也是那段时间知道世界早就不是之前的那个世界了。作为流行文化的风向标,通过综艺节目能看出很多门道,包括社会的价值观、生活取向、人们的趣味所在、年轻人的成长方向等等。女的越来越刚硬、男的越来越阴柔并不是我的最大发现,最大发现以及让我不能理解的是年龄越来越大对于再就业就是个硬伤,不在于你的经历、专业与思想。
理解不了与看不懂也让人焦虑,觉得有被抛弃之感。
05
失业第四十天。
虽然小有积蓄,但失业了花销是需要控制的。
除了偶尔去面试,就是假装每天上班。
我也不愿意将自己的处境与想法与任何人交流,哪怕是自己认为的那些所谓的好朋友。
失业后第一个月的花销超出了我的想象。有工作有固定收入之时,你可能不会太在意一些小的开支;而当你不工作的时候,没有进项来抵消出项,金钱的流失速度将远远超出你的预判。为了节约开支,20的红茶换成了凉白开,午饭也尽量控制在20元以内。能不开车就不开,这样可以省下油费和停车费。
去的那家咖啡馆服务还不错,拿一杯白水就可以坐一天,没人赶,也没人故意在你面前转悠朝你翻白眼。但坐的时间长了我自己都过意不去,总觉得服务员扫地,或者把杯子弄得叮当响是在暗示我。以前上班的时候,也经常在咖啡馆什么都不点,就干坐着办公。那时没有任何不适与不自在。现在就多了小心翼翼。
失业会让一个人自卑很多,不管你之前有多么牛逼,也不管你是否有了一定积蓄或者足够能支撑家用好长时间。最起码我是这样想的。
失业第40天的时候,我不再去那家咖啡馆,场所换成了东莞市长安公园或临近的深圳沙井公园。
公园的好处在于人多,尤其是闲人多,我混在其中不会很显眼。场地又大,不会动不动就莫名其妙把陌生人变成了熟人。在那家咖啡馆一个多月的时间,不但服务员成了熟人,经常去的几个客人也都互相脸熟,见面都会点头致意。我一个中年大叔,整天坐在里面不消费,又总是被这些人看见,自己都觉得脸红。
结果后来在公园也经常遇见熟人。
我还是没有把失业的事情跟太太讲。每天依然是按照上班的节奏出门与回家。她也没有怀疑,唯一的疑问是问我怎么最近回家这么准时,不再加班了。我说最近公司在临近解散,事情不多了,轻松一些。
长安公园中心区域有一棵大树,树冠奇大,覆盖了一大片树荫。我几乎每次去都坐在那棵大树下的椅子上。因为没有开源,自己就设法节流。早上去公园的时候买六个包子,早餐两个,午餐四个,然后再买一大瓶矿泉水,早午饭的吃喝就解决了,说实话,也不太想正经吃饭,反正晚上回到家里也能正经吃饭。
车是彻底不开了。我跟太太讲这是医生嘱咐让我尽量不开车,多走路。正好几个月前的体检报告说我有轻微脂肪肝,医生建议少开车,多运动。
中间也尝试过学着电影里演的那样去地铁里消磨时间。我就从长安到深圳来回倒腾,坐了两天我就受不了了。人多又挤,空气又差,本来心里就压抑,再去那样一个狭小空间里长时间的呆着,憋出内伤不说,会对未来的人生彻底失去希望。
所以说,电影里都是骗人的,至少在东莞、深圳这样的城市,失业后不适合去地铁里消磨。
在公园呆的时间长了,发现一个现象,就是经常有拿着名片的人来给你推销各种东西。公园里闲人居多,会大大提高推销几率。产品五花八门,各行各业都有。我总结了后发现:做直销的居首,然后是卖保险的,再之后是各种卖中老年保健品的。其中一个直销推销员,几乎每天都会遇见。到后面就很尴尬,以至于老远看见了都要互相躲着对方。其实主要是我尴尬,我躲。一个壮年,每天在公园闲坐闲晃,自己都不好意思。
期间还跟一个卖人寿保险的成了微信好友。他说自己刚从山西老家来东莞没几个月,一直找不到合适工作,就先从保险干着。“一直没事干心里很没底,发慌,做点事还踏实一些,不会东想西想。”他说已经卖了两个月保险了,一份也没卖出去,吃饭和房租都成问题。
尽管他很可怜,我也不会成为他的第一个客户。因为我也感觉自己很可怜。
不过我没有像面对其他推销那样直接拒绝,还是相互加了微信,并告诉他如果后面有保险需要就找他买。
自己年轻时候也做过地推,做过陌生拜访,只要能够让客户主动留下联系方式,就会欣喜若狂,好像这一单马上就要成了一样。
谁都不容易,给一点鼓励和希望也是好的。
06
失业第60天。
在我从咖啡馆转移到公园半个月后,我勉强接受了一份民企的OFFER,待遇只有原来职位的三分之二还差点,而且公司规模不大,主要原因是离家不远,说实话,我并没有想认真在这家小公司做,我只是将这份工作当作跳板。
职场空窗期的心理问题和情绪管理问题会让人产生强烈的焦虑感,放在刚失业那会,这种类型的企业、这样的待遇我看都不会看。
07
这个小型民营企业我只做了一个多月,主要原因是我自己的问题,一是固有的管理思维放不开,架子放不下,二是这样的小型民营企业本身能出到这样的薪水请一位高管已经是下了血本了,哪怕对我来讲薪资水平是很低的,所以老板的期望值和要求也非常高,但又高度不信任外聘的经理人,很多事情非常难以开展。
猎头公司在此期间也推荐了一份更为合适的短期项目合作机会。
经相熟的猎头介绍,认识了一个内地刚搬过来的公司老板,做的产品与我之前的公司业务类似,相互加了微信。闲来无事去他企业看过几次,并提了一些技术工艺改善、现埸作业、生产流程的小建议通过微信发了过去。结果那人就让我帮着把他们企业的技术工艺、管理制度、体系规范一下并指导落地,并让先到工厂开展了一次技术性的培训讲座。然后直接支付了一万块定金。
本来就是自己擅长之事,就立即从这家小民企辞职了,进入这家新公司做项目改善与流程建设,期限两个月,完成任务六万块报酬。勉强可以接受。
六万块,平日有工作时候看不大上眼,但在失业期间,就是一笔巨款。
后来一直不知道我做的那些制度和规范,在我项目结束离开后那位哥们有没有用上。也没有深交,就放心把这个项目交付给我,付钱又痛快。也有可能确实我有比较丰富的经验与阅历,随手做出来的东西对人家来讲确实是有物有所值的。人在困境的时候,受到一点照顾,哪怕仅仅是一点点信任,就很容易感怀涕零。
深怀感激。
这样的一些小单在后来的半年里还有几个,让人难过的是六万块是最大的金额。主要问题是靠这些娟娟细流的进项,难以让我产生安全感。
此时已经进入失业后的第十个月,仍然没有找到令我足够满意并安全的职业。家里每个月的开支保底两万元,还不包括不可预见的支出。焦虑、不安、惶恐如终日,各种负面情绪充斥在身体里。
人也颓废到不行,没事做的时候还是到处闲逛,如果那时有人在公园遇见过我,一定会觉得如丧家犬一般。
那些直销业务员已经很多天没有看见了,卖人寿保险的年轻人也回了山西老家。他说钱都花完了,还是跟朋友借的钱买的返程车票。听说老东家原来留守的不多的人员也已经裁撤干净了。这个公司在长安镇30年的辉煌彻底划上了句号。
没有谁比谁更容易。日子仍要继续。
08
我找工作必须要求每个月的薪酬大于三万才会考虑,等于都不行,这已经比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下降。但在给我提供工作机会的公司里,最多的一家也就开到两万八。大家的说辞几乎一致:以你的资历、经验以及能力,远远不止我们给出的这个价钱,但是没办法,这几年大家都不太好过,实在给不出太高薪酬,要不你先干着?
我不能先干着。即使去了做不了多久又会退出。这样折腾于人于己都不好。
既然老天爷不肯赏打工的饭吃,而现实又逼迫赶紧找份事情做,罢了罢了,干脆创业得了。
09
关于创业,之前自己也试过,但都以失败告终。那个时候尚未成家,没有任何压力,创业也是以玩票居多。败了也不怕,大不了从头来就是,反正有的是时间。成立家庭之后,尤其有了孩子,但凡有朋友拉我创业,断断拒绝。即便是当年的一个老领导、后来出来自主创业成功的大侠兄,在喝酒的时候拿“没有一种活法是不冒险的!在我看来,一辈子呆在一个地方拿着一份死工资才是最大冒险”的鸡汤灌我,我都没有从。
哪敢啊我,那个时候我在这家世界500强企业里过得风生水起,这可是拿整个家庭的安稳日子去赌,风险太大。我不能置家人于危险境地。
人到中年,会不由自主变怂。
也不要讲什么拼一下也许就成功了之类的鸡汤话。创业者前赴后继,基本九死一生。
于是,我决定以自己这二十年来在大企业里的经验、专业、技术积累,加上自己也非常热衷于培训育人,肚子里有真货,决定成立一家企业管理咨询公司,这方面的市埸需求我是知道的,市埸很大。
受全民创业政策的恩惠,我的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成立很快,也拉了几个合伙人,并且在孤注一掷的努力下,小半年后也慢慢步入正轨。当然过程没这么轻描淡写,累得跟狗、憋屈得跟孙子一样的时候大把,中间也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也不一一列举名字了。
一切铭记在心。
2019年,为了更好地拓展业务与市埸,还有照顾家人的原因,我将公司大本营迁回老家,经济发展大市江苏省常州市。
10
我有一个自我疗愈的方法,就是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常常会自说自话。那一段时间我对着自己说得最多的一句是:再怎么狗娘养的日子,再怎么难熬的艰难,都会过去。也必将过去。
回头看,在近一年的失业当中,也并没有真正到了山穷水尽的末路,许多苦都是自找的。其中最难的当属对家人的隐瞒。从始至终我都没有对家人讲自己失业、在咖啡馆里、在公园里消磨时间假装上班的事情。我会坚持一点:有一些苦,必须要一个男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来扛,家永远是提供安全感的地方。
人们常说东莞深圳养少不养老。我觉得东莞深圳是不养闲。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几乎让我到了崩溃边缘。现实虽未到末路,但心理总有末路穷途之感。觉得自己无能无用,无为废物,严重不自信和自我怀疑。这对失业者的打击最大。
在东莞深圳这样热闹匆忙的城市,不但有着马化腾、柳传志、任正非们,更多的是像我这样为了自己的事业、为了创业生存而坚持而努力的人们,像我这样为了换取家人更好生活而不断挣扎向前的普通人。有些时候,我们遇到坏运气,也许不是我们的原因,而是大时代震荡造成的结果。我们所有的遭遇,不过是这个大时代环境下的一个缩影。对比起那些盛大的竖立或者崩塌,我们这点遭遇太普通,根本不值一提。没人会注意到一个在咖啡馆里、长安公园大榕树下、深圳沙井公司凉亭里坐了四个多月的落寂孤独的中年男人。
但是,当一万个、十万个普通汇集到一起的时候,是否依然还是普通?人在落难的时候,会变得敏感。会剔除掉很多厉害关系,简单地以好与坏、善与恶来判断遇到的人与事。我遇到的永远是好人多。咖啡馆没有撵我的服务员是,那些点头致意的陌生人是,地铁里提醒我不要睡过头坐过站的中学生是,公园里提醒我不要丢了电脑包的拾荒老人是,即便是那些拿着小卡片到处推销的业务员,我也都不认为他们是坏人。
他们只不过是努力地为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谋得一席之地。
人生就是关关难过关关得过。
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新时期背景下,无认你是多么牛逼的职埸精英,总有可能从天而降无法预料的坏运气,你只有与时俱进,不断调整自己,你不愿改变,不愿意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路,只会被更优秀的、愿意改变、不断提升的人们替代!
真实经历,与各位共勉并祝所有40岁以上的中年男人一路好运!
刚过了40,收到总部人事来信要求自己与人事部门谈离职,你怎么看待这种情况?
作为企业HR,从内心排斥公司想裁减中年人的动机,尤其是近几年流行的所谓狼性文化,用你的时候榨干你,你老了就抛弃你,还理直气壮地宣扬一个企业不养老的歪曲理念,难道企业只追求利润不讲人性道义了吗?企业也是人格化的,有良心的企业,也会受到市场的良心对待。真正伟大的企业,也是有良心的。当然了,另一方面,也倡导中年职场人要理性看待不足,与企业共成长。
经常遇到企业高层内部研究如何“处理掉”中年人(包括一些中层干部),原因无非是三个:一个是中年人薪酬高、性价比低,如果技术和业务含量不高的职位,年轻人完全可以低成本取代。一个是中年人效率低、不好管,用起来不如年轻人顺手。再一个是中年人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创新激情,影响管理水平和技术进步。归根到底,还是嫌弃中年人性价比不合适了,尤其是那些技术迭代比较快的行业,20万年薪用年轻人就能嗷嗷干,谁还想用50万年薪的中年人呢。
这个现象,在十几年前并不明显,为什么现在“中年危机”越来越蔓延了呢?这是因为十几年前,国有企业占主体,干部工人的身份,也不允许辞退员工。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干部工人的收入差距没有这么大,论资排辈的成本并不高。现在是民企企业占大多数,吸纳就业占主体,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有的中年中层年薪百万,年轻主管年薪才20万,性价比开始倒挂了。
这一代职场中年,还有一个时代特征。比如,最近这一批被逼迫辞职、变相“淘汰”的中年人,大多数都是四五十岁的人,恰好是六七十年代的那一批人,知识结构已经老化,再加上这一批人都是白手起家、拼搏奋斗,生活压力大,学习精力跟不上,影响了与时俱进。有个人的原因,更有时代的原因。85后出生的人,相对来说,生活压力就没有老一辈那么大,90后的城里人将来会继承这一批中年人的遗产,未来的压力也不大。年轻人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进步、与时俱进。然而,老一代中年人就没有这个条件。这一点,这个时代要体谅中年职场人。
以上是从宏观面谈几点看法,从微观面来看,总部人事写信要你谈离职。就事论事,有两种情况,一是,你是这个时代的牺牲品,是共性问题,公司需要迭代了。二是,你的问题是个性问题,比如说你不能胜任岗位了。总的来说,人事来信谈离职,有两个走向,一是你说服上级不离职,二是要你做好谈判的准备。
第一,收到总部谈离职的书面通知,这算是一件好事,因为给你留出谈判的空间。如果没有良心的企业,可能会通过各种手段,甚至是下三滥的手段,逼你自己辞职,一分钱补偿都没有。前不久一些知名企业也暴露了许多这样的矛盾冲突,比如,用迟到早退和旷工等理由,逼员工自动辞职的。既然让你谈离职,就是谈条件,归根到底就是谈补偿金的多少。
第二,保持理性,据理力争自己的利益。千万不要谈着谈着,一怒之下自己辞职走人,那么吃亏的是自己,便宜了公司。你的主攻方向,就是要争取的更多的赔偿。如果经济性裁员,可能是一批人,你们可以互相沟通互相商量,抱圈取暖。自己长个心眼,从现在开始,就是收集有利自己的证据,尤其是书面的证据,各种奖励表彰证明以及考勤、加班证据,等等。增加自己的谈判筹码。
第三,判断企业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意图,必要时要准备一些“厚黑手段”,比如收集对自己有利对公司不利的证据,以防公司欺诈你。如果公司对你不仁,你当然也不义,反正你都是中年了,你怕什么?做好撕破脸皮的准备,当然谈一个好价钱是根本,如果受到不公平对待,你也要准备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
第四,以后怎么办?职场中年面临同样的困境,就是再就业比较困难。如何调整心态,保持乐观情绪,安抚家庭情绪,顶天立地,撑起这个家,是你下一步的重心。不要被辞退打垮了,不要自暴自弃,不要怨天尤人,如何寻找自己的第二春才是王道。
首先要从熟悉行业和职业领域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哪怕工资略低一点也可以接受,不要高不成低不就,不要像大龄青年找对象一样,往往事与愿违,先找到工作,减少空窗期损失。
其次,要发挥自己的经验优势,到小企业或创业企业,他们也欢迎有经验持重的人做一些安全稳定的工作,比如,我有一个朋友从大公司辞退后去小企业当财务,他发挥税务优势,帮企业省不了不少钱,年轻人就不擅长这些,他的成就感不错,待遇慢慢变高。所以,职场中年不要妄自菲薄,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
再次,如果自己的积累积蓄比较扎实,也可以自己选择风险比较小的项目创业。人到中年,四五十岁,精力体力还是旺盛的,正规公司不要,自己还可以找到自己的特长所在,做一些事业。比如,我认识一个朋友,从上市公司被劝退,自己有技术专长,就成立一个小咨询公司,不搞大投入,就给小企业做咨询,挣一点算一点,不挣钱也不要紧,反正守住不大赔钱的底线。
总之,人到中年,职场下坡。你遇到的问题,是共性问题,千万不要走两个极端,一是气火伤肝,二是自暴自弃。人到中年,依然是家庭顶梁柱,人生还有几十年,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理性认识职场规则,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合理选择自己的下半场方向,摆平心态,积极向上,能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说不定还真的能焕发第二春呢。
刚过了40,收到总部人事来信要求自己与人事部门谈离职,你怎么看待这种情况?
人到中年,收到人事部门来信要求离职,大概就是大家谈到的“中年危机”了吧。但是为什么你遇到了别人没遇到,还是要从自身找原因。关于这个问题,公子简单谈以下几点:
一、你的业务水平还没有到离不开你的程度很多时候公司都是希望优中选优的,当一个人在某工作岗位做了很久却没有很大的进步,只能说明他的业务能力只能到这里了,或者说他不能与时俱进,学习能力不足。
同样都是中年人,为什么只有你遇到了中年危机,其他同事没有遇到,只能说明你的业务部分谁都可以取代,既然没有到非你不可的地步,干嘛还要养这个闲人呢?
二、优胜劣汰,而恰巧你是被淘汰的那个万事万物都要遵从生存法则,职场也不例外,甚至职场更为残酷。
40岁,你的身体机能、学习状态、发展前途都不如新近入职的年轻人,可能也比不上经常健身的同龄人。这样的状态确实会让公司选择放弃,跟你说离职的问题。
三、你不能妥善处理家庭和事业,这可能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公司、企业招人时候一般不太喜欢拖家带口的,因为这样子会分心,不能将全部身心放在工作上,男员工相对还好,女员工可能一开始就问你有没有短期备孕计划之类的。
无关于性别、年龄歧视,主要是这类人往往家庭和事业之间的平衡不好把握。当然也有妥善处理家庭和事业间关系的人,可是不巧,你不是那一个,不然也不会被要求谈离职了。
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现在的问题就是怎么做,要不要谈离职?
一、硬刚没意义,大气离开或许更合适有些人遇到这种情况就拼命的跟领导说我家里几口几口人,我没有这个工作不行,有什么用呢?
还不如体面的去跟人事谈一谈,为自己的离职争取更大的优惠条件。
二、着手找下家,尽可能减小工作空窗期很多人都是裸辞,或者要求谈离职就直接走,不为之后做打算,其实这样不论是对你还是对家庭都很不好。
不妨跟人事提一下希望在找到下份工作之后离职,限期多久。人事部门也不是不通情理的地方,他们会理解你,答应你的要求。这种做法还会给原公司留下好的印象,帮你介绍新工作也说不定。
人到中年,本来遇到的事情就很多,再加上离职心情肯定很焦虑。不管怎样,都希望你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这件事怎么处理对自己更有益,毕竟还是要为未来打算的。
欢迎关注@焱公子,十年500强,专注写职场,每天与你分享职场干货与成长心得。刚过了40,收到总部人事来信要求自己与人事部门谈离职,你怎么看待这种情况?
2017年12月,42岁在中兴公司任职六年的欧某,接到公司通知,说上面己经定下来了,让他离开。他可能不知道怎样面对几百万的房贷,全职的太太,嗷嗷待哺的两个孩子,几个需要赡养的老人,所以选择了从高处纵身跃下,用这样无奈又悲剧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我1987年出生,今年32岁,虽然还不到40,但似乎己经隐隐嗅到了那种无奈的味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进职场,甚至有很多00后都已经出来打工创业。我们的社会真的太快。我同样背负着几十万房贷。孩子越来越大,父母越来越老,总感觉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事情让家庭更安全更幸福一些,却鼓不起足够的勇气,万一走出去这一步失败了,孩子再向我要心爱的玩具,想去学习些兴趣班的时候,我该如何回答?所以每一次都是麻醉自己,再等等吧,等手头的资源再宽裕一些再说吧。
很多时候下班回到小区楼下,我都喜欢在车里自己坐一会。收拾一下自己的心情。上车之前,我是别人的下属,也是别人的上司;下车后,我是别人的老公,别人的父亲,别人的儿子。只有这个时候,我才感觉我是我自己。我可以想想我该怎么带着家庭走下去。
想来想去,觉得关键还是提高自己的性价比吧,让公司的高层觉得,给自己这些薪水还是相当划算的,其实这应该也算是职场竞争力的来源吧,毕竟你的回报和你能创造的价值基本是成正比的。但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是觉得会去闯一下,方向的话,我自己计划会在我所在的行业咨询顾问的方向,因为下个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但如果明天我也收到公司的通知,告诉我可以找人资去谈了。我可能也会不平静一下,但是也不会特別过激,万不要像中兴那位欧哥十样冲动。我可能会很认真地和公司人资去谈,如果木已成舟,那发脾气没有任何帮助。不如想办法为家庭为自己在这个公司争取最后一笔福利。
然后呢?我也不知道。别说40岁,就是35岁以上再找工作,机会也不会多了。所以,趁着还有几年,也是时候把走出去重新提上日程了。
天地为炉,芸芸众生,谁不是在苦苦煎熬。抱歉,整篇文字负能量爆棚,只是看到这个话题不免有些触动。祝大家都好运!
刚过了40,收到总部人事来信要求自己与人事部门谈离职,你怎么看待这种情况?
和你谈离职还算文明的,我现在就是同样情况40了,公司没有项目了,让我待岗,根据合同约定,待岗基本工资只有一半,我没说什么,天天去公司待岗。
然后经理成天有话没话的,让我自己走,一开始说是为了我好,没项目了我还呆着干什么?天天挺折腾的,还不如回家睡大觉。
看我没动作,又跟我讲,待岗只能一个月,之后我必须走人,我反问,超过一个月公司是要辞退我吗?辞退是要给赔偿的。人家说不是。那我就笑了,你又不辞退我,我也没离职,我没有过错,合同也没结束,你凭什么让我走?
经理没有话了,开始耍无赖,大声吼,你不走也不归我管了,我发的请年假信也不给我批,我是BASS在北京的,让我去深圳待岗。我说深圳待岗也可以,你给我发书面通知,经理不发,只有口头通知。真搞笑,什么书面通知都没有,我凭什么听你的。
经理皮笑肉不笑的说过,公司可不怕耗,那咱们就走着瞧,我一半工资也是工资,不干活就白来的,公司还要给我交社保公积金,福利和工资少一分钱我就去劳动仲裁告他们
最近经理又想抓我迟到,说迟到三次算旷工,我一直按时来,又出损招,说离开岗位超过10分钟算旷工,我只是觉得可笑。
后来13薪不发给我,工资也不发全额,我已经走法律途径了,等着赔款吧
离职也刁难我,我说公司拖欠我薪资,根据劳动法,我可以立刻解除合同,同时要求公司N倍赔偿,公司在离职证明上写我个人原因离职,而且和公司无纠纷,让我必须确认签字,否则不给我离职证明。
后来我先去劳动仲裁,因为公司当初跟我合同上是深圳的印章,而我是在北京工作,仲裁部门说我主体不适格,驳回了我的申诉,我觉得仲裁部门就是踢皮球。
后来我请的律师,打了两年官司,拖欠的工资和年薪都要回来了,因拖欠工资还赔偿我二倍工资,还有没休的年假折算300%日工资,正义可以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酷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