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越来越多年轻人追捧「摸鱼哲学」,拒绝努力的年轻人真比老一辈活得更通透吗?
大道至简。先写大道理: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肯定不会成功。这是回答这个问题的大前提,也是最底层的逻辑。肯定有杠精硬怼,那些二代们不努力照样过得纸醉金迷,你非要拿沙漠王子说事,那你一边凉快去,底层逻辑不在一个频道上,道不同不相为谋。
但是,还有一个底层逻辑,就是:现在这个时代,努力的概念不一样了。以前的努力,局限于勤奋,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勇往直前、多劳多得、勤劳致富。现在的努力,不一定代表时间和精力上的艰苦付出,更多的是思想的刻苦,掌握发展规律和底层逻辑的钻研,利用规律利用趋势利用平台利用机遇的智慧。
不要再用陈旧的努力观念来回答这个问题,要辩证地看待努力与摸鱼的哲学问题。这里面要分为三种人:
一种就是靠时间和精力付出获利的人,这种人的努力就是靠付出的积累,获取收入量上的积累。这种人的努力就是要勤勤恳恳地付出,一点一点得到认可,一点一点提升,收入一点一点提高,财富一点一点积累,只是这个过程是量变的过程。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什么途径发财?没有。大多数打工人都是这样人。你一定要认清你的定位,如果你是打工人,就要老老实实地努力(狭义的努力)。
一种是靠掌握底层逻辑和商业规律获利的人,这种人的努力,不是靠出卖体力和精力的陈旧观念上的努力,而是学习新知识,转变新观念,掌握新技术,深入思考,刻苦研究,在思想上智慧上努力,靠趋势靠人脉靠平台靠机遇获得暴利的人。正如马老师说,人家薇娅一天直播卖几十亿,看似不努力,动动嘴,卖卖萌,其实她背后付出的努力是一般人想不到的。我觉得马老师说了一句公道话。
一种是靠情商靠人脉靠钻研获利的人,这种人的努力,既不靠体力上努力,也不靠思想上刻苦,靠拍马溜须、投机钻营,靠城府,靠投靠,攀贵人,凭关系,不劳而获,获取暴利。但是,这种人也付出了“努力”,这种“努力”可能是钻研别人的爱好,请客吃饭、送礼走动,各种厚黑。这种努力,也是一种努力,只是活在不见阳光的地方,但他们照样活得风生水起。
还有一种理念的转变,什么是努力?每天重复同样的事物,日积月累,天天复制,这是陈旧观念的努力。比如,挖煤,天天挖十筐煤赚100元;比如,工作,日复一日重复简单的事务;比如,作业,天天在流水线上拧螺丝,等等。
这种努力,只是机械地重复。摸鱼就是收益,因为降低了单位时间的付出、增加了单位时间的收入。让员工感到“占便宜”了。反正每月工资3000元,雷打不动,你无法增加收入,就降低付出成本,摸鱼偷懒,这就是基本人性,因为人就是趋利避害、贪图便宜的,可以获取相对幸福感。你不让他们摸鱼,他们一点幸福感也没有。相对应的就是相对剥夺感,不摸鱼不偷懒,上满发条加班干,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工资二千五,相对剥夺感很强烈。这也是损失厌恶心态,不摸鱼不偷懒,很难受的。
最后再说一个这个时代的大的底层逻辑:圈层相对固化与去中心化并存。什么意思呢?现在年轻人都不傻,都明白社会分化已经完成,我再努力也不会成功,辛辛苦苦一个月,收入只有几千块。既然看不到希望,就会寻找相对幸福感,回避相对剥夺感,摸鱼偷懒,占公家便宜,就是向下找平衡的心理,收入上无法创造增量,就要降低付出成本,获取相对满足,回避损失厌恶。
这个时代又是互联网时代,尤其是在电商、微商、自媒体、短视频世界里,相对单位和公司的中心化(你的命运由处于中心的领导层决定),互联网世界越来越走向去中心化,就是你的成功不是由上司决定,而是由互联网世界的粉丝决定,你的盈利模式不再有上司决定,而是由粉丝的弱关系决定。
举个例子:你坐着一个月薪3000元的文员,你上班摸鱼做自媒体,做网课,做短视频,做电商,做流量变现,你在另外一个互联网世界里混得如鱼得水,副业收入跑赢了主业收入。你不摸鱼才怪呢?你的心思在副业上,主业就是一个混饭碗的行当而已。
最后结论:当一个公司里,认真踏实工作,任劳任怨,依然实现不了突围,那么,员工摸鱼偷懒,不是员工的问题,而是社会的问题。靠勤劳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反而陷入草根圈层,你能埋怨员工摸鱼吗?解决的办法,就是让员工看到跃升的希望,努力勤奋,就能致富,他们忙着升级,谁还会摸鱼呢?您说是不是?
如何看待越来越多年轻人追捧「摸鱼哲学」,拒绝努力的年轻人真比老一辈活得更通透吗?
也不知道提这个问题的人究竟是装糊涂还是真糊涂。他提的这两个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不成立的。现实中并不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捧“摸鱼哲学”,也不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比老一辈活得更通透。
首先,并不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捧“摸鱼哲学”。每个时代都有大量“摸鱼”的人,但每个时代同样也有大量努力的人。在这个996,007盛行的时代,如果没有年轻人的努力,华为,腾讯,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能达到今天的规模和成绩吗?如果没有年轻人的努力,美团,饿了么,顺丰,京东能有今天的规模和成绩吗?华为的程序员和美团的外卖员,难道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不是年轻人吗,难道他们为了自己的生活还不够拼命吗?
其次,也不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比老一辈活得更通透。很多不努力的年轻人并不是活通透了,反而是活得更迷茫了。在这个房价几万一平,彩礼几十万,一个不学无术的富二代轻松继承几亿家产的时代里,一个人的努力又能改变多少现实呢?题主描述中说的父母勤恳努力买三套房的故事,如果在这个时代还能做到吗?
第三,努力和过度努力并不是一回事。在工作中保质保量完成自己的任务,与日日夜夜加班加点完成本不应该属于自己的任务完全不是一回事。如今国家法治制度越来越健全,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法治社会的建设添砖加瓦。在公司里,过度努力的行为一方面是影响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更是在影响其他同事的利益。
如何看待越来越多年轻人追捧「摸鱼哲学」,拒绝努力的年轻人真比老一辈活得更通透吗?
父母那辈有积累,他们享受生活,不用那么奋斗了。
如何看待越来越多年轻人追捧「摸鱼哲学」,拒绝努力的年轻人真比老一辈活得更通透吗?
这主要是我们国家经过几十年发展,社会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正常现象。
一个正常的社会,价值观一定是多元的,而且也不可能统一所有人的价值观。
有人认可努力奋斗的价值观,也有人认可偷懒摸鱼的价值观,我觉得这很正常。
从我个人经验来看,90后开始,越来越多的人,他背后的家庭给了他足够多的“偷懒摸鱼”的底气。
很多90后上班真的只是为了“不无聊”,他其实在物质上什么都有了,所以这样的孩子在工作中难免“摸鱼”。
不仅我,我很多朋友在工作中都遇到过。
我以前在凤凰卫视,我下面有一个编导,我觉得他很有才华,但是就是工作太佛系,也不说不努力,但是确实没有什么企图心。
后来才知道,他父亲拥有一家A股上市企业,他到凤凰卫视上班唯一原因就是不想太早回家接班而已。
我大学同学在体制内当副处长,去年分配好几个新人,有一个新人真的就直接告诉我同学,说她是“拆二代”,考公务员纯粹为了不想整天待在家里,她会好好完成正常的工作,但是她不想进步,也不想升职,更不想评先进,所以她不想要额外的工作,即使给她布置额外工作,她也会完成,但是别指望她加班完成。
为了证明她没吹牛,第二天上班她开了一辆保时捷保时捷cayenne Turbo去单位,这车地板配置都要190万。
当然,我也遇到过本人是富二代,但是工作却非常拼,年年996的90后。
我是想说,随着社会财富的积累,会出现越来越多一辈子不需要工作都能活的丰衣足食的人,那么这样的人,他们想要随性的生活,我觉得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事实上这也是社会发展到相当阶段的产物。
我不是说我有一个朋友在东京拉面店做店长吗?他女友是日本人,目前在东京一家花店打工,开始我以为就是一般人;后来才知道,他女朋友爷爷是北海道大煤矿主,虽然现在煤矿都卖了,但依然是家里依然是北海道大地主。
他女朋友的父亲虽然是三子,但是她生下来就有一个300万美元的终生不可撤销的信托保险,她能从这个信托保险每年分到1200万日元左右(每年75万人民币),一直到她去世。这份信托虽然不能让她大富大贵,但是也能保证她一辈子衣食无忧。
所以,她高中毕业没有上大学,而是上了保育专门学校,她最开始想当幼儿园老师,后来读了书才发现幼儿园老师太累,又换跑道去读护士专门学校,结果发现自己不适合做护士;结果在打工过程中发现自己喜欢做花店职员,是的,她觉得做老板好累心,就想做一辈子花店职员。
说实话,这种有物质条件可以让自己一辈子随性生活,也挺让人羡慕的。
PS:我发小和他女友已经于去年年底结婚了。
如何看待越来越多年轻人追捧「摸鱼哲学」,拒绝努力的年轻人真比老一辈活得更通透吗?
成功这件事,一定是意愿大于能力!前途不能靠别人哄,自己首先要有更进一步的强烈意愿。
升职加薪很难,成功的概率很低。当一件事很难,概率很低时,如果你去做,就会被一些人怀疑为「忽悠」,或当作另类的「怪物」。
你要想赚月薪10万,你就是怪物一个;
你要想做点大事儿,你就是怪物一个;
你要是想搞点高标准的东西,你就是怪物一个;
你会感觉到孤独,或者是质疑;
也一定会有很多人劝你:
别太累、不可能、骗人的、太难了等等.....
工作久了,你一定会发现,很多人别的本事没有,下否定结论的能力特别强。
他们遇到任何不熟悉的事情,第一反应都是「不可能」,而不是「怎么才能」。他们把你当「怪物」,其实他们自己更「妖精」。
可谁心里没有一点儿火?
问题是浓度不够,小火很快就灭了。
一个人首先要有强烈的愿望,才有动力支撑你去实现目标,这样的愿望就像是一个超级杠杆,能够将你的能力和影响力放大百倍、千倍,最终影响你的个人价值。
先找状态,然后定目标,然后学方法,然后玩命干就是了。
如何看待越来越多年轻人追捧「摸鱼哲学」,拒绝努力的年轻人真比老一辈活得更通透吗?
不知道题主有没有发现一个规律,很多摸鱼的人,都是工作比较稳定的人。否则,他们是不敢上班摸鱼的,乱摸就要被开除。
这部分人,大多数位于体制内的岗位,比如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国企等,此外还有一些摸鱼的人,是民企的骨干,有过硬本领,或者因为其他原因公司不能轻易开除,所以他们也是敢摸鱼的。
但是比较稳定的岗位,大多有一个很大的通病,那就是多劳不多得,吃力不讨好。
因为稳定,没有啥业绩竞争,大家工资都差不多,所以付出更多劳动在这些单位里并没有什么卵用,而摸鱼呢,工资也不会少,那你选择哪个?
吃力不讨好这事,是这种单位的生态。所谓干得越多,错得越多,不干不错,多干多错。我有个同学,他们法院有一个邪门的事情,但凡是全院办案最多的办案标兵,最终都会出事。要不就是被革职查办,要不就是违纪处分。
同学跟我说,这些人犯错,固然有个人因素,但是客观上,跟他们身上的担子重也有关系。同学说,假设你是一个无官一身轻的小兵,又不承办任何案件,你会被当事人或者他们的代理人围猎吗?没有这样的机会,就算你本性贪婪,你也出不了事。
此外,你会在办案程序上出差错吗?你会被当事人纠缠不放吗?...
同学这话虽然听着三观不正,但是也反映了一部分人的心态——那就是摸鱼的人,总不会出事。
而且实践确实证明,摸鱼的人,虽然不会大富大贵,但是苟且偷安、无功无过、优哉游哉是没问题的。
当然,年轻人还是不要沾染这种摸鱼习气,摸鱼是中老年人的爱好,年轻人还是保持斗志和锐气的好。
毕竟,打工人还是要有打工人的样子,天天摸鱼,那还叫打工人?
那叫渔夫!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