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通俗的说一下世界油价大跌,国内油价不变反而中国石油企业亏损的原因?

谁说国有石油企业亏损了?只是利润减少,历史他们从来没有亏损过,油价再跌,他们也不会亏损,只是利润会降低,而利润降低,国资委还会认账的,因为这是非经营性因素造成的,甚至说亏损是为国家做了贡献。上层的哲学,我们草根不能用简单的经济常识来判断。

【一】石油企业承担国家能源安全使命。

国有石油企业,在西方国家不承认他们是企业,他们认为石油企业是政府部门和官办企业的综合体。在国内,石油企业也确实承担了zz责任、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单纯用讲经营利润来评价石油企业,真的看低他们了,他们承担了很多不挣钱、本来能挣钱却不挣钱的事业,经济效益,一定不是摆在第一位的。所以,不能片面用挣钱、亏损来论英雄。

比如,这次油价暴跌,石油企业经营好坏,与企业有毛线关系,本来就是西方国家之间的zz斗争,甚至是故意“围剿”中国发展的zz斗争。说真心话,石油企业真的承受了国内民众的非议和国外势力打击的双重压力。

比如说,油价暴涨暴跌,与需求有一定关系,但主要还是zz博弈的结果。十几年前,国家高速发展,西方故意把油价抬高到150美元,把国内的石油期货都高位套牢,然后暴跌到30美元。想把石化产业打垮,因为石化企业消耗的都是高位套牢的石油盘。

好不容易油价回升到80美元,几个国家联合打压美国的页岩油产业,然后把油价打爆到20美元,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负数。就是西方操盘手利用了疫情的影响,狂洗抄底的石油多头。与国内石油企业没有关系,他们都是受害者,如果没有进行套期保值的话,损失都是天价。

【二】国内石油企业并不以盈利为第一要务。

上面讲了国家层面的zz站位问题,石油企业承担了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与经济效益有关,但是经济效益在国家安全面前,都是次要的。挣钱与不挣钱,都要服从国家大局,千万不能把石油企业单纯当作经营性公司来看待,这样看他们太肤浅了。

比如,疫情期间,石油企业必须保证石油供应,不能涨价。比如,就业压力大,石油企业必须扩招毕业生,帮助国家消化就业压力。再比如,油价高低,国内都要进口石油,到处买石油,因为国家必须保证多元化进口石油,防止别人卡你的脖子。你明白了吗?

【三】最后再来分析具体的经营问题。

第一,油价暴跌,中石油肯定大幅减利,中石化也未必赚便宜。中石油是以开采石油的上游为主要业务,中石化是以中游的炼油为主要业务。销售端,就是加油站,两家都有,但是销售就是下水道,受原料石油价格的影响不如上游和中游大。

中石油上游开采石油,就是简单投入产出,油价高低对利润影响巨大。很简单啊,打有一口、采出多少油,乘以油价,减去成本,就是利润啊。油价暴跌,价格超过了开采成本,当然要亏损了。国内开采成本,可比中东和俄罗斯高多了。为什么中石油不亏损呢?因为他们也有炼油和销售,石油的亏损可以通过炼化和销售弥补回来。

中石化是中游为主,炼油的当然喜欢油价便宜啊,但是他们也不希望大涨大跌,因为他炼出的油要买到加油站啊。油价暴跌,民众要求加油站的汽油也要降价,炼厂也不愿意啊。所以,炼厂希望油价维持在一定中位水平比较好,因为他们炼的油,必须还是要卖给加油站,如果汽油降价,炼油厂也挣不到钱。

中石油和中石化的销售,就是加油站。我们民众对油价敏感,当然喜欢越便宜越好啊。我们用逻辑思维很容易思考:国际油价150美元,95号汽油7元。国际油价20美元,95号汽油不应该降到1元吗?

我们如果这么简单理解,就不知道里面的厉害性了!

一是,石油企业都亏损,尤其是上游企业,统统关井了。你要知道井关上,再开起来就麻烦了,这可不像水龙头一样啊。因为你关井了,井下几千米的泥沙就会腐蚀、堵死井筒,再开起来就很费钱费力了。

国内所有的开采成本都高于20美元,销售卖一元一升。上游和中游企业都要死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和能源安全怎么保障?难道都买国外的吗?如果西方把几个航道封锁,国内的汽车都要趴窝,飞机大炮都是哑巴,你想一想,多可怕。

二是,油价高低,不仅仅受市场影响,还有税收税收啊。国家的大块税收都是从石油里收来的。这么简单地说的,7块钱里的税就是4元,理论毛利空间是3元。油价跌到5元,税还是4元,理论毛利空间是1元。油价跌到1元,国家的税收难道是负数?中石化早就向全社会解释了,不要骂我们了,油价里面大部分都是税,税,税。国家不允许你降油价啊。国家出台了保护机制,就是国际油价跌到40美元就是封底了。

能否通俗的说一下世界油价大跌,国内油价不变反而中国石油企业亏损的原因?

2020年以来,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国际原油需求不断下降,世界主要产油国却并没有相应的进行减产,导致了全球石油市场供大于求,国际原油价格一路下跌,甚至于一度跌破20美元/桶。

更有甚者,4月21日凌晨全球原油期货结算报价更是出现负值,收于-37美金/桶,成为历史上的首次。

对于中国来说,全球原油价格的下跌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复苏,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石油进口国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每年需要进口超过4.6亿吨的原油,占中国原油消费的70%以上,国际原油价格下跌,中国可以节省大量的购买原油的成本,降低国内成品油价格,为中国的经济复苏助力。

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下跌,国内成品油价格也出现了下调,目前大多数加油站92#成品油价格处于“5元时代”,个别小加油站甚至于只有4元/升。由于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存在,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成品油销售底线为40美元/桶,只要是国际原油价格低于40美元/桶,中国国内成品油就不会再根据国际原油价格进行波动,也就是说,中国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已经没有了降价空间。

如今,国际原油价格已经处于20美元/桶的阶段,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大,按道理来说应该出现巨额盈利才对,但是根据报道,“两桶油”在经过国际原油价格暴跌之后,一个月亏损了700多亿。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在国际原油价格暴跌之下,中国石油企业反而出现大规模的亏损呢?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石油企业的大量库存,在高价位时购买的,石油暴跌之后只能按照低价出售成品油,造成了巨额亏损。由于中国的石油需求严重依赖进口,原油在经过购买、运输、存储、炼化、运输、销售等工序时需要很长的时间间隔,出于战略安全的考虑,中国油企至少需要库存一个月的原油需求量。根据报道,中石油和中石化账面上的原油存储价值在1500亿元左右,购买的时候国际原油价格在50-60美元/桶,如今只能按照40美元/桶的价格进行成品油定价,肯定会出现亏损。

有人会说,之前原油价格高,现在的原油价格低,现在加大进口就可以抵消之前高价购买原油带来的亏损,但是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至少在目前来看,账面上这批高价原油是亏损的。

第二、数额庞大的用人成本和加油站等设施的维护成本。作为一家国企,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盈利,还有承担就业、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责任。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中国春节期间国内成品油的消费仅为往年同期的20%,但是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加油站全部都在正常运行。根据统计,“两桶油”在全国有超过6万家加油站,销售额减少,但是加油站的员工工资、加油站运行、维护成本并没有减少,造成了中石油和中石化的亏损。

同时,中石油有160万员工,中石化有64万员工,两家企业的雇员超过220万人,每年的薪酬支出就高达数千亿,更何况网络上一直流传着中石油高管年薪破千万的传言。 第三、为了保障国家的战略安全,国内石油开采一直在进行,国内石油开采成本居高不下,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9年,中国国内原油开采1.9亿吨,国内由于油田地质结构等原因,开采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据统计,国内原油的开采成本高达50美元/桶,而沙特却只有不到10美元/桶,国际原油达到20美元/桶,国内石油开采一直处于亏损开采状态,但是为了国家的战略安全,国内的石油开采一直不能停止。这也是作为国企应该承担的责任。

第四,国际原油价格下跌,中国的石油企业并不能以最低的价格大量购买原油。虽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但是在国际石油市场上中国的话语权并不强,目前国际原油市场还是被欧美所垄断。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国内的炼油厂曾经向沙特提出增加进口但是被沙特拒绝,为了平衡,沙特政府将低价原油优供应欧美市场,供应中国市场的时候甚至于会出现歧视性的加价行为。

总的来看,国际原油价格下跌之下中国的油企出现亏损,既有油企自身经营不善的原因,也有作为国企自身社会功能不同,需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原因,毕竟,国企的第一要务不是盈利,而是保障国计民生。

长远来看,国际原油价格的下降对中国的经济复苏还是很有利的,可以降低各行各业的运输成本,为中国企业的复工复产提供更多动力。

能否通俗的说一下世界油价大跌,国内油价不变反而中国石油企业亏损的原因?

油价的涨跌关系到有车一族心情的好坏。实际上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各国都要作战略储备,中国亦是如此。石油价格涨跌频繁不利于石油库存的调整,就象服装店年前高价进的货,年关低价销售出去就会造成亏损。道理一样简单。中石化、中石油担负着国家石油储备任务,不可能将高价进的油低价卖出去,这里面牵涉到一个库存调整打时间差问题。还有就是惜售问题,油价一断跌到成本以下,产油国就会停止销售,市场上就会没有石油可买。

能否通俗的说一下世界油价大跌,国内油价不变反而中国石油企业亏损的原因?

昨天油价大跌,期货跌到负值,这个话题引发了热议。其中有一条不被人们所理解,世界油价大跌,为什么国内油价不变,反而中国石油企业亏损,这又是为什么呢?

关于油价浮动机制,价格涨跌大家可以查一查网上资料就明白了,本头条从另一个角度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石油不是一般的国际大宗商品,比起铁矿石来,它是战略物资,这是关系国家未来、民族命运的贸易商品,大家还记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进入后期阶段时,美国封锁了海上石油运输航线,日本没有石油了,作战飞机不能起飞,以致于后来战争结束后停在在太平洋岛屿上的飞机没有能力飞回来。还有日本“大和号”战列舰,下达命令后去执行作战任务,因没有燃料不能返航,是一条不归路。这场战争终因日本缺乏石油让东京、大阪、神户等大城市暴露在美军飞机肚皮下,一会儿投下来燃烧弹,一会儿落下的是原子弹,美国人给日本玩出来几种死法,供你选择。

为什么日本输得这么惨,还不是美国人点中了它的”死穴“——资源缺乏。我们呢,看看我们国家,60%石油需要进口,战略原油储备只够使用8.9天,存储2900万桶,而美国战略储备7亿桶。一场海湾局部战争打了最少也有一个多月,假如我们周边海域起冲突了怎么来应付?

显然我们要自力更生,提高战略安全性,减少对国外石油的依赖,立足本国发展自已的石油产业,实现自给自足。道理讲起来简单,可以石油开采谈何容易?我们国家的石油开采地质条件与中东、美国相比差距很大,特别是中东,地下油田为碳酸盐储层,埋藏浅,象一条河一样富集在地下,而且还能实现自流,开采成本低到9美元/桶,美国20~30元/桶,而我们国家高达50美元。

为什么我们国家开采成本这么高呢?石油开采,不是大家想象中的一口大油缸埋在地下,用管子把油抽出来就行(中东油田类似一口大油缸),对于我们国家而言地质条件不好,而是油滴藏在砂岩或页岩的缝隙中,我们想办法加大压力把这些油滴“挤”出来,产量不高不说,埋藏还深,这样的油采出来成本能不高吗?这就是国内油价高的原因。

大家可能这样想,中东油这么便宜我们开采干吗?怎么做着亏本的生意呢。这个问题从两方面来讲。

一是进口中东石油不是大家想象中那么容易,石油既然是战略物质,中东早就沦为美国要挟其它国家的工具或筹码,美国地中海舰队就象一只老虎一样,蹲在中东这些国家的门口,随时给你致命一击,谁不听话,让你看看萨达姆、卡扎非坟头草长多高了,一下子让你言听计从、两耳恭听了。

今天大家看到沙特的石油便宜到白送给你还倒贴30多美元,没有这好事,沙特可以不卖给你,近期有新闻报道,中日韩准备扩储,沙特就拒绝了,所以石油市场上,没有公平交易,不管是卖方市场还是买方市场,从来都充满了各种阴谋、妥协和制衡。

尽管开采成本高,如果我们不发展自已的石油产业,总有一天,靠墙墙会倒,靠人人会跑,遭到某些国家卡脖子。过去也有很多案例,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体系不完善,轮胎、防弹装备、润滑油等,都需要的石墨烯,以前是高端材料,国际市场上5000元一克,2013年,宁波建成了年生产能力300万吨的生产线,石墨烯成本价格降为3元一克,通过实现自有生产,把它变成了“白菜价”。所以尽管中国企业石油开采亏损,也得要勘探、开采,因为它承载着国家的战略安全。

当然尽可能优先进口石油,毕竟近期整个石油市场低迷,有成本优势,虽然这里充满了复杂的关系,但我们还是有机会,获得油源。国内可以根据国际油价调整采油量,一方面也是在保护好我们现有石油资源,另一方面平抑石油价格。从长远来看,坚持两条腿走路,立足国内,面向世界,但中国石油价格不会象中东那样便宜,并且同步很难, 这是因为石油是一种特殊的战略物资而存在,我们的地质储油条件既比不上中东,也逊于美国、加拿大,油价会一直很高。

能否通俗的说一下世界油价大跌,国内油价不变反而中国石油企业亏损的原因?

“两桶油”为何会亏损,用最简单一句话来描述,“好处”自己一分没拿到,亏损自己全承担了!别不相信,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国内石油产量低、需求却很大,不得不大量从海外进口

这个自然不用多说,目前国内的石油供应,70%以上依赖进口,国内产量不足30%!

而虽然,我们有大型油田、储备量还不低,但由于地质的因素、勘探开采技术相对落后,我们石油开车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美国页岩油开采成本约20美元左右,沙特更低、只有9美元,而我们国家高达60多美元。

但石油是战略储备,涉及到能源安全,怎么可能完全依赖进口!

因此,哪怕国内开采成本再高、产量再低,我们也要立足发展自己石油产业的!这也是,国内之所以设定成品油价格保护机制的初衷之一!

国际油价长期低于40美元,触发国内成品油价格保护机制

很多网友,对此最是不能理解!

国际油价在20美元、国内油价按40美元计算,中间差额20美元,这么大的“利润”空间,为何“两桶油”还会亏损呢,而且国际油价越低、亏损的越多呢!

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分两块来说:

1、差额部分的好处,“两桶油”一分没得,全部上交

  • 根据2016年修改的成品油调价机制,一旦触发了保护价机制,国际油价与国内油价的差额部分(油价未调整),将全部上交国库,纳入一般公共预算。

  • 这个早在4月15日,中石化就发文,给自己“喊冤”了,有兴趣的网友可以去看一下。

2、国际油价越低、勘探开采业务越是亏损

  • 上面有过简单的介绍,为了能源安全考虑,我们必须有自己的油田、必须开采自己的石油!

  • 不过,由于开采成本较高,此时,国际油价越是下跌,两桶油石油勘探和开采业务,就愈发亏损啊!

总之,正是因为以上两个原因,低油价的“好处”、两桶油没得到,可原油开采业务亏损严重,这或许才是直接导致“两桶油”亏损的主要原因吧!

能否通俗的说一下世界油价大跌,国内油价不变反而中国石油企业亏损的原因?

由于事关国家能源安全,我国的石油产业事实上处于半管制状态,并不是纯粹市场化运营。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成品油价格由国家发改委根据相关机制制定,石油企业并不拥有定价权。所以国际油价的变动对我国石油企业的盈利或亏损不具有决定性影响。

石油产业其实是个长长的产业链,勘探、开采、炼油、石化等等。成品油的销售只是下游的一环。我国的大型油企基本上都是国有企业,贯穿整个产业链的上中下游。行业特点是:支出、成本是市场化的,收益、利润却不能完全自主。当然政策性亏损国家自然会补贴。

有国家这个大保姆养着,企业对于盈亏当然就未必那么在乎。只要从上到下干部职工的薪资、福利待遇有保障,企业账面的盈亏也就没有人特别在意了,何况许多企业行为同时也是国家行为,由国家买单呢。这种现状自然有利有弊,但国家能源安全不能由个人资本把控,也是无奈的事。

要说我国石油企业赚不了钱,那可以当笑话讲,垄断性企业怎么会总亏钱呢?说到底是个会计手法问题,财技包装问题。中石油同时在美国上市,历年的分红都已经是融资额的五倍了,这是一个亏损企业能做出的事吗?

我国石油储量少,勘探、开采成本高,原油70%以上靠进口,这都是事实。但要主要油企真正亏损可不容易,因为他们可以间接向消费者转嫁亏损,最不济还有国家补贴包圆。我们想太多啦!

欢迎关注@断断断水刀 ,带你用不一样的眼光看世界,看财经。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提示即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