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年轻人工资的20%应该交给父母,你赞同这样的做法吗?为什么?
这是一道开放性问题,肯定有各种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作为父母,我刚写了一篇文章,就是这个话题,大家进行讨论,也许答案就在辩论之中。
每年八九月份,都是职场新人拿到第一月工资的“首薪季”。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辛辛苦苦养育和培养孩子24年,终于等来了子女入职发薪的日子。前不久,有一位老爸吐槽:
我们夫妻为了培养这个独生子,可以说倾其所有,儿子学习争气,一路考高分上名校,本来已经考上国内985名校,可儿子非要去莓国留学,一年四五十万砸进去,基本把家底吃干榨净。儿子继续争气,硕士毕业回国就业,考入大银行,七月入职,八月发第一次工资。
老爸订了蛋糕,老夫老妻给儿子庆祝人生“第一次发工资”。儿子报告第一个月实习工资不多,到手5000多元。老爸启发儿子,“第一次发工资,你对亲人有所表示吧。”儿子很痛快地在亲人群里发了“200元”红包。
看着爷爷奶奶、叔叔姑姑、大姨小姨,瞬间就抢了一个干净。老爸老妈不好意思抢,儿子还问“你俩咋不抢呀。”老爸实在没忍住,又启发儿子,“你对爸爸妈妈怎么表示表示呢?”儿子说,“不是在亲人群里发红包了吗?”
老爸看看老妈,老妈看看老爸,老妈向老爸挤眼睛,意思是让老爸说话。老爸又启发儿子,“爸爸妈妈虽然在亲人群里,但待遇跟他们肯定不一样吧。你给爸爸妈妈怎么表示呢?”儿子没有听明白老爸说的什么意思。
老妈干脆直接挑明了:儿子,以后的工资,你怎么分配呢?儿子很奇怪地反问,“我的工资,我自己分配呀,还能怎么分配呢?”老爸终于急眼了,“你在亲人群里发200元红包,忽略了爸爸妈妈的感受。不给爸爸妈妈单独发红包也就算了,你难道每月不上交家里生活费吗?”
老妈语气里也有点不满,拿出一张纸,上面写着协议, “儿子,以后你的工资,应该上交50%,爸妈都给你存着,将来连本带利都是你的,买房买车娶媳妇都要钱呀。”老爸正在气头上,“再说了,你吃住都在家里,生活费要大几千呢。子女向父母上交部分工资是传统美德。”
儿子看着协议,愣住了,不吭声,不表态。一家人不欢而散。儿子也很苦恼,上网发帖,我自己挣的工资,需要给家里交钱吗?交多少呢?网友立即炸锅了。主要分为几个流派:
一个流派是:我们自己好不容易挣的工资,凭什么上交给爸爸妈妈?我愿意怎么孝敬父母,那是我自己的事,父母也不能用亲情绑架我们吧。如果让我们交生活费,我们干脆搬出去住。
一个流派是:父母养育我们这么大,花费很大,现在我们还吃住在家里,应该向父母交生活费,就算在外面租房吃饭,不是也要花钱吗?交给父母,肥水不流外人田,不是更好吗?
一个流派是:我们持折中观点,我们挣工资也不容易,消费这么高,自己都不够花的。家长不应该给我们规定上缴比例,应该由我们来决定上交多少比较合适。这个月宽裕就多交点,下个月紧张就少交点,反正父母的财产将来都是我们的,父母何必在意这个形式呢?
老爸好几天不开心,对老妈嘟囔,“儿子现在有点膨胀了,以后就按照房租吃饭的市场价收钱,我们花光了所有积蓄供他留学,现在连给家里交钱的意识都没有,不能让他太狂野。”老妈劝老爸,“理是这么个理,你也不能太急躁了,现在年轻人没有传统观念,我们要好好引导,交钱不是目的,让孩子懂得养育之恩才是目的。”
各位父母、子女,现在的社会与以往的社会不一样了,但是父母让孩子交一部分工资不对吗?你们年轻人认为该交还是不该交呢?如果要交,交多少比较合适呢?大家互相交流一下吧。
听说年轻人工资的20%应该交给父母,你赞同这样的做法吗?为什么?
谢谢邀请!
这是一个家庭个体问题,不是必须的法律通用责任。
孩子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但不一定非要求孩子把20%的工资交给父母。
孩子成年以后,有自己的财务支配权,所以,这件事不可强求。
听说年轻人工资的20%应该交给父母,你赞同这样的做法吗?为什么?
这个问题肯定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所以没有必要统一答案,我的观点是量力而行,随心而动。
我刚毕业来上海的时候,兜里带着700元,不到几天就花得干干净净。当时住在一个师兄家里,解决了吃饭和住宿的问题。于是开始一门心思面试,找工作。
半个月后找到了第一份工作,薪水6000,我一边工作一边开始找房子,最后通过我爱我家找到了一个1600元的单间房子,不过押一付三的方式让我一下子捉襟见肘,我当时不好意思向家里要钱,就找老师同学们借了10000元。
工作了半年以后才还清了这笔债务,第一年回家我拿了5000元给爸妈,那是税后的一个月工资,讲心里话,也是我当时全部的家底。爸爸看出了我的窘境,但是又碍于我的自尊心,收下了3000元,剩下的让我当生活费。
第二年过年我拿给爸妈6000元,说实话,并不多,不过爸爸全收下了,他知道我自己有了结余。
第三年开始我每月从工资中拿出一到两千不等寄给爸妈,我知道,爸妈其实一直没用这个钱,都给我存着了。但是我总觉得给他们寄一些钱心里踏实一点。
上个月,爸爸做静脉曲张的手术,我因为事情缠身,未及返家探望,当即打了一个月工资给爸爸,他说家里有医保,其实花不了多少,我知道爸爸是怕我担心,不过我来不及回家,打一点钱勉强减少一丝愧疚之情吧。
我个人是觉得,如果能力允许的话,每个月把工资的20%给爸妈也未尝不可。其实咱们都知道,爸妈几乎不会动用我们的钱,他们会好好地存着,留待将来之用。
钱多钱少其实是一种心意,哪怕每个月给爸妈几百元也没关系,在爸妈看来都一样。
当然,如果你是刚刚毕业的职场小白,确实生活拮据,那么也不用勉强自己非要给父母钱,经常打个电话问候一下,跟他们讲讲你的生活工作,让他们知道你过得很好,这也是一种孝心的表现。
总之,孝顺的最高境界是“色难”,就是能让父母保持愉悦的脸色和平和的心情。钱也好,问候也罢,都是一种方式罢了。
欢迎关注@遇见小mi,让我们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听说年轻人工资的20%应该交给父母,你赞同这样的做法吗?为什么?
可以考虑的,看个人的承受能力。父母那一代待遇没有我们的健全,工人老了退休了还好,农民就比较辛苦了,而且老了也没什么保障。给父母生活费是我们的孝心,至于给多少,我们量力而行。
听说年轻人工资的20%应该交给父母,你赞同这样的做法吗?为什么?
对于工资上交给父母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分俩方面来看。
留存20%的工资的目的是什么?
1、理财方面的考虑对于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在学校期间常年家里给1k-2k左右的生活费,在学校时吃住都比较便宜,并且周围的同学相对花费都比较少,认为这些钱就够花就行了。但是进入职场后,月薪都是5k以上,完全跟上学期间不同,没有约束和控制,不断的买买买,花费曾大。一年到头都没有存款甚至还有欠款,这样你就需要考虑怎么让自己存下钱来。
如果你自己能够保证不花费自己存的钱,存工资的20%完全没有压力,如果你是一个没有节制的人,那么就要考虑将这笔钱给父母留存,既能体现自己的孝顺又能够存钱,父母也不会花费你的存款。
2从养育孝顺方面考虑有很多山区走出来的孩子家庭确实不富裕,我大学期间有个同学,家里三个孩子,父母是农民。妹妹上学打工来供弟弟和她读书,学校的各种补助要申请,还有贷款和借款要还。毕业后,她就一边工作一边打工还钱,还有给家里寄钱,这种情况就属于情况比较特殊。
但是,这些年她也因此有了节俭和存钱的习惯,寄给父母,自己留着,反而小有存款。
我赞同留存工资的20%作为储蓄,但是对于是否要留给父母就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如果家庭条件不好,家里有借款,这种情况既然我们已经挣钱了就要帮助来还款。钱给你自己的父母用,这个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家里条件好父母用不到自己的钱,考虑到长远的强制储蓄,那么存20%的工资是有必要,但是是否非要交给父母,就要看你自己是否有自制力,保证不会动这笔钱。事情都有俩面性,我们要学会看清事情背后的本质,你想要什么样的结果,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听说年轻人工资的20%应该交给父母,你赞同这样的做法吗?为什么?
没结婚前我都是全交。结婚后父母不让交。但是我会给父母买吃的用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