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单位男领导一般55岁要退二线,你身边的领导到了这个年纪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前不久,某国企退二线“回家玩”的科级干部太多了,职工意见比较大,领导一声令下,让他们都回来上班。这下子热闹了,一是办公室怎么安排?二是办公设备怎么安排?三是这帮老同志凑一起就是开声讨会,让在职的人也无法工作。于是,几天之后,还是让他们都回家吧。这就是一个难题,在职的员工看他们回家玩还拿高薪,可是让他们回来上班,更是头疼之极,不如放他们回家玩去吧。
作为老组织人事,普及一下基本概念和政策吧。题主所说的“放弃领导职位不上班还拿工资”现象,在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企是一个普遍政策,符合上级政策规定,是一项正常的组织行为,而非领导个人所为。专业词汇有三个:改任调研员、退二线、退出领导现职。具体“退出年龄、退出后待遇”,各单位各有各的政策。
第一,普及一下基本概念,“退二线”政策的前世今生。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企都是领导干部的职数管理制度,就是一个单位可以配置多少个领导职位(就叫职数)。比如,一个1000人的单位,可以配置班子成员(局级)5人-7人,中层干部(处级)50人,基层管理干部(科级)200人。这叫职数管理,提拔干部,上级要审批的,不允许单位多提拔干部的。
举个好笑的例子:以前这个单位为了多提拔干部,上级又不批,怎么办呢?单位悄悄提拔,瞒着上级,俗称“内聘干部”,没有在上级备案,叫作“内部粮票”,也叫“黑户口”。
众所周知,体制内干部只能上不能下,工资只能涨不能降,导致“干部没有退出机制”,都要干到60岁(女55岁)退休。出现一个什么局面呢?
假设:以上这个单位主任40岁上任,要到60岁退休,要干20年。他手下还有4-6个副主任,要活活地陪着他“地老天荒”20年。再下推演,还有50个处级干部,盯着这4-6个副主任职位呢。他们不动,就没有空缺职位,这50个处级干部就干瞪眼,也要活活等20年。再往下推演,还有200个科级干部呢,科级干部之下,还有800个普通员工等着提拔为科级呢。
我们设想一个场景:张三今年30岁,年轻有为,等着提拔为副科级干部。结果上面的一层层职位都要等到60岁退休而空出职位。单位主任要等20年,一级一级传导到张三,也是20年后,也就是张三要等到50岁才能提副科级。你想象一下,这800人多么煎熬。
于是,上级出现了退二线政策。一级传导到一级。局级58岁,提前2年退出现职,空缺主任职位,让副主任上位,处级里面就有人要接替副主任,科级干部里就有人接替处级干部岗位。如果处级干部55岁退出现职,提前了五年,你知道就盘活了多少科级干部的“梦想”啊。如果科级干部52岁退出现职,再提前八年,对那800人就是福音啊。
明白了,这个政策,就是从这个背景而来的。
第二,年轻化建设,加快了退二线政策的推进。国内职场,经历过两次年轻化浪潮,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开始兴起,百废待兴,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海外涌进来很多新鲜事物。发现那些没有文凭、没有知识、不懂外语的老同志不能带领大家开天辟地、开拓市场了。上级提出了“四化”,其中干部要年轻化、知识化,于是,让很多老同志提前退出领导岗位,产生了很多火箭式年轻干部。
一次是最近的十几年,国内行业、企业纷纷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改革逐步深化,需要一大批年富力强和知识创新的年轻干部。于是,又开始新一轮干部年轻化。退二线的政策,也逐步进行了规范。
处以上领导干部,到达一定年龄(有些地方是男55岁、女52岁,有些地方是57岁、女53岁),就改任调研员(不是那种在职的非领导职务调研员)。科级干部到达男52岁、女50岁就退二线。就是为了加快干部新老交替速度,让更多的年轻干部有机会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否则,老同志都要干到60岁退休,年轻干部什么时候能熬出头啊。
至于退出领导现职后,这些干部是回家玩,还是继续上班,不同单位有不同的政策。地方上,一般都是让干部回家了,甚至办公室和办公桌都不留了,就在家里等退休了。但是一些国企,往往有不同的分类对待的政策。
举例,某国企。
处级干部退二线后,可以选择在岗调研和离岗调研两种方式。在岗调研,就是继续上班,不承担具体工作,但要承担一定的调研任务。待遇可以拿到在职时的80%。离岗调研,就是不上班,直接回家,待遇可以拿到在职时的60%。在实践中,大家都选择“在岗调研”,拿80%的待遇,但不上班,都回家玩去了。单位基本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为什么职工意见大呢?因为处级干部的年薪是普通员工的2-10倍。比如,普通员工年薪10万,处级干部是40万,他退二线回家玩还能拿到32万元。这些员工心理极不平衡。
第三,如何正确看待领导退二线政策呢?目前在岗位的领导干部是一个巨大的群体,55岁到60岁,按照现在的年龄界定,还是青壮年呢。家庭负担少,子女成年了,身体健康,经验丰富,他们还想继续工作呢。毕竟在职,不但有全额待遇,还有职务消费待遇等福利呢。他们又没有犯错误,凭什么让他们让出职位呢?
可是一大批年轻同志要成长,要进步,要升职,否则,他们有什么积极性呢?他们有思想有干劲有创新思维,没有职位又怎么有用武之地呢?所以,必然让老同志提前让出职位。既然他们不愿意让出职位,那么总要给他们一定的安抚政策吧。退二线政策是一项正常的组织行为,是为了鼓励老同志让出职位、同时安抚群体。
退二线政策,有许多普通员工不理解甚至埋怨的地方,但也有客观背景的因素。这是一项过渡性政策,既要安抚老同志,也要给年轻同志让出职位,而且这个群体十分庞大,动一发牵全身,不是简单地搞一刀切,否则队伍乱了,还怎么搞经济建设?
比如,有些员工说,为什么不能像西方一样?其实,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文化,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心理特质。国人暂时还不能接受这个文化。所以,这个政策就是关照了两个群体的利益,才能得以顺利推进的。
为什么单位男领导一般55岁要退二线,你身边的领导到了这个年纪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退二线”前些年在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中是非常普遍和通行的做法。一般男领导55岁、女领导52岁,就会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不再担任领导职务,改为非领导职务,是为“二线”。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让出领导岗位,调动年轻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都有领导职数的管控,老的领导不退休或调出,就没有岗位提拔年轻的同志。而让出一个岗位,按照多米诺骨牌效应,将推动一批干部的成长。因此,为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尤其是年轻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都实行到了一定年龄(一般是男55女52),就退二线,让年轻的同志上。退下来的老同志仍然享受原职务待遇,但工作不再承担繁重任务,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承担一些工作。因此,老同志和年轻同志皆大欢喜。
二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一方面科技发展迅猛;另一方面国际国内形势瞬息万变;还有各项改革推动步伐加大。客观地说,上了年龄的老同志,在领导岗位上,很难适应各种新形势的需要。所谓“老革命遇上了新问题”。
三是从主观上来说,老同志因年岁较大,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都较弱。一些50多岁的领导,可能有孙子了,牵挂着家里的小孙孙,都不能按时上下班;有些年龄大的领导想着反正快退休了,也没有干事创业的激情了,得过且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而因为其年龄大、资历老,上级领导也不便过多批评,或者他根本就不会把领导的批评放在心上。
在这种情况下,衍生出的“退二线”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上问题。
但是,近年来,党和国家号召大家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建设国家而出力、奉献。因此,不再实行“退二线”的政策。而且,对处级以上的女性领导干部,可从55岁延长至60岁退休。新政策在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已通畅执行,延长了领导干部的有效工作时间,避免了财政资金养闲人的现象。【我欲因之梦廖廓】分享职场经验,探讨职场规则,解决职场困惑!欢迎指点、评论、交流、加关注!为什么单位男领导一般55岁要退二线,你身边的领导到了这个年纪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领导干部到55岁这个年龄,即便不退二线,大多也没什么激情了,与其占着位子尸位素餐,还不如腾出位子给年轻人搏一搏
行政机关现在已经没有什么退二线的讲法,但组织上在用人时,基本上会将57岁上下(女55岁)的处级领导职务调整为非领导,所谓的“退二线”就是这个意思。相对而言,事业单位和国企干部使用环境更宽松,大多数都能干到退休年龄。
为什么组织会选择在临退休三五年将部分领导调整为非领导?主要是因为这些快到点的领导大多身上会有这些“毛病”:
一、思想僵化,做人办事容易认“死理”。能够当上领导的,都是经历丰富有相当阅历的人,积累了大量工作经验,容易形成固定思维,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加上领导作风,不愿意听太多的意见和建议,在为人处世上会显得有点强势、固执,对于工作的创新发展客观来说不是好事。
二、不愿担责,做人办事喜欢打“太极”。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革命,好不容易快熬到点了,人的心态就会发生改变,激情会下降,不太愿意揽事,遇事能推则推;不太愿意担责,有问题能退则退。做人“打官腔”,做事“耍太极”,是这个年龄段的领导比较容易出现的一个毛病。
三、注重享受,做人办事习惯摆“资格”。领导快到点,工作激情下降的同时,享受的心理会上升。认为自己反正没多久就要退了,该有的福利要尽快拿到,该有的享受要尽快享受,凡事会以资历论资格,心理上其实已经不适合继续在一线冲杀。
虽然上述不见得在所有领导身上都有体现,但或多或少都会有反映,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有一定的普遍性。综合这些因素,再考虑身体等方面的原因,组织上考虑调整55或57岁的领导“退二线”,非常有必要,也毋庸置疑。
为什么单位男领导一般55岁要退二线,你身边的领导到了这个年纪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说实话,没有哪个领导愿意到了55岁自己退到二线,要不是形势所迫,谁愿意自动退到二线?职位越高权利越大,做什么事情就越便捷,这个道理我相信大家都懂。
所以一般情况下男领导到了55岁的时候还没还没混到一个很显赫的地位,多半都会被“废掉”,这个时候组织部门就会找你谈话,要你退居二线,继续发挥预热,而不会让你继续主导主持工作了,这一点我和大家的看法一致,毕竟到了55岁已经年过半百,即便职位高你也做不出什么成就了,也没什么工作激情了,如果你能有两把刷子,也不至于55岁还没干成大事。
民间有一句俗语这样说的,如果“35岁”还混不到一个科级干部,那仕途基本到头了,对比现实情况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所以到达55岁的时候如果不是“领导羊”,迟早要面临两重压力,一个是上级的压力,一个是后生可畏的推力;上级觉得你年事已高,也做不出成就,没啥工作激情,该把位子让出来换换人了,下级的新人也会越来越优秀,让你觉得你确实有点“老古董”了,所以双重压力夹击之下,被动退居就会变成主动退居了。
我们也清楚男士的退休年龄是60岁,相比于女士要晚退休10年,所以要是不想55岁被逼退位,我建议所有的职场人都卯足劲,认真对待自己现在的工作,尽量都混到最高层,如果我们混不到最高层,迟早有一天我们也会面临“被逼退居”的尴尬情况。努力奋斗是终身的事情,幸福美好的生活都是自己用双手创造出来的。
感谢阅读,我是杏豆,企业培训师,劳动纠纷咨询师,社保专家,专注职场干货分享,感谢阅读、点赞与评论,欢迎关注向我提问!@笔记簿杏豆
为什么单位男领导一般55岁要退二线,你身边的领导到了这个年纪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退的都是中层干部,工作压力太大,宁可少挣点钱,也不干了。
为什么单位男领导一般55岁要退二线,你身边的领导到了这个年纪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没有二线一说了吧!现在国企中到这岁数的都在“大力”推进改制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