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这是自卑、社交恐惧的表现吗?

感觉自己很内向,喜欢独处但又怕被孤立,很无助。

十年前吧,我也是这样的人,干什么事都觉得别人议论我,而且总感觉别人一定是负面议论。产生这个感觉的根源是我可能天性敏感、追求完美吧,特别在意自己在别人眼里的评价。别人稍微说我几句,我就会压力比较大,非常不高兴也非常难受,不会责怪别人,总是责怪自己做的不够完美。别人还以为我自大自傲清高,其实我内心可能还真有点自卑的感觉。

随着年龄增长和职位的提升,一方面越来越自信,另一方面也越来越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了,内心逐渐开始强大。敏感度也在下降,关键是自己对许多事情已经不太在意了,生活中反而增添了很多乐趣。很多人也许都有这样的心路历程,少年、青年和中年,对外界评价的敏感性和自尊性是不同的,因为不同年轻段的世界观和看到的世面是不同的,一位少年为别人嘲笑自己头型不好看而打架,中年人只会呵呵一笑。

内向的人,喜欢孤独(独处),并不一定是被孤立。孤独与孤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一句名诗: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喜欢孤独的人,只是一种人生态度,只是不太喜欢热闹,喜欢独处安静罢了,不一定是被孤立的。相反那些喜欢热闹繁华的人,内心也不一定是热闹的,曲终酒散之后,自己独处的时候感到内心十分孤独。然后喜欢孤独的人,内心却是丰满充实的。

题主写到“总感觉背后别人议论自己,是否是自卑和社交恐惧。”两者并非因果关系。总觉的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其实一种敏感天性,内心追求完美,害怕别人否定自己,害怕别人诋毁自己,归根到底是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优点是自尊心,有上进心;缺点是过于敏感,影响了心境。越是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越不愿意参加社交,因为担心自己表现的不够好,宁愿自己独处,享受那份安静。说实话,这也没有什么不好。如果想改变,应该怎么办呢?

一是增强自信与强化脱敏并重。内心强大了,管他人议论?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强化脱敏,就是不再敏感,别人说什么自己根本不在意,不敏感,不在意,不理会。

二是加快成长成熟。少年强说愁滋味。感觉别人议论你,其实,你也太在乎自己了。这个社会,各人忙各人的事才是王道,只有闲人才会关注别人议论别人,聪明的人都忙乎自己的事业。比如,你上台发言,总感觉自己出糗了,别人都在背后嘲笑你。其实,你这么想,你算老几?两天之后,谁还关注你?

三是反向设想。比如上个例子。你上台发言后,总感觉别人议论你。如果三天感觉还在议论你,你应该反向思考,说明你是个人物啊,别人还在关注你啊。别人议论你,都是在羡慕嫉妒恨你呀。不要觉的自卑,而是要觉得自豪。

四是自然成长。你是什么样的人就是什么样的人,等你逐步成熟了,甚至走向了中高层,心思放在事业上,就会觉得别人是否议论都是浮云。内心自然强大了。还有就是自然成长,经历多了,也就看淡了,别人议论关你何事?不被别人评价所影响,不会在别人眼里刷存在感,你会发现你的幸福感逐步提升。你还是你,过好自己的日子,比什么都强。

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这是自卑、社交恐惧的表现吗?

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也许是社交恐惧,也许不是,还要看很多其它情况。

先来说一说社交恐惧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增长,人与人交往中的因素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不好交往,所以很多人因此滋生了社交恐惧,甚至这几年社交恐惧的患者就诊的病例也明显增多了。

那么一个社交恐惧的患者需要具备哪些特征呢?

  • 当处于一个或多个社交情境时持续出现显著和过度的恐惧或焦虑;

  • 患者担心他或她的表现激动或显示出焦虑症状,这会被他人负性评价;

  • 持续回避相关的社交场景,或忍受强烈的恐惧或焦虑;

  • 症状不是短暂的,即他们会持续一段时间(如,至少数月)

  • 症状严重足以导致对体验持续焦虑症状感到显著痛苦,或导致个人、家庭、社会、教育、职业或其它方面的重要功能严重损害。

简单的说,社交恐惧一定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对正常的工作造成一定的困扰,这就叫做功能损害。

觉得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

这样的情况确实有可能源自于对于与人交往的恐惧,但还是有一种情况,就是无缘无故的觉得周围人在背后议论自己,有可能是一种妄想症状。

尤其题主说的,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可以被视为是关系妄想或者被害妄想,当然,只是一种可能,因为也许还有一些你没有说明的前因后果,让你产生这样的想法,而也许你的隐瞒或者忽略,让医生没有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当然这都是可能。

普通人也会出现一些疑神疑鬼的情况,不能都归结于精神障碍,所以我们还是需要充分分析你的情况。但是觉得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应该不是社交恐惧的常见症状之一,所以不能也不适合简简单单的归类于社交恐惧问题。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有疑问可以私信留言。手打不易,谢谢关注!

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这是自卑、社交恐惧的表现吗?

单纯就题目给出的信息来看,还尚不能界定为社交恐惧。

“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这个想法,是经常无缘故地出现,还是说最近有一个诱发事件。所谓诱发事件,就是类似最近领导批评了自己,让自己觉得非常没有面子之类的事件。通常,在自己身上发生一些自己觉得丢脸的事情后,就会觉得别人看自己的目光都会发生变换,或是只要别人在“咬耳朵”就会觉得是在说自己。

这种感觉就好像,小时候读书害怕被老师点名提问,问到自己不会的问题,觉得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一样。这时非常正常的反应。虽然,我们都知道,当自己作为旁观者看别人遇到类似的“窘境”时,我们并不会因这件事就改变自己对一个人的评价,也不会放很多的注意力在那件事情上。但当尴尬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还是免不了觉得自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这是因为我们,一旦发生这类事件,威胁到了我们的自尊心、影响了别人对我们的评价,而在自我意识中,这些信息或事件对自我产生了一定的“威胁”。而且,敏感度高、自尊心低的人,受到影响就会更大。

人都是社会性的人,社会评价对我们就会非常重要。有些人对自我的评价非常依赖别人,也就是非常不稳定,外界评价趋向于积极的时候,自己的评价就会正向。外界评价趋向于消极的时候,自己的评价就会是负向的。但对另一些人而言,虽然自我评价不依赖于外界,但是外界的评价依旧会对个体造成影响。因为对一个人的评价,影响着这个人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但是,如果说,这种想法经常出现(持续半年),并且严重干扰了自己的生活,觉得非常痛苦,甚至不想出门,或者已经主动减少社会活动,就需要特别注意一下。

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这是自卑、社交恐惧的表现吗?

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这是一种心理过敏的现象。

1、自卑的人,更容易敏感

因为担心自己不被认可、不被尊重、不被爱;害怕被指责、挑剔、敌对,所以内心会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

2、价值体系不完整的人,更容易敏感

如果一个人缺乏完整而强大的自我价值体系,就会倾向于通过别人的评价来确认自己的价值,如此一来,就会特别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3、“抑郁质”的人,更容易敏感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将人的气质分为4种类型: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

有着抑郁气质类型的人,往往有着这样的特点:

  1. 情绪高度敏感,经常把很弱的刺激当成很强的刺激;

  2. 经常为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伤怀,且久久难以开释;

  3. 行动迟缓,性格孤僻;

想一想《红楼梦》里那个常常为了一点小事而伤感或生气的黛玉,你就会明白,抑郁质的人特有的敏感,经常令自己伤痕累累。

4、自尊水平较高的人,更容易敏感

我们首先来看一个自尊的公式:

自尊=自我抱负*社会尊重

这个社会尊重,就体现在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上。因为自身较高的自尊水平,所以需要较多的社会尊重。

一旦感受到他人在议论自己,就会立刻产生一种被贬低的感觉,由此带来自尊水平下降,心理过敏就产生了!

一般来说,敏感的人,会比较恐惧社会交往,有社交焦虑,他们的焦虑感,就主要体现在担心遭受到较低的评判和非友善的对待。

此外,题主还提出了害怕被孤立,感觉很无助。

其实,这种表现与内向性格关系不大,而是与自己的人格结构有较大的关系。

内向性格的人,一般来说会很享受孤独,因为在孤独的环境下,他们会更容易向内在的精神世界探寻。

害怕被孤立,一般来说有这样几种心理因素:

一是安全感缺失:

如果在过往的经历中曾经遭遇过背叛、伤害和抛弃,就可能会导致个体的安全感较差;

二是有自卑情结:

因为有着消极的自我评价,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不受人欢迎,所以才会比较担心被孤立;

三是自我价值体系脆弱:

需要不断向外寻求他人的支持和认可,否则便无法撑起自己完整而稳定的价值天空。

因此,超越自卑情结、强大内心的自我价值体系、培养“钝感力”、保持适度的自尊水平,这些做法,都可以有效改善您的敏感症状!我是心理咨询师镜心,疗愈心理,温暖陪伴,欢迎关注!

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这是自卑、社交恐惧的表现吗?

社交恐惧不能完全等同于内向。

社交焦虑并不可怕,每个人多少都会在公众场合焦虑,但如果它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工作和亲密关系,就变成必须克服的障碍了。

社交焦虑(social anxiety)是对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时产生畏惧、紧张和焦虑感这一现象的简称。

根据目前最权威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中所定义的社交焦虑障碍,有以下四个主要的诊断标准:

  1. 在面对陌生人或潜在的观察者时,对一种或多种社交行为产生显著且长期持续的恐惧感。患者担心自己会做出令自己遭受嘲笑或置自己于尴尬境地的行为(或出现焦虑征兆)。

  2. 处在令自己恐惧的社交场合中时,几乎无法避免产生恐惧感。
  3. 认识到自己的恐惧感是不合理的或是过度的。
  4. 尽可能回避可能会导致自己恐惧的社交场合或在这些场合中倍感煎熬。

官方的标准有点难理解,这里给出常见症状,方便亲结合自己的体验,诊断看看:

思想上:过度关注别人的看法;过度注意自我;对事情可能发生的意外过度担忧。

行为上:说话时语速急促、声音纤弱;闪避对方的视线;避免成为别人关注的焦点;回避社交场合。

生理上:面色发红、出汗;感到紧张;心跳加快、头晕目眩。

情绪上:自卑;对自己或他人感到失望、愤怒;感到对现实无能为力。

如果发现自己有不止一条可以对号入座,那么,你可能真有点社交焦虑了。

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这是自卑、社交恐惧的表现吗?

不用担心,你只是性格内向不是社交恐惧。社交恐惧和内向不同,前者是无法也不敢与外界接触,而内向只是不喜欢或者不想与外界接触。从题主的描述来看只是喜欢独处而已,这是性格内向的正常情况,不用刻意做出改变,只要找到合适自己的生活方式就可以了。

另外如果总是觉得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可能是陷入了认同危机。

自我认同感差,所以非常依赖外界的肯定,在意外界的评价,久而久之就会感到焦虑、自卑。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他人和社会的评估会影响到自我评估,尤其是那些内向敏感的人,他的自我认识几乎建立在别人的看法上。这些人自我认同感差,总是依赖、寻求别人的认同,如果别人不认同就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在他们看来,命运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他们总感到迷茫、焦虑、不安。

题主可能没有这么严重,就是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缺乏一些自信。

有个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都喜欢的画,画完后他拿去集市展出。画旁放一支笔,并附上说明:每位观赏者,如果觉得此画有欠佳之笔,均可在画中标记。晚上,画家取回了画,发现整幅画都标满了记号,画家对此非常不快。第二天,他依旧拿出同样的画去集市展出。并附上说明:每位观赏者,如果觉得此画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均可在画中标记。晚上,画家取回了画,同样整幅画都标满了记号。那些曾被指责的笔画却换上了赞美的标记。

其实不管我们这么做,总会有人喜欢有人讨厌。发现自身问题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敢于坚持做自己,妥善地处理自己与外界的联系,才能维护内在心灵的平衡。

笔者觉得题主要改善这种情况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多想想自己的优点、表达自己的观点:一个人不可能没有优点,每天告诉自己是最棒的!很多时候要勇敢的参与到社会团体当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明确的说出自己的观点,增强自己的自信。

多参加社团活动、拓展自己的朋友圈:多参加一些社群活动,感受他人的喜怒哀乐,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只有多结交朋友,宣泄被压抑的情感,增强生活的勇气,才能更好地走出自卑的泥潭,自信心得意恢复。

回答完毕,希望能够帮到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