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银行要处处打压支付宝,而不去对付微信?
支付宝的诞生,从概念本身就是颠覆了实体银行,理财的收益高、到账快,对银行冲击巨大。后来的花呗,又冲击了银行的信用卡功能。几乎是全面冲击银行。从阵地战来看,支付宝属于正面进攻的正规主力军团,微信也是一支进攻部队,但还没有支付宝这么全面和强大。银行与支付宝,成为市场竞争的最主要的两支力量,立场当然不一样,支付宝不是抢夺的增量资金,而是银行碗里的肥肉。打压,本身就是正常的竞争行为。
支付宝、微信钱包,甚至包括P2P等网络金融体系,本身是基于互联网时代的新兴产物。它们的主要特点就是消灭了实体店,减少了柜员、租金、路费、时间成本,人们在家里甚至手机上就可以运行自己的资金投资。成本低、操作快捷,这是实体银行的颠覆者。但是网络金融的致命缺点是,监管困难,老板容易捐款跑路。银行,有国家背书,让人们心目中不会倒闭,所以,也早就了银行的傲慢。
网络金融的致命缺点是不安全,且没有背书,倒闭了,金钱彻底损失。比如P2P本来是好事,但被自己玩坏了,高利息几乎成了骗子的代名词。倒闭的、欺骗的、跑路的,比比皆是,从人人追捧的神坛跌落成人人喊打、避之不及的骗子,也就用了几年时间。支付宝和微信,从安全性上,也存在倒闭跑路的风险,只是因为阿里和腾讯足够大,人们相信他们不会背信弃义。
国家对支付宝限制越来越多,一方面要保护实体银行,一方面也预防金融风险。几千亿的资金量,国家可控可承担这样的风险,如果将来发展几万亿十万亿的体量,想想就吓人。万一出现了金融风险,这个社会压力可不下哇。支付宝和微信毕竟是民企,真的出现问题,谁给你还账谁给你承诺。所以,控制网络金融稳健发展才是王道。
也许有一天,支付宝转为国有,并有国家保险,或者国家再开发国有性质的类似支付宝的金融工具,网络金融还会继续蓬勃发展。有了国家的安全托底,网络金融的快捷高效优势才能更好地发挥。人们的生活和金融管理将更加方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