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学群里说话的永远是那几个人,而大部分人选择沉默?
同学群里,虽然几十人过去在一个“频道”上,但随着个人生活发展分化,大家已经不在一个“频道”上了,大多数人不愿意发声。但,一个群里,总有那么几个人,喜欢发言,主要有几种情况:
一是热心肠的人。有些同学天生就是热心肠,不愿意看到群里冷冷清清,经常冒泡,像一条活鱼,总想掀起一点浪花。有的甚至,本来就是群主,自己的自留地,也不愿意看到它荒芜了。希望自己搅和一下,带动一下气氛。
二是思想比较单纯的人。比如,我们同学群里,总是几个定居的海外女生爱说话,她们生活的环境,比较单纯,人也比较单纯,没想那么多,要照顾这个情绪,要关注那个感受,她们想说就说,想发就发,也不存在炫耀心态,就是觉得好玩,就要分享。比如,有个美国定居的女生,总发自己的院子啊,风景啊,狗啊之类的,她就是觉得好东西要分享,根本不存在炫耀心态。
三是混得好的人。经常爱说话的人,基本都是混得中上等的人。也许,他们自己感觉自己混得不错吧,至少在当地,他们混得不错。所以,他们经常冒泡,无非是想引起什么话题,引到他们值得炫耀的方面,顺便炫一点什么,满足自己炫耀的心态。
四是纯粹无聊的人。许多人不说话,没有别的心态,就是手头上的事情比较忙,根本就没有时间看同学群聊。等到自己空下来,翻看聊天记录,这个话题已经结束了,也不便于再说什么,于是只是看看群聊记录,而不说话。那些清闲的人,闲着没事,别的群体,又不好说话,只有同学群里可以发言,所以,没事就想找人聊天,结果,群里那几个闲人,经常聊得很火热,别人都是观望。
至于为什么同学群里,大多数人不爱说话。其实,很简单,该聊的都聊完了,没有什么共同话题了,所以,没什么可聊的了。每一个同学群,都经历过个组建、热闹、冷清的过程,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必然规律。刚组建的时候,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多少青春的话题,恨不能说不完。
尤其是经过同学聚会之后,该说的说完了,该见的人见了,该了解的情况了解了。还聊什么呢?大家的生活状态完全不一样了,任何话题,都众口难调了。然后经历一个混乱的时期,炫耀的,推销的,发鸡汤段子的,发禅语的,发养生的,发微商的,乱七八糟的东西发多了,许多同学就不打开同学群里。因为冒泡的越来越少,发乱七八糟的信息,没有响应,也就不发了,于是同学群萧条了。
可能也就是特定时间,热闹一下。比如,过年拜年啦,毕业纪念啦,有人发红包啦,等等。然后又是长时间的寂寞,虽然总有那么几个人聊天,成了他们的小圈子,其他的同学越是插不上话,就越不参与,他们奇怪,还不拉个小群聊,偏偏就在大群里聊,这个奇观,也是蛮有意思的现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