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家组织的同学聚会,你会去吗?

今年混得不好的过年同学聚会你会去吗?去的话会担心别的同学问你什么问题?怎么跟你的初恋同学在聚会时沟通?

很久以前,参加过一次同学大聚会,还是在学校里举办的,邀请了校长和当年的老师。回到原来的教室里,先由同学们逐一发言,一人一分钟,自我介绍职业发展和家庭生活方面的主要情况。

总体来说,大家都介绍的比较得体,从事什么职业,生活在什么城市,欢迎大家去“骚扰”,一定热情接待。有几个当年学习落后不太受欢迎的同学,发言中介绍的很详细,自己是老板,一年利润几百万,在哪里有几套房,好像他是来相亲的,不是来同学聚会的。

聚会吃饭的前阶段,场面上把控还可以,到了下半场,就进入胡言乱语、群魔乱舞的阶段了。混得好的同学,各方面都显得自信,往往混得好的人酒量也好,混得也开,表达欲望更强,在聚会上就显得特别活跃,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家长里短、国际大事,没有不知道的。混得不好的同学,底气不足,表达木讷,一般都是当观众。还有少数混得不好,个性也强的人,就到门外抽烟,明为躲酒,实则难受。

聚会结束后,同学的品味、兴趣、生活质量,分化的更加明显。有些男生,特别是混得好的男生,纠缠着几位漂亮女生,彼此就像公园里的斗鸡,争风吃醋,争奇斗艳。根本核心就是,当年你们漂亮瞧不起我们,我们现在比你们老公混得好,让你们后悔了吧。有钱的同学,大包大揽,定豪华唱歌的包间,点名贵烟酒,恨不能把银行卡摆在桌面上PK。目的就是像雄心动物一样,在女生展示自己的“经济实力”,来寻找被女生崇拜的感受。

聚会结束要散场的时候,分化就更厉害了。有司机的,站在同学们面前,大声呵斥的司机,把车开到门口上来。有秘书的,那一定让秘书就随着跟上,拎着皮包端着杯子。有好车的,一定要把车开到酒店门口,大声嚷嚷地谁要搭车。坐飞机的人,那也是嗷嗷叫着谁和我一起走。那些漂亮女生,总有几个男生争夺“送行”权。大家都装着很自然,很随意,很平常,很低调,其实,骨子里都在旗帜鲜明地炫耀。

聚会结束后,同学群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没人扔红包,你都不知道群里还有活人。当大家各自回到自己的生活轨迹后,同学之间似乎又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同学见过了,大呼小叫过了,搂着喝酒过了,就把那份思念释放了,释放了也就空空荡荡了。该炫耀的也炫耀了,我当年被你瞧不起,今天让你们高攀不起的目的也达到了。不管什么目的,所有的念头都在聚会那几个小时释放了,在短短的几个小时里,一定要把需要传达的信息,直接的间接的,释放出来。这就够了。

这样的聚会,无论怎么组织,也是众口难调。十个同学来,可能怀着十三个心思。同学情谊,也是每一位同学的情感需求,也不能说没有这份思念。大家也互相想知道同学过得咋样?但是人的心态都是千古不变的,攀比、对比、羡慕、嫉妒、吃醋、炫耀,这些心态,不知不觉地产生了。比如,你很低调,但别人都开始吹牛,如果你不亮出底牌,别人会认为你混得差,不知不觉被裹挟进来了,也开始吹嘘了。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有人说,我就很低调,有同理心。但是我想说,当你很自然地谈宝马的含油量的时候,你不一定在炫耀,而傍边的同学自然也会认为你在炫耀。所以,攀比是一种客观的情况,是各种心态的自然投射。

职场火锅个人观点,我喜欢小聚,不喜欢大聚。多年来,我们高中同学和大学同学,分别有两三个小群体,有交叉的,也有不交叉的,我们长期交往,小范围聚会。有时候就到家里来,交往很自然,很平等,基本不涉及利益和钱财,就是一个玩伴,因为人人需要情感。每年几次自驾游,过年初四、国庆第五天,都是固定的聚会日子。我更喜欢这种方式。

过年回家组织的同学聚会,你会去吗?

如果春节期间同学聚会,我会去的。

我就想和同学们聊聊天,顺便看看那个上学时很关心我的女同学怎么样了。

如果真的参加了聚会,除了必要的话以外,我就静静地看看同学们如今比起上学时改变了多少。

我既不装大,也不装穷,我就是我,管他们是看得起还是看不起,我认为他们看不看得起好象都没有多大区别。

相聚是缘份,如果不是实在分不开身,我就一定参加,不管相见的结果会不会满意,既然是同学,总不能不见吧。

以前我因为怕见那个女同学而不敢参加同学聚会,现在我看开了。

过年回家组织的同学聚会,你会去吗?

在外地生活,春节好不容易回一次家,参加同学聚会是有必要的,一来增加同学间的感情,毕竟像同学间的友谊在社会中是很难再获得的,我们应当珍惜。二来不同领域的同学在一起聊聊天,是可以开拓视野的,虽然有点功利,但事实的确如此。但是不要忘记了,春节是家人团聚的大日子,陪伴家人仍然是最为主要的,同学聚会只是在家人团聚的大背景下的小插曲,时间足够的话,一定去参加,时间不够的话,好好陪陪家人才是最为主要的。

些许建议,仅供参考。

过年回家组织的同学聚会,你会去吗?

生活就像一张网,把所有人都联系在一起。人们总想着如何自我完善,但周围人也是关键的资源,比如同学、同事、朋友、亲人等等,能帮助我们成长进步。

如果你在纠结同学聚会要不要参加的话,你需要辨别的是:什么样的人际关系才值得拥有呢?这种聚会值不值得你参加?

《他人的力量》(The Power of the Other)这本书,教你辨认无意义和有害的关系,以及如何培养有益关系,从中获得好建议和正能量,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

书中提供四类关系,以及相应给你带来的后果:

1. 第一类关系既没有价值的信息交换,也没有深层的情感联络,这种无意义的关系应该尽量避免。

2. 第二类关系带有肢体暴力和精神暴力,对身心健康有害无益。

3. 第三类关系建立在不良的快感之上,表面上会带来快乐,实际会让人越陷越深。

4. 第四类关系可以让人做自己,带来正能量,独立自主,接受挫败,不断成长。

你可以对应上述的四种关系,来判断同学聚会要不要参加。希望我的答案能帮助到你~

过年回家组织的同学聚会,你会去吗?

偶然去一下!

过年回家组织的同学聚会,你会去吗?

春节同学聚会不去参加,因为现在的同学聚会变味了,变的庸俗,变成了炫富,往日的同学情意荡然无存,俨然成了卖弄本事的场所,一些生活拮据的同学被冷落、戏弄、嘲讽,内心真的很受伤,那些富有的人高谈阔论目中无人,不可一世,完全不去顾及其它人的面子,这样的同学聚会我是再也不参加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