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给老人让座了?

这几天早上赶早高峰上班,公交车上已经很难看到主动让座的人了。

社会的赌气现象。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但是不法定义务。给你让座是美德,不给你让座是本分,偏偏不给你让座是我生气了。

先讲两个极端的例子。林肯的父亲每次见到农夫就脱帽弯腰致敬,农夫根本不回礼。林肯的父亲说,我有礼貌是我的素养,对方回不回礼那是他的素养。反面例子,新闻说,一位女孩加班很累,坐在座位上休息,一位老人一把把她揪起来,还骂她没教养,不知道主动让座。女孩生气了,偏偏不让座,老人竟然一屁股坐在女孩大腿上。网上掀起对“为老不尊”的声讨。

一些网络专门炒作“代际冲突”,主要就是老人跳广场舞抢夺青少年篮球场啦,老人强迫年轻人让座啦,老人责骂不让座的年轻啦,然后有人总结了,不是现在老人变坏了,还是40年前那批坏人变老了。老人们不干了,难道这样“晚节不保”了,许多老人自发地到公交车上发起“老人要给年轻人让座的倡议”,因为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应该让他们休息。老人反正闲着没事,不如心疼一下年轻人。

人间正道是沧桑,世上还是好人多。年轻人主动给老人让座的还是很多,老人不让年轻人让座的也不少,如果社会上老人和年轻能够互相体谅,这些问题根本不是问题,极个别的为老不尊或者不尊敬老人的个例,也不要否认整个中华传统美德。

网上对这些少量的负面例子进行了炒作,主张了代际冲突,加剧了代际矛盾。有些年轻人看了这些报道之后,故意不给老人让座了。年轻人心想,我也是买票坐车,我有权坐着,让不让座,全凭我的个人意志。任何人不得侵犯我的合法权益。我让座,就是应该的,得不到感谢;让的动作慢了,还被老人责骂;如果不让,就是大逆不道。反正年轻人怎么做都是错,索性我不遵从你们老人眼里的游戏规则,爱咋地咋地。

对待这些代际冲突,都是社会发展的必须现象,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也没有必要过分悲观。如果社会上多宣扬一些正面事件,就像一些老人自发组织给年轻人让座的行为,都在一点一滴传递着正能量。我们应该对社会公德抱有信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