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坏人总选择女大学生下手?
这是典型的新闻误区。女大学生这个词,本身自带光环,代表了女性中有知识有文化有素养的那部分优秀女性群体。如果女大学生被骗被害,就形成了新闻的“反差效应”,格外吸引眼球,很容易成为热点。比如,最近几起女留学生被害事件,掀起网络大波。这样的新闻看多了,就会觉得女大学生怎么这么笨这么单纯,容易出事。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普通女孩出身,就没有那么大的新闻效应,如果是女大学生出身,就容易坏事传千里。其实,女大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受安全教育,尤其是如何对待陌生男人,家长和老师都会经常教育。女大学生,并没有新闻里想象的那份单纯,容易被骗。骗子也不至于非要去骗那些智商比他还高的女大学生?
为什么大家会觉得女大学生出事多呢?一方面是新闻标题的爆炒,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女大学生给人一种“书呆子”的感觉,尤其是女博士,简直就是“第三种性别”。高中毕业的女孩,没考上大学的都去打工了,有了社会经历和经验。那些考上大学的女生,还要在“象牙塔”里再学习四年,甚至七年十年。一直在读书,社会经历少,难免给人以“单纯”的感觉,并且女生自己还假扮“清纯”形象,所以才说大学是“象牙塔”呀。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现在部分女大学生“社会化”很强,经常参加社会上的聚会、狂欢,甚至晚上去蹦迪、泡吧;还有就是,她们也喜欢上社交媒体,广泛认识人。另外,现在一些特殊社交载体也多了,用手机就可以找到各类人群,交际面甚至比一些工作女性更大更广,接触到坏人的概率更大,无形中也增加了受害的概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