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领导喝酒怎样做才能引起重视呢?

职场火锅先讲一个自己失败的例子。我踏入职场的第一次挫折,就是因为喝酒。我本来就是一瓶啤酒二两白酒就翻的人,不知道怎么对付第一次酒场。以为自己喝好吃好就行了,客人没敬好,领导也不没服务好,我自己趴在酒桌上睡着了,把领导气得够呛,好长一段时间不带我出去应酬。直到多年以后,老领导遇到我,还开这段玩笑。可见,应对酒场的技能,有多么重要。

国人崇尚酒文化,自古以来都有酒风识人的用人哲学,包括现在一些知名企业家也喜欢用喝酒来识人用人。所以,酒场如职场,酒场如江湖,这些话一点也不夸张。虽然现在对酒风人品的认识有所淡化,但行走职场,会喝酒、陪好酒、喝到位、促感情,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情商和人际技能,同时你的酒风也会给领导长脸,否则就是丢脸。分三阶段,要掌握技巧:

【一】酒场开局前。陪领导喝酒,提前要陪同领导出发,引领领导到房间。如果各自前往,一定要早于领导到饭店,在门口迎候领导。切忌不要一桌子人等你姗姗来迟。先请领导就座,你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如果有座签,就按座签就坐。如果没有座签,要切莫坐在主位(包括主陪、主宾、副主陪、副主宾这四个座位),坐在何时的位置。尽量坐在看见领导的座位,以便于照应,或者便于领导向你使眼神。

【二】酒场中局。你一定要懂酒场规矩。国宴是主陪带酒、副主陪带酒、主宾敬酒等顺序。当然,各地也有各地的风俗,比如北京普通商务宴请是职位最高的主人方开场酒。自己切莫冒失说话,也切莫冒失敬酒。酒场前三轮次一般是平喝,你要保存实力,留在最后发力,千万不要一开局就喝高了,领导带你出来不是让你丢人的。最重要的是眼观领导的眼色,需要向谁发力敬酒,按照领导的排兵布阵“发动进攻”。敬酒词要准备好,不要瞎说话,不要搂搂抱抱上司。敬酒时,酒杯一定要低于上级的酒杯。需要为领导挡酒的时候,要勇于挡酒;需要替领导喝掉的,要善于替酒;不需要你挡酒或替酒的时候,切莫越位。当然,还是一些上不了台面的技巧,比如,换酒掺水等动作,一定要做的不露痕迹、不露声色。中间领导上卫生间,或者对方主要人员出去,要跟着出去照应一下,比如吐酒,要服务一下。

【三】酒场最后。前提是酒场要喝好,但不能喝醉。领导还在战斗,你已经歇菜了,不行。酒场结束前,要预判时间,提前叫好车,在酒店门口等候。如果需要你埋单,一定要在上主食后早点埋单。酒场结束后,陪同领导先恭送客人先走。然后,恭送领导。如果领导没有喝多,问一下需要不需要送他回家。如果领导喝多了,无论领导是不是需要,都应该把领导护送到家,除非领导不需要你陪同。

以上说的都是职场基本礼仪,当然很多人一定会喷这是奴才意识,喷就喷吧,既然就回答,就回答大原则的套路,不能鼓动年轻人不讲酒场规则。酒场文化,虽然被人所诟病,但酒场文化也是职场文化的延伸。这是什么奴才意识,这是对上级或长辈的,基本尊重,也是做人做事的普遍规律。你可以反对,你也可以由着性子去喝酒,那是你的自由,请少喷几句。

我是职场火锅,资深职场专家。作家,全国语文课文的作者。回答近千个原创独家的悟空问答。关注职场火锅,私信后有作者的书赠送,期待与你互动和交流。

和领导喝酒怎样做才能引起重视呢?

“职入龙门”观点:饭局确实是各职场人‘争奇斗艳’吸引领导注意的战场!想要迅速脱颖而出需要掌握2步:第一步:不盲目争先!要先学会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其实,想要引起领导重视又何止单在酒桌上呢?大家拼命陪领导喝酒、隐忍表演都是为了通过饭局增进了解和感情、获得升职加薪机会!

但,请注意,饭局只是我们与领导增进了解互动的媒介之一,不是决定领导重视我们的关键原因。

领导是否重视某一下属,主要看他自身专业价值的稀缺性,是否到达了公司和自己都离不开的程度。

所以,我们可以积极想办法在饭桌上与领导建立良好关系,但决不可把这种社交方式当成获取升职加薪的唯一途径。

因为对领导事业没有与时俱进帮助的人,即便是领导饭局中的常客,也只能沦为挡酒炮灰兵,可替换性极强!

注意:领导对下属满足个人事业诉求的要求是与时俱进!

怎么理解?

就是你今年、明年、后年对领导有价值都不叫有用,你必须保障自己专业价值年年跟上公司和行业发展需求,这样你的实力才能对领导未来升职加薪有价值。

也就是说:你只有与领导成为长期共赢合伙人,再辅助寻找各种与领导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渠道。比如:饭局、酒局。这时你努力想获得领导重视的社交行为才是能水到渠成的好事!

在缕清晰这层核心目标后,我们与领导参加饭局时就不会因为一时争不过其他同事而患得患失了。

要知道,领导做为掌握员工‘生死大权’的关键人之一,是很享受下属宫斗场面!

因为他知道,只有下属相互争斗,才能保障自己的业绩、才能让自己地位坐的更稳。

所以,了解领导心思的聪明人压根不会急于和其他同事争宠,而是采取泥鳅战术。

何为泥鳅战术?

泥鳅做为河流中弱小动物是争不过强势的鱼群的,反而会成为盘中餐!所以为了保存实力,他们选择在夏天鱼群最强盛的时间里钻到泥沙中蛰伏。让鱼群之间为了生存互相残杀。等到秋冬河水干涸后,即使夏天胜出的肥鱼都会因为失去生存环境而死亡,这些丰富的尸骨残害成为泥鳅家族最美味的食物。泥鳅家族不费吹灰之力就成为河道上的最大赢家。待到来年夏天鱼群昌盛时,他们还继续采取智慧战术坐收渔翁之利!

【分析】讲这个战术旨在告诉题主,知道领导是职场稀缺资源的人不止你一人,所以他只要权力在手就一定是兵家必争之地!那你是想一时获利还是想成为最终胜利者呢?

这个核心目标题主必须搞清楚!

如果只为一时获利,那你大可与同事争个头破血流、两败俱伤!

但如果你想要最终获胜就要向泥鳅学习不争先、保存实力、坐收渔翁之利。

饭局上先把舞台交给急于表现的同事。

目的:酒会让人放松警惕。通过他们与领导觥筹交错的互动来分析领导同事之间的人品、喜好和禁忌底线。

吸取社交能力强的同事与领导沟通互动的套路;一旦发现谁踩雷了,那你就牢记防止自己犯同样的错误。

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等到我们敬酒时才能给领导留下好印象。

注意:让领导重视自己是一项持久工程!

你必须先经历彼此因为相同爱好或工作互动而产生好感,然后在各种工作考验中建立共赢合作的紧密关系后,才是被领导重视的环节。

所以,题主要做好思想准备!想要获得领导重视,可能需要五年、十年的工作磨合和酒桌碰撞。根本不是一朝一夕决定胜负的事情!

我们没必要因为某一次或某几年中有哪位同事与领导打得火热就患得患失,以为自己肯定没戏,这都是短视想法。

【总结】领导重视一时,你无法获得最后胜利。只有领导长久重视你,才能助你成为最后赢家。

我们不能把目标设立为一次陪酒让他高兴那么简单,还要你与他三观一致,或者说对他事业有帮助!这些重要因素缺一不可!

所以,我们不要着急与同事争抢领导注意力,先让急于表现的人帮你免费帮你踩雷!

你只要按照领导喜欢的安全距离与他互动,就一定会如愿的!

第二步:与其东施效颦、不如投其所好、另辟蹊径。

为啥说拒绝东施效颦?

因为很多急于表现的职场人都不考虑自身情况,只顾效仿‘争先同事’的行为:

比如:同事们为得到领导重视纷纷拼命喝高度数白酒,于是题主也效仿。但由于自己没有训练过酒量或者有胃病,不是喝半瓶就不省人事、就是直接喝到胃出血送医院。

这些都是非常愚蠢的自残方式!

因为你在酒桌上既无法给领导提供愉悦尽兴的价值、又无法给领导提供面子上的尊崇享受,只让他觉得扫兴和麻烦。根本无法让自己在争奇斗艳的同事拼酒中脱颖而出。

更会让其他想借此机会讨好领导的同事讨厌,可谓是得罪所有人。到时候大家会合伙不叫你入局,你就被动了。

【对策】

原则:先了解领导的喜好,同时更要了解自己的优劣势,需要扬长避短、另辟蹊径!

举例:题主经了解后得知领导喜欢喝白酒,也喜欢组酒局,但自己又因为有胃病喝不了酒。而其他同事为了投其所好,拼命练习喝高浓度白酒,都希望在领导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陪领导喝尽兴。

为了能保障自己脱颖而出,题主可以采取以下扬长避短策略:把拼酒大会改成品酒或诗词大会,注重搞活饭局的气氛和文化层次。

这样即便你不能喝酒,领导也会愿意把你带在身边、逐步重视你。

原因很简单,你因为对酒文化的博学可以成为他向客户或大领导表达友好互动意愿的‘体面媒介’。

为此,题主可以在业余时间多学习酒文化知识,条件或时间允许下可以考取品酒师的认证。

这样你再出席领导的饭局后,你和其他同事就完全不是一个竞争赛道的了。你成为提升领导品味的‘顾问’。

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掏钱买些好酒请大家品尝,在你口吐莲花的讲解中,就是其他人再想靠拼酒展示才华,领导也不给他机会。

因为通过你可以打开领导不了解的专业领域,你完全具备其他人没有的稀缺价值。

另外,借着品酒,你还可以与喜欢酒的领导有机会成为具有共同爱好和话题的合伙人。

切记:只要你能做到公私分明,且明确自己需要给领导提供什么样的共赢价值,那你们之间就能建立更紧密的共赢合伙人关系。这是受重视的重要一步。

而且因为你的博学和专业,也会受到其他同事的青睐,人际关系自然会更好。

题主不妨考虑一下,另辟蹊径的方法。

如果领导喜欢书画艺术品也一样,想送不起豪礼,那就从对艺术品的鉴赏专业性上碾压其他竞争对手。这是脱颖而出与领导快速建立联系的捷径。

(注意)敬酒礼仪和常识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职入龙门”最后总结一下:

只要你在人际关系中拥有其他人不擅长但又需要的价值,即便你不‘随大流’也一样会得到领导重视、同事喜欢的!

切记:想获得领导重视要做到以下2步:

第一步:先沉得住气、要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第二部:要扬长避短、投其所好、还要另辟蹊径。

大家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END----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