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穷人倾其所有要买富人区的房子,为了让孩子跟富人孩子做朋友培养人脉,你怎么看?

一个朋友中级资产却花光积蓄在我们当地有名的富人区买房子,说是让自己的孩子打小就跟富人的孩子做朋友,培养人脉。本人表示理解不了这种思想,大家怎么看?

题主理解不了,半对半错。这位中产父母,自然有他们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就像你用你的价值观理解不了是一样的。

职场火锅先讲一个例子吧:为什么中国企业在非洲一些国家做生意有时候血本无归?其实,许多人并不清楚这里面的长期投资问题。国内老板到穷国家,思维很简单,就是砸钱,只要花钱没有办不成的事,结果这些穷地区的官员经常变换,最后许多工程有去无回。

一些西方国家的企业就如鱼得水。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企业家把穷地区高层的孩子都接到贵族学校,与他们的孩子一起学习玩耍,有时候还故意设计地痞流氓欺负他们,让他们的孩子一起“战斗”,培养兄弟般的情义。结果这些孩子长大后,与西方企业家有着深厚的友情。这就是思维远视与近视的差距。

一半是对的。这位中产父母重视孩子的教育的观念是对的,对孩子教育舍得投入是对的,让孩子与富人孩子交往的方向也是对的。古代就有“孟母三迁”,说的就是孟子的母亲为了选择社会层次高、有文化素养的邻居,搬了三次家,目的也是为了让孩子处于一个优质环境里。我们不要责怪这对中产父母傻,他们都中产了,能在富人区买学区房,说明他们的智商不低,自然有他们的考量。别说他们,北京有多少穷人,几代人倾其所有买一个学区房,不是一个新闻说1000万元买一个40平方米的半地下室吗?为了孩子的教育,家长们无论怎么疯狂,都是他们自己的价值观。

一半是错的。这位中产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向是对的,可是在实践中,可能措施是错的,达到的目标是错的。不过,目前,孩子还没有长大,很难用实践来证明。在富人区生活,就可以与富人建立人脉了吗?这个答案是半个否定的。途径是对的,但建立感情,在国内很难。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是一条人性法则。

但是,如果他们的孩子是自然而然与贵人交往,是有可能成为兄弟的,但是怀着巴结富人、利用富人的心思,往往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不展开分析了,这是哲学问题,富人们也不傻。如果平等地与他们交往,孩子们还小,将来可能成为好朋友好人脉,也可能成为排斥的对象呢。

综上,很难准确下结论,这对中产父母的做法只能说对一半错一半,是一个风险比较大的投资,也可能是一把双刃剑而已。总体来说,如果经济实力到位,可以让孩子生活和学习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确实有利。但是如果倾家荡产去刻意追求这个效果,从人生规律来看,往往出现事与愿违结局的概率比较大。

一个穷人倾其所有要买富人区的房子,为了让孩子跟富人孩子做朋友培养人脉,你怎么看?

说说我朋友的亲身经历,也许能更好的回答这个问题。

5年前,朋友因为喜欢带院子的房子,也为了退休后养老方便,用了大半辈子的积蓄在一高档小区,买了套双拼别墅。

因为房子买的贵,对于朋友家庭来说,属于超前消费。因此,朋友打算在装修时少花点,简单装修一下就行了。可装修时见到邻居们,才明白,所谓简单装修基本也在百万左右,因为邻居们装修大多都超过200万,有的仅家具就百万以上。

邻居们,互相看看彼此的装修风格、互相借鉴也是常有的事,自己如果装修的太低档,也不太合适。

朋友这才深刻体会到,原来同有钱人做邻居也有很多无奈。

当然小区内工薪阶层也有,例如有的年轻夫妻,两个人都上班。但父母条件好,房子是父母给买的,典型的富二代,根本不靠工资生活。

再看车子,虽然不都是豪车,但奔驰、宝马在小区是大众车型,最差的也是奥迪,而且家家都有两辆以上的车。朋友看看自己刚买的雅阁和家里原来那辆现代,从前住在经济适用房小区时的良好心态、甚至稍微有点的优越感一扫而空。

朋友夫妻都是普通工薪阶层,工资并不太高,平常比较朴实、朴素,也一向不喜欢和人攀比。据朋友说,她住在那个小区,心里确实是有些影响的,不是自卑,只是觉得有些格格不入。

以为,房子买的起就行,可是住进去才知道,买得起和住得起是两回事,其中有一点,心态上也要改变才行。不仅是物业费贵了几倍,就连卖个废品,都觉得不好意思,因为小区内大多数业主并不是卖废品,而是直接“送”废品,即使收钱,也是估计一下,人家给多少就收多少,从来也没有提出异议的。因此,来小区收废品的师傅基本不用带秤。

朋友说第一次卖废品时印象深刻,她还同在从前小区一样,把要处理的废纸、纸箱等,分好类,自己打好包,过一下秤,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打电话叫来了收废品师傅,让师傅称一下,师傅说,不用麻烦称了,50块吧!朋友吃了一惊,这些废纸足足有300斤,5毛一斤,怎么只有50元呢?

收废品师傅说:“有300斤,你自己称了?”

朋友说:“是啊。”

“你不早说自己称了,早说我就不过来了。没见过住这么大别墅的人还这么计较的,卖个废品还自己称!”

卖废品前自己先称重,是住从前小区时养成的习惯,以前小区邻居们说,收废品的称很多都调的不对,2斤才称出1斤。因此,大家先自己称一遍,这样,收废品的就不会糊弄人了。而且,大家都这样做,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收废品的师傅也从来没说过什么。

朋友虽然觉得自己并没有做错,但从此,也入乡随俗,卖废品前再也不称了,给多少是多少,或者直接送人。不在钱多少,关键是不想搞特殊。

现在,朋友已退休在家,但平常除了亲戚,基本不往家里请客人,因为,她的朋友也大都是一般的工薪阶层,她不愿意朋友们来到这个小区后会感到不自在。

至于自己,她说,已经慢慢习惯了,但在小区内,她和邻居们的交往也不多,基本没有朋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她很有自知之明地说:“自己不是有钱人,只是误入了有钱人的圈子,但换套房子不容易,也不想再折腾了。”

这就是穷人到富人小区买房子的经历,如果你也想买房子,买之前,一定要考察好小区的定位,了解买主一般都是什么阶层的群体。不要以为和有钱人住在一起了,就变成有钱人了。

一个买套房轻而易举的家庭,和一个倾其所有买套房的家庭是完全不一样的。当然,如果你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并且真的不受外界影响的情况除外,毕竟日子还是自己过,和周围环境及邻居没有关系。

一个穷人倾其所有要买富人区的房子,为了让孩子跟富人孩子做朋友培养人脉,你怎么看?

我不支持这样做!

知道学区房为什么出来学生读书要强很多吗?因为学区房贵啊!一般买得起学区房的人不缺钱。我爸朋友前年花800万在北京买了一套40平米的学区房。他曾经跟我谈过心,在他们学校里,孩子从小就学钢琴,德语等一系列东西,在孩子身上每年花费不下五六十万。而我爸朋友自己是开小公司的,在社会上也有一定地位。所以,他买学区房是可以的!

再拿我自己亲生经历来说,我出生于大山里,小学是在大山里读的。初中时代,父亲创业成功。我在当地县城重点初中读书。在我们初中,基本上父亲不是老板就是局长所长科长。那个时候我不知道我的家境究竟如何,别的同学一顿早点吃三十块,我一顿才四五块,毕竟我是大山里出来的。别看早点这点小事,孩子之间也有比较!有人说出社会现实,其实人性使然!一个班会分团体,比如说农村的城里的,成绩好成绩差的,长得好看的跟长得丑的……大致上就是拼爹,爹不好的成绩好也可以的。这个社会上差不多,只不过学生时代比成绩,毕业比收入罢了。而在学校当中老师其实也很现实,不分重点或者普通学校。这么说吧,如果当地教育局长的儿子安排座位,一个电话就好了,普通人家的,看谁送得多。然后就是补课,我小时候,就是玩泥巴长大的,读初中才知道有人学过钢琴。小时候觉得三四百多一双鞋好贵,读初中才知道很普通。在这种学校读书,成绩不好,家境不好,长得一般的一般没朋友的。

至于人脉,我呵呵一笑!人遇到事情时,应该先考虑依靠自己再是父母。因为,只有你自己混到哪个地步,你的圈子才是哪个地步。你跟他玩得再好,没有等价值的交换,是不长久的。我毕业后,父亲才告诉我家里真实情况,然后在省城全款买房买车。虽然不算有钱,但是现在我的圈子里,全款买房买车很正常。因为我爹在这个层次里!而我自己在国企上班,顺便做点小生意。因为我做生意,拥有一定资金跟朋友,这帮朋友不是我同学,而是实力对等。而那些以前跟你关系一般的同学也成了朋友。这就是现实!

至于孩子的培养,学校环境只是一方面。更多的是父母的经济实力跟思想程度。打个比方,马云的儿子就在家里上学,请博士教他,马云再交他投资理财。他也会是一个人才!中国人都希望孩子能够飞黄腾达!这也是中国与外国的区别,中国父母理想是孩子努力学习然后挣钱找个条件好的结婚。而外国则认为孩子应该去干自己喜欢的!因为传宗接代的思想在国人思想中很严重,而忽略了孩子是否幸福!其实人有多大能力干多大事,一家人开开心心才是最重要,很多事情不能强求!

一个穷人倾其所有要买富人区的房子,为了让孩子跟富人孩子做朋友培养人脉,你怎么看?

富人家的孩子为什么要跟你家孩子一起玩儿?家长之间有业务往来或者联系吗?

老板投资股市一千万,司机倾其所有跟了一百万。

半月后,司机问老板:涨了,卖不卖?老板不理睬。

三个月后再问,又不理。

再过一个月跌了,问,不理睬。

一年内,涨跌不确定,司机受不了了,卖了。赔了二十五万。

三年后,老板问:我的股票卖了,赚了一千万,你呢?

司机傻了。

老板有十亿资产,一千万就是全套住也不着急。

司机又是卖房子又是借钱的才凑了一百万。天天提心吊胆。

所以穷人不要用富人的理论赚钱。

富人的模式不适合穷人。

二:说一个卖保险的,很穷,半年没开单,就办理了一个高尔夫球场的年卡。去接触富人。

你天天吃不饱,脸上菜色,老婆孩子饿哭了,每天坐公交车(都不一定通公交车)还有心思打高尔夫?你能悠闲自得,你能装得下去?公司的保险业务都有专门的人管理,老板就那么看的上你?哪个公司都做大了还没有给员工办理保险?老板们就不调查你就给你订单?老板们天天去打高尔夫就是单纯为了球技?你一个新人打高尔夫打的好就都围着你转,那老板多么没素质?球场的老板都是认识的老朋友或者了解底细的对手,你突然出现,正常吗?只有一张高尔夫球场的年卡不行的,还要有KTV 铂金镶钻年卡,还要用健身房VIP 中的大A 卡,还要有豪车俱乐部贵宾卡、五星宾馆常年包总统套房、最高档次饭店……高档西服、休闲套装、……

一个穷人倾其所有要买富人区的房子,为了让孩子跟富人孩子做朋友培养人脉,你怎么看?

题主说的是穷人,但介绍的是中级资产,能够在富人区买房子的,就不能算穷人啦。

看到这样的新闻,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大火的印度电影《起跑线》,剧中的女主角,为了让孩子上名校,从原来住的平民区搬到富人区,几经周折,就为了让孩子结交更多的富人孩子朋友,赢在起跑线。

当然,剧中主人公本身就是富人。

而这件事情的主人公,则是一位身价不多的中产。

对于这位朋友的选择,能够理解他的行为,这样的做法,在我看来,有利也有弊。

有哪些好处呢?

一、更丰富的人脉关系

富人,不仅仅以为有钱,更多的优势体现在他们有着丰富的人脉、资源、机会、更多的学识、更好的素养和更开阔的视野(开矿的除外),住到富人小区,一个很直接的收获是能够跟这些优秀的人比邻而居,他们的孩子往往会受到更好的教育和熏陶,综合素质更强,自己的孩子跟这样的孩子交朋友、天天一起玩耍,在同样的幼儿园、小学共处,一定会耳濡目染的受到影响,产生积极的效果,对孩子的成长带来帮助。

不要以为现在的富人会很势利,恰恰相反,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注重言传身教、道德品行修养的培养,教育孩子谦恭、努力,在教育孩子上面的投入更大,为孩子营造更优质的学习成长氛围,因为这个群体中的很多人,本身就是教育的受益者,深知教育的重要性。

跟这样优秀的人做邻居,让孩子跟他们的孩子交朋友,肯定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孩子的成长带来帮助。

二、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这样的社区,谁也不知道谁的底细,因为大家都很有钱、有能力,所以反而相互之间会很客气、尊重对方,他们会更明白信息、机会、资源互通互帮互助的重要性,加入这样的社区,积极的参加邻里之间的活动,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而且,在孩子的教育、升学、择校等问题上,有邻里的互助,往往更容易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

三、更有益的成长环境

这种社区,大家都会很文明,你会极少看到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带着孩子随地尿尿、乱扔纸屑、说脏话的不文明行为,绝大多数人都会很在意维护自己和家庭的正面形象,这样的价值观导向、行为规范,会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更良好的生活、成长环境,对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品行、道德、价值观,会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

四、房子更具有保值增值的潜力

任何一个城市的富人区(别墅除外),都会在这个城市最核心的区域,资源集中,也是最具有保值、增值潜力的楼盘,无论楼市未来如何走向,这样的房子,一定是最保值的,你就是当成投资,也是划算的。

又有哪些弊端呢?

一、透支经济能力,很辛苦

维持这样的生活水平,必然会超出一个健康的经济承受能力水平,除了大部分的收入要用于承担房贷的支出以外,为了保持一定的消费水平,私家车、物业管理费、日常的消费、孩子的兴趣班等投入都会需要较大的开支,如果收入水平有限,会支撑的非常辛苦,而且透支了家庭的储蓄,一旦出现突发风险,比如失业、大病、事故等情况,很可能陷入极端被动的局面。

二、一旦孩子有攀比心,会引起连锁负面反应

现在大多数家庭,会刻意注重避免孩子的攀比心过重,但是孩子的心态很难控制,毕竟,现在的孩子,接触的信息量大、渠道来源多,不同的家庭在给孩子提供物质生活条件的时候,都会按照自身的经济能力来,如果别人家的孩子,不是专职司机接送孩子,就是坐着奔驰S级、G级或者玛莎拉蒂上学的时候,你们家的孩子坐着高尔夫、迈腾去学校,这种对比,有可能对孩子的心态带来影响,一旦平时不注意对孩子的引导,很可能会带来连锁的负面反应。

三、投入过大,期望过高,失望的风险就会增大

这种倾尽全力投入的做法,必然会带着高期望,背负着压力、责任,很可能会对孩子有过于苛刻的要求,有可能抱着父母做出这么大的牺牲让孩子努力成长的心态,对孩子苛责、要求过于严格,一旦孩子承受不住压力,或者发展的情况不如父母的期望,就会导致巨大的心理落差,影响身心健康和家庭和睦。

对孩子的培养,家庭环境氛围、教育理念、父母的综合素质很重要

对孩子的培养,不仅仅是依靠学校的教育、周围的居住环境和社交氛围,家庭环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真正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否保持了积极向上、开放的心态,父母的综合素质、价值观是否优秀健康,父母是否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否保持了谦逊的心态,言谈举止是否得体,所有这些要素,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因为,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

对于他的选择,你怎么看呢?你会这么做吗?我是元宝爸爸,家庭教育家,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育儿、家庭教育知识和经验!欢迎关注我,留言讨论和交流沟通。一起关注孩子成长和家庭环境建设的话题!

一个穷人倾其所有要买富人区的房子,为了让孩子跟富人孩子做朋友培养人脉,你怎么看?

我是一个县城初中的教师。

谈谈我的想法或者说想法的转变。

原来的我一直觉得让孩子在自己的阶层,快乐健康的成长,是非常朴实,也是很好的一种生活方式,这种选择安稳。

但是,现在我的想法发生了转变。

在我们县城的学生中,现在很大部分来自乡下,这些孩子或是父母倾尽所有在县城买房获得入学门槛,还有更多孩子只是租住、借住在民房、亲戚家,这些孩子的父母也尽力把他们带出乡下。

而城里的父母呢,条件很好的会送去省城好学校,希望孩子有更好发展。更多的父母会打听管理严格的学校,优秀的班级、负责的老师,忙得不亦乐乎。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我班上有一个男孩,家住偏僻乡下。读小学时,父母用打工挣的钱在县城首付了一套小三居室,之后,父亲继续外出打工,母亲陪读,顺便在市场摆个流动地推卖菜。现在,父亲早回来在县城做装修,母亲依然卖菜,房子欠款基本还完。这个男孩虽然现在成绩也不够优秀,但长得高大、阳光,打得一手好篮球。一家人已快乐生活在一起了。

而且,当初的房早已升值。

如果他的父母当初不是倾其所有,甚至背上沉重房奴负担,继续留在乡下呢?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这,比比皆是。

毕竟,如果你不拼博,你的孩子那一代,他也要拼搏。

当然,楼主说的所谓富人与穷人,我认为,那只是一个概念。而思维的转变,更为重要,更何况,能倾其所有买房的本就不穷呀,孩子增加的,不光是多与所谓与富人交朋友,见识、对未来,视野会更开阔。同时,父母自己也会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这是我的一些想法,与你共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