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穷养的女孩子长大后性格如何?
我们这一代人70后是有资格谈论这个话题的,因为在这一代人的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确实受到穷养和富养两种理念困扰的。再上一代,基本都是穷养,因为绝大多数人家庭没有富养的条件。比如,我们70后,都是玩泥巴长大的,谁不是穷养大的?当我们长大有孩子的时候,有条件谈论穷养和富养了,理念的纠结也是客观存在的。
穷养与富养理念的兴起: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刚刚富裕起来,有点经济基础了,于是,“穷养儿富养女”的理念开始进入广大家庭。就拿自家的女儿来说吧,90后都是独生子女,而且呈现出了四个老人争宠一个“小公主”和“小皇帝”的局面。这一点,我们都有目共睹。
那个时候,就出现了争论:
中国培养出的孩子是温室里的花朵,你看日本韩国俄罗斯,都是“穷养”。西方孩子从小就打工挣零花钱。从这个意义上讲,90年代后,中国就没有穷养和富养的区别,从本质上都是“富养”,因为最穷不能亏待孩子的思想很重,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这一句话,吓唬了多少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啊,没听说谁“舍不得花钱的”。
曾经有一篇文章很火:
大体意思是说,在一个国际孩子的夏令营里,中国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夏令营中,日本孩子韩国孩子,自理能力特别强。然后,中国孩子的身后跟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后援团,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镜头拉回到2018年:
长期以来,许多文章都在惊呼“垮掉的90后”。那么,镜头拉回到现在2018年,这批90后也已经28岁了。一个大国正在崛起,其中最活跃的创新力量,就是这些90后们。这一点,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吧,尽管90后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这一批人就像生力军一样,涌入了时代的洪流,释放出巨大的红利。
反过来推导穷养与富养的理念:
反过头来,分析这个问题,所谓的穷养与富养,争论的意义不大。穷养的孩子,也有早当家的,也有败家子。富养的孩子,也有富二代,也有创业者。相反,经过过去十年的洗涤,许多富二代正在洗去身上那些标志性的“恶习”,正在成为创业创富的主力军。更相反的是,有些穷二代正在把贫穷的原因遗传下去,不思进取,抱怨社会,哪里舒服哪里躺着。结论就是,人是不是成才,跟穷养与富养,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个人结论性观点:
我从培养自己女儿的角度来下结论:一个人的成长,与教养、培养和滋养有关。中国人应该提倡“养育”一词,不要强调“我生了你”。生与养,养与育,都是境界不同的哲学。富养,体现“精神”层面。穷养,也是体现在“精神”层面,两者殊途同归。
回到哲学思考:穷养的女孩,因为“贫穷限制了想象力”,因为“没有见过世面”,因为“人穷志短”,所以,穷养的女孩子,被一杯咖啡一个工作岗位一个勾引,就上当了,因为她没有见识。现实是这样的吗?
穷养和富养其实殊途同归:
我们养育孩子,根本目的是培养他们的自尊自爱自强的独立人格和奋斗精神。穷养,只是一种手段。富养,也只是一种手段。起作用的是:教养、培养和滋养。
教养,不在于贫穷与富贵,而在于用正确的价值观去教育孩子。
培养,不在于用吃苦和长见识等手段,而在于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滋养,不在于吃什么穿什么,而在于用家族的文化、用社会公德、用正确的价值观去春风化雨。
其实,与穷,与富,都没有直接的关系。教养、培养、滋养,才是这个社会千千万万的家庭应该践行的东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