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离开薪酬和成长谈忠诚,都是耍流氓”这句话?
感谢姜专家的邀请,估计您也是在考验我这位职场老江湖呀。离开薪酬和成长谈忠诚,不仅仅是耍流氓这么简单,而且是“毁人不倦”的节奏。耍流氓,可以打一顿出气;毁人一辈子,打它几顿都不解气,而且成长机会一旦错过,就没有回头路,简直就是害人不浅。但我不同意这句话,应该是薪酬和成长(薪酬的期权)与契约合同精神互为条件。忠诚是无价的,契约精神是有价的,人力资源的价格还是应该由市场来主导。
图1:可以看出,正规的企业为员工同步建立了薪酬和成长双通道。
第一:薪酬和成长是职场交换条件,但忠诚不是条件,两者之间更不是互为交换条件。优厚的薪酬,丰富的事业成长线,是吸引人才和激励人才出业绩的硬条件。但不是忠诚的前提条件。忠诚企业,这个提法,只是一个情怀。士为知己死,为朋友两肋插刀。有人就为了一句话,能为你赴汤蹈火。有人给你十个亿,但买不来你为他冲锋陷阵。所以说,忠诚是无价的。拿薪酬和成长换来忠诚,本身就是对忠诚的亵渎。
金钱与忠诚之间是不是互为交换条件。月薪五千元不忠诚(辞职),月薪涨到一万就忠诚(不辞职)了。买来的不是忠诚,而是契约合同。你把月薪涨到十万,他就可以为你顶缸,为你卖命,但这也不是忠诚,这是更大标的的交易。
从这个意义上讲,离开钱谈忠诚都是耍流氓,这是一个伪命题。所以,应该改成:离开薪酬和成长谈契约都是耍流氓。
图2:可以看出,薪酬是由多个方面构成的,薪酬是契约精神的前提
第二:企业给员工提供什么,员工才会增强(忠诚度)契约精神。职场上有一句话很可笑,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忠诚有“度数”吗?多少钱买一度忠诚呢?我认为,忠诚是一种信仰,是一种情怀,与金钱和物质无关。即使你涨工资涨到让员工卖命,但不一定能买到他的真心。但是,金钱和物质,应该能买来契约精神。
那么,企业给你什么,能换来你的契约精神呢,让你玩命贡献,而且不弃不离,那就是优厚的待遇和远期的希望。你会说,电影里也有这样的桥段,企业快要跨了,几个下属不离不弃,这就是忠诚。这样的情怀,可以有。但一般职场上,没有过命的交情,不要谈忠诚,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
图3:可以看出,人的需求是多个层次的,薪酬是安全的保障,成长是成就的保障。
再扯回来话题。根据马斯洛的五层次需求理论,第一是生存,第二是安全,第三是情感,第四尊重和地位,第五是自我价值实现(情怀)。
不同人处于不同阶段,需求也不一样。对于员工来说,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就是工资,第二就是成长,第三就是当大老板,再做对社会有益的大事(情怀)。
薪酬和成长是辩证统一的。光砸钱,也能砸出契约精神。但是光砸钱对有理性有抱负的人,还不够。他还需要成长,需要学到东西 ,需要具备干大事的能力,需要你给他干事创业的平台,需要你信任他、放权给他。否则,他的心就受委屈了,给再多钱,他也会走。这就是马云说的,员工离职(不忠诚)的原因,一是钱给少了,二是心受委屈了。
第三:我觉得华为任正非的一句话,企业与员工互为契约关系,就是最好的答案。薪酬和成长,就是企业吸引人才的硬条件。招聘公告上都会写这些内容。收入多少,有培训机会,有良好的人才成长通道。就是为了满足,广大有志青年的求职需求。这就是人力资本人才资本在市场上的价格,既包括薪酬,也包括成长机会。成长实际上也是一种薪酬期权,成长提拔到更高职位,得到更多的薪酬。
图4:薪酬是根据市场价位和企业竞争力来决定的,好企业的薪酬分位达到75分位,但差企业才是25分位,差企业是留不住员工的
任正非说,如果华为的员工感恩公司,说明华为一定做错了。企业与员工是互为契约关系。这才是企业家的理智认识。你的薪酬和成长给到位了,员工应该履行契约精神和职业精神。
薪酬给多了,员工还会见利忘义怎么办?那么,强调契约精神,是双方的责任,一方面教育企业给员工提供合理的薪酬和成长机会,另一方面也要教育员工拿到这些东西之后,就要履行契约精神。
图5:可以看出,企业对人才成长负有责任,双方一起努力,才能成长
如果另一家企业出更高的价格怎么办,这家企业要么加薪,要么放员工走。这就是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市场中的主导作用,你谈什么情怀啊,价高者得。只要这样,企业和员工都尊重市场法则,才会形成良性的人力资源市场。
综上,薪酬和成长(薪酬的期权)与忠诚之间不构成交易关系。我更呼吁企业与员工之间形成稳固的契约精神,契约精神与人力资源价格之间,用市场机制来调控,而不是用情怀,唯有如此,职场文化才会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