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求职少年李文星之死?

5月15日,李文星在招聘平台上发送简历。7月14日,尸体在天津静海区被发现。一份本以为是上市公司敲门砖的Offer,最终却引李文星走向了生命的尽头。而当初在互联网招聘平台“BOSS直聘”上与李文星联系的北京科蓝公司,只不过是一家冒名招聘的“李鬼”公司,实为不法分子传销组织。作为涉事平台的BOSS直聘是否有连带责任呢?

自昨天起,应届大学毕业生李文星可能误入传销公司致死的新闻开始疯狂刷屏,不仅仅在一遍一遍刷着热搜,更是一遍一遍刷着亿万颗良心。

看了不少网上新闻和文章。作为资深HR,不禁拍案而起。大多数人只关心怎么防骗,好像提高防骗意识和防骗技能已经成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却很少人关注如何标本兼治。

2017年应届毕业生创出历史新高,接近1000万人,加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这个数字的背后,焦虑着的可不止3000万个家庭。1000万毕业生涌入社会,招聘市场就像赶大集一样,骗子公司也蜂拥而至。不禁让人们联想到《动物世界》,在春寒料峭的河水里,大马哈鱼蜂拥而至,高高跃起,而北极熊们则尽情地享受这些送到嘴边的美味佳肴。

信息时代,网上骗子页面满天飞,手机里诈骗短信纷至沓来。各种各样的骗子就像细菌,无孔不入,无时无刻地围绕着人们。不能片面责怪老百姓“贪小便宜吃大亏”的天性,不能片面责怪那些从“象牙塔”走向社会孩子们的“单纯好骗”,骗子的手段越来越高明,对普通百姓来说,简直防不胜防、心力交瘁。

对于招聘骗子,不能有 “恶小而不为”的思想。认为这些骗子直接面向普通百姓,反正已经宣传教育了,到处也贴了警示牌了,老百姓再吃亏上当只能责怪自己倒霉。 “小概率”事件,对个体的危害却非常巨大。有的骗子坑钱,有的骗子要命。避免“李文星”事件,必须标本兼治。要铲除骗子滋生的土壤,归根到底,就是要联合所有部门,统一布网、统一行动、联合作战、一网打尽。防骗意识和防骗技能为辅,杜绝骗子滋生才是根本。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