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干舌燥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口干舌燥,中医讲为阴虚,津液亏虚所造成。阴虚不能制约阳,阳盛故而津液消耗所以容易口干舌燥。津液亏虚,如大汗,吐泻,导致人体津液流失太多,不能上荣舌窍,就会出现口干舌燥!
口干舌燥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经常口干舌燥就是火,一个是实火、另一个是虚火,一般脾胃的火多是实火,肝胆和肺的火多是虚实夹杂,心火和相火多是虚火,无论实火和虚火都会造成口干舌燥,体内有热就需要用水来熄火,可是这种内里的火并不是一般水就可以熄灭的,需要身体中的津液才可以治疗口干舌燥。
心为阳脏属火,心开窍于舌,心火亢盛就会煎灼津液使津液减少,就会造成口干舌燥,与心情急躁和肾阴不足、心肾不交有关,可以用滋阴降火的方法治疗,用六味地黄丸和黄连阿胶汤都有效果。
脾胃火是由于饮食不节,过食辛辣刺激的食物造成胃中郁热,或者外感入里化热形成胃热,脾胃开窍于口唇就会使口唇干燥,可用清热泄火的方法治疗,用药有大黄、枳实、蒲公英、黄芩、黄柏等治疗。
肺中有热是由于外感入里化热或者胃热熏蒸肺叶而损伤津液,肺主津液、热伤肺液就会使津液减少发生口干舌燥、喜欢饮水,但是并不解渴,可用清热降火和滋阴的方法治疗,用药有:玄参、芦根、麦冬、黄芩、知母、杏仁等治疗。
肝郁化火主要与情志有关,肝胆的疏泄太过,造成肾阴不足、相火上攻,肾之液为唾液,因此唾液减少就会口干舌燥,可用清热泄火的方法治疗,用药有龙胆草、栀子、枳壳、茵陈、虎杖等治疗。 总之所有的火都会造成人体津液的不足而发生口干舌燥的症状,但是这些火并不是多喝水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把喝下去的水变成津液才会被人体吸收,这就需要把上面的火往下降,使肾阴往上升才可以引火归原,唾液增加自然就不会口干舌燥了,有这些症状的人可以经常喝百合、绿豆、莲子、生薏仁、麦冬、沙参、乌梅汤,也可以喝贡菊、清茶,吃西瓜、梨、黄瓜、葡萄、苦瓜等,都有滋阴降火的作用。 相关搜索 黄芩 枳实 虎杖
口干舌燥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口干舌燥为黏膜常见症状,主要由以下几类疾病引起:
1、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干燥综合征、甲亢等,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2、生理性口干:主要由于增龄性改变,唾液分泌降低引起,建议服用中药,如滋阴、增加唾液药物等;
3、口腔念珠菌感染:主要表现为口干、有烧灼疼,尤其老年患者义齿清洗不彻底,易引起念珠菌感染,治疗以抗真菌为主。
口干舌燥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口干是季节性较常见的迹象之一,是多因素引起的迹象,其中以中老年女性较为常见。该迹象可发生于多种问题当中,外部调理比较棘手。
口干的症因比较复杂,可涉及五脏六腑,实热、湿热、痰饮、瘀血、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均可导致其发生。
生理性口干
口干的成因,多由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阻于肠道水分吸收,受脾虚无法运转而形成口干,故口干常与舌苔厚白同见,一方面由于脾虚失和,属脾之阳虚而湿盛,另一方面由于肠道肌肉松弛,运转不足,属脾之气虚。
口干舌燥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口干舌燥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生理不适症状,特别是天气炎热的情况下口干舌燥的症状会更加明显,一般情况下只要及时的喝水就可以缓解口干舌燥的不适,但是有时候喝了大量的水仍然无法缓解口干舌燥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警惕是某些疾病引起的!
大量饮水也无法缓解口干舌燥的问题?需要注意是四类疾病引起的
一、内火旺盛导致口干舌燥
平时不注意饮食并摄入过量辛辣刺激的食物就会损伤脾胃,导致热气积蓄在内部而伤害体内脏的津液,由于胃火旺盛而有口干舌燥或口苦等不适,甚至特别喜欢喝冷饮。另外肝脏虚火旺盛容易影响肝脏的代谢能力,由于体内的毒素和代谢物无法及时排出而引发口干和舌燥的不适,甚至会变得烦躁和易怒。
二、口腔疾病导致口干舌燥
牙周病、口腔溃疡、口腔腺体结石等口腔疾病都会使口腔滋生大量的细菌,由于口腔唾液减少而有口干舌燥的不适,还会引发口苦或者口臭等问题。另外老年人器官功能退化也会影响口腔唾液的分泌,容易有生理性口干舌燥的症状。
三、糖尿病导致口干舌燥
长期高血糖的状态会增加排尿量并导致体内缺乏水分,此时糖尿病患者就会有口干舌燥的症状且需要不停的饮水,一般口干口渴的严重程度会和血糖升高指数成正比。
四、干燥综合征导致口干舌燥
干燥综合征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且泪腺、唾液腺等部位有严重缺水的情况,此时由于唾液腺遭到破坏而有唾液分泌不足的问题,因为口干舌燥的不适而有吞咽困难或者夜里醒来喝水的情况。
口干舌燥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口干舌燥作为临床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可以出现在临床很多疾病里面,包括糖尿病、甲亢、干燥综合征等。但只有口干舌燥,并不代表就一定是身体出现什么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很多时候,它只是一个症状。
按照中医的传统理论,认为口干舌燥,多是阴虚肺燥引起;如果是阴虚肺燥,伤及津液导致的口干,除了口干舌燥之外,还多会出现大便干结、皮肤干燥、口唇干燥、眼睛干涩、小便短赤、手足心发热、心烦气躁等表现。
治疗阴虚肺燥或者内热所导致的口干,一般使用滋阴或者清热降火之类的药物,都能够一定程度的缓解,比如玄麦甘桔饮、养阴清肺汤、知柏地黄丸、益胃汤等等,常用的药物,比如石斛、麦冬、沙参、玉竹、天花粉,都有明显的滋阴润燥生津液的功效。
但在临床上,多数的口干患者并不是这样,往往使用清热降火生津类的药物反而口干不能缓解,并且身体反而不适,多会出现腹胀痛、消化不良、恶心反胃等伤脾胃的现象;究其原因,这种口干类型的患者多是因为脾胃阳虚,胃肠运化功能不好,胃肠湿阻,阻碍津液的输布,津液不能上达口咽部所导致的口干;这种情况下,盲目使用清热生津药物只会更伤阳气伤脾胃,形成恶性循环,口干症状必定得不到解决。
所以,对于脾胃亏虚阳虚类型的口干,此情况下,使用附子理中丸,不用畏惧附子、肉桂、干姜等药物燥热,大胆用反而能够治疗口干,对口干取得良好效果。
关注我,头条号里有更多中医养生文章;有疑问可留言评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