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灭亡,那些贵族,秦始皇给他们好待遇吗?毕竟他们同姓赵?

虽然秦国和赵国的王族皆为嬴姓赵氏,有着共同的祖先,但秦灭六国后,秦始皇在对待遗留的六国贵族并没有什么差别。留下的赵国贵族也没有受到秦始皇特别的优待,因为秦、赵两国王族之间的渊源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两国先祖恶来和季胜虽是亲兄弟(商朝末期),但到秦灭赵国时,已经是八百年前的事了,两国王族早已成为路人甲和路人乙,还谈什么优待呢!

秦灭六国后,那些留下来的六国贵族大致有三个下场:第一就是直接被处死,或者被“莫名其妙”地解决掉;其次那些没有被处死的贵族家室、以及下人会被拉去做奴隶、劳役,或是直接被流放到偏远地区等死,比如赵国的最后一位国君赵王迁就被秦王嬴政流放到这房龄深山之中(现今湖北房县);最后就是全族被迁到秦都咸阳,比如赵代王嘉,在秦军攻破代地后,赵嘉全族就被迁至咸阳。

秦国王族和赵国王族之间的渊源

《史记·赵世家》记载:“赵氏之先,与秦共祖。”

《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

赵国赵氏和秦国王族是同一个祖先,秦人的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颛顼帝(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的孙女“女修”,不过此时还没有嬴姓,也没有赵氏,直到女修的孙子大费(本名伯益,女修生大业,大业生大费)因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五帝之一)赐姓嬴,从此才有了嬴姓。

《史记·赵世家》记载:“至中衍,为帝大戊御。其后世蜚廉有子二人,而命其一子曰恶来,事纣,为周所杀,其后为秦。恶来弟曰季胜,其后为赵。”

伯益的后代传到中衍时(中间已繁衍数代),中衍是商王太戊的御手,此后中衍的后代世代辅佐殷商,赢姓也成为商朝的贵族,一直到商朝末期。之后中衍的后代也传飞廉,飞廉有两子:长子恶来和次子季胜,这便是后来秦国和赵国的先祖,不过此时只有嬴姓,还没有赵氏。

其中长子恶来的后代五世孙非子在西周时建立秦国,次子季胜的后代在东周时建立赵国。“赵氏”是源于季胜的后代造父,造父是周穆王的驾车大夫,后来因功被封赵城,于是造父一族便因此称为赵氏,从此之后便有了“嬴姓赵氏”。

至于秦国王族为什么也称为嬴姓赵氏?是当时两支嬴姓的关系还很近,并未出五服(造父是季胜的三世孙),加上恶来被周武王所杀,恶来这支嬴姓在西周初期还没有什么起色,所以恶来的二世孙太几(秦非子祖父),由于同族造父因功封赵城,称赵氏,所以太几家族也开始称为赵氏。

不过到恶来后代秦非子(恶来五世孙,秦国始封君)建立秦国(公元前905年),到造父后代赵籍(赵国开国君主)建立赵国时(公元前403年正式成为诸侯国),两支嬴姓赵氏的建国时间已经间隔了500多年。别说等到秦始皇灭赵国,在赵国建国之时,两支嬴姓赵氏已经繁衍了数十代,两支嬴姓仅有的关系只是拥有共同的祖先,但实际上已经成为路人。

秦灭六国后,秦始皇是如何对待六国君主的?

在公元前239年至公元前238年(秦王政八年、九年),这一年时间中,嬴政先后铲除了嫪毐和吕不韦两大政治势力,彻底掌握了秦国朝政大权。亲政后的嬴政便开始积极推行统一战略,为秦灭六国之战做充足的准备,立国数百年之久的山东六国也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

秦灭韩,韩王安先后软禁,后被处死

韩国作为三晋中最弱的一国早已臣服于秦国,在嬴政继位之初,韩国掌握的疆域只剩下都城以及周围的十余个城邑,基本上已经是名存实亡。按照秦国制定的“远交近攻、先弱后强”的战略策略,与秦国相邻的韩国便成为六国中第一个被秦歼灭的国家。

在公元前231年,秦国大军进入韩国边境,面对秦军大军压境,韩王安无奈之下割让了南阳地区给秦国,以此换来了暂时的喘息。但“好景不长”,仅在一年之后,嬴政便派遣内史腾攻打韩国,本就弱小的韩国,在面对秦军的大举进攻也难以有什么有力的抵抗,最终大败,韩王安投降,韩国亡。

这位韩国的最后一任国君投降后成为俘虏,韩王安先是被软禁在韩国旧地陈县,五年后被嬴政下令处死。原因是在公元前226年,韩国旧贵族发动了叛乱,秦国出兵平定叛乱后,嬴政为了根除祸患便下令将韩王安处死。可能是因为韩国灭亡后,嬴政并没有立即处死韩王安,让一些韩国的旧贵族抱有一丝希望。

秦灭赵,赵幽缪王和赵代王嘉先后被俘

秦灭韩国一年后,秦国便出动了两路秦军大举攻打赵国,不过赵国此时还有名将李牧,赵军在李牧的灵活指挥下,先后击破秦国两路大军的多次进攻,但赵国在之前和秦国的长平之战中已经元气大伤,面对秦军的不断进攻,赵国的兵力不断损失,根本无法和秦国进行持久战,以秦国的国力,灭亡赵国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碍于赵国有名将李牧,在军事上取胜比较困难,嬴政为了减少损失,便采用了反间计,派人用重金贿赂赵国权臣郭开(赵王迁宠臣)。于是郭开污蔑李牧谋反,一代名将李牧最终被陷害诛杀。没有李牧指挥后,赵军在不久就被秦将王翦率军击败,丧失斗志的赵王迁开城投降。

赵国最后一任国君赵幽缪王成为俘虏,之后被嬴政流放到房陵深山之中(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前去世,未满20岁)。不过赵王迁的兄长赵嘉在秦军攻破赵都邯郸之后已经出逃,同时还有不少贵族和卿大夫,赵嘉之后在代地被大夫们拥立称王(代王)。

四年后(公元前226年)和燕军被秦军击败于易水之西,又两年后,赵嘉所在的代地被秦军攻破,赵代王嘉也成为俘虏,赵国彻底灭亡,赵嘉的全族也被秦军迁至秦都咸阳城

可见赵国君主也没有受到秦王嬴政的特别优待,赵幽缪王和赵代王嘉与秦王嬴政的先祖虽然都是飞廉的后代,但那要往前倒数八百年,如果追溯到女修或是伯益,那更是要倒数近两千年。即便从飞廉长子恶来的五世孙秦非子建立秦国(公元前905年),到飞廉次子季胜后代建立赵国(公元前403年)时,两支嬴姓都间隔了五百年,到秦灭赵时,两国王族早已是陌生人。

秦灭魏,魏王投降

秦灭赵国后,便想南下灭楚,但秦国和楚国之间还隔着一个魏国,就这样,魏国成为秦国的第三个目标。在公元前225年,秦国派遣王贲率军攻打魏国,因为魏都大梁城过于坚固,短期内不易攻克,于是王贲引黄河水冲灌大梁城,最终城墙崩塌,魏王假投降。《史记》并未记载魏王假是否被秦王杀害,不过其他史料记载,魏王假投降不久后便被处死。

秦灭楚,楚王负刍被俘

嬴政灭楚时,先是派遣将军李信和蒙恬带领20万大军攻打楚国,不过却被项燕率军击败。之后嬴政又举倾国之兵让王翦和蒙武带兵出征,最终大破楚军,随后攻入楚国都城寿春,楚王负刍被俘。之后项燕拥立反叛秦国的昌平君芈启(秦国丞相,楚考烈王之子,秦昭襄王外孙)为楚王,继续抗秦,后被王翦击败,昌平君死,楚国彻底灭亡。

秦灭燕,燕王喜被俘

在秦灭魏之前,因为燕国太子丹曾派荆轲前往秦国刺杀过嬴政,使嬴政大怒,因此秦国出兵打垮了太子丹的军队,又攻下了燕国国都蓟城。虽然燕王喜和太子丹已经出逃,但燕王喜为了保住燕国,便派人杀了自己儿子,并将首级献给了嬴政,加上燕王喜逃到了辽东,秦国才将主力调往楚国,燕国这才换来了数年的残喘。

不过嬴政并没有放弃对燕国的进攻,在楚国被灭后,嬴政便派遣王贲前往辽东,彻底解决燕国的残余势力,在公元前222年,燕王喜被秦军俘获,燕国彻底灭亡。

秦灭齐,齐王被嬴政下令活活饿死

在秦灭六国前,秦国就为灭国之战做了很多工作,其中一项就是用重金贿赂各国的权臣,从其内部分化瓦解各国。其中对赵国和齐国的这方面工作做得很不错,赵国有郭开,齐国有后胜(齐国丞相),后胜在收受秦国贿赂后,便屡次劝说齐王不修军备,也不要出兵援助各国。

于是齐国作壁上观,眼睁睁看着秦国将韩、赵、魏、楚、燕五国先后攻灭,加上后胜当政,齐国政局混乱,军心懈怠,在秦军进攻齐国时,齐王建又在后胜的劝说下不战而降,最终秦军不费吹灰之力便拿下了齐国。齐国灭亡后,齐王建被嬴政安置到共地,也不给他提供食物,最后被活活饿死。

不过齐国百姓不仅没有对齐王建的结局感到悲痛,而是怨恨他不与诸侯联合攻秦,却听信奸臣之言,致使齐国灭亡。这位齐国最后一位国君真是可悲又可怜!

小结:

秦王嬴政攻灭六国后,赵王迁被流放,其余三国君主被俘虏后皆下落不明,被嬴政下令处死的只有两位国君,不过考虑到嬴政下令处死韩王安是为了根除祸患,以及连主动投降的齐王建都是被活活饿死,如果以此来看,魏王假、楚王负刍和燕王喜这三位国君也很可能难逃一死,或是随便找个理由处死,又或是如同赵王迁一样流放到荒僻地区。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而且根据《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秦始皇在统一天下后,就明确对丞相和御史说过,六国国君都已经各服其罪。虽然没有明确表示六国君主的下场,但留着这些国君始终都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既然韩王和齐王是被秦始皇下令处死,那么这个服罪的意思可能就是表示六国君主都已经被处死。

秦灭六国后,秦始皇是如何处理遗留的六国贵族的?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

从这段史料记载可以看出,秦国每灭掉一个诸侯国,秦始皇就会在咸阳建造一座类似的宫殿,然后把六国中掳掠来的美女安置在里面。要说六国的美女哪里最多最美,那自然少不了各诸侯国的王宫,其次是六国贵族的妻妾家眷和侍女。以此可见,秦始皇给来自六国贵族的美女的待遇还是不错的。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

至于其他的六国贵族可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便将天下的豪富迁到咸阳居住,多达十二万户。而“豪富”是指十分富有和有钱有势的人,这其中就包括了六国贵族,因为当时商人的地位是比较低的,商人有钱但并没有什么权势,只有六国贵族才是有钱又有势。以此可见,秦始皇攻灭六国后,六国贵族除了被处死和流放外,大部分都被秦始皇迁到了咸阳。

并且从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六国复国运动中也能加以印证,山东六国被秦国攻灭之前,都是立国数百年之久的大诸侯国,数百年积攒下来的贵族何其之多,而秦末农民起义中,参与六国复国行动的六国贵族并不多。那些没有被秦始皇迁到咸阳的少数贵族,便在秦末时参加了反秦起义,比如张良(祖上五世韩相)、项梁(楚将项燕之子)、项羽(项燕之孙)、田横(齐国贵族)等。

秦朝灭亡后,赵国贵族的发展

秦朝在秦末农民起义中被推翻后,刘邦和项羽就开始了楚汉争霸战争,而六国贵族在经过秦统一战争和秦末的复国运动后,遗留下的六国贵族战死了很多。加上又经历了楚汉之战后,六国贵族基本上已经所剩无几,比如六国复国运动中的赵国贵族赵王歇(秦朝时期赵氏族长),就在楚汉战争被韩信追杀。

刘邦建立汉朝后,也采取了和秦始皇相同的办法,将剩下的六国贵族和各地豪强迁到关中监视起来。不过原赵国贵族并没有消亡,反而繁衍成几支非常大的赵氏家族,其中有名的有“天水赵氏”和“涿郡赵氏”,分别是赵代王嘉和赵幽缪王的后代所建。

秦始皇灭赵国后,赵王迁被流放到房陵(现今湖北房县),赵王迁死后,他的后代便从房陵迁居涿郡蠡吾(现今河北博野),因此有了“涿郡赵氏”,当时蠡吾属于河间(西汉时河间多次被建立河间封国),所以,涿郡赵氏又被称为“河间赵氏”,西汉颖川太守赵广汉便出自涿郡赵氏。

赵王迁的哥哥代王赵嘉被秦军俘虏后,先被迁到秦都咸阳,其后代又被迁往甘肃天水,代王赵嘉的后代便在天水繁衍开来,逐渐成为当地的望族,称为“天水赵氏”,西汉名将赵充国便是出自天水赵氏。

结语:

秦灭六国后,秦始皇对待六国贵族并没有什么差别,虽然赵国王族和秦国王族的先祖出自一脉,但秦始皇并没有给赵国王族什么优待,赵王迁和代王嘉分别被流放到房陵和天水。非要说有什么优待的话,那就是秦始皇没有对赵王迁和代王嘉的后代赶尽杀绝,才有了后来的“涿郡赵氏”和“天水赵氏”。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谢谢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声明原创,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赵国灭亡,那些贵族,秦始皇给他们好待遇吗?毕竟他们同姓赵?

是赢姓赵氏,可不是姓赵。秦国赵国虽然同根同源,可是从他们分枝,也就是从“恶来”那儿算起,至秦王赢政灭赵,已经经历了八百年。人常说“五百年前是一家”,这都过了八百年了,隔了多少代人,还亲吗?

别忘了晋献公灭虞国,灭虢国时,那可都是姫姓同宗,之间只有一百多年,也就是上十代人。更亲的是曲沃桓叔,曲沃庄伯,曲沃武公直接小宗灭大宗,那血缘关系还多近!

战国时期,就是两个字:战,杀。杀完敌国,杀自己,杀了外姓,杀同宗,有时连自己儿子、老子也不放过。晋国是这样,齐国,楚国也是如这样,楚国有多少弑君上位的!春秋战国乱悠悠!

所以,别再说什么赵国与秦国同根同源,赵国已经被秦打灭了,秦建立大一统王朝,也不存在有什么赵国,齐楚魏韩燕什么的,他们都是秦国的子民,一视同仁。还有秦始皇废分封,连自己赢姓子孙都不分封,还谈什么照顾赵国贵族。

现在再说说秦赵分枝的时候,就是周武王伐纣灭殷之时,周王朝国祚八百年,秦赵的血缘关系就从那里分枝。

秦之先与赵之先共祖,出自颛顼帝,颛顼苗裔孙女脩,生大业,大业生大费,大费佐禹治水有功,舜帝赐他姚姓女子为妻,让他驯养鸟兽,是为伯翳,赐姓赢氏。

赢姓后世子孙多显,遂为诸侯,传至中潏,在西垂,保西戎。中潏生蜚廉,蜚廉生恶来,蜚廉善走,恶来有力,同事商纣王,周武王灭商纣之时,恶来一并被杀。

蜚廉有二子:一曰恶来,就是秦赢这一枝;另一个季胜,就是赵氏这一枝。

先说季胜,季胜生孟增,孟增事周孝王,是为宅皋狼,宅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事周穆王,善御深得周穆王宠。周穆王带着他驯养的宝马西巡守,乐而忘归,徐偃王作乱,造父为周穆王驾车,日行千里,归国平叛。周穆王以赵城封造父,造父族以此为赵氏。

再来说恶来这一枝:恶来→女防→旁皋→太几→大骆→非子。恶来事商纣王被周武王所杀,他这一枝当时肯定沉寂,造父得赵城后,他们依附住赵城,姓赵氏。

至非子时,住犬丘,善养马及各类兽畜,犬丘人告知周孝王,周孝王召之,非子把马养的又多又好,繁衍很多,周孝王很满意说: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性赢,今其后世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赢氏祀,号秦赢。

秦从此有了自己的封地,不必再依附赵氏,而且续的是赢姓香火。至秦仲时灭犬丘,大骆之族,周宣王封为大夫,大骆犬丘之地归其所有,为西垂大夫。秦襄公时,勤王护驾有功,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周平王封宋襄公为诸侯,秦自此立国。

再说造父传至叔带时,周天子是周幽王,周幽王无道,叔带去周如晋,事晋文侯,始建赵氏于晋国,大家熟知的“赵氏孤儿”就是说的他们家,后来三家分晋,才有了赵国。

所以赵氏先显贵,但秦赢先立国。

赵国灭亡,那些贵族,秦始皇给他们好待遇吗?毕竟他们同姓赵?

战国七雄之中,秦、赵两国的国君从父系传承上来说确实是最近的,但却丝毫不妨碍两国打得热火朝天,赵国也是秦国灭得较早的一个国家。至于说,赵国的那些亡国贵族,秦始皇有没有给他们礼遇呢?这倒是值得我们来说道说道。

一、同根同源

历史上,秦国和赵国的国君都可以算作是嬴姓赵氏,而这个起源却不是我们现在更为熟悉的赵,而是嬴。

嬴姓也是上古八大姓(姬、姚、妫、姒、姜、嬴、姞、妘)之一,起源于大禹的首席助手伯益,此人因治水有功,受当时的君主舜所赐而得姓嬴。可见,在上古年间,得姓本身就是非常荣光的一件事,后来自然也就成为了后代传承的标志。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大姓的繁衍,同姓者变得越来越多,为了对此加以区分,“氏”这个同样带有传承属性的称呼开始广为使用,最初称嬴姓赵氏的人名字叫做造父,他作为伯益的后人,自然得到了嬴姓的传承,而身为周穆王(西周第五任君主,约公元前977年—前922年在位)时期的一个马官,他还因为立了大功,被穆王封到了赵城(属今山西临汾),从此,他的族人也就开始以地名为氏,称赵氏了。

不过,造父却并不是秦、赵两国国君共同的祖先。

商纣王时候,有一位名人,叫做飞廉,是商纣王身边的宠臣。

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恶来,他的五世孙也就是后来秦国的始封君非子;另一个儿子叫季胜,他也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造父的曾祖父,而造父的后人则以赵城为根基逐渐发展,后来建立起了赵国。

看得出来,尽管秦、赵从父系传承上来看,是同根同源的,但传承到战国时已经过去数百年了。从这点上来看,秦、赵之间的血脉传承关系,甚至不如春秋时期的“秦晋之好”来得近,与战国末期数次联姻的秦、楚两国相比,就显得更加远了,毕竟宣太后、华阳太后可都是楚国贵族女子,只不过中国古代进入父系社会之后,相对来说会看重父系传承一些。

那么,秦王政又是否会因为与赵的同根同源而最终放过赵国贵族呢?我们再来扒一扒。

亡国君臣

赵国的最后一位赵王是被称为赵幽缪王的赵王迁,他因轻信谗臣郭开,害死了大将李牧、司马尚,以致自毁长城,葬送了赵国,他本人则成了秦人的俘虏。秦王政也并未考虑同源之谊,将其流放到了房陵(今湖北房县)的深山之中,任其自生自灭了。

一个常处优渥之中的赵王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又能生存多久呢?虽未有确切答案,却也不难想象了。

赵国灭亡之后,一批赵国大夫、贵族逃往了北边的代地,开始拥立赵王迁的异母兄赵嘉为代王,联合燕国共同抗秦。不过,已经日薄西山的燕代两国也并未坚持多久,数年后便都相继被秦国灭了。

赵王嘉与燕王喜一道也都成为了秦国的俘虏,再无自由可言了。

那么,赵亡以后,其他一些不知名的赵国贵族,秦王又是如何安置的呢?

这方面史书中也有记载,《史记》中就说,秦始皇“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也就是说秦始皇统一以后曾下令迁徙天下豪强、富户等十二万户到咸阳,一方面充实人口,另一方面则是消除六国的威胁。

这“十二万户”中,六国贵族还是占有相当比例的,但是要说尽迁六国贵族至咸阳,却也未必。

我们知道,在后来的反秦斗争中,还是有一大批六国贵族子弟涌现出来的,比如魏国公子魏咎、魏豹,齐国贵族田氏三兄弟,赵国在当时也有一位赵歇被张耳、陈馀等人推举为赵王,这说明,秦国当时并没有尽迁六国贵族至咸阳。

而且,依据《史记》的记载来看,当时的这些六国贵族子弟还是“聚居”在一起的,比如,田氏势力就多在狄县(今山东高青县东南),而楚国故地下相(今江苏宿迁)也成了楚国贵族项氏族人的聚居区,赵歇也是秦朝时期赵氏的族长。

可见,秦始皇并未彻底打破这种旧有的贵族聚居的格局,反而造成了后来反秦势力兴起了六国贵族势力的反扑。针对这一隐患,还是后来刘邦做得更为彻底一些。

大约刘邦建国两年后,他就听取了建信侯娄敬的建议,针对性地将十余万六国贵族和豪强,迁至关中,以充实关中人口,与此同时,六国贵族远离故地,自然也就失去了崛起的土壤,不再对新兴的大汉朝造成威胁了。

赵国灭亡,那些贵族,秦始皇给他们好待遇吗?毕竟他们同姓赵?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

题目有个错误,秦国王室和赵国王室并不是姓“赵”,另外看到有人写到是因为嬴政的母亲是赵姬才叫赵政,完全是胡说八道,因为秦国宗室和赵国宗室自始至终都是“嬴姓赵氏”!

先秦时期“姓”和“氏”是分开的,“姓”代表的是祖先,“氏”代表的是传承。

秦国:嬴姓赵氏

赵国:嬴姓赵氏

齐国:姜姓吕氏

齐国:姒姓田氏(田氏代齐)

楚国:芈姓熊氏

韩国:姬姓韩氏

魏国:姬姓魏氏

燕国:姬姓燕氏。

以上是战国七雄王室的“姓”和“氏”,周王室则是姬姓周氏,再举几个名人的例子,相信大家会大吃一惊。

商鞅:姬姓公孙氏(卫国宗室同宗)

张仪:姬姓张氏(周朝同宗)

屈原:芈姓屈氏(楚国宗室)

吕不韦:姜姓吕氏(姜子牙后代)

白起:芈姓白氏(楚国宗室同宗)

李牧:嬴姓李氏(赵国宗室同宗)

王翦:姬姓王氏(周王室后裔)。

同“姓”代表着拥有相同的祖先,比如说秦国和赵国,他们共同的祖先是伯益,伯益因为训练禽鸟有功,被大禹赐予“嬴”姓。

但是秦国和赵国的关系更近,因为他们都是“嬴姓赵氏”。

伯益的后代中有些优秀人物,会因为杰出功绩被赐予封地等等,比如说造父,为周穆王造车有功,被封在赵城,因此造父的后代便是“嬴姓赵氏”,他是秦国和赵国共同的祖先。

此外先秦时期,男子的正确名字应该是:“氏+名”,比如说屈原,屈是“氏”,原是“名”;张仪,张是“氏”,仪是“名”,所以嬴政不应该叫嬴政,应该叫赵政,姜尚不应该叫姜尚,应该叫吕尚,姜小白不应该叫姜小白,应该叫齐小白。

与男子相反,先秦时期女子的名字是:“名+姓”,比如说著名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中的女主角叫褒姒,姒就是她的“姓”,再比如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施是她的“姓”,大名鼎鼎的桃花夫人息妫,妫是她的“姓”,所以说如果秦始皇的母亲真的叫赵姬的话,她可能会是“姬”姓,但是因为战国后期以及西汉时期姓氏合一,便不作区分了。

虽然秦国和赵国有如此近的血缘关系,但是并不妨碍双方大打出手,长平之战秦国歼灭赵国四十余万青壮。

赵国灭亡后,赵王迁被秦始皇安置在房陵,如今的湖北十堰,是在深山老沟里,说得好听是安置,其实就是流放,赵迁因此郁郁而终。赵国灭亡时,赵迁的哥哥赵嘉在遗臣的拥立下在代地称王,欲延续国祚,后被王贲率军灭亡,赵嘉自杀。

赵国灭亡,那些贵族,秦始皇给他们好待遇吗?毕竟他们同姓赵?

这么讲吧,秦国和赵国,只是祖先一样,但到了大夏王朝中期的时候,已经不是一拨人了,连远亲戚也算不上了。而到了大周王朝,那就只能说是姓一样了。就跟我们现在说,五百年前,同姓的都是一家人,是一个意思。

第一,赵国灭亡了,大部分贵族都活着。

只是王室中的美人珍贵武器等等被秦王运到了咸阳,集中起来。当然,王室的男性成员,除了逃走的,都别杀了。

可是,王的兄弟们和公子们,还有不少活着,秦始皇,并没有为难这些人。在各自的地盘上,这些人,可以说,还是过得原先贵族般的生活,只是政治地位和军事地位这些,没有了。

第二,秦末陈胜吴广,乃至项梁项羽反秦时,赵国又立了赵王。

所以,秦末项梁项羽反秦时,这六国的旧贵族,纷纷响应,也各自组织了几万到十万不等的人手。赵国,当然也不例外。

陈胜吴广时期,赵国是武臣先自立为赵王,然后赵歇又被张耳、陈余立为赵王,后被西楚霸王项羽改赵王歇为代王。

所以,结论是,就算是战争年代,苦的,也是普通老百姓,贵族,依旧过得很好。当然,可能他们的王除外,王战死或被杀了。

赵国灭亡,那些贵族,秦始皇给他们好待遇吗?毕竟他们同姓赵?

一,这两个诸侯国来自于同一个叫赵城的地方,但是不同姓

秦国的祖先是给周孝王养马的,属于奴仆地位,但是他们积极进取,后来居上了。秦的祖先到了造父时候,运气好得爆棚。造父紧密跟随周王穆东征徐偃王,立下功劳,周穆王把赵城封给造父。所以按诸侯跟着封地姓的规律,造父族就是赵氏了,但是,他还是嬴姓。其中另一个分支,赵国的先人赵衰也是造父后人,周朝最大的诸侯国晋国的大夫之一就是赵衰,后来瓜分了间晋国。

赵衰是晋国的大夫,后来与韩、魏瓜分了晋国,晋国变成韩赵魏。赵国就是三家之一,逐渐成了秦国的对手。

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缪王,徐偃王作乱,造父为缪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缪王以赵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为赵氏。自蜚廉生季胜已下五世至造父,别居赵。赵衰其后也。恶来革者……以造父之宠,皆蒙赵城,姓赵氏。

秦国是赢姓赵氏,赵国是赵姓赵氏。

秦国与“赵”沾边的有两个地方,第一是秦国的鼻祖造父因为有功劳于周朝,周王把赵城分封给秦国。第二是大名鼎鼎的秦始皇出生在赵国,他母亲是赵姬,当时的嬴政就随母亲姓赵,所以赵政秦始皇影响力极大,赵国也跟着沾光了,在历史上就名声大噪了。

封建社会的帝王的女人多,王的女人多,生的孩子就多。所以为了加以区分,这些孩子一般就随母的姓而区别。比如汉武帝的太子刘据,他本姓刘的,但是称呼上就喊他卫太子刘据,因为他是卫子夫的儿子。汉景帝的第一个太子叫刘荣,一般叫他栗太子等等。这些都是传承了周朝或者秦朝的喊法。

可以说秦国和赵国是同一个赵城发展流传下来的兄弟国,因为地域差异而分离得久了,根源上应该说是没有错的。

二,嬴政对赵国是非常残忍的,赵王室,赵贵族差不多都没有留下多少

秦始皇出生在赵国,原因是他父亲秦异人(子楚,是楚国人华阳夫人的干儿子,所以叫子楚)在赵国做人质。地位非常地低,人质的生活十分的困苦。如果不是碰上吕不韦,他就是一个随时都会死的破落王子。

秦国与赵国势不两立,是非死即亡你死我活的关系。子楚的老婆是赵姬。赵姬生嬴政的时候,正是长平之战前后的危险时候,两国关系恶劣得赵人见秦人就杀,秦人见赵人还是杀的地步。子楚和吕不韦跑了,留下嬴政和母亲赵姬在赵国东躲西藏地过了几年非人的生活。这给秦王嬴政留下了深刻印象。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开始,秦国首先在降服韩国后,就对强大的赵国进行的亡国之战。赵国被秦国消灭。秦王嬴政次年就带着他母亲回到邯郸城。秦王嬴政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杀了当初对他们母子以及外公外婆家不好的赵国人。

十九年,王翦、羌瘣尽定取赵地东阳,得赵王。引兵欲攻燕,屯中山。秦王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阬之。

赵国的上层,那些王室贵族是留不得的,留下了,万一形势发生了变化,那些民众就会拥护他们复国。至于贵族,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留下来吃饭吗?所以,新国家是留老百姓也不留他们这些亡国贵族的。

赵国的国王赵迁被流放到房陵生活,其实就是秦王嬴政不想让天下人说他没有仁怀之心,所以把六国的王都放逐到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的地方自生自灭。赵王迁就是死在不毛之地房陵的。

其后,赵王的公子赵嘉,跑到代地自己称王,后来被秦兵杀了,赵国彻底灭亡。

赵国后代赵歇,后来被张耳兄弟拉出来立为赵王,韩信与陈余在泜水大战,陈余死,赵王歇被俘,被刘邦处理了,刘姓赵国建立起来,刘如意成了第一任赵王。

引文《秦本纪》,《秦始皇本纪》各一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