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文王只做了三天的皇帝就驾崩了,究竟是怎么死的?
首先纠正一下秦孝文王嬴柱只是君主,是战国时期诸侯国秦国的国君,那会还没有皇帝的称号。之后到了孙子秦王政的时候才有了皇帝的称号。因秦始皇一统六国,开疆拓土,建立多民族、大一统的国家——秦朝。
秦朝的建立也结束了自春秋战国几百年以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加上秦始皇做的一些其它功绩等原因,秦王政自我感觉功过三皇五帝,为此而创建了“皇帝”称号,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而秦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那么秦始皇的爷爷秦孝文王嬴柱那会还没有皇帝一说,秦始皇的爷爷嬴柱只有受封的安国君(嬴柱父亲秦昭襄王嬴稷封)称号。
我们看到一个国君上位三天就驾崩了,就会感觉这死的有点不对劲,会猜想是被人刺杀了,还是给下药了,或者是亡国君死了等等情况,而有这样的猜想也很正常,做国君在位期间三天就驾崩了却是很蹊跷。
就比如北魏时期的“元姑娘”,是北魏第九位皇帝孝明帝元诩的唯一女儿,本是女儿身,却被掌握实权的祖母胡太后谎称“皇子”,拥立为帝。在位时间一天不到就被废除了,虽然“元姑娘”女皇帝的身份在后世存在争议,但是不论如何“元氏元姑娘确实是第一个登上帝位的女性”,虽然不被承认,但确有发生。元姑娘在位不到一天,我们也会深感好奇。那么秦孝文王嬴柱为什么做了三天国君就死了呢?
秦孝文王嬴柱在位短的原因主要还是和他父亲秦昭襄王嬴稷有关系,秦昭襄王嬴稷是秦国第三十五君主(秦诸侯国第三十位君主),嬴稷从公元前306年继位秦国君主,此时嬴稷19岁,继位后一下子做了几十年的君主,在公元前251年驾崩后由次子嬴柱继位,嬴稷驾崩时终年75岁,在位时间长达56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此时大家可能也想到是什么原因了。
秦孝文王嬴柱的父亲秦昭襄王嬴稷在位时间有点长,导致嬴柱继位的时候按当时年龄环境来说已经步入老年了。嬴柱是公元前303年出生,继位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了,而根据史料记载春秋战国时候,人们的平均寿命只有31岁左右,平均年龄不是说当时的人们只能活到那会,而是由于战国时期,战乱不断造成的灾荒、饥饿等情况,加上医疗水平有限,导致当时人均寿命比较短,而秦孝文王是53岁驾崩的,在当时年龄也不算短了。
嬴柱本来也是嬴稷的次子,按照当时嫡子继承制度来说嬴柱是无法继承王位的,本来是哥哥赢倬是太子,按正常情况应该是嬴柱的哥哥赢倬继承王位的,加上赢倬之前已经被立为太子,但是奈何兄弟两人的父亲身体倍棒,太子赢倬在太子之位的时候就已经去世,此时秦昭襄王四十年(公元前267年),两兄弟的父亲嬴稷此时59岁,在位已经四十年,在两年后嬴柱开始登场,被立为太子,此时嬴柱36岁,被立为太子本来是一件高兴的事情,而父亲嬴稷也已年老,嬴柱这一等就等了十五年,父亲秦昭襄王又做了15年的秦国君主,在公元251年撒手人间。
太子嬴柱开始继位,史称“秦孝文王”,此时嬴柱已是老年之态52岁了,但是距离正式继位有一个守丧期,嬴柱只有守丧期借宿以后才能正式继位。守孝的意思就是尊亲去世之后,在服满以前居住在家,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以示哀思,称为“守孝”,孝期从下葬时算起,少则戴孝36天,多则3年。
古代君王去世后,新君继位要改元。从先君去世到第二年正月改元之间,这个时期是守孝期,而嬴柱在父亲嬴稷死后不能直接继位,需要守孝期结束后才能正式继位。在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元年)十月己亥日,秦孝文王服丧期满,正式即位。好不容易终于登上了王位,但是仅仅在位了三天就去世,屁股还没坐热就驾崩了,为此也成为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国君。
那么秦孝文王是怎么死的呢?根据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秦简《编年纪》记载:
“五十六年,后九月,昭死。”“孝文王元年,立即死。”
根据专家解读,在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后九月,秦昭襄王病死去世,在秦孝文王元年,秦孝文王正式即位后就病死。但是关于秦孝文王的死因有多个说法,紫陌认为病死也是很很正常的,本来嬴柱的父亲秦昭襄王在位时间也是挺长了,都把嫡长子太子给熬死了,两年后嬴柱被立为太子,这太子一坐就是十五年,嬴柱都五十多岁了还在做太子,想想嬴柱都很难,紫陌估计嬴柱在当太子几年之后生活过得都开始压抑了,最终在正式继位国君后按照当时来说已经年长了,加上长期的压抑等原因,导致嬴柱在正式继位三天后就病故了。
其它说法就是嬴柱纵欲过度、兴奋多度,还有吕不韦谋杀。首先说到纵欲过度,因为秦孝文王嬴柱都二十多个儿子,并且这只是儿子,几乎不可能是一个女儿也没有吧,说出去也很难让人相信,加上女儿,嬴柱的子女可见不少,让人认为嬴柱是纵欲过度,但是古代君主、帝王,很少有妻妾少的,长寿的君主也很多,并且嬴柱在位期间也是挺有作为的,比如大赦罪人、善待先王功臣,优待宗族亲属等等,加上嬴柱死后的谥号“孝文王”,这个谥号是褒义的,可以看出嬴柱也是有作为的君主,只不过上位太迟,在位太短,而纵欲过度导致死亡有点站不住脚。
兴奋过度的说法是认为嬴柱当了十几年的太子终于可以当上君主了,而兴奋过度死亡,这点就更说不过去了,父亲嬴稷的子女情况和嬴柱大有不同,父亲嬴稷只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而长子赢倬之前已经去世了,而嬴柱当上太子之后,只要不作,正常情况来说只要不死,嬴柱几乎可以确定能当上国君的,而且嬴柱是在在正式继位后三天死了,而嬴柱在服孝期的时候也是君主了,只不过是在服孝期满后才正式继位,那么之前怎么没有兴奋过度而亡呢?或者在正式继位当天呢?显然更是说不过去,比纵欲多度好不靠谱。
还有就是被吕不韦谋杀了,吕不韦相信大家就很是熟悉了,秦王政年幼时的权臣,权利盛极一时,之后在秦王政亲政后将其流放。那么为什么会有嬴柱被吕不韦谋杀这种说法呢?因为嬴柱的下一位君主是嬴异人,也就是秦王政的父亲。从前文也得到信息嬴柱的儿子有二十多个,而赢异人和母亲夏姬不受父亲嬴柱喜爱,于是嬴异人被往赵国邯郸作为质子。加上当时秦、赵两国关系不好,导致嬴异人的在赵国的处境很是艰难,之后吕不韦知道了嬴异人的情况,吕不韦认为嬴异人“奇货可居”,是个能投资有大回报的人,就结交嬴异人,有意让嬴异人回到秦国做国君,两人一拍即合。
吕不韦对嬴异人更是大力支持,之后嬴异人在吕不韦支持下得到了华阳夫人(秦孝文王嬴柱的王后,深受嬴柱的宠爱)帮助,之后华阳夫人就开始吹嬴柱的耳边风,最终决定立嬴异人为继承人,而嬴异人也认华阳夫人为“干妈”,嬴异人改名子楚,然后就有了吕不韦谋杀嬴柱的说法,怕嬴柱也在位时间长,导致嬴异人无法继位,或者等的时间太长,自己无法有回报,从嬴异人在成为秦国君主就将吕不韦任命为相邦(战国时百官中最高者),封文信侯。
紫陌认为这个说法也站不住脚,在嬴异人没有成为君主的时候,吕不韦只是个商人,见国君都不容易还谈什么谋杀,要是谋杀最终被抓住也是难逃一死,而这样的情况显然不是吕不韦想要的,自己要是死了,对嬴异人的投资的回报就没有了,而嬴异人此时还年轻,才31岁,而嬴柱是在正式继位三天后死的,就算谋杀也得要做准备吧,三天有点操之过急了,吕不韦谋杀秦孝文王嬴柱的说法也是站不住脚的,紫陌还是比较认可嬴柱是死于年老病故。
大家对于秦孝文王嬴柱的命运怎么看?对其死因怎么看?大家比较认同是哪种情况?下方留言交流。
文/历史紫陌阁
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秦孝文王只做了三天的皇帝就驾崩了,究竟是怎么死的?
史料记载,秦孝文王正式即秦王位而不是即皇帝位三天后病逝,皇帝一说是明显的错误,这里不必多说。但这个三天是一个啥概念,却大有说头。
根据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秦简《编年纪》记载:
“五十六年,后九月,昭死。”“孝文王元年,立即死。”根据专家解读,是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后九月,秦昭襄王病死;秦孝文王元年,孝文王正式即位就病死。
有史料记载,公元前250年11月12日,秦孝文王行改元继位之礼,三日后为其父除丧期间去世。
那么,问题就来了,从秦昭襄王去世,到秦孝文王正式即位有一个守丧期。守丧期结束以后才正式改元继位。
既然秦孝文王的谥号是“孝”,那么就绝对不会存在不按照礼法守孝的道理。
古代君王去世后,新君继位要改元。从先君去世到第二年正月改元之间,这个时期就是守孝期。
那么,秦孝文王到底守了多长时间的孝呢?
这就要看一下秦朝的历法。
秦始皇统一后,颁布全国,统一使用颛顼历。从秦始皇二十六年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共一百十七年的时间,都在使用这个历法。
由此推断,秦国是一直采用颛顼历纪年的。颛顼历是以十月为岁首。
也就是说,秦昭襄王在后九月去世,秦孝文王在十月,也就是新年正月,正式改元继位,前后不足一个月的时间。
史料记载,秦孝文王是在公元前250年11月12日继位,三天后病逝。
这个日历对比起来很繁琐,按照现在的理解大体就是阳历11月,阴历(农历)十月的事。
由此看来,秦孝文王是一个很悲催的君主,这在历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
因此也留下了很多的疑问,有说法是被吕不韦毒死,也有说是因为兴奋、纵欲过度而死。
这些都有可能,但在豹眼看来,最大的可能是劳累过度而死。
先君去世,需要举行很繁琐的葬礼,新君继位也有很多的典礼要做。当时的秦孝文王已经是五十三岁的年龄,在那个时代已经是高龄的老年人。
在前267年,秦孝文王被立为太子,时年三十六岁。做了十七年的老太子,这段日子并不太好过,心情压抑是难免的事。
但在秦昭襄王末期,孝文王以太子的身份代理执政。从嬴异人(秦庄襄王)与其父孝文王的建言中可以看出,孝文王已经有直接调动军队的权力。
孝文王继位后,大赦天下,善待先王功臣,厚赐宗室亲戚,开放园囿游乐等一系列措施,由此可以看出,孝文王这段时期是相当忙碌的。
因而,秦孝文王由于劳累过度而死的可能性很大,并不排除吕不韦毒死的可能,但因为兴奋、纵欲过度而死的可能性较小。
秦孝文王正式即位三天后去世,的确是很仓促的事。即便算上不足一月的守孝期也是很短暂的。但对于一个五十多岁的人来说,也算是正常的事。
秦孝文王只做了三天的皇帝就驾崩了,究竟是怎么死的?
文 | 读书君
苦熬了多年,走过了春夏,迎送了秋冬,最终好不容易坐上了王位,没想到3天就病死了!秦孝文王,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君主之一,也是历史上最没有存在感的帝王之一!
01 刚登上王位,为何3天就病死?秦孝文王,他的家族是个顶个的牛人。他曾祖父是带领秦国崛起的秦孝公,父亲是称霸天下的秦昭襄王;孙子则是开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先河的大名鼎鼎的秦始皇。
然而,为啥秦孝文王却是史上最悲催的帝王?一直以来,坊间对秦孝文王为何病死的猜测诸多。今天,读书君来谈谈,几种可信度比较高的说法。
1.和他的老爹爹有关
秦孝文王,生于公元前303年,为秦昭襄王的儿子。而众所周知,秦昭襄王嬴稷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他从公元前306年继位当上国君(年仅19岁)开始,一直到了75岁撒手人寰才腾出王位,在位时长长达56年。
(秦昭襄王嬴稷)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驾崩之后,次子嬴柱苦等了多年,终于登上了王位宝座。
这里有个疑问,有人可能会问,为何是次子继位?按中国古代的嫡子继承制度来说,也本应是嬴柱的哥哥赢倬继位,而非是次子。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哥哥赢倬终究没有熬得过老父亲,没有像老父亲一样长寿。太子赢倬在他父亲59岁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当年秦昭襄王已经在位40年。
太子赢倬去世两年之后,嬴柱顶替哥哥,顺理成章变成了太子,而当时,嬴柱已经36岁。
本以为当上太子,很快就能继承王位了,毕竟他的爹爹秦昭襄王已经六十花甲,垂老迟暮。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秦昭襄王身体很是硬朗,又继续做了15年的秦国君主,最后直到公元251年,才撒手人间,终年75岁。
秦昭襄王驾崩之后,太子嬴柱需要为父守孝,孝期从下葬时算起,少则需要戴孝36天,多则近3年。而当时,嬴柱顺承继位时,已经年过半百,52岁了。
而古代国君去世后,新君继位要改元。加之算上守孝等等时间,最终嬴柱在公元前250年才正式即位,史称“秦孝文王”。
然而,好不容易刚登上王位,秦孝文王屁股还未坐热,就驾崩归天了,成为了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国君。
说到这里,我们大体可以得出一个相对比较具有可信度的解释,那就是嬴柱年纪已大,随时有驾崩的可能,毕竟在当时的古代,活到五十多岁,已经算是长寿的了。而像他的老爹那样的,简直就是“成精”了。
(秦昭襄王剧照)
且据说嬴柱还是一个泡在药罐里长大的帝王。当年,他的爹爹带兵打仗时,在那些大大小小的战争中,还鲜有嬴柱的影子。另外,史书上也几乎找不到他参加过哪些军事战役的记载。
这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嬴柱活到五十几岁,身体不好,随时驾崩是极有可能的。要说他的老爹爹再撑个一年半载,恐怕历史上就没有“秦孝文王”这人和称号了。
2.纵欲过度
根据史料记载,安国君(秦孝文王)妻妾成群,光儿子就有20多个,女儿还没统计算在内。
从小衣食无忧,长在帝皇家庭,安国君一来不用带兵打仗,二来不用打理朝政,不仅生活物质丰富,精神文化也极为丰富。
平时里,他除了可以看看书、打打游戏、逛逛街,听听戏,消磨打发时光。另外一项好玩的消遣活动,那当然是酒色。
宫中妃子成群,在当太子的十几年光影岁月中,谁知嬴柱喝了多少酒?又宠幸了多少女人?如此灯红酒绿,歌舞升平、觥筹交错,恐怕也是早已掏空了这位体弱多病的太子。
而一朝当上国君,需要面临各种冗杂的政务,于是身体很快就被击垮了。
3.常年精神抑郁
作为家中的次之,嬴柱本和太子宝座无缘。多年不得志,不受重用,这对一个血气方刚的烈气青年来说,多少有些打击。
之后,悼太子在老父亲之前先死了,嬴柱虽然当上了太子。但是,却苦熬了十几年才熬到了继位,在这长达十多年的岁月里,据说嬴柱常年活在担心受怕中。
(剧照)
因为他的老父亲秦昭襄王晚年时猜疑心极重,连大将白起都被赐死。由此可见,嬴柱这得活得多么提心吊胆,胆战心惊。也正因为如此,常年精神状态压抑,而抑郁出了病来。
4.被吕不韦谋害致死
还有人认为,是被吕不韦谋害致死。当年,吕不韦在邯郸做生意的时候,见到秦孝文王的儿子异人后大喜说:“异人就像一件奇货,可以囤积居奇,以待高价售出”。
回家后,他问了他的老爹:
“耕田可获利几倍呢”?
他的老爹说十倍;
吕不韦又问“贩卖珠玉,或获利几倍呢”?
他的老爹说百倍;
吕不韦又问“立一个国家的君主,可获利几倍呢”?
他的老爹说无数倍。
(吕不韦剧照)
然后,吕不韦回道“如今努力耕田劳作,还不能做到丰衣足食,若是拥君建国则可泽被后世。我决定去做这笔买卖”。
吕不韦为了让子楚(异人)能尽快即位,他几乎把所有的身家性命和财产都压在了上面,他不能等,也不能输。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在秦孝文王服丧完成并即位后,毒死秦孝文王,加速秦孝文王的“退位”,从逻辑上也是讲的通的。
小结
此外,还有不少人认为,秦孝文王是因为兴奋过度致死的。因为苦熬了14、15年,到了暮年才终于熬出头,这一朝登上王位,兴奋过度,不小心就猝死过去了。总言之,至今,秦孝文王的确切死因仍是一个谜。
根据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秦简《编年纪》记载:
“五十六年,后九月,昭死。”“孝文王元年,立即死。”
我们大体唯一知道的是,秦孝文王是因病亡去世。至于其他具体的细节,那就是后人的各种解说了。
对此,你又是持何种观点看法呢?欢迎留言分享~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赞是一种美德,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
秦孝文王只做了三天的皇帝就驾崩了,究竟是怎么死的?
秦孝文王是秦国第四位君王,是昭襄王次子,被封为安国君。昭襄王在位时间五十多年,熬死了太子,安国君就被立位太子了,等到安国君即位时,太子子楚也已经三十多岁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于孝文王的死,有以下几种可能:
第一,病死。孝文王即位时五十多岁了,当太子时间太长,心情压抑,既然还没有当王,索性就沉迷于酒色,多造几个人,既能释放压力,也能向父亲表示自己不急于当秦王,让秦昭王放心,所以史料记载他有二十多个公子。长期这样下去,肯定身体不会太好,他甚至还有可能患有隐疾,在即位后兴奋过度,或者父亲死后悲伤过度,犯病而死。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种,被谋杀。秦昭襄王死后,王权争夺激烈,可能被人害死。从动机上分析,可能害死孝文王的人有三个,第一个就是华阳太后。华阳太后事安国君最宠爱的妃子,他能将没有任何势力背景的不得宠公子异人收为养子,并帮其坐上太子之位,可见她多有手段。孝文王即位,她已经是王后了,害死孝文王,子楚即位,她可就是掌握实权的太后了,毕竟异人为她所立,当了王也是她华阳太后说了算,所以华阳太后最有可能害死孝文王。第二个就是太子子楚。毕竟他爷爷昭襄王在太久,他也担心自己熬不过父亲,想急早上位,历史上为了王权,经常出现父子兄弟相残的案例。第三个可能害死秦孝文王的就是吕不韦。吕不韦用钱把不得宠的人质异人包装成子楚,与华阳太后联合将他推上太子之位,可见其谋略过人,既然“奇货可居”,毕竟子楚当秦王比孝文王当秦王好操纵,与子楚交情也比孝文王深,自己为了能及早把持秦国朝政,就暗中害死秦孝文王,扶子楚上位。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综上分析,孝文王被谋杀可能性最大。毕竟孝文王的死,可以让华阳太后掌握实际王权、子楚由太子升级为秦王,那怕暂时只是个傀儡王,他也愿意。孝文王当秦王,吕不韦不一定得到重用,华阳太后、子楚掌权,他可以当上丞相,甚至大权独揽,所以说孝文王的死对三者都有利。无论谁害死秦孝文王,其他两人都会心照不宣,或者说,他们三个合谋害死了秦孝文王,然后封锁消息,史书也就无从得知具体的隐情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秦孝文王只做了三天的皇帝就驾崩了,究竟是怎么死的?
秦孝文王嬴柱是秦昭襄王嬴稷的次子。秦昭襄王和秦孝文王父子两人都不是嫡长子,在施行嫡长子继承制的战国时期,他们爷俩能够登上王位,纯属偶然。我们先来看一下秦昭襄王嬴稷是如何成为秦王的。
秦昭襄王是秦惠文王之子,他的生母便是宣太后羋八子,即电视剧《芈月传》中羋月的历史原型。
秦惠文王嬴驷在公元前311年去世,他与王后惠文后所生的嫡子嬴荡即位,是为秦武王。
对于秦武王,我们应该是非常熟悉的。他就那位嗜好比气力,因举鼎而折断胫骨,气绝而亡的秦王。
秦武王在公元前307年身亡,年仅23岁,身后并无子嗣,所以王位的继承人只能在他的兄弟们中间选择。
嬴稷是秦武王的异母弟,秦武王死时,嬴稷当时在燕国充当人质。
由于有赵王赵武灵王的支持,又加上母亲宣太后和舅舅魏冉的助力,嬴稷这才能战胜其他公子,登上秦王之位,是为秦昭襄王。
而秦孝文王嬴柱能够成为秦王,同他的父亲一样,也是意料之外的。
秦昭襄王本来是立长子嬴倬为太子的。但在公元前267年,嬴倬在魏国充当人质期间死于魏国。
这样,在公元前265年,秦昭襄王立次子安国君嬴柱为太子。
秦昭襄王和秦孝文王这父子两人还创造了秦国历史上两个之最。
秦昭襄王比较长寿,终年75岁,这也使得他在位时间长达56年,成为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秦王。
而他的儿子秦孝文王就比较悲催了。虽然孝文王的寿命也不算短,活了54岁。但秦孝文王在为父亲守孝一年后,正式登上王位,只做了三天秦王后,就突然离世,成为秦国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秦王。
秦孝文王的死因,也给后世留下了很多话题。
一种说法是吕不韦毒杀了秦孝文王。
吕不韦把自己的身家全部赌注在秦孝文王的儿子子楚身上。
子楚原本是孝文王不得宠的儿子,出质在赵国,生活落魄困顿。商人吕不韦觉得子楚“奇货可居”,从而对子楚进行政治投资。
在吕不韦的操作下,孝文王宠爱的华阳夫人因无子,立子楚为嗣子。在孝文王即位后,华阳夫人被立为王后,子楚被立为太子。
“毒杀”说认为,吕不韦为了尽快扶子楚上位,收回投资,于是杀掉了孝文王。
《东周列国志》也持此说。
但我们知道,《东周列周志》只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记载的内容有虚有实,不可全信。
事实上,吕不韦只是在子楚即位后,才权势显赫。在孝文王在世时期,他也只不过是太子子楚的老师而已,应该是没有能力毒杀孝文王的。
再者,孝文王即位时已年过半百,可以说是风烛残年了。太子子楚应该过不几年就会登上王位。吕不韦投资子楚数年,应该不会这么猴急,冒这么大的风险去毒杀孝文王,实无必要。
如此分析下来,秦孝文王之死应该是正常死亡。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知道,孝文王的父亲昭襄王在位56年,是位雄才伟略的国主。
昭襄王在执政初期,朝政完全由老妈宣太后和老舅魏冉掌控。
宣太后的弟弟魏冉、芈戎和她的两个儿子泾阳君和高陵君在秦国权赫煊赫,被称为“四贵”。身为秦王的昭襄王的权力被架空。
直到公元前266年,昭襄王采用客卿范雎的建议,将舅舅魏冉罢相,将另一个舅舅芈戎及弟兄泾阳君和高陵君都赶到了函谷关外,又将老妈宣太后置于深宫,不许再干预政事。这才将王权完全收回手中,并拜范雎为丞相。
秦昭襄王精明强干,在位期间秦国的疆域不断扩大。
而秦昭襄王的儿子孝文王与其父相比,就比较平庸了。
有这么一位强有力的父王,做了十多年平庸太子的孝文王就比较憋屈了。
可以说,孝文王的大半生一直生活在父亲耀眼的光环下。这对孝文王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压力,也不利他的健康。
另外,据史料记载,孝文王有二十多个儿子,这还没有算上他的女儿。可想而知,孝文王身边肯定是美云如云的。过度的纵欲,早已掏空了孝文王的身子骨。
再者,秦昭襄王在世时,军政一把抓,还只是太子的孝文王只是一个甩手掌柜。
这秦昭襄王一过世,政事冷不丁的全压在了孝文王的肩上,令已不再年轻的孝文王难以招驾。
只是由于孝文王死亡的时间点在正式即位三日之后,这个巧合就给世人留下了想像的空间。
秦孝文王只做了三天的皇帝就驾崩了,究竟是怎么死的?
秦孝文王嬴柱即的是秦王之位
非皇帝之位
当时天下尚未统一
其它六国犹在
皇帝称号乃是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才想出来的尊名。
秦孝文王即秦王位仅三日就驾崩
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五十二岁即位
当时已属高龄
去逝也不算太晚
第二.太子之位不好坐
常受老子猜忌
稍不留神就会送命
天天生活在恐怖之中
日日担心
天天忧愁
无限紧张与压抑
空有一腔热血
只能亲近酒色
掏空身子
危如累卵
第三.其父突然驾崩
绷紧的神经一下子放松了
急于施展抱负
不顾丧礼的劳顿和身子骨虚弱
连续出台良政
1.大赦罪人
2.善待先王功臣
3.厚赐宗室亲戚
4.开放苑囿游乐
对后世影响甚大
本已羸弱的身子
岂能经受得住这样的劳腾
即位三天后
随其父去也
故,令人扼腕叹息
#凌远长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