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神人的鬼谷子,为何弟子没有一个好下场?
相信提起鬼谷子,很多人都感觉其有一种神秘的感觉。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有这种感觉呢?是因为鬼谷子身上有很多的谜题和神秘的地方。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能够称得上神人的,除了姜子牙,那就只有鬼谷子了。因为没人知道鬼谷子长什么样子,也不知道他活了多少岁。
但是鬼谷子的徒弟却个个都是精英,可以撼动天下格局,推动历史走向。可见他们老师鬼谷子的神秘。鬼谷子原名姓王名诩(也有称王禅)。据一些历史记载是春秋时期的卫国人。因隐居在云梦山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
鬼谷子是春秋战国史上一代显赫人物,其长于持身养性和纵横术、精通兵法、武术、奇门八卦。是战国时期著名谋略家、纵横家的鼻祖,兵法集大成者、相传其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精通百家学问,是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民间称其为王禅老祖,是“诸子百家”之一。
“鬼谷”之名,由其隐居地(今河南登封县内的归谷山)而得。因“鬼”、“归”二字同音相近,一音之传,兼之“鬼”字更富传奇色彩,故将“归谷”习称为“鬼谷”。鬼谷子的出生还有一段传说。
据民间传,在当时一个叫王家庄的地方,有一户姓王的富户,富户家中无子,只有一个独女,这个王富户家的独女与相邻的一男子相爱,但是这名男子家境不富裕,门不当户不对,家人不同意他们在一起,这名男子最终因很爱这名女子,最终思念成疾不幸离世。
这名女子就经常到相爱男子的墓地去看望,在一次看望中,女子发现了相爱之中的坟头上长出了一株谷苗,女子便采摘回去给吃了,因此竟然有了身孕,而女子家的家教家风很严厉,王富户就将女儿赶出了家门,女子最终只能流落到一处茅草屋为生,之后生下一个男孩就是鬼谷子。生鬼谷子的时候,茅草屋旁边树上的蝉鸣声不断,就取名王蝉,取谐音王禅。
但这只是民间的一些故事,历史上究竟是什么样子,因历史久远,我们已经无法考证,鬼谷子生于何处,卒于何时,我们已不得而知。但是我们会铭记这个人,因为鬼谷子是一个千古奇人,他创建鬼谷门派,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身怀旷世绝学,智慧卓绝。
他隐于世外,将天下置于棋局,弟子出将入相,决定列国存亡,推动着历史的走向!不谋之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鬼谷子招收徒弟从不挑剔,他的学问不是每个人都能学会的,只要学会一门便可纵横天下!
在战国时期、群雄并起的时代,鬼谷子的弟子大都踏上了勤王强国之路,比如我们熟悉的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等都是鬼谷子的徒弟,虽然鬼谷子的学生人数没有像孔子那么多,但是他带出的徒弟质量,要强于孔子带出的学生质量。
因为孙膑、庞涓、张仪、苏秦、李斯、吕不韦、白起、李牧等人都是在各国之中封将拜相了。从历史记载来看,鬼谷子比较著名的弟子有四位,分别是孙膑、庞涓、张仪、苏秦。但是这些人的结局都不怎么好。
庞涓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名将,是鬼谷子的得意门生,在师门主要学习的是兵法。庞涓和孙膑原本是一对关系很好的同门师兄弟,两人还曾约定,不管将来哪一个发达了,都要提携另一个。
在下山后和孙膑都在魏国任职,但是庞涓因嫉妒孙膑的才能,害怕孙膑威胁到自己,就设计捏造罪名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挖了孙膑的膝盖骨和砍去双足,来埋没孙膑的才能。
庞涓游说魏惠王后被任命为上将军。庞涓任上将军后,先后攻打周边小国,还有秦国、赵国、韩国,每战都必胜,可谓是一个战必胜,攻必克的常胜将军。但是在桂陵之战败给孙膑,马陵之战被孙膑设计,乱箭射死(也有自杀一说)。
而孙膑也是鬼谷子的得意门生,在下山被师哥庞涓陷害后,就秘密拜见齐国使者,用言辞打动了使者。最终齐国使者认为孙膑富有才华就用车偷偷地拉孙膑回了齐国,成为了大将田忌的门客,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军事家。
孙膑来到齐国后,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孙膑为了报仇,帮助齐国攻打魏国。之后孙膑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在马陵之战中使魏国元气大伤,奠定了齐国的霸业。但是孙膑晚年也是没能善终,因受齐王猜忌,被迫逃离,郁郁而终(还有说法是被齐王杀死的)。
张仪也是鬼谷子的高徒,在师门中学习纵横之术,主张的是连横,专门破合纵。是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在游说六国后入秦。得到秦惠王赏识,封为相国。帮助秦惠文王进一步使得秦国崛起,而且欺侮楚国,使得楚国退出大国行列,为秦国扫清一大障碍。
但是秦惠文王死后,秦武王继位后,秦武王不像秦惠文王那样喜欢张仪,反而反感张仪,张仪因此失去宠信,就想出计谋逃到了魏国后在次年去世,也有被杀的说话,下场也是不怎么好。
苏秦也是鬼谷子的弟子,在师门学习纵横之术和游说之术,游说列国,得到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兼佩六国相印,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之后去齐国做间谍,为齐闵王献出了很多政策,将当时强大到能跟秦国比肩的齐国一步步带入深渊。而因遭到齐国士大夫的憎恨,雇佣杀手将苏秦重伤。苏秦设计将自己车裂为自己报了仇。苏秦最后也是惨死的下场。
虽然鬼谷子的徒弟成就都很高,但是结局都很惨,可以说没有一个好下场,这是为什么呢?鬼谷子的徒弟结局悲惨主要原因在于这些人的能力太强,加上生不逢时。鬼谷子的徒弟在学成下山后,凭借自己的能力都成为了各国的权势人物。
但此时是战国乱世,各国都想称霸天下,也就导致了各国之间战争不断,而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也是斗争不断。在这种纷乱的大环境下,赢家可以获得的更多,但是输了可能就会失去性命,而在乱世之中,谁敢保证自己就一定能赢呢?
秦国因商鞅变法而强大,但是强大的秦国精锐也有失败的时候,而商鞅的才华和能力也很出众,但是最终也是因为秦国内部的矛盾落了一个车裂而亡的下场。即使是鬼谷子的徒弟们能力强大,但是也会无法保证一直胜利,也有失败的可能。
胜利自然好说,功名利禄安排的明明白白,但是失败了不仅没有名与利,还会有身死的下场。而这些弟子们是位高权重,在失败后落个惨死的下场也很正常。正因为能力出众,就会光芒太盛。而人心不古,引起了别人的猜忌和妒忌,就可能带来厄运和会被别人算计。
做人也要学会藏拙,能力再强再厉害也怕“人心”,司马懿也因为会藏拙才最终获得胜利,十年磨一剑,一剑出鞘得天下!大家对鬼谷子的弟子们的结局怎么看?认为必要时候的藏拙是否属于良策呢?欢迎下方留言探讨。
我是紫陌,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期待和你一起探讨更多的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号称神人的鬼谷子,为何弟子没有一个好下场?
网上曾流传一句话:“哥已经不在江湖,江湖上还流传着哥的传说!”
但是还有更牛逼的,哥从来没出现在江湖上,江湖全是哥的传说!这说的谁,说的就是战国时期的“大魔导师”鬼谷子。
鬼谷子有多厉害呢,首先他这个姓,就很牛逼,姓王,跟隔壁老王一个姓,姓王的没有不牛逼的。他姓王,名诩,也有叫做王禅的。
他学究天人,精通百家学问,他的著作《鬼谷子》是纵横家的代表作,他被称为纵横家的鼻祖。他一生修道,据说得道成仙,所以被道家称为玄微真人,自号玄微子。另外谋略家称他为谋圣,兵家认为他是战国时代兵法的集大成者。
鬼谷子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他堪称是战国时代的一块金字招牌,在他这里进修过的,出去都是名震一方的人物。最著名的四个学生就是大名鼎鼎的孙膑、庞涓、苏秦、张仪,可以说是左右了战国的发展走向。
一代兵法大家,一对生死之敌的孙膑和庞涓孙膑与庞涓都是鬼谷子的弟子,应该说是鬼谷子传世最早的两位弟子,这两位都战国时代兵家的代表人物。
应该说他俩都是鬼谷子思想成型前的学生,以传说记载,鬼谷子在孙武隐居云梦之后,与孙武结识,得到了历史上第二部《孙子兵法》,所以他可能在教导孙膑与庞涓时,应该也是他自己疯狂吸收百家学说的时候。
鬼谷子在教导孙膑的时候,看中了孙膑的人品,另外也是看中孙膑是孙武的孙子。所以就将《孙子兵法》传授给了孙膑,并且交代他看完之后烧掉,否则会有杀身之祸,同时也交代他不能告诉别人他学习了《孙子兵法》。
但是孙膑没有把老师的话放在心上,将他学习《孙子兵法》的事情告诉了师弟庞涓。但是他还是留了个心眼,没有把《孙子兵法》转授给庞涓。
从这时开始庞涓就惦记上孙膑了,后来孙膑经庞涓推荐,出山到魏国效力。但是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在魏惠王这个二五仔跟前说孙膑的坏话,说孙膑是齐国人,心里不愿意真心为魏国效力。最后孙膑被魏王羁押,遭受了膑刑和黥刑,被砍去了两只脚,还在脸上刺了字。
之后孙膑就开始了在魏国装疯卖傻的日子,后来齐国使者出使魏国,偷偷将孙膑带回了齐国。孙膑回到齐国后,投奔到了田忌的门下。
公元前354年,庞涓率领魏军进攻赵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派出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领齐军救援赵国。孙膑采取“围魏救赵”之计,趁庞涓回师救援魏都大梁的机会,在桂陵打败魏军,打击了魏国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
公元前343年,庞涓再次率领魏军进攻韩国,韩昭侯派出使者向齐国求救。田忌、孙膑再次率领齐军救援韩国,孙膑故技重施,再次围攻大梁。庞涓回师救援,孙膑采取减灶之计,诱使庞涓率领精锐轻骑追击齐军。在马陵道设伏,趁夜射杀庞涓,乘势大破魏军,歼灭魏军数十万人。
马陵之战后,师弟庞涓以阵亡退出历史舞台,师兄孙膑也完成了自己在历史舞台的表演。战后齐军撤退的时候,孙膑向田忌提出建议,趁势率军进入临淄,斩杀齐国权相邹忌。但是田忌担心被齐王怪罪,没有同意,于是孙膑便离开田忌,选择了像祖父孙武、师父鬼谷子一样归隐。
孙膑归隐之后,重新整理和创作了《孙子兵法》,这便是现在流传于世的《孙子兵法》,原本应该有七十二篇,东汉末年经曹操整理后,成为现在的十三篇。同时孙膑根据自己的军事思想和作战经验,著作了《孙膑兵法》。
靠一张嘴,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张仪张仪早年在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学成后出师,去楚国游说,并未受到重用,反倒被羞辱了一顿。之后在洛阳经人推荐后,来到秦国游说,和秦惠文王一拍即合,受到重用,不久就被任命为相国。
出任秦相后,张仪利用自己的外交手腕和三寸不烂之舌,以胡萝卜加大棒的软硬兼施的手段,彻底瓦解了三晋的联盟,解除了秦国东出的威胁。
紧接着多次出使楚国,带着大傻子楚怀王一顿忽悠,将汉中之地连打带骗收入秦国囊中。以外交和战争的手段,彻底解除了楚国对秦国本土的威胁,将秦国推上强盛之路。
但是在张仪最后一次出使六国,准备说服各国臣服秦国,为秦国争取更多利益的时候,秦惠王去世。继位的秦武王很讨厌张仪,很多大臣也不断陷害张仪,张仪于是说服秦武王派遣他出使魏国。最后张仪留在了魏国,并出任魏相,一年后病逝于魏国。
名为“合纵长”,实为间谍的苏秦苏秦早期也曾投入鬼谷子的名下,学习纵横之术,但是在名师手下,他属于差生范围。出师后,曾游说各国,一事无成,最后还被自己媳妇嘲笑。
被一顿嘲讽后的苏秦,发愤图强,刻苦研读《阴符》,留下了“锥刺股”的故事。学成后游说燕国,得到了燕文公的赏识,出使各国进行游说,提出“合纵”抗秦的战略思想,得到各国认可,身佩六国相印。
后来,齐国趁燕国内乱,出兵攻打燕国,险些灭亡燕国。在苏秦联合赵国等各国向齐国施压,同时苏秦亲自出使齐国,说服齐宣王归还占领的燕国土地,使得燕昭王顺利继位。
燕昭王继位后,苏秦就成为了燕国复仇齐国的一颗棋子,趁齐宣王去世,齐湣王继位,大肆鼓吹孝道,挑唆齐国大兴土木,消耗齐国国力。最后齐湣王发现众叛亲离,无力约束贵族,同时又被各国针对的时候,发现中了苏秦的离间计,于是将苏秦车裂处死。
身居高位时的心术和手段,决定了个人的结局从鬼谷子最具代表的四位弟子来看,庞涓战死,苏秦惨死,孙膑归隐,张仪病死于魏相任上,这四位除苏秦外,其他也未必说是真的结局就不好。另外很多人也认为商鞅也是出自鬼谷子门下,商鞅先是被杀,最后尸体被车裂。
商鞅、张仪在秦国为相,被杀或者被驱逐的原因,就本质而言,其实是秦国本土势力和东方六国人才之间的矛盾。
秦国有一个问题一直都存在,就是任用六国士子,但却难以获得真正的掌控权,秦国本质上的大权还是掌握在秦国宗族手中。
比如说军队的掌控权、王位继承者的选择权,这些权利都不是六国士子所能掌握的,所以每次王位更替,都伴随着原有六国士子被残害或者是被驱逐,这个现象一直延续到秦始皇统一。
庞涓战死的结局,如果用后世的将军就应该热血沙场、马革裹尸,也算是一种求仁得仁的结局。
唯一悲剧的是他是中了师兄的计谋而死,这其实本身也是技不如人的表现,从师门出来就是这样,但是庞涓自知不如孙膑,还是敢于与孙膑对战,又何尝不是一种“亮剑精神”呢!
苏秦在他们师兄弟中,他应该算是最差第一位,有可能他是在鬼谷子晚年拜入门下的,更有可能就扔给了他一本书自己自学的,后来假借鬼谷子之名游说。
因为以鬼谷子的年龄来算,他教授张仪时,年龄都不小了,在教导苏秦估计都差不多百岁了。
所以,苏秦其实并没有什么硬核的技术来展现在各国面前,而且他的主国也是极为弱小的燕国,他就采取非常手段来效忠燕国,最后自己也算是以国士之风报效了吧。
其实,孙膑、庞涓、张仪、苏秦,甚至商鞅,都是广为人知的鬼谷弟子,鬼谷弟子应该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历史人物。
而这五位代表人物,因为他们出色的才能,在各国身居高位,不可避免地卷入政治斗争中,他们的命运已经不由自己决定了,一代政治斗争失败,自然是身死族灭。
最聪明的还是大师兄孙膑,眼看形势不对,立马就撤退隐居,因此他也没有被卷入田忌和邹忌的斗争中,获得了最好的结局。
号称神人的鬼谷子,为何弟子没有一个好下场?
在战国时期有这样一位高人,他不与世人来往,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但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尊他为祖师爷,道教将他与老子同列,不仅如此,他教出来的学生都成了国家的二把手,出将入相,呼风唤雨,左右了战国乱世的政局,被称为史上最牛的老师,这位老师就是鬼谷子。
鬼谷子一生只收了四个弟子,但个个都牛逼哄哄,都是大大大奇才,武可安邦,文能治国,史称鬼谷四友,他们分别是:孙膑、庞涓、苏秦和张仪,这四人虽说一个比一个的名气大,都功成名就,但他们几乎都不得善终。
孙膑,郁郁而终孙膑是鬼谷子的学生,也是庞涓的师弟,因为当时学的要比庞涓好,在下山之后被庞涓骗到了魏国,被魏惠王任命为将军,也许最初庞涓邀请孙膑来魏国是一番好意,但是后来庞涓嫉妒孙膑的才华比自己更强又担心自己没用处被淘汰,害怕自己地位不保,于是就设计将孙膑的双腿给砍掉,使得孙膑成为了一个残疾,还将孙膑关进猪圈变成活死人。
后来孙膑想尽办法逃到了齐国,并且在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两次打败庞涓还杀了他,可惜的是后来孙膑却受到了齐王的猜忌,无奈他选择了隐居,郁郁寡欢,最后病死于隐居地,但也有人说孙膑是被杀的,反正他是惨死的。孙膑作为齐国的军事家,两次击败魏国帮助齐国成就霸业,虽被同门庞涓陷害,被挖去膝盖,但身残志坚的孙膑还是顺利的报仇雪恨。庞涓,乱箭射死庞涓是战国时期的名将,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下山后就加入了列国中实力最强的魏国,作为战国公认的兵家大才,在被魏惠王提拔之后,庞涓对军队进行整顿,训练出了一支精锐部队,打败了凶悍的秦国军队,但是在桂陵之战输给了同门师弟孙膑到马陵之战时更是被孙膑设计被射成了刺猬。
苏秦,被人暗杀,或者是被车裂是春秋战国时期最有名的纵横家、外交家、谋略家,他不属于任何一国,但他却佩挂燕、赵、魏、韩、楚、齐六国相印,主张合纵抗秦,他说服六国联合起来对抗强大的秦国。
但其实苏秦真正的主子是燕国,他在齐国做间谍,将当时原本强大到跟秦国比肩的齐国一步步带入深渊,尤其是苏秦让齐国吞并宋国,从而招致了其他六国的征伐,苏秦的举动遭到了齐国士大夫的憎恨,便雇杀手将苏秦暗杀了,也有的人说是被齐王处于车裂而死的。张仪,下场最好的一个张仪和苏秦同为鬼谷子的高徒,但却是冤家对头,苏秦主张合纵抗秦,而张仪作为秦国的丞相,他主张的是连横,专门破解苏秦的合纵,他游说、离间、瓦解各诸侯国,最终使秦国能各个击破,为秦国一统天下打下了基础。
张仪帮助秦惠文王使得秦国迅速崛起,逐渐强大起来,而秦武王上台后却过河拆桥,嫌弃并赶走了张仪,张仪不得已只好去了魏国,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他无比的惆怅,情绪低落,不到一年就去世了。四人分侍不同君主,互相敌对,他们做不到无为,而是做有为,做有为在同一国家,有时呈现不了,只能在不同国家,这势必就会引起争斗,这么厉害的人所引发的战争必然都是大的战争,因此他们不得善终就很正常,因为间接死于他们这些兵家之手的人实在太多了,他们就是作孽。号称神人的鬼谷子,为何弟子没有一个好下场?
分析鬼谷子的弟子没有一个好下场的原因要追根溯源
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位神人吗?《史记·苏秦列传》:“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
《史记·张仪列传》:“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史料保存全面且对于历史发展起到较大作用的人物,司马迁都会在《史记》中作单独的“传”,而鬼谷子在《史记》中却没有“传”,只是在《苏秦传》和《张仪传》中提到了鬼谷子,连徒弟都有“传”,师傅却没有,这不大合清理。
虽然我们不能言辞凿凿的说没有这个人,但至少说明在太史公那个时代鬼谷子的史料也仅限于民间的口口相传。所以鬼谷子其人的存在存疑。
《鬼谷子》一书讲了些什么?看看《鬼谷子》一书的目录,大体上就能了解这位神人的学术了:
捭阖1-反应2-内楗3-抵巇4-飞箝5-忤合6……。
目录串起来讲大体的意思就是:运用开放和隐蔽的不同游说方法,通过观察对手在各种情形下的反应,发现从内部瓦解对方的弱点,然后利用其中存在的罅隙,有效控制对手,利用双方的利益……
读者什么感受?谋略!至于阳谋还是阴谋,只是所站的立场不同而已。但是,总体而言这是在教大家“如何算计别人”。
两对徒弟死法不一样先说庞涓和孙膑,史书记载是庞涓嫉贤妒能算计了孙膑,在魏国剜掉了孙膑的两个膝盖骨。而后孙膑逃到齐国算计了庞涓,在马陵道乱剑射死了庞涓。孙膑似乎代表正义,但是历史永远是胜利者书写的,两个人互相算计是不争的事实。庞涓算计孙膑还留了条命给孙膑,孙膑呢?要了庞涓的命的同时还让庞涓背一个千古骂名。据传孙膑也死的很惨,小编没有找到史料,但是这个结果合乎情理,“淹死的都是会水的”,杀伐太重的人也必然死于非命,这是因果报应。
再看苏秦和张仪,苏秦和张仪其实是合谋,发起人是苏秦,苏秦游说各国要“合纵”,也就是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抗秦。在苏秦的游说下,很快就达成了除秦以外,其他六国的“合纵”,所以,苏秦挂六国相印,一个绝对的无间道。
但是,大家都联合了,不就没有苏秦什么事了吗?于是苏秦暗地里指使张仪入秦,鼓吹“连横”,也就是让秦国分别与六国单独结盟,来瓦解苏秦的“合纵”。哥两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将战国末期的诸侯各国玩弄于股掌之间。最后苏秦被暗杀,张仪最后也被暗杀,死在了魏国。
如果鬼谷子却有其人,牛叉是必须的。教了四个徒弟,左右了战国时期诸侯各国,甚至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但是,其人人性并不可取,所以教出来的徒弟也都不是光明磊落的正人君子,几个徒弟死于非命也是必然号称神人的鬼谷子,为何弟子没有一个好下场?
嗨。介绍鬼谷子的人,只介绍了一半,另一半没有介绍,所以听介绍的人就有点发懵。
鬼谷子实际上就是阴谋阳谋的集大成者,但是侧重于阴谋。
只不过介绍的时候,只介绍鬼谷子属于纵横家的始祖。而没有说出阴谋阳谋。
中国古代的所谓阳谋,实际上就是标准化统一化。
中国古代把标准化统一化,说成是顺者昌,逆者亡。从而构成了霸道的主体。
也就是标准化立出来以后,唯标准独尊,并且呈:顺者昌,逆者亡的态势。不是霸道是什么?
有霸道,就有不服气的,时间久了总会有反叛的出现。反叛的出现以后,坚持原先规则的人就要倒霉了。倒霉就是没有好下场了。
商鞅就是个例子,他不论人的出身权势地位,只论作战时候的军功,凡是割取敌人左耳朵多的人就封官爵分封给土地,并且耳朵越多封的官越大,土地越多。
这样就刺激了穷人老百姓的奋勇杀敌,所以秦国的士兵赤膊上阵如虎狼之势。
但是这就得罪了秦国的大贵族,贵族们在朝堂上或者是机关办公室里,不上阵地上打仗。立不了军功。封不成官,封不到土地。
穷小子们都富了,都当大官儿了。贵族们越看越来气。最后就篡动各个贵族联合起来讨伐商鞅,最终逼迫秦王车裂了商鞅。
商鞅就侧重于阳谋。定立一个准则,公开的公布出去,让每个人都依据这个准则行事。这样的谋略就叫做阳谋。所以阳谋,被知道的人少事不成。所以必须是全部的人,每一个人都得知道,事才能成功。
张仪苏秦就侧重于阴谋。阴谋的特点就是:机不密事不成。所以定下的事项进行方式必须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一旦泄露事情就败坏了,做不成了。
做什么事儿都隐瞒着更多的人,总会遭抱怨的。抱怨增多了就要遭到灾难了。
用老百姓的话说,跟别人跟更多的人耍心眼儿,总会有不好的报应的。
纵横家的内容就是阴谋和阳谋,不论是阴谋还是阳谋,耍起来最后都不会有好结果的。因为心眼太多太狠,人人都会感到害怕的,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抵抗反对反击了。
因此鬼谷子的徒弟,对他所任职的诸侯王来说,贡献特别大,但是太过于霸道,得罪了很多很多大贵族。是大贵族们因为失落感对他进行报复。最终没有一个落得好下场的。
鬼谷子的徒弟们遭到不好的报应,不是为诸侯国做的事情不好,是因为动了贵族们的奶酪,得罪了贵族们,贵族们用一己私怨,处罚了鬼谷子的徒弟们。
因此鬼谷子的徒弟们对各个诸侯国的国君有巨大的贡献功劳,但是鬼谷子的徒弟们在推行自己的决策的时候,得罪了和剥夺了贵族们的权利。最终被贵族们私怨的惩罚了。
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独揽大权,使原先拥有大权的人感到了失落,遭到了抱怨。最终联合起来惩罚了他。
因为当时诸侯国的各个臣公,不是诸侯国国君的亲戚,就是原先对诸侯国有贡献的能人干将。原本他们是最有权利的,没有人敢跟他们叫板的,威风惯了。鬼谷子的徒弟去了这个诸侯国以后,一切都由鬼谷子的徒弟说了算。原先这些臣公们就怨气冲天了。从而鬼谷子的徒弟们虽然有功于国家,也要得到不好的回报的。
说白了就是诸侯国的国君,在杀鬼谷子的徒弟,还是杀原先的王公大臣之间,进行选择的时候,会选择哪一个呢?
因此商鞅立的法律仍然有用及执行着,商鞅被车裂了。张义苏秦最后也没地方逃。
悟空问答看后咱也在上面留上点啥。
号称神人的鬼谷子,为何弟子没有一个好下场?
鬼谷子原名王诩,道号玄微子,是战国时期最显赫的人物,他额头长有四颗肉瘤据说这是28星宿中的“鬼宿”之相,自古以来人们都尊称鬼谷子为纵横家的开山鼻祖,兵法谋略的集大成者,由于他退隐后隐居的地方叫鬼谷,所以自称为鬼谷子!
鬼谷子虽然退隐,但是他的弟子遍布天下,最著名的就是他培养的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张仪和军事家孙膑,庞涓。
苏秦!
苏秦在鬼谷子门下学习的是纵横之术,出师下山后曾周游列国,凭借自己三寸不烂之舌,挂上了六国相印。为抵抗强大的秦国,苏秦向六国提出合纵,让六国联合起来共同抵抗秦国,他的这种策略最终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后来苏秦在齐国被指证为间谍,最终被车裂而死!
张仪!
张仪也在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跟苏秦是师兄弟,张仪下山后投靠到了秦国并挂了秦国相印,为了破坏苏秦的合纵之策,张仪运用了连横之术,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让秦国越来越强大,也为秦国后来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张仪在秦国逐渐强大后,选择急流永退最终得以善终!
孙膑!
孙膑是鬼谷子门下弟子,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军事谋略,孙膑比较聪明深受鬼谷子喜爱,从而遭到庞涓的妒忌,两人下山后同时投靠了魏国,然而“一山不容二虎”最终孙膑被庞涓迫害,遭受了膑刑落下残疾。后来孙膑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到了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孙膑在功成名就后学习其师父鬼谷子隐退,最后无疾而终!
庞涓!
庞涓也是鬼谷子门下弟子,是孙膑师兄,他学成之后一直为魏国效力,凭着过硬的军事本领,他曾率领军队打败过凶猛的秦国,还曾率兵将赵国击败,使赵国失去了霸权资本,而庞涓最终在马陵之战时被孙膑使计射杀!
当然,鬼谷子的弟子还远不止他们四人,像商鞅,毛遂,范蠡等战国时期的名人据说都是他的弟子!
喜欢请关注点赞,共同探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