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小朋友只要溺水不超过一个小时就可以救活”是真的吗,有什么科学依据或案例?
不可能,人的大脑可以在没有氧气的供应下最多维持六分钟,超过六分钟就会出现脑损伤,细胞因为缺氧而死亡,这个是不可逆的。考虑到溺水时身体温度会低于正常温度,脑细胞对氧气的需求可以减少,溺水的人可能比一般情况下会坚持的长一些,另外刚开始溺水可能只是呼吸停止,而心跳会在坚持一会,那样的话,血液里残留的氧气也可以暂缓脑细胞死亡。即便把上边提到的所有因素都考虑到,也不会超过20分钟,一个小时是绝对不可能的。
另外这种倒背着孩子跑的做法也有待商榷,轻的,救助及时的话可能有效,如果孩子呼吸心跳都停止了,这个方法只能是延误宝贵的抢救时间,不可取。遇到呼吸心跳都停止的,最好的方法是心肺复苏。
有人说“小朋友只要溺水不超过一个小时就可以救活”是真的吗,有什么科学依据或案例?
这个消息最初是出现在朋友圈的,后来经疯狂转发,不过这个已经被官方认定为谣言了,因为人体内储存的氧气就那么一点,一般情况下溺水后也只能维持三四分钟,所以对于孩子溺水的抢救黄金期就最好在五分钟内,错过了这个抢救时间,脑供氧不足造成脑细胞死亡,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即使孩子被抢救过来了,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并发症。那么小朋友溺水后,应该怎么样急救呢:
1.心肺复苏是王道
特别是小朋友,他们是完全没有经过什么急救训练的话对自己的保护意识薄弱,特别是遇到溺水情况那是完全不知道自救的,所以当发现溺水者后,第一件事不是送医院,而是争分夺秒的对溺水者进行急救,所以我们要了解正确的基础的急救措施,这样关键时候才能派上用场。
首先观察溺水者有没有呼吸心跳,当没有呼吸心跳时候,要立刻采取心肺复苏,溺水者心肺复苏的顺序跟平常得心肺复苏顺序不一样,第一步是要把溺水者嘴大打开。然后排除嘴巴,口腔异物,然后快速按压肺部,随后人工呼吸,按压肺部和人工呼吸交替,直到溺水者有反应。这时候同时要大声呼叫,让人打120叫救护车。
2.给孩子做好日常防范措施
一到暑假的时候,各个学校都会提前告知孩子,不要到无人看管的河里去游泳,因为这丢性命的太多太多了,这本不该发生的悲剧。还有就是未成年人游泳要有专业人士陪同,这样才可以减少危险发生。野泳常常发生在留守儿童很多的农村,因为没有父母看管,可是并不了解河水的深浅。这样很容易溺水。
3.增加孩子的危险意识
家长学校多放联合,并不是看的紧就可以避免孩子溺水,我们还要对孩子对这些事件进行警示教育,让他们明白独自游泳的危险性,溺水时应该怎么自救才可以保住性命。
有人说“小朋友只要溺水不超过一个小时就可以救活”是真的吗,有什么科学依据或案例?
不请自来!我来说说我的故事,我小时差三天不到8个月的时候,我二哥看着我在我家河边玩,也可以叫做湖吧,因为水面很宽。二哥抱着我玩了一会儿,二哥当时也就七八岁,玩了一会儿,二哥睡着了,而我呢,则爬进了湖里。
妈妈干活回家,问二哥我去哪儿了?二哥说不知道,干是妈妈就意识到我肯定掉河里了,就跳下河去摸我,我姨的公公得知了消息也拿鱼网撒,帮忙打捞我。路上围满了人,都焦急的帮忙寻找。突然一个我喊做大嫂的人看见小桥下有一群鸭子再啄什么?她冲我妈妈喊:“大婶子,那个是不是小孩?”我妈寻声游过去,一看是我,就赶紧把我捞起来,等上岸一看,我肚子已被水撑得老大,此时离我溺水已有3个多小时,妈妈哭得希里哗啦,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此时有个围观的姓陈的杀猪匠提醒道,“用锅控水看着!”干是众人帮忙把我家灶台上的锅取下,锅底朝上,锅口朝下,让已失去知觉的我趴在锅底上,控了有半个小时,我口中哇的吐出来第一口水,紧接着腹中的河水往外吐了出来,我苏醒过来哇哇大哭,干是妈妈赶紧把我抱到医院,住了一个星期的院,我从死神那里终于挣脱出来!
感谢妈妈,妈妈,你在天堂是否安好?妈妈,我想您了……
有人说“小朋友只要溺水不超过一个小时就可以救活”是真的吗,有什么科学依据或案例?
儿童溺水确实是比成人容易救活,但是没有一个小时的统一标准。
2015年1月19日,时年14岁的史密斯和两个朋友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湖玩耍时,不小心踩破了覆盖在湖面的薄冰,掉进了冰冷的湖水中。其他两个少年获救,但是史密斯沉入了冰冷的水底。当急救员把史密斯的身体捞出来的时候,他已经在湖底待了15分钟。但是史密斯最终仍然成功获救并且康复。
●图片为史密斯在圣约瑟夫医院(St.Joseph Hospital West)。
美国德克萨斯州坦普尔市的戴夫在家和17个月大的孙子康德拉玩耍。后来,戴夫干了一会家务,把碗、盘子装进洗碗机里。等到洗碗机把碗洗好,戴夫把餐具从洗碗机里取出来时无意中朝窗外看了一眼,发现在游泳池里漂浮着一团衣物。那团衣物实际上是他的孙子康德拉,康德拉溺水了并停止了呼吸。康德拉最终被救活了,医生估计康德拉溺水了大概20分钟左右。
2019年1月10号,澳大利亚华裔妇女刘南希和丈夫带着他们的女儿克洛伊(chloe)在新南威尔士州阿沃卡海滩(Avoca Beach)游玩。5岁的克洛伊不幸在泄湖中溺水,被救上岸时已经身体僵硬,眼睛发灰。
●图片为刘女士抱着女儿克洛伊。
但是最终,5岁的小女孩被救活了。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米夫林堡郊外,一个22个月大的男孩掉进了布法罗溪一条结冰的支流里,被冲到下游四分之一英里的地方,然后被冲到一个长满草的小丘边。被发现时,幼儿没有脉搏,也没有呼吸,他可能在1℃的冰水中待了30分钟。孩子被送往医院时,医生为他输液取暖并进行心脏复苏,20分钟后终于检测到脉搏。孩子在次日凌晨苏醒,5天后完全康复。
在美国,每年有3800多人死于意外溺水。这是1至14岁儿童意外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也是1至4岁男孩的主要死因。
研究表明,以下2点是正确的: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在溺水中幸存;溺水者在冷水中幸存的概率更高。
当一个人长时间处于水下无氧状态时,有两种生理过程会起作用。
其中一个过程被称为“潜水反射”,或心动过缓反应,这是一种在水生哺乳动物中观察到的最强烈的生理反应,但也被认为发生在人类身上。这与新生儿在水中屏住呼吸、睁开眼睛的反射相同。当一个人的脸浸在水里时,血管收缩,心脏跳动减慢。然后血液被转移到身体最需要它的部位。
人体最需要保护的核心器官是大脑、心脏、肾脏。为了保护这几个器官,血液从四肢和其他不那么重要的器官中被抽走,其中大脑是最最优先器官。
溺水时,高二氧化碳浓度会让血管扩张,从而使更多的血液进入大脑。大脑冷却得越快,在低氧环境下,脑损伤的可能性就越小,溺水存活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现代医学里,有一种低温的保护性治疗措施,用于循环系统突然停止的患者。当患者在没有心肺复苏条件的情况下,心跳突然停止,为了保护中枢神经系统不受损伤,通常建议降低患者的体温。
非溺水情况下心跳骤停,和溺水情况下的心跳骤停,结果是类似的。因为非溺水情况下的心跳骤停的病例非常多,所以用这个案例来说明溺水情况下的存活偏差产生的原因,在样本的数量上更有说服力。
欧洲每年超过375000患者在院外发生心跳骤停,死亡率超过90%,而美国每年有30万患者发生院外心跳骤停。多数患者在住院前就死亡,其中60%死于神经系统并发症,能出院的患者不足10%。
这些来自医疗系统的案例说明了,心跳骤停后,康复的关键是神经系统恢复。为了减轻患者神经系统损伤而进行的诱导性低温治疗,是目前唯一被证明对远期预后神经恢复有效的方法。
所以,溺水者存活的关键,不仅仅取决于溺水的时间长度,还和体温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儿童和成人之间的某些生理差异可能有助于促进潜水反射。儿童的相对表面积更大,体温调节控制不发达,因此儿童比成人降温快得多。掉进冰冷的水里,儿童的身体会比成年人的身体以更快的速度降低新陈代谢的水平,所以儿童能够在缺氧的环境下坚持更长的时间。
最后总结一下,溺水幸存的关键是:体温迅速降低,新陈代谢率维持极低水平,依靠血液中少量的溶解氧支持足够长的时间,直到被救援。
儿童溺水虽然容易救活,但是达到一小时实在是太夸张了,可以查到的最高记录是美国有一个小姑娘掉到了冰水里面,待了55分钟被救上来,然后救活了。
有人说“小朋友只要溺水不超过一个小时就可以救活”是真的吗,有什么科学依据或案例?
应该可以活过来。
我认识一个人,他说小时候掉进水坑里淹死了,被大人捞起来放在村里的一个石头墩子上,过了两个小时,他活过来了,是真人真事。
有人说“小朋友只要溺水不超过一个小时就可以救活”是真的吗,有什么科学依据或案例?
作者:水纳百色
6月10日,教育部紧急通报3起同日发生致16名学生溺亡事故,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强化安全意识,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学生安全,防止学生溺水等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其实,通报中提及的学生溺亡事故绝非个案。今年入夏以来,儿童集体溺水死亡事件已经屡见不鲜。如:5月6日10时50分左右,安徽铜陵市铜陵县老洲乡太阳岛附近长江水域发生一起高校学生群体性溺水事件,造成5人死亡。5月27日,湖北孝昌5名12岁女孩同溺亡,母亲一夜白头。
虽然现代医疗系统也有急救措施——心肺复苏术,在发生溺水后,若能在一两分钟内正确施救,其生存率可以达到100%。但是,溺水者溺水6~9 min 死亡率达65%,超过25 min,死亡率可达到100%。不幸的是,经常看到新闻中报道不幸溺水而死的事件中施救事件往往十几分钟到数个小时之后,溺水者早已窒息断气,虽被救出,但依然阴阳两隔,未能复生,甚是遗憾。亲友恸哭不已,而旁观者也动容落泪,尤其是一些舍己救人的英雄,更加令人扼腕叹息。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子女,这种溺亡事故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都是巨大的打击,社会影响不可轻视。
无意间发现古典医籍中竟然有回天之术,“凡落水经一宿犹可活”,而且近现代也有不少实际案例。特别是,今夏即有一个活生生的成功案例:据《南方都市报>报道:“5月25日下午,东莞道滘镇村民从河里救出两名溺水幼儿。孩子已没有呼吸,村民就用当地特有的急救法,攥着孩子双脚,倒背着孩子跑步。几分钟后,小男孩吐出几口水来,哇地一声哭了。又跑了起码十分钟,小女孩也从死神的手中被拉扯了回来。”
其实,这种溺水急救方法早在唐代的《千金方》中已有记载,在民间也广为流传。我小时候,亲眼见过用类似的方法救活了一个小孩子。我有一个同事,上海崇明人,她说,有一年春节,她5岁的妹妹午饭后独自出去玩,晚饭时不见回家,便开始四处找寻,后来发现掉进池塘的冰窟了,救出时浑身冰凉,已经没有呼吸,也不知道掉进去多久了。她妈妈太伟大了,没有眼泪,立马采取急救措施,空掉孩子肚里的水,把家里的暖水袋全部找来,偎在孩子的身边,盖上被子。后来,干脆自己抱着孩子,用体温去暖。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夜时分,这个孩子终于复活了。她现在已经20多岁了,成为一名护士。
这个案例跟《千金方》上的记载差不多。所以,不要不相信专业的心肺复苏术,但也不要不相信农村老人的智慧,特别是一个有着5000年以上文明历史的人民的智慧。
相信这些代代流传下来的这些方法绝非虚言,能起到现有急救方法所达不到的作用,若能恰当施救,或能挽回不少生命和家庭的幸福,若能广加流布,善莫大焉。人命关天,不敢私藏,特将古书、网上见到的溺水急救方法、案例整理、共享,以备不时之需。
一、清代袁枚所著《续子不语》:
扯鸡膆救溺死人法。凡人落水淹毙,一日内者尚可活,《洗冤录》载有“骑牛法”最妙,而不知更有“扯鸡膆法”,入水三日者亦可活。扬州各帮作排手黄一谦,沛县人,只身带货,无不获利,积至百馀,悉以周济贫乏。康熙五十九年六月,在北通州坝上落水,已三日,捞起,有长眉白髯老翁云:“用笔管套鸡膆,先破一孔,插入肛门,扯出鸡膆吹之。”吹至三人,心口微动,老人曰:“活矣。”众趋视,忽失老人所在,又换人吹,果叹气而苏。
一般急救之法,一般可救猝死一日之内者,此法甚奇,可救猝死三日之内者。盖此法直接补充魄气之故也。魄归则魂至,魂魄附体则生还也。
二、南宋宋慈所著《洗冤集录》:
水溺一宿者尚可救,捣皂角以棉裹纳下部内,须臾出水即活。
又屈死人两足着人肩上,以死人背贴生人背担走,吐出水即活。
又先打壁泥一堵置地上,却以死者仰卧其上,更以壁土覆之,止露口、眼,自然水气翕入泥间,其人遂苏。洪丞相在番阳,有溺水者身僵气绝,用此法救即苏。
又炒热沙覆死人面,上下着沙,只留出口、耳、鼻,沙冷湿又换,数易即苏。
又醋半盏灌鼻中,又绵裹石灰纳下部中,水出即活。
又倒悬,以好酒灌鼻中及下部。又倒悬,解去衣,去脐中垢,令两人以笔管吹其耳。
又急解死人衣服,于脐上灸百壮。
三、民国时期弘化社流通的《青年修养箴言》:
将溺水者捞起,用二根筷子横插其嘴,让水流出,再用竹管吹其两耳,用生半夏末吹入鼻孔,用皂角末塞入其肛门,让水出完后,一边吹气,久而复苏。
若是夏天,可以将死者横卧于牛背上,牵牛走动腹中之水自然会从口中流出,再用生姜汤灌下,并用生姜檫其全身,慢慢可以救活,如果没牛,可以让活人依上背起轻跳,效果更佳。或用一口大锅让其卧于大锅上,作用一样。
若是冬天,将其湿衣更换,一边炒盐,用布包后烫其肚脐,一边铺上厚棉被,让其卧于被上,厚厚铺上草灰,再口内横插筷子,两耳吹气,口灌生姜汤,便可慢慢复苏。
如果溺水者微笑,应立即掩其口鼻,如果掩不紧,其笑不停,就没有救活的希望了。还应注意的是,溺水者不能急于见火,一但见火就会大笑不止,无挽救的希望.最后两点急救溺水者千万要注意。
四、《备急千金要方》所载
《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五 备急方
治落水死方:(原书中方法甚多,选择其中三方为例)
又方屈两脚着生人两肩上,死人背向生人背。即负持走行,吐出水便活。
又方解死人衣,灸脐中。凡落水经一宿犹可活。
治冬月落水,冻四肢直,口噤,尚有微气者方:
以大器中熬灰使暖,盛以囊敷其心上,冷即易,心暖气通,目得转,口乃开,可温尿粥稍稍吞之即活。若不先温其心,更持火炙身,冷气与火争即死。
关于第一个方法,适用于落水时间极短的情况。有网友说,见过村里人用过这个方法,把人就回来了。另外也有见过有儿童落水被救起后,放到牛背上,牵着牛慢慢走,吐水而活。
关于第二和第三方,实为一方,冬月特需保暖罢了。(也可以灌热汤以暖身)
五、 近现代医案举例:
5.1灸神阙——4岁溺水女童起死回生
事件背景:1976年,台州市路桥区应家村,应家小学附近。那时候的农村缺医少药,汪老师年少时曾学过针灸。
事件经过:那一年的3至4月间的某一天,上午第二节下课,大概是10点20分左右,汪老师正在走廊上与同事聊天,突然远处传来呼救声:“汪老师,快去看看!有人掉进水里了。”汪老师赶紧朝河边奔去。到了河边听村民说:“这小孩被发现时已经浮在水面上,刚刚被路过的人捞上来,估计已经断气了。”“汪老师,您还是别过去了,刚才给她换裤子的时候,裤子里全是大便,我看是已经死了。”(农村里有一种说法,裤子里全是大便,神志不清,生门已关。)
汪老师看见稻草堆上躺着一个四岁左右的白白胖胖的小女孩,看着真让人心疼。这时,她突然想起始祖曾经说过,掉到水里的人只要不超过24小时,都可以救活,灸神阙(神阙老百姓的说法就是肚脐眼)能起死回身。现在才10点多,小女孩落水最多不超过5个小时,应该可以救活,于是汪老师,不听边上的人的劝阻,打算试一试。首先她打开自己随身携带的针灸盒,开了小女孩的四关人中、强长等重要穴位,然后用力把小女孩的嘴巴张开,使劲把她的舌头往外拉(舌尖断了),并用筷子给她压住。防止舌头往里缩,堵住气管,让空气进入肺部。同时让边上的人,找来空心的竹管放在小女孩的耳朵边上吹气,加强呼吸。并赶紧叫人抓来一把食盐放在神阙上,进行施灸。期间,汪老师在给女孩的人中穴运针的时候,她的人中穴跳了一下,过了一段时间视白穴左右跳了一下,有了生命的迹象。于是,汪老师更加有了信心,在小女孩的十指尖刺了十宣(十宣位于手指顶端的穴位,又称“鬼哭穴”,一般人扎了会痛得跳起来。)
就这样用了各种方法,过了5个多小时,大概是下午3点多,小女孩的眼睛出现回动,嘴也慢慢张开,放声哭起来。如今这个小女孩已经为人母了,虽然当时才4岁,记忆已经非常模糊,但是谈起这段经历,她依然非常感激汪老师,在交谈中我们发现被救者说话时还有点结巴,就是当时紧急施救时舌尖断了的缘故,但是,比起一条活生生的性命,这已经是万幸了。
5.2 9岁男孩,落水而亡,1小时艾灸回生
时间:1976年前后,正月初九台州市路桥区应家村,应家小学附近。
寒假刚过,正月初九上午汪老师刚从家里回到学校,还没等放下包,突然听到外边有人在大声呼喊:“有人掉到河里去了。”凭着自身的敏感,汪老师知道一定又出事了,她赶紧来到河边,看见一个9岁左右的小男孩刚从河里打捞上来,已经不醒人事了,边上家长撕心裂肺地痛哭。这时候天气还十分寒冷,有人猜测,即使没断气也已经冻死了。汪老师挤到人群当中,赶紧把小男孩湿漉漉的衣服脱下来,脱下自己的棉衣给小男孩包上,并且叫边上的学生把绒裤脱下来给小男孩换上,这时小男孩的妈妈在边上一直放声痛哭,汪老师没有直接安慰她,并严厉地对她说:“你还想救儿子的,就到边上去哭。”因为在这样紧急的关头,她的哭声极有可能影响了自己的判断力。首先,她让边上的人点燃了稻草给小男孩取暖。然后她让周围的人围成密不透风的人墙,就这样开始了施救。
用针灸扎人中、开四关(河谷、太冲)强长等穴位。然后灸神阙,并进行人工呼吸。就这样一直灸了大约1个多小时,小男孩的嘴唇动了一下,慢慢的手部的神经也跳了一下,脚也跟着振了一下,就这样慢慢的苏醒过来。
5.3 名医甘定中的案例
甘定中,一名心正,针灸主任医师。
1906年2月29日出生于四川蓬溪县白土坝一中医世家。高祖联翩、曾祖克永、祖父绍卿、叔祖云章、伯父文溪,皆以儒医著称乡里,县境名医多师出其家。祖上家道殷实,经数代继续而渐衰落,至其父文鸿,早年失学,仅守祖遗薄田五亩维持家计。
甘氏四岁入私塾,十岁改读小学并肄业。父辈弟兄三人。伯父文超有女幼时病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