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为什么曹操没杀司马懿呢,我们先来看一则故事。

在献帝建安年间,相关人物有曹操、司马懿和曹丕。

原文如下:

帝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

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太子素与帝善,每相全佑,故免。帝于是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由是魏武意遂安。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司马懿内心狭窄而外表宽厚,好猜忌而有权术。魏武帝曹操在世期间察觉到司马懿有雄心壮志,听说他能像狼一样回头,想亲自检验一下,便将司马懿招来并让他向前走,又突然让他回头,司马懿果然身体没动就能将脸完全转过来。

曹操又曾梦见三匹马同在一个马槽里吃料,心中非常厌恶。后来他对太子曹丕说:“司马懿不是个甘心做臣子的人,一定会干预国家大事。”

而曹丕则与司马懿关系密切,总是设法维护,司马懿这才得以幸免。从此之后,司马懿在工作上的表现非常突出,往往工作起来夜以继日,连割草、放牧这样的小事也亲自过问,曹操这才对司马懿较为放心。

上文中提到的曹操所做的这个梦,就是“梦三马同食一槽”,此语后来演变成“三马同槽”这句成语,意为三匹马在一个马槽里吃料,比喻“阴谋篡权”。

司马懿这个人早年虽然有些名气,被曹操征召为官,但并不为曹操所重视。故此,他在曹操在世期间的官职并不高。同时,曹操对司马懿也不放心,认为他日后必将会曹氏产生威胁。

为何曹操没有趁早杀了司马懿以绝后患呢?

第一、曹丕对司马懿的信任

曹丕经常在曹操面前为司马懿开脱、辩解,使得司马懿得以生存。

之后司马懿在工作上的表现也非常突出,在工作上面是夜以继日,连割草、放牧这样的小事情也都亲自过问,而也因为这样曹操这才对司马懿较为放心。

第二、轻视司马懿,又互相为制衡

曹操知道这个司马懿不简单,但他没有想到他会威胁到自己的子孙,虽然当时天下曹操占据了北方,但是还有刘备、孙权。

曹操并没有实现自己一统的大志向,所以这个重担就得交给自己的后代完成,虽然当时的司马懿有些志向,但也只是曹丕手底下的一个幕僚而已,对曹丕是造成不了威胁的。

而且当时争夺世子的时候,司马懿就站在了曹丕这一边,看起来是非常的忠心,而当时曹植身边也有一个幕僚杨修,这两边都为了世子之位而争夺。

第三、司马懿还是有一定的才华,想为曹氏集团所用

前文所诉,司马懿和曹丕的关系不错,也是很忠于曹丕。司马懿在曹操看来是一心想要扶持曹丕的,曹操为了成就一统天下的大业,还是把司马懿留在了曹丕身边。

曹操也是一个爱惜才能的人,一般不会乱杀人,除非是曹操不能容忍的时候。在当时想要做官很难的,没有地位,就算有知识也是无法当官的,所以曹操在招揽自己的人才的时候,不在乎出身,提出了一个唯才是举的方针,只要有才能,通过举荐,就可跟着他干,所以曹操在当时就获得了一大批人才。

一开始司马懿也没有跟着他干,也是曹操下了死命令才过来的,曹操是不会轻易的杀掉有才能的人,除非他们是不想为曹操办事,在一定的程度上,曹操还是对手下很不错的。

第四、曹操能驾驭了司马懿,并告知曹丕要防司马懿

曹操对人才的把控是非常好的,始终都打压这司马懿,在他手里是没有机会让司马懿接管兵权的,而且司马懿也是比曹操岁数要大个10来岁的,当时曹睿也是不小的了,所以曹操认为自己的子孙还是有能力能够压制住司马懿的。

可奈何曹丕和曹睿都没有活的的长,都让司马懿当了辅政大臣,最后的权利最终还是落到了司马懿的手上。

第五、在当时,司马懿家族威胁不大,也碍于民声也没下手

司马家这种家族在当时威胁不大,还是提防弘农杨氏,东汉末年时如果杨氏出个袁绍那样的人物,天下是谁也不一定,西晋时杨氏就已再度上位,拦都拦不住。

司马懿在曹操时期基本是没有得到重用的,对于曹氏集团是基本没啥威胁的。

而曹操连颍川的荀彧都整没了,也不至于不敢整司马懿,但是司马懿的兄弟司马朗政绩和名声甚好,为士兵治病,病死于前线,此时杀司马懿不得被骂死?也容易失去人心。

第六、司马懿非常能装。

上诉故事中所提到的“帝于是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

便是其中的一例。这正因为如此,曹操才放松了警惕。

总之曹操一心想的就是为自己的子孙打好基础,能够更加的一统天下,只能说是司马懿太聪明了,懂得明哲保身,不会犯任何错误,目的就是要让曹氏亲贵他们放心。可见司马懿的藏拙之术是“炉火纯青”,“练至化境”啊!才最终幸免于难,在装的一点是很重要的。

结语:

不过到了最后,曹操的话还是应验了。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变将曹氏变成了傀儡,最终司马氏终结了曹魏帝国并建立了西晋王朝。

大家对此怎么看?说说你的看法。下方留言探讨。

我是紫陌,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期待和你一起探讨更多的问题。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军阀割据,战火连天。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面前,保全和发展,是每个军阀最迫切的现实需要。

朝庭是国家最高权力中心,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同党伐异,政治斗争的血雨腥风,每天都在上演,曹操久居汉宫,阅人无数,尽管刘备处处表现游手好闲,胸无大志,煮酒论英雄之时,曹操客观公正的评论天下各路英雄,最后,点明真正英雄是你和我,刘备大惊失色。同样司马懿不肯作官,一再装疯卖傻,即使曹操派刺客,刀架在脖子上,司马懿依然装病如初,连刺客都认为他是真病,躲过一劫。凡是常人心惊肉跳,惊恐万状,他这种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不动声色的应变能力非常人能及。

曹操求贤若渴,多次下求贤令,招天下英才为以重用。为免遭曹操毒害。司马懿走进曹操集团,他处处为人低调,从不显山露水,一味大智若愚,韬光养晦。把握尺寸恰到好处,诸多事情应变自如。一向生性多疑的曹操,也找不到半点破绽。当时头等大事是战争能胜。枪杆子里出政权。长期的军旅生涯,胜多败少,逐渐显现司马懿军事才能。

司马懿政治上有远见卓识,在众多曹氏子弟中,他追随曹丕多年,成为曹丕集团主要成员。经过曹操反复观察考验,曹丕脱颖而出,顺利的成为魏国接班人。他治国理政方面,多有建树。西蜀连年大军侵犯,边关告急。司马懿临危受命,统帅三军,诸葛亮尽管六出祁山,依然是无功而返,劳死军中。(原创)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在东汉末年,由于连年军阀混战,民生凋敝,曹操作为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政治家,为了快速治理国家,统一天下。他深知人才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国家百废待兴,没有人才治理国家,国家就会灭亡!

所以他对人才的招纳是非常重视的,甚至可以说是到了求贤若渴的地步。他曾三次下令求贤,为了尽快招到有用的人才,曹操不惜放宽对人才的道德要求的标准。

他在《求贤令》里说到:只要是有才能的人就赶紧举荐出来,好让我能得到并且任用他们。

曹操雄才大略,求才是真心实意的,他能识人,也会用人,曹操身边的人,基本都能人尽其才,所以很多人才纷纷投靠曹操。

司马懿的老爸司马防,在东汉时期,历任洛阳令、京兆尹,很欣赏曹操,也是慧眼识英才,多次赞扬曹操并举荐他为官,对曹操也算是有知遇之恩了。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在投奔曹操之后,也是得到了重用的。

司马懿从小就非常聪明有谋略,倾心儒学。这样的人才,曹操是不会放过的,但是司马懿却不愿意去曹操那里做官,两次通过装病,来躲避曹操的邀请。到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担任丞相后,派人强行叫司马懿出来做官。不来就抓人。

司马懿无奈,只好来曹操手下做官,因为不是自愿的,所以工作的积极性不是太高,和曹操也保持着适当的距离,不远不近,再加上曹操手下能人众多,司马懿在曹操的身边不算核心人物,位置不算高,权力也不重。

曹操一生英雄,阅人无数,当然识人的本事也是非常的高,尽管司马懿比较低调,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司马懿的本事,渐渐显露,曹操还是看在眼里的,心中难免提防,曹操驭人的本事也是厉害的,所以司马懿在曹操手底下也是比较本分的。

既没有犯错误,也没有逾越规矩,曹操怎么杀他呢?

再说在曹操手下工作的时候,司马懿只是一个文官,并无兵权。也不存在造反的可能性。可以说司马懿对曹魏政权没有什么威胁,工作也还尽心尽力,并且他还劝曹操称帝,让曹操心里也比较舒服。

另外,司马懿虽然和曹操的关系一般,但是和曹丕的关系却很好,帮曹丕争储成功,所以曹丕也是处处维护他。诸葛一生谨慎,其实司马懿的一生,也是非常的谨慎。勤于职守,为人低调,不犯错误,加上曹丕再讲讲好话,也让曹操觉得:司马懿和曹丕可以相处得很好,和我们曹家是一条心的,对曹丕没有什么威胁,没有反叛之心,所以也就没有杀他的理由了。

其实,曹操在晚年的时候和司马懿的关系更融洽了,曹操称魏王的时候,还喊他老爸过来喝酒了,喝酒的时候,还提到当年举荐自己做官的事情呢。曹操死后,还是司马懿护送曹操的灵柩从洛阳回邺城的,可见曹家对司马懿的信任。如果,不是曹爽太蠢太贪。或者司马懿早死个三五年。历史对司马懿的人品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争议了。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曹操明明一直在怀疑司马懿,提防司马懿,却不将司马懿杀掉呢?我们再看一下司马防,他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个“达”字,当时号称司马八达。老大司马朗成名最早,投奔曹操之后,备受重视,官至丞相主簿、兖州刺史。历史中最有名的便是老二司马懿和老三司马孚了。在灭魏国时,司马孚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里面还有一个小插曲, 曹操是被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举荐当官的,在这里,曹氏家族就欠了司马一家一份天大的人情,这也是曹操一直容忍司马懿的比较重要的一点。即便曹操不顾当年司马防的举荐之恩,但是司马家的另外七个,都是身居高位,手握实权,而司马懿也狡猾如狐,丝毫不留证据,曹操能够随意的杀杨修一样杀司马懿,如果将司马懿杀了,一直处于外强威胁的魏国,再有大的内乱,曹魏将会很危险。

曹氏家族的曹操、曹丕、曹睿,这三代皇帝都对司马懿有所提防,但是谁也没料到,司马懿硬是熬死了曹魏几代明君啊。到后期的时候,诸葛亮北伐,无人能敌。被迫只能让司马懿掌管军权,凭借司马家族在曹魏官场的影响力及军队,最终司马懿一家在曹魏渐渐只手遮天。在司马懿、司马昭两代努力之后,在司马炎的时候,终于成功以晋代魏,

并一统三国。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物来则应,过去不留,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许多小伙伴心里一直有一个怨念,那就是曹操如此枭雄的人物,为什么看不出司马懿的狼子野心,在死前把司马懿给带走呢,这样的话司马家就不会把曹魏的政权颠覆,晋国就不会统一中国,历史上就不会有五胡乱华的悲剧发生......

其实答案非常简单,曹操看不到未来啊,他不会未卜先知啊,几十年后会发生什么,曹操表示一无所知。

(曹操和司马懿,图片来自影视剧照)

现在很多小伙伴对于司马懿的认知停留在隐忍狡诈、老谋深算的奸臣形象上,多半是受了《三国演义》和一些现代电影、电视剧内容的影响。

其实司马懿一开始是没想着篡权的,他甚至都不想去给曹操当官。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郡人。司马家世代为官,是名门望族,司马懿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学识渊博。

建安六年(201年),河内郡推举司马懿出来做官,司马懿认为东汉实际上已经被曹操控制,此时出来效力,也是为曹操效力,不是为朝廷效力,所以司马懿称病不出仕,而且一装病就是七年。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官至丞相后,强征司马懿,不出仕就要杀了司马懿,司马懿这才出来做官。

由此可见,司马懿年轻的时候,还是一心向着汉室的,有着文人的小脾气。

司马懿最开始是在曹魏集团担任处理州郡事务的小官,后来担任魏太子曹丕的太子中庶子,主要工作是辅佐魏太子曹丕的。

这时候的司马懿在曹魏集团谋臣当中年龄最小,是不入流的,地位跟荀彧、荀攸、郭嘉这些最早跟随曹操的人完全没法比,所以曹操实际上对于司马懿,并不是很重视。

司马懿对于曹操更是惧怕,言谈举止小心翼翼,谨小慎微,非常守规矩,只想着完成本职工作,不出错就行了。

(曹丕和司马懿,图片来自影视剧照)

曹操死后,曹丕即为,作为一直辅佐曹丕的谋臣,这时候的司马懿才逐渐得到曹丕的重用,司马家的地位开始直线上升。

司马懿在这段时期率领魏国军队跟诸葛亮对峙,让诸葛亮数次北伐失败,积累了功业,为以后军队哗变积累了人脉。

但是这时候的司马懿,依然没有造反的念头,一方面是因为司马懿看人准,他知道曹丕跟他爹曹操一样狠辣,翻脸比翻书快,一旦发现你有问题,直接就会处死你,毫不犹豫和拖拉。

而且这时候司马家过的也很舒坦,谁没事吃饱了撑的玩造反,一旦失败可是要诛九族的。

(年老的司马懿,图片来自影视剧照)

什么时候司马懿开始有了不臣之心呢?

曹丕死后,曹睿接班当了魏国皇帝,司马懿作为托孤重臣,此时大权在握,曹魏军政方面有很多重要岗位已经都是司马家的人了,亲信遍布全国。

可惜曹睿跟他爹曹丕一样短命,36岁就死了,这时候年仅八岁的曹芳即位。

曹芳年幼,魏国由托孤重臣司马懿和大将军曹爽辅佐。大将军曹爽竟然想一脚踢开司马懿,自己独揽大权,于是开始对司马家动手。

司马懿一开始面对曹爽的咄咄逼人,采取抛光养晦的办法,处处退让,直接助涨了曹爽的气焰,随后曹爽果然得意忘形,昏招频出,最后被司马懿抓住机会除掉了。

此时臣强主弱,曹家再无人能有能力压制司马懿,司马懿是在这个时候才动了谋反篡位的心思。

如果曹家能有几个活的长一点的君王,能少几个曹爽这样的无能宗室,司马懿九成九是不会谋反的,只能说世事无常,一切机缘巧合最后成就了历史。

这就是为什么曹操不在死前杀死司马懿的原因,这今后的种种,曹操是预料不到的。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其实,曹操也想杀司马懿

曹操曾经给臣下说:司马懿鹰目狼顾,不可赋予兵权,久必成国家大患。

其一,是司马懿会隐忍,低调的掩饰自己,不像杨修那样高调。

其二,司马懿是站在曹丕立场的,是曹丕的坚定支持者,曹丕影响了曹操。

其次,司马懿年纪偏大,跟杨修没得比,曹操认为司马懿不可能活过曹丕。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百忍成金”,这其实是非常有道理的,我国历史上就有一个人,能忍别人之不能忍,最终一举夺取天下,这个人就是司马懿。司马懿是三国时期老谋深算的代表人物,他篡夺了曹家几代人打下的江山,曹操生前早知司马懿有心谋反,为何不尽早除掉?只因司马懿懂一个字!那就是忍。

司马懿的坚韧是三国演义中无人能够比拟的,在曹大爷手下不露任何的风头,挨到曹大爷嗝屁之后,才慢慢的崭露头角。并非是曹大爷不杀他(虽然他做了一个梦,三马同槽的故事,曹大爷后来就写过一部书----《我有一个梦》),是还没有找到必须杀的理由,曹大爷就挨不过去了的。

隐忍,更早一些的是著名的卧薪尝胆,越王勾践为了掩饰自己复国之意,在吴王夫差面前极尽儿子孝道,尝夫差粪便,吃大便!何等的隐忍,所以才有了后面的三千越甲可吞吴之千古流芳。话说,司马懿在那个时代,老练坚韧的功夫无出其右,其身处形势比诸葛亮更糟糕,曹氏宗族整天想要害他,最后被他反戈一击 “我磨剑磨了十年,只挥了这一次。”

曹操在位时,司马懿不敢谋反,因为曹操就好比一头猛虎,随时都可以要了他的性命,而曹丕和曹睿也一直对他有提防之心,因此他只能“忍”,而且是一忍再忍。直到曹睿死后,司马懿的谋反之心呼之欲出,他成为托孤之臣手握大权,而且大将军曹爽又是个没有谋略的大草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